肠道菌群与腹内脂肪积聚

来源 :上海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zxx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道菌群与肥胖关系复杂。近年的研究发现,多个菌属可通过谷氨酸盐生物合成通路促进腹内脂肪积聚,而低聚果糖、某些黄酮类化合物等则可通过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胰岛素信号和脂肪积聚。
其他文献
目的:克隆阳春砂倍半萜合酶(AvTPS)编码序列,并对其蛋白进行表达和纯化.方法:根据转录组测序获得的倍半萜合酶(TPS)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反转录生成的cDNA为模板,使用RT-PCR克隆获得AvTPS的编码(CDS)序列,并连接pMD-18T载体上,对阳性菌进行基因测序.利用ClustalX等生物信息软件对AvTPS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表达载体pSDS233,Ni-NTA亲和层析对蛋白表达和纯化.结果:通过RT-PCR获得了大小为1650 bp的AvTPS的CDS序列并成功连接到p
目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简称新冠疫苗)的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多种疫苗不断在各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紧急使用授权或附条件上市,但由于新冠疫苗的研发周期较短,大规模接种后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人们对疫苗上市后安全性和有效性极为关注.本文将根据目前已披露的新冠疫苗Ⅲ期临床数据,对已经上市的疫苗数据资料进行比较,从疫苗上市后真实世界研究和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措施等进行总结,旨在为新冠疫苗上市后评价提供参考.本文查询到的相关数据表明,目前上市的疫苗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仍需长期不断地密切监测,强化接种后的监测和记录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及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0年4月武汉火神山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根据患者的临床分型,分为轻症组(普通型患者)、重症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比较两组间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分析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65.2岁.普通型25例,重型37例,危重型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及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0年4月武汉火神山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根据患者的临床分型,分为轻症组(普通型患者)、重症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比较两组间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分析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65.2岁.普通型25例,重型37例,危重型
目的:利用氧化石墨烯(GO)和透明质酸钠(HA)的材料特性,增强以壳聚糖(CS)为基底的复合温敏水凝胶的理化性质和生物特性,以便更好的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中.方法:使用质量分数2%CS做基质,质量分数60%的β-甘油磷酸钠(β-GP)作为交联剂,交联GO和HA制备复合三相水凝胶,通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面特征,并检测孔隙率、吸水性、机械强度、蛋白吸附量以及体外生物降解情况;将人的骨肉瘤细胞MG-63与复合水凝胶的浸提液进行共培养检测水凝胶的细胞毒性.结果:CS/GO/HA复合水凝胶呈现均匀相互通连的多孔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及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0年4月武汉火神山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根据患者的临床分型,分为轻症组(普通型患者)、重症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比较两组间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分析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65.2岁.普通型25例,重型37例,危重型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及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0年4月武汉火神山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根据患者的临床分型,分为轻症组(普通型患者)、重症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比较两组间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分析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65.2岁.普通型25例,重型37例,危重型
运动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给机体带来广泛的健康获益。运动前后人体肠道菌群的结构、功能及其代谢产物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而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部分介导运动的获益。既往研究发现,运动后肠道内拟杆菌丰度减少,厚壁菌、产短链脂肪酸菌丰度增加,菌群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通路上的调控能力增强。本文总结了既往研究,提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其代谢产物、肠-脑轴,以及调节肠道免疫和炎症、调节黏膜屏障完整性和通透性等机制影响运动获益。通过对肠道菌群在运动获益中的机制探究,发
近年来,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流行病。胃肠道与胰腺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逐渐成为能量代谢性疾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方向的探索焦点,其中,肠道微生物群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阐述和探讨肠-胰岛轴、肠-脑轴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肠道微生物群在这些过程中的角色。
《上海医学》杂志创刊于1978年,是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上海市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上网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和国内各大数据库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