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将在十四五时期步入降碳时代,这也督促金融机构加快转型。在新金融理念的引领下,商业银行将绿色因子融入经营发展,探索绿色金融特色打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本文从政策导向、绿色出行、绿色信贷、绿色客群拓展、政企合作的角度出发,探索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的新举措和新道路。
关键词: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双碳;可持续发展
1 前言
为保护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变化挑战,维护能源资源的安全已成为各国共识。中国在过去30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同时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也日益突出。气候谈判于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作为一个有担当作为的大国,我国作出了自愿减排承诺并在此后逐年加大减排力度,2020年9月,我国又庄严作出了双碳目标这个承诺。绿色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市场和新增长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是支持绿色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发展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2 实现“双碳”目标的途径
(1)明确提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约束性目标
人类社会控制碳排放总量前提条件是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长率。我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途径就是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
(2)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一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极其丰富的风能、光能、水能资源。二是随着科技进步,我国应不断降低能源价格,使能源用户直接受益。三是促使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新兴支柱性绿色能源产业。四是充分利用我国的合作伙伴关系。五是大力发展我国核电。
(3)大幅度削减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加快行业退出
国际能源署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进口国,煤炭消费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中国属于高煤之国、高碳之国。这成为中国实现能源绿色转型的关键阻碍。我国必须下决心削减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控制在40亿吨以下,标煤30亿吨以下,逐年提出双降目标和指标,实现对黑色能源的持续替代。
(4)大力推动能源技术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标志就是绿色能源与信息化。它将不仅使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而且更加有效地提高绿色能源的效率,使绿色能源成为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5)大幅度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达到或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9年,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比重的24.3%,GDP占世界总量比重的17.3%,我国单位GDP能耗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71%。这意味着,到2030年,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不变的情况下,GDP总量占世界比重将提高至24.3%,才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这是有可能实现的。为此,我国要求沿海地区、城市地区提前达到或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6)制定和落实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我国有关部门正在编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实现更加可行的低碳、零碳路线图。我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2019年的碳排放总量已占世界比重的28.8%,同时,又是碳损失最大的国家。研究表明,我国碳排放每个五年规划下降18%以上,才能确保在2030年之前碳排放进入下降期。
(7)加快落实各省市自治区碳排放达峰时间和主要指标
我国可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高收入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这包括已经进入高收入水平地区。如北京,已在全國率先实现人均碳排放量和人均能耗量达峰、上海、江苏、浙江和福建等,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等,并随着今后其他地区高收入水平不断扩大,则提出强制性达峰要求。同时,国家及时公布已达峰下降的地区名单,作为标杆。此外,国家积极支持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合作开发利用和交易绿色能源,形成绿能共享共赢局面。
(8)加快构建世界最大的碳市场体系
我国应加快建设全国性与地方性碳市场体系。此外,我国还强制性要求所有股票上市公司必须披露能源消耗量碳排放量以及碳交易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均发布在全国性能源和碳市场网站,由第三方评估。
(9)逐步征收碳税
我国将实现主要领域可再生能源电力终端消费,全面淘汰或替代煤炭、石油等终端能源,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等交通工具使用率和普及率。
(10)加快构建世界最大的绿色金融体系
我国首倡将绿色金融纳入二十国集团峰会议题,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的引领者。我国金融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应加快构建世界规模最大、国内统一,利用能效信贷、绿色债券等支持节能减排绿色项目,实现绿色复苏、绿色发展。
3 绿色金融助力商业银行发展 落实“双碳”目标
落实“双碳目标”已成为本世纪我国政府制定能源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我国开展顶层设计,以政府引导、政策引领、市场运作的形式,大力落实节能减排,推广低碳经济形态。为更好地适应国际可持续发展及国内经济转型趋势,商业银行应贯彻绿色金融目标。银行并不单纯追求最高投资回报率,而是追求可持续的投资回报率,在支持客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3.1 政策推动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实践取得了明显进展。2016年,财政部等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第一次全面地推出了绿色金融的官方定义。此后,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共同下发《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文件。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证监会等部门联合下发《绿色债券支持目录(2020版)》(征求意见稿)。这些标志着绿色金融有了系统的政策指引。而银行业也在逐步建立自身的绿色信贷政策。如国开行的《环保生态规划》、工行的《绿色信贷建设实施纲要》、兴业银行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等。 3.2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具体实践
3.2.1 深化绿色金融合作
积极宣导ESG投资理念,融入日常经营行为;尝试以林业碳汇、林业碳票进行双质押的方式作为风险缓释措施,用于支持FSC标准所认证的林产品贸易采购,盘活了企业拥有的林业碳汇资源,使客户受益于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积极与联合产权交易所、环境能源交易所建立全面战略合作,探索碳排放金融产品创新;与生态环境局签署《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合作协议》,提供数千亿元意向性投融资支持。
3.2.2 员工生活方式绿色化
与新能源品牌合作,就绿色出行等展开合作,向员工宣讲绿色出行理念,探索推动绿色生态建设经营模式,强化B端赋能,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3.2.3 加强绿色客群拓展
商业银行用新思路建立绿色金融目标客户备选库,集成客户上下游、外部公示信息等内外部数据,丰富绿色金融客户标签体系和全息风險画像,挖掘目标客群。
3.2.4 开展绿色示范试点
商业银行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试验田,制定方案,积极推进绿色金融试点工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提供基本户等金融服务,承办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共同体成立大会,联合企事业单位发布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倡议书,发起建立绿色金融创新实验室、绿色信贷在线金融服务平台、绿色融资主体与项目共享等多项计划。
3.2.5 加大绿色信贷投放
加强考核引领,在全面风险评价中设置绿色金融加减分评价指标,实施专项激励、经济资本优惠等差别化政策。加强产品创新,商业银行多年来与负责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企业紧密配合,运用特色产品持续做好金融支持,将污染河流治理成了“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同时开创“绿色+普惠+乡村振兴”新金融模式,创新推出“种植业小微企业集群贷款方案”,支持种植过程中已取得绿色认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农户的信贷需求;发力绿色直接融资,为金融租赁公司承销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用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及轨道交通租赁项目,项目落地后预计每年可减排近万吨二氧化碳等污染物,产生良好的绿色效益。
4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说明,主要结论如下:
1.跟踪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如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在推动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的进展情况。
2.拓宽绿色金融的研究视野,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绿色金融属于新兴的交叉学科,集经济、金融、环境、化工、法律、信息、文化、工程、建筑等于一体,具有很广的广度。今后开发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展开多层次的分析工作。
3.打造绿色品牌,推广绿色银行等企业文化。将可持续发展观植入银行的企业文化体系,让绿色价值观融化在每一位商业银行工作者的血液中。同时加强绿色办公、绿色运营,实施绿色会计与绿色审计制度。
参考文献:
[1]邵光学. 我国绿色金融研究述评[J]. 湖南社会科学,2019,(03):128-135.
[2]中国工商银行绿色金融课题组,周月秋,殷红,马素红,杨荇,韦巍,邱牧远,冯乾,张静文. 商业银行构建绿色金融战略体系研究[J]. 金融论坛,2017,22(01):3-16.
[3]王辰,胡妍斌.绿色金融研究领域的系列创新成果——评《绿色金融基础读本》与《绿色金融解释》[J].新金融,2020(07):62-63.
[4]胡鞍钢.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及主要途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3):1-15.
[5]绿色金融[N/OL].百度百科.刊登日期为2008-04-20,引用日期为2021-08-15,网址为http://baike.baidu.com/view/1363594.html.
作者简介:曹婷婷(1969.08-),女,汉,籍贯:北京,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和研究方向:经济师,金融经济。
关键词: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双碳;可持续发展
1 前言
为保护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变化挑战,维护能源资源的安全已成为各国共识。中国在过去30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同时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也日益突出。气候谈判于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作为一个有担当作为的大国,我国作出了自愿减排承诺并在此后逐年加大减排力度,2020年9月,我国又庄严作出了双碳目标这个承诺。绿色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市场和新增长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是支持绿色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发展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2 实现“双碳”目标的途径
(1)明确提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约束性目标
人类社会控制碳排放总量前提条件是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长率。我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途径就是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
(2)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一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极其丰富的风能、光能、水能资源。二是随着科技进步,我国应不断降低能源价格,使能源用户直接受益。三是促使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新兴支柱性绿色能源产业。四是充分利用我国的合作伙伴关系。五是大力发展我国核电。
(3)大幅度削减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加快行业退出
国际能源署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进口国,煤炭消费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中国属于高煤之国、高碳之国。这成为中国实现能源绿色转型的关键阻碍。我国必须下决心削减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控制在40亿吨以下,标煤30亿吨以下,逐年提出双降目标和指标,实现对黑色能源的持续替代。
(4)大力推动能源技术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标志就是绿色能源与信息化。它将不仅使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而且更加有效地提高绿色能源的效率,使绿色能源成为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5)大幅度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达到或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9年,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比重的24.3%,GDP占世界总量比重的17.3%,我国单位GDP能耗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71%。这意味着,到2030年,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不变的情况下,GDP总量占世界比重将提高至24.3%,才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这是有可能实现的。为此,我国要求沿海地区、城市地区提前达到或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6)制定和落实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我国有关部门正在编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实现更加可行的低碳、零碳路线图。我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2019年的碳排放总量已占世界比重的28.8%,同时,又是碳损失最大的国家。研究表明,我国碳排放每个五年规划下降18%以上,才能确保在2030年之前碳排放进入下降期。
(7)加快落实各省市自治区碳排放达峰时间和主要指标
我国可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高收入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这包括已经进入高收入水平地区。如北京,已在全國率先实现人均碳排放量和人均能耗量达峰、上海、江苏、浙江和福建等,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等,并随着今后其他地区高收入水平不断扩大,则提出强制性达峰要求。同时,国家及时公布已达峰下降的地区名单,作为标杆。此外,国家积极支持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合作开发利用和交易绿色能源,形成绿能共享共赢局面。
(8)加快构建世界最大的碳市场体系
我国应加快建设全国性与地方性碳市场体系。此外,我国还强制性要求所有股票上市公司必须披露能源消耗量碳排放量以及碳交易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均发布在全国性能源和碳市场网站,由第三方评估。
(9)逐步征收碳税
我国将实现主要领域可再生能源电力终端消费,全面淘汰或替代煤炭、石油等终端能源,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等交通工具使用率和普及率。
(10)加快构建世界最大的绿色金融体系
我国首倡将绿色金融纳入二十国集团峰会议题,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的引领者。我国金融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应加快构建世界规模最大、国内统一,利用能效信贷、绿色债券等支持节能减排绿色项目,实现绿色复苏、绿色发展。
3 绿色金融助力商业银行发展 落实“双碳”目标
落实“双碳目标”已成为本世纪我国政府制定能源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我国开展顶层设计,以政府引导、政策引领、市场运作的形式,大力落实节能减排,推广低碳经济形态。为更好地适应国际可持续发展及国内经济转型趋势,商业银行应贯彻绿色金融目标。银行并不单纯追求最高投资回报率,而是追求可持续的投资回报率,在支持客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3.1 政策推动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实践取得了明显进展。2016年,财政部等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第一次全面地推出了绿色金融的官方定义。此后,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共同下发《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文件。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证监会等部门联合下发《绿色债券支持目录(2020版)》(征求意见稿)。这些标志着绿色金融有了系统的政策指引。而银行业也在逐步建立自身的绿色信贷政策。如国开行的《环保生态规划》、工行的《绿色信贷建设实施纲要》、兴业银行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等。 3.2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具体实践
3.2.1 深化绿色金融合作
积极宣导ESG投资理念,融入日常经营行为;尝试以林业碳汇、林业碳票进行双质押的方式作为风险缓释措施,用于支持FSC标准所认证的林产品贸易采购,盘活了企业拥有的林业碳汇资源,使客户受益于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积极与联合产权交易所、环境能源交易所建立全面战略合作,探索碳排放金融产品创新;与生态环境局签署《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合作协议》,提供数千亿元意向性投融资支持。
3.2.2 员工生活方式绿色化
与新能源品牌合作,就绿色出行等展开合作,向员工宣讲绿色出行理念,探索推动绿色生态建设经营模式,强化B端赋能,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3.2.3 加强绿色客群拓展
商业银行用新思路建立绿色金融目标客户备选库,集成客户上下游、外部公示信息等内外部数据,丰富绿色金融客户标签体系和全息风險画像,挖掘目标客群。
3.2.4 开展绿色示范试点
商业银行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试验田,制定方案,积极推进绿色金融试点工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提供基本户等金融服务,承办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共同体成立大会,联合企事业单位发布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倡议书,发起建立绿色金融创新实验室、绿色信贷在线金融服务平台、绿色融资主体与项目共享等多项计划。
3.2.5 加大绿色信贷投放
加强考核引领,在全面风险评价中设置绿色金融加减分评价指标,实施专项激励、经济资本优惠等差别化政策。加强产品创新,商业银行多年来与负责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企业紧密配合,运用特色产品持续做好金融支持,将污染河流治理成了“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同时开创“绿色+普惠+乡村振兴”新金融模式,创新推出“种植业小微企业集群贷款方案”,支持种植过程中已取得绿色认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农户的信贷需求;发力绿色直接融资,为金融租赁公司承销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用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及轨道交通租赁项目,项目落地后预计每年可减排近万吨二氧化碳等污染物,产生良好的绿色效益。
4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说明,主要结论如下:
1.跟踪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如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在推动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的进展情况。
2.拓宽绿色金融的研究视野,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绿色金融属于新兴的交叉学科,集经济、金融、环境、化工、法律、信息、文化、工程、建筑等于一体,具有很广的广度。今后开发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展开多层次的分析工作。
3.打造绿色品牌,推广绿色银行等企业文化。将可持续发展观植入银行的企业文化体系,让绿色价值观融化在每一位商业银行工作者的血液中。同时加强绿色办公、绿色运营,实施绿色会计与绿色审计制度。
参考文献:
[1]邵光学. 我国绿色金融研究述评[J]. 湖南社会科学,2019,(03):128-135.
[2]中国工商银行绿色金融课题组,周月秋,殷红,马素红,杨荇,韦巍,邱牧远,冯乾,张静文. 商业银行构建绿色金融战略体系研究[J]. 金融论坛,2017,22(01):3-16.
[3]王辰,胡妍斌.绿色金融研究领域的系列创新成果——评《绿色金融基础读本》与《绿色金融解释》[J].新金融,2020(07):62-63.
[4]胡鞍钢.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及主要途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3):1-15.
[5]绿色金融[N/OL].百度百科.刊登日期为2008-04-20,引用日期为2021-08-15,网址为http://baike.baidu.com/view/1363594.html.
作者简介:曹婷婷(1969.08-),女,汉,籍贯:北京,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和研究方向:经济师,金融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