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思想漫议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y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教育思想穿越了时空隧道,跨越了世纪长河,直到今天,仍留给我们许多值得借鉴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启发教育
  孔子创设了启发式教育,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述而》),就是说不到学生反复思考仍不得其解时,不要轻易将答案告诉他。注重了主动、启发诱导,而不越俎代庖,体现了学生的个体性。他主张因材施教,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分别予以指导。根据学生特点水平,进行不同教育,即“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雍也》),意思是资质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孔子十分注重观察研究学生,他采用的方法有:“听其言观其行”(《公治长》),“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为政》)即通过观察和与学生谈话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其个体差异性,便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孔子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仍值得大力提倡。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采取的是“齐步走”的做法,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出现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怪现象,不能保证全体学生素质都得到提高。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评估片面,只考查所谓主科分数,高分则優,学生的思想品行,身心素质,个性特长一律被置之度外,于是造成“高分低能”,个性特长被扼杀等可悲现象。今天实施素质教育,就应吸取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个性特点,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培养的目的。
  2.求真务实,谦虚好学
  孔子认为对待学习应该有个老实的态度,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求知的正确态度,这才是聪明智慧。这体现了自知“不知”也是一种“知”,并且是进一步求知的开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意思是思维敏捷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为耻。他还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是说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要有私意,不要强加于人,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这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反对了主观主义,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独立的见解,这为破除主观片面性开了先河。
  3.学法指导,培养习惯
  孔子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他注重“每事问”(《八俏》),“多闻”“多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是说要在多见多闻,在积累丰富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加以选择,取其善者而弃其不善者,还要“默而识之”,把握其中的原理。学习要有恒心,“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孔子还强调温习的重要性,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述而》),“温故而知新”(《为政》),温习已学过的知识时,能获得知识,能有新的发现。
  孔子重视学法的指导,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自己会学习,变苦学为乐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孔子看来,光有知识,没有能力,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这就是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必须像孔子那样,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授人以鱼的时候还要授人以渔。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发展的需要。
  4.学思结合,辩证统一
  孔子十分重视学,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在他看来,后天的学习,可以改正认识上的各种弊病,而且他认为人的美德也靠后天的“学”来培养,他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孔子通过自己的体会,说明学与思二者不可偏废,只强调一面或者使两者脱节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即只学习而不思考则迷惘而失去方向,只会空想而不学习则空洞而陷于危殆。足见孔子是大力主张学思结合,二者并重的,把学与思辩证地统一起来。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说:把所见到的、听到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地学习而不感到满足、厌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的解释。
  现在的教师已不能像以前那样,认为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只要有一碗水就行了,必须是有“长流水”一样的不断得到充实与更新的知识,才能适应当今这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终身学习”已不再是理念和口号,而是方向和行动。“学而不厌”将使我们受益无穷。“诲人不倦”更是我们教育者的美德。
  总之,孔子在教学生涯中,对教育的各个方面作了较系统、全面的论述,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中的精华,对今天的教育工作仍有许多借鉴的地方和启示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研学旅行作为将教育活动与旅游体验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和普及,运用新技术进行研学旅行已成为新趋势。本文以闽江流域河流地貌为例,利用谷歌地球平台,结合相关软件功能,从研学目的、研学流程、具体任务、设计意图等方面进行线上研学活动设计的探索,旨在通过充分发挥谷歌地球在研学旅行中的优势,以提高研学旅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谷歌地球;虚拟研学;河流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情感是第一位的。一个人有了良好的情感,就会有良好的价值观。教学《掌声》一课,可以从“把握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形象”“挖掘主题思想”“渗透道德教育”四个维度,引领学生从阅读中体验情感,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关键词:《掌声》;鼓励;尊重;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面对日益紧密的全球联系和需要共同应对的全球危机,如何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进行审视,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值得思索。本文从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中的文化多样、经济均衡和环境可续三个维度,梳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教材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的体现,解读其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蕴。从教师、教材、学生活动三方面,提出地理教学中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
拟声词是独立语中的一种,又称为“象声语”,“模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的效果。”(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鲁迅在小说中善于使用这类词语,给人以强烈的音响形象感,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一、音响描摹自然,寄托作家生活理想。    运用拟声词描摹自然音响,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故乡》中写月下瓜地:“月
在我国,学校教育是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则是学校总体结构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在学校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劳动、健康、生活等工作的老师,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充当着“班集体灵魂”的角色,肩负着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双重重任。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要想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地培育,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尤其是转变自
摘 要:主题单元复习是知识体系的深化、再构造和再应用以及学习能力与方法提升的过程。本文以“气候与人类活动”主题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为例,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指导,从课程标准整合、知识结构梳理、学习情景创设、学案系统化编写等角度探讨初中地理主题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核心素养;主题单元复习;气候与人类活动  目前,初中地理复习课中仍普遍存在按教材章节顺序对知识点和区域案例进行简单重复与记忆,忽略教
作文是学生(特别是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具体表现,可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文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想使学生的文章生动形象,内容丰富,主题深刻,就必须要不断加强作文训练。要真正达到作文训练的效果,笔者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积累素材    素材是作文的基础,如果没有素材或者材料不够充分,根本就谈不上作文,要写好作文更是不可能。因此素材的积累对写好作文来说非常重要。可是怎么样去积
素质教育形势下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我校政治组率先进行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并积极认真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我们创设了一种具有我们学校特色的以导学案导学为主的高效课堂模式。以下是我校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在此与各位领导、专家同仁们共同探讨交流。  一、 导学案的编制原则  (1)实用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制要突出“实用”二字,我们认
《新感觉派小说选》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创作选”之一种。选入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徐霞村、黑婴、叶灵凤等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共二十三篇。  新感觉派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个支流,首先崛起于二十年代的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受欧洲表现主义、结构主义文学的影响,创作上强调直觉,强调主观感受,力图把主观印象投进客体中去,以创造对事物的新的感受方法,创造所谓由智力构成的“新现实”,把追求新奇的感觉,
经历了伦敦奥运会的一系列事件,体操、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我有点激动,为什么?我们诗文孙杨破纪录,被质疑!我们双羽战术运用,被说消极比赛!我们自行车夺冠,被说申诉要罚款!赛后确认错判丁宁,却不道歉!陈一冰被“亚军”!呈现“势如破竹”之势的中国体育遭遇世界的围攻,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也在遭受侮辱。  这就是伦敦奥运吗?  《温哥华太阳报》发表观点:“现在看来,伦敦奥运会似乎正在努力成为有史以来最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