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英语教育的作用及策略研究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gu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中,文化吸引和文化认同已经成为维系民族与国家之间稳定的重要保障,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增进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以及民族的沟通和了解,有利于帮助我国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也有利于我国国际形象的树立。我国英语教育肩负着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责任,将中国现当代传统文化知识和社会生活内容融入英语教学当中,不仅能确定双向语言文化教学的发展方向,更加注重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以及文化的输入,而且还能更好地提升我国学生文化对外宣传的素养。《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采用生动的材料与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领悟精髓,而在此过程中相应地学到了英语表达方式,加快了国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进程。该书还具有如下特点:灿烂文化从智慧与信仰到创造与交流,从民俗和风土人情到美感与艺术,书中展示了中国古代悠久的文化和当代社会丰富的内涵,能够让读者在绘声绘色的清新文字与精美的插图交相辉映中感受浓重的文化气息。该书呈现了中华文明立体而美好画面,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国人的生活情趣以及审美情趣。
  《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一书题材选择精良、编写严谨,体现了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是以英语教授中国文化的首选课程,对于学生学习英文也有极大的帮助作用。书中提到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中国文化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中国现当代的社会生活,其二是指中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评判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文化的培养,这也是影响世界格局以及发展趋势的重要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加深,尤其是语言的交流显得越发重要,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多样性的文明想要达成共识,国家之间只有加强交流才能更迅速地谋求发展。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吸引在现今的文化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维护着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稳定,同时推动着各种文化之间交流的深入,也是政治和经济交流的重要补充。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在不断上升,全球许多国家也开始接触和学习汉语,在《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一书中有这样的统计,截至2012年,已经有30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中小学孔子学堂在100多个国家安家,而其中的学院人数也超过了60万人,但是在此过程中,类似于“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也不断出现,这对于我国国际形象的塑造以及与他国的交流往来非常不利。在《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中也提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其实是许多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现状不够了解,这种误解也正是各国之间的文化冲突所产生的。我国文化本身的韵律与内涵与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相比有着极大的反差,在世界舞台上,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部分,话语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作者认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创造优质的语言环境,为我国树立良好形象的同时,也能够带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一书对英语教育及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作用也有细致表述,作者认为,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现实的象征,这两者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也直接决定了语言教学过程中文化的重要性。作者认为,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文化交流,都不存在绝对的文化平等,强势文化总是比弱势文化更加自信,这也是文化不平等现象出现的原因,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还要加强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宣传和积极传播,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平等交流基础之上的。要树立文化的自觉意识。对于中国文化而言,其传播并非某个专业语言文化组织的任务,而是所有中国公民应尽的职责,文化承载着语言,同时,语言为文化的传播搭建了桥梁,是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更应当重视语言的重要性。尤其是相对于英语教育来说,它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如果中国学生能够用英文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给外国友人,便可以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能够让外国人很好地了解中国。同时,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也会随之扩大,而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能得到提升。在《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一书中也不止一次地提到在与其他国家交流的过程当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一书关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英语教育的策略研究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交通技术、通信以及媒体与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同步,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加深,这种发展趋势自然也为我国的语言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英语教育也更加注重在教学中渗透中国语言文化的特征,这一点被许多专家和学者认同,加强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化,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加重视本民族的文化,积极地将自己的母语和语言文化进行比较和融合,使双语教学顺利开展。书中提到,在比较中进行文化教学,非常有利于学生文化敏感的培养,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英语教育常常将母语文化忽视,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习者,都缺乏对母语教育的正确认识,在我国的英语教育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母语文化的重视。文化失语症的现象在我国十分普遍,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不了解四大名著如何用英文翻译,不知道如何用英文介绍我国的经典著作,甚至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也不能用英文表达,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不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多元化的趋势在今天的国际交流过程中逐渐呈现,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开始被英语教育承担,《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中表示,英语教育如果要做到与时俱进,就需要积极调整自身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实施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对外宣传的素养。此外,英语教育是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书中认为,作为实施文化教育的重要媒介,教材在文化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要求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与教学目标做到相契合,满足不同的使用者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英语课程不是单纯的语言课程,它是加深对世界文化了解的窗口,具有工具和人文性质,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以及国际文化发展形势。《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中对我国的文化讲解也存在不足,这很容易导致中国高校学生的想象力和母语文化能力欠缺,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育应当是目的语文化和本族文化兼容并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脱离实际,感觉到学有所用。《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中所涉及的众多内容,为高校英语教学以及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外语教育的作用和策略的研究问题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参考,是非常值得推荐的研究参考书籍。
  对于外语教育而言,外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语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外语知识,同时,也把握着外语输出的质量,因此,教师对于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合格的外语教师必须拥有优秀的教学素质。此外,还应当具备扎实的外语技能基础,这不仅需要其本身有着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也要对中外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能够使学生避免语言交际中发生文化误用的现象。优秀的外语教师还应该有较高的母语文化素养,母语的传播能力也较强,而《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中也多次表示,较强的传播母语的文化素质能够帮助学生在吸收外国文化和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加深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将中国文化融入各个元素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随之得到提高。现如今,社会与空间的障碍被人们不断地跨越,相同的趋势也在全球文化发展过程中开始呈现,此外,由于文化之间不能做到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因此,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越来越明显的文化冲突也开始出现。民族认同问题越来越突出,趋同冲突与互动构成了全球文化的特征。《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中提到,外语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语言使用和学习相结合的过程。只有将文化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才能称之为一个完善的学科教学。在当今社会,外语教学背负着弘扬民族文化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双重重任,将中国文化融入教学中去,确定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相结合的双向文化语言教学方向,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在《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一书中,针对当前我国英语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介绍,对于学生领悟文化精髓有很好的引导作用。随着国际形势的改变以及我国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对英语教师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为自己积极充电。《拓展: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一书为众多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英语教学理念,对于英语爱好者而言,也是非常不错的参考书籍。
  (孙博/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习近平的从政经历,包括在地方工作、到中央工作及十八大以来主持中央全面工作等三个阶段。他的新闻宣传观在继承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都必须以全局的视域和高度而不是只从一个部门或一个机构的角度考虑新闻宣传工作,这是他的新闻宣传观中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紧随时代的发展,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深化对新闻宣传的认识,则是他的新闻宣传观所体现的鲜明特色。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日报》推出的“豫米观察团”,让来源广泛的网友代表深度参与全国两会报道,改变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专业生产内容模式(PGC),实现了用户生产内容模式(UGC)与专业生产内容模式的有机结合;同时通过全媒体互动,颠覆了传统的传受关系,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提高了传播效率,提升了传播效果。这一尝试,也让党报与民间舆论场互融互动,对政治沟通视野下的媒体融合做出了有益探索。  【关
期刊
【摘要】媒介融合时代需要兼具“全媒体”业务技能和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全媒型”人才,这对当前中国的新闻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特点,民办高校尤其应该走“应用型复合型”“差异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之路,在培养“全媒型”人才方面开拓创新,勇于探索。  【关键词】培养;“全媒型”人才;个案研究  媒介融合集中了技术、产品、信息的综合特征,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是具有综合素质和复合能力
期刊
【摘要】处于新媒体激烈竞争的时代,新闻传播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受众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作为媒体人,我们唯有在新时代中持续践行“走转改”,才能写出让群众爱读爱听爱看的新闻。“走转改”只有成为常态化,才能站稳群众立场,树立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真正了解群众的思想脉搏、利益关切、实际需求,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连接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关键词】网络时代;走转改;常态化  2015年11月2日,由中
期刊
【摘要】通过追溯弥尔顿经詹姆斯·密尔到约翰·密尔的言论出版自由思想的发展脉络,对比三人在论述言论出版自由的对象、限定、目的等方面的异同,描摹自由主义在言论出版中的发展进程,进而思考在多元化时代的今天包括言论自由在内的自由主义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弥尔顿;密尔;言论出版;自由思想  言论出版自由是近代以来始终受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自由被讨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十条明
期刊
2014年11月7日,第24届中国新闻奖、第13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在北京举行。由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常志霞、张蕾、齐鹤、朱璐采写的新闻专题《小村大事》以最高票荣获第24届中国新闻奖广播专题类一等奖,这也是河南省在本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的唯一最高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会见获奖代表并讲话,强调当代中国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中共
期刊
【摘要】已经走过将近20个年头的周星驰电影影响了一代人。他的电影以喜剧为依托,喜中有悲、悲喜交加,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我们说周星驰喜剧是“让人哭的喜剧”,那是因为他的电影表现形式是诙谐幽默的,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虽然他的电影结局通常是圆满的,但仍有它悲剧的一面。通过对周星驰电影及其本人经历等资料的研究,对周星驰喜剧电影进行表现手法和内在诉求的解读,进而探究其喜剧电影传达出的喜与悲。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媒体全面融合、不断创新才能赢得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样的大背景下,人民日报《两会e客厅》栏目坚持“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融合发展思路,整合《人民日报》、人民网及旗下的法人微博、微信、客户端、电子阅报栏等平台,以全媒体形式立体化传播,取得了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双赢。作为媒体融合时代党报改革创新的成功尝试,《两会e客厅》背后不少课题值得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两会e客厅》;人民日报;
期刊
【摘要】2015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大河报》除继续发挥都市类媒体对重大时政新闻的民生化解读专业优势之外,首次获得提问机会,联动多家都市报集体强势发声,更充分运用新媒体产品,在技术、表达、模式上都进行了创新,呈现出全面融合、全平台传播的新气象。  【关键词】都市报;全国两会;全新视角;创新表达  连续13年征战全国两会,刚刚过去的2015年两会尤为特殊:《大河报》记者首次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会上得到提
期刊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节目要想发展,必须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加强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和对话,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女神的新衣》在节目的制作上运用了“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思维”,在创新电视节目的制作模式上实现了内容生产与商业模式的重大改变,是电视节目电商化的重要尝试。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节目;互联网思维;女神的新衣;创新  2014年是我国媒介融合发展繁荣的一年,也是自“限娱令”后我国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