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希望的鱼塘

来源 :中国供销商情·村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wenjun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内蒙古,提起鱼来,人们都会相到哈素海,这个有着“塞外西湖”美誉的天然湖泊因为渔业养殖而名满草原。80年代末,国家开始在这里投资兴建2814项目,由此,哈素海周边村民开始上演了长达十多年的“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养鱼故事。毗邻哈素海的哈素村,便是当地十多年来进行渔业养殖的缩影。
  哈素村靠近哈拉乌素海(简称哈素海),蒙古语意为“黑水海”,二十多年前,哈素海曾隶属于哈素村,丰富的水资源在为哈素村带来生活所需水源的同时,也给哈素村带来了灾难——全村7000多亩耕地,有1/3被盐碱化,这给哈素村酿下了人多地少的危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哈素海脱离了哈素村,成立了内蒙古哈素海水库有限责任公司,并开始独立经营,从此哈素村丧失了水源。
  哈素村现任村长曹三有吉说,由于缺水,当时村民种植主要以向日葵为主,每亩向日葵仅能获得300元左右的收益,那时的哈素村是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
  80年代末期,国家针对哈素村半数土地盐碱化而又靠近哈素海水库的地理特点,开始在这里兴建2814扶贫项目,发展渔业养殖。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哈素村一个转机的时候,却不料非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让哈素村“元气大伤”。
  
  从满腔热情到集体亏损
  
  1988—1990年,国家用了三年时间在哈素海附近的盐碱地上兴建了7000亩鱼塘,其中哈素村占据了2000亩的面积。1990年,哈素村二十多户怀着养鱼致富梦想的村民集体承包了哈素村的鱼塘,开始了哈素村渔业养殖的历史。
  曹三有吉说,“这二十多户村民集体养鱼的时候,都是突然从田地里走进鱼塘的,缺乏养鱼的经验。”
  记者了解到,1990年哈素村进行集体承包鱼塘的村民基本上都是怀着一腔热情投入到渔业养殖大潮中去的,他们没有养鱼的专业知识,也没有完善的市场销路。
  曹三有吉回忆说,那时候养鱼的村民喂鱼用的是谷物皮糠等粗粮,不知道还有精饲料,养的鱼产量非常低。另外他们没有市场销售渠道,全部要靠自己零售。更为重要的是,村民不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术,遇到热天,鱼塘缺氧会导致鱼群大量死亡,而到了冬季,卖不完的鱼又会全部冻死在塘中。这给当时养鱼的村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可以看出,1990年第一批村民集体养鱼的时候,虽然养殖成本比较低,但所养殖的鱼产量低,无销路,而且还无法适应炎热和寒冷的天气。因此,“那几年,我们一直处于亏本状态。”曾经参与养殖的村民这样回忆。
  哈素村渔业养殖亏本的状态一直持续了4年,虽然处于摸索中的村民在养殖上不断取得进步,损失在逐年减少,但他们的资金也在逐渐见底。到了第5年,二十多户村民因为缺乏资金全部退出了渔业养殖。哈素村第一次渔业养殖以全部亏损而告终。
  
  从“谈鱼色变”到二次投资
  
  五年里,这二十多户村民不仅亏了自己的本,也亏了全村人的胆量。曹三有吉说,“当初村民们都处于观望态度,如果这批人养鱼能养出个结果来,那大伙一定会集体投入的。”可是事实却不然。
  断了养鱼的路,哈素村如何走?是摆在全村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就在全村人“谈鱼色变”的时候,1996年,哈素村又有几户村民冒着众人的非议悄悄承包了荒废的鱼塘。
  现在在哈素村提起这几户村民,人人都对他们刮目相看。“他们成功了,而且这十年来做的一直很好。”村长曹三有吉如是说。
  有了成功的典范后为什么村民不集体跟进呢?面对这个问题,曹三有吉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大部分村民没有市场渠道资源,缺乏产品的销售渠道:二是因为前几年第一批养鱼的村民连续五年亏损给大家心理造成了很深的影响,村民缺乏了养鱼的信心:三是这时候大家意识到养鱼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可是许多家庭拿不起这么多的钱。
  曹三有吉说:“尽管看到他们一年做的比一年红火,但村民们却没人敢再去冒这个风险,这个时候的哈素村单纯地靠种地与村民外出务工度过了几年,直到2000年,伊利集团在村子里设立了一个奶站,村民开始养上了奶牛,一直持续到今天。”
  如今,哈素村大部分村民的收入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种地,为了配合奶牛的养殖,现在土地种植主要以玉米为主,以提供饲养奶牛的饲料;二是养殖奶牛,现在全村拥有奶牛数量5 00多头,但由于这几年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获利空间不断缩小;三是村民外出务工:四是由于哈素海占用了哈素村的土地,每年哈素海都会向哈素村补偿500吨芦苇,村民人均能分得330斤,这些芦苇主要用于手工编织芦苇毡销往包头等市。
  记者了解到,现在哈素村年人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村民生活水平还处于较低层,但村里现存的几户渔民收入很高,有的年收入甚至达到了10万元,在如此大的收入差距下,也有许多村民表示愿意在集体的组织下重新参与投资养鱼。可见,渔业养殖仍然是哈素村实现飞跃的法宝。
  
  探寻哈素村的养鱼路
  
  带着“哈素村是否真的与鱼绝缘”的疑问,记者专程走访了哈素村现存养鱼户之一高海平。
  高海平是哈素村“二次养鱼”的典范,1996年,他见离村子不远的哈素学区的渔民从外地购进精饲料养鱼效果很好,便抱着学习的心态,多方奔走,在初步建立了市场销售渠道后,开始投资1万多元承包了30亩鱼塘,第一年下来收益并不多,但总算打破了亏本的历史,之后几年,高海平市场越做越活络,现在平均每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
  高海平说,2001年是他唯一亏本的一年。那一年夏天,气温特别高,鱼塘由于缺氧导致大量的鱼死亡,高海平一次性亏损了3万多。2002年他便斥资增设了增氧机、投料机等设备。现在,每年中秋节和国庆节前后高海平的鱼基本上都能销售一空。“如果那个季节鱼塘里的鱼还没有卖完的话,就要准备过冬了——冬季每天要进行除雪、打冰窟窿等工作,以保证鱼的生命安全。”
  “现在养鱼最大的成本便是鱼料。”高海平坦言,“平均每20亩鱼塘每年养鱼要喂16吨料,现在我们所使用的饲料一般在2800元每吨,可以算出经营20亩鱼塘每年净饲料投入便需要45000元,所以现在一般人养不起。”
  那么哈素村是否无法再发展渔业养殖了呢?高海平说,现在养鱼必须具备四个条件:资金雄厚、水电畅通、养殖技术规范、销售渠道多样,如果具备了这些条件后,村民集体组织在盐碱地上挖掘鱼塘,实现多年前“养鱼致富”的梦想不无可能。
  离开哈素村时,记者得知村子现在正面临换届选举。新的领导机构将会带来新的变革,我们有望看到,一个在探寻渔业养殖路上磕绊了十多年的村子,也许在下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能够勇敢地克服多年前留下的阴影,在盐碱地上建起一座草原上的渔村。
其他文献
报道维生素K_1(或维生素K_3)、利多卡因、维拉帕米、桂美辛、甲氧氯普胺、硫酸镁、速效救心丸等老药治疗肾绞痛。 Report vitamin K_1 (or vitamin K_3), lidocaine, verapa
实数三歧性与穷举归谬法的联用及其教学价值李德雄(广东省深圳中学518025)实数的三歧性:对任意实数a与b,下列三个关系式有且仅有一个成立:a>b;a=b;a<b.反证法证题的实质就是在“反设”基础上进行“归谬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
初中温度计教学中,主要是液体温度计原理、应用、使用方法,我认为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其他类型的温度计。热敏温度计就是一种利用热敏电阻随温度而改变,从而改变串联有热敏电阻
慢性骶神经调节是针对神经或非神经原性膀胱机能障碍的一种恢复手段。最初是用一个植入骶神经孔的电极进行单侧骶神经刺激,但是有时经皮刺激试验成功,而植入后却失败,这是此方法
对一道高考题的深层挖掘童伟民(浙江省永康市龙山中学321309)1995年高考理(26)题为:已知椭圆x224+y216=1,直线l:x12+y8=1,P是l上一点,射线OP交椭圆于点R,又点Q在OP上且满足|OQ|·|OP|=|OR|2,当点P在l... Deep excavation of a college entrance e
如果坐火车来到中国东部的海滨城市青岛。一出车站,就可以看到高35米的大型德式钟楼建筑。青岛火车站是世界上距离大海最近的火车站之一,建筑风格完全复古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
目的:微量元素锌对前列腺的结构与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可成为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一项重要检测手段。方法:本研究选择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平均年龄62.4岁;12例前列腺癌病人,平均年龄65.6岁,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