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移动智能技術的发展和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平台的普及,推动了“微时代”的来临,“微时代”便利了大学生的学习、社交和生活,也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造成了冲击。分析“微时代”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带来的负面影响,探索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途径,有利于加强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微时代与意识形态相关概述
关于“微时代”的内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我认为“微时代”指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平台、应用软件随着移动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微民”,大学生是“微民”中最活跃的群体。
意识形态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最有歧义、最难把握”的概念之一,目前学术界对于意识形态还没有准确定义,我认为意识形态指向人们揭示观念的成见和偏见的根源的“观念科学”,可以看作源于培根的“偶像说”。
二、“微时代”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带来的冲击
(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
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微信、微博等微平台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人们,这些微平台以自身独特的优越性受到人随们的青睐,尤其是大学生。网络平台为不同的文化与社会意识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传播的平台,不同文化和社会意识间的碰撞、交流,最终形成了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为代表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开始出现,并受到人们的追捧,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站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立面,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背道而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二)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
过去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主要是通过电影、电视、报纸等传统媒。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自身先进的网络技术优势,试图全面控制和占领我国的互联网新兴媒体,一方面在他们自己的新兴网络媒体上广泛发布、转载有关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宣扬他们自己的价值观,美化本国形象,攻击、丑化我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渗透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产生挑战。
三、加强“微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分析
(一)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
信息时代我们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将思想宣传和舆论引导结合起来。首先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主阵地,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网上工程,利用微信、微博等各种微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上传经典读本便于学生学习。其次,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力。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晦涩难懂,很多学生都不感兴趣,读不懂。高校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方式,将马克思主义和实际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将读本转化为数字化的信息,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关注度,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力。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
移动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微平台的普及,带领人们进入“微时代”,“微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重点是占据微阵地,高校要充分利用微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学生的微时间,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微时代”的影响力。加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守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比如红色旅游、做义工、支教等精神文明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实践学生会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云岭先锋、雨课堂、慕课、学习强国等网络学习平台,加强时事政治的宣传,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微时代”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顺应网络时代和大学生成长的需求,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增设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课程,定期举办以学术论坛和公开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增强网络信息甄别、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在微博、朋友圈看到不良信息,不盲目跟风评论、转发。树立自身网络道德观念,健康文明上网,努力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散播不良信息,增强网络自律能力,有节制上网,增强网络自控和网络自理能力,不关注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微博号、公众号等网络信息,主动关注“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弘扬主旋律、正能量的主流媒体,接受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
四、结语
新兴媒介既给高校教育者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通过分析微时代的内涵、特点以及对大学生意识形态造成的负面影响,探索高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有利于充分利用微平台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五、参考文献
[7]李春欣.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8.
[12]尹文娟.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微时代与意识形态相关概述
关于“微时代”的内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我认为“微时代”指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平台、应用软件随着移动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微民”,大学生是“微民”中最活跃的群体。
意识形态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最有歧义、最难把握”的概念之一,目前学术界对于意识形态还没有准确定义,我认为意识形态指向人们揭示观念的成见和偏见的根源的“观念科学”,可以看作源于培根的“偶像说”。
二、“微时代”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带来的冲击
(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
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微信、微博等微平台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人们,这些微平台以自身独特的优越性受到人随们的青睐,尤其是大学生。网络平台为不同的文化与社会意识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传播的平台,不同文化和社会意识间的碰撞、交流,最终形成了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为代表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开始出现,并受到人们的追捧,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站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立面,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背道而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二)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
过去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主要是通过电影、电视、报纸等传统媒。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自身先进的网络技术优势,试图全面控制和占领我国的互联网新兴媒体,一方面在他们自己的新兴网络媒体上广泛发布、转载有关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宣扬他们自己的价值观,美化本国形象,攻击、丑化我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渗透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产生挑战。
三、加强“微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分析
(一)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
信息时代我们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将思想宣传和舆论引导结合起来。首先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主阵地,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网上工程,利用微信、微博等各种微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上传经典读本便于学生学习。其次,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力。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晦涩难懂,很多学生都不感兴趣,读不懂。高校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方式,将马克思主义和实际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将读本转化为数字化的信息,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关注度,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力。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
移动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微平台的普及,带领人们进入“微时代”,“微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重点是占据微阵地,高校要充分利用微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学生的微时间,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微时代”的影响力。加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守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比如红色旅游、做义工、支教等精神文明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实践学生会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云岭先锋、雨课堂、慕课、学习强国等网络学习平台,加强时事政治的宣传,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微时代”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顺应网络时代和大学生成长的需求,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增设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课程,定期举办以学术论坛和公开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增强网络信息甄别、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在微博、朋友圈看到不良信息,不盲目跟风评论、转发。树立自身网络道德观念,健康文明上网,努力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散播不良信息,增强网络自律能力,有节制上网,增强网络自控和网络自理能力,不关注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微博号、公众号等网络信息,主动关注“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弘扬主旋律、正能量的主流媒体,接受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
四、结语
新兴媒介既给高校教育者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通过分析微时代的内涵、特点以及对大学生意识形态造成的负面影响,探索高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有利于充分利用微平台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五、参考文献
[7]李春欣.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8.
[12]尹文娟.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