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树种选择的方式,详细阐述了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绿化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植物群落配置的构建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树种;绿化模式
【分类号】:S732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各大城市森林建设方兴未艾,各地在建设城市森林更注重遵循生态功能优先,体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追求环境自然协调,注重生物多样性;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因地制宜,注重地方植被和人文特色等原则[1]。对城市森林的构建框架研究可在用地获取方式、空间布局、营造工程、树种选择、绿化模式、群落配置模式等方面出发。在空间布局上,城市森林生态圈一般采用跳跃式布局模式、放射式布局模式、圈层式布局模式、依地形地貌,人文景观等灵活布局模式、综合式布局模式等。在树种选择上,多以乡土树种为主,但应因地而异。本文在构建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中除了对树种选择上做针对性的研究之外,更加注重用绿化模式、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的研究。
1. 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树种选择
根据南方主要城市高速公路沿线地貌特征及城市现阶段一般林业生产经营水平和技术经济条件,客观地确定林地生产力高低及评价立地质量,并选择适生的选择造林绿化树种,对于树种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1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辅相成,但主次有别。
1.2 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紧慢有致。
1.3 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各有侧重。
1.4 所选树与城市文化特色氛围相符合,体现人文色彩落叶树与常绿树、针叶树与阔叶树相结合。
2. 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绿化模式
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范围内主要为低丘地貌,少数林地为平台地貌,土壤主要山第四纪红土、紫色岩、砂页岩发育而成的赤红壤或冲积土,土壤深厚、粘性较重,呈微酸性,土壤肥力高,水热条件良好,生产力高。适生的绿化造林树种较多,适宜营造马尾松、火力楠、台湾相思、黑木相思、尾叶按、黄槐、羊蹄甲、南洋楹、秋枫、山杜英、乌柏、鹅掌揪、紫树、复羽叶架树、大花紫薇、降香黄檀、蛆木、金丝李、格木、灰木莲、尾叶按、米老排、木棉、龙眼、荔枝、芒果、阳桃、中国无忧花、凤凰木、小叶榕、萍婆、仪花、糖胶树、粉单竹、勒竹、吊丝竹、落羽杉等。
2.1 在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绿化树种选择上可参考马多等[2]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中表现适应南方气候的优良的规划树种20种及适应一般的规划树种22种选择大部分使用,而适应较差的只筛选少数几种珍贵树种和具有个体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
2.2 在绿化模式构建上,并结合生态圈空间布局的特征及立地条件,原有植被类型等进行有针对性、有代表性的绿化模式设计和确定构建内容。
2.3 基于经评价模型优化后构建的绿化模式,在营林技术上,可利用不同的绿化模式对公路用地外侧两旁第一面坡可视范围内的宜林地、低产疏残林地、低效灌木林地等进行人工造林绿化、补植改造及管护;对公路外侧较远处进行保留与管护;通过植苗方式营造公路沿线两侧不间断的连续行道树绿化带等。以期实现生态圈建设总体目标要求,达到四季有景、车移景异、生态效益凸显的绿化效果。
3. 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植物群落配置的构建
3.1 配置原则
3.1.1 整体优先、遵循自然原则
南方城市森林植物的群落配置应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特色,城市性质定位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应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及物种多样性,把握好其与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的关系,并注重其整体优先性,使城市建设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充分结合自然植被类型、城市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进行植物群落构建。
3.1.2 生态优先,兼顾景观原则
在树种选择、绿化模式配置上必须最大限度的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尽量选用有特色的乡上树种,创造出稳定地植物群落。并充分应用生态位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更快更大的发挥生态效益。在科学合理配置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森林美学原理,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空间结构变化及季相结构丰富等,达到兼顾景观效益目的。
3.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从自然环境出发,按照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在充分了解各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等特性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科学搭配,使各物种达到和谐共存,群落结构可以稳定发展,达到调节环境与城市环境关系,在城市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3.2 配置方法
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林地类型主要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宜林荒山荒地,其中有林地山松林、速生按林、混交林、经济果木林、竹林、其他用材林构成。依据上述的树种选择及绿化模式筛选结果、遵循群落配置原则,结合生态圈具体林地类型特征,对于生态圈群落结构配置模式构建可从以下几种模式考虑:
3.2.1 观赏型群落配置模式
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观赏型群落强调景观整体的观赏性,不考虑人的游憩行为。评价指标以景观效益评价为主,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评价为辅,此模式强调风景个体要素的形态、色彩、线形优美、质地细腻光滑与外围观赏角度的合理安排。群落模式:一般以整齐修剪,视野开阔的草坪,绚丽的色块、花带,精致造型的植物,个体优美的孤赏树,精心搭配的中心小型乔灌地被或灌木地被为观赏群落,应考虑视觉上的需要,创造豁然开朗的空间,植物配置应简洁明快,形成松散型的乔灌草复层结构[3]。
3.2.2 生态型群落配置模式
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生态型群落配置强调释氧固氮、降温增湿、减噪、滞尘、抗污吸污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构建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根据树种功能及配置模式的不同具体又可分为:防风型群落模式、减噪型群落模式、滞尘型群落模式、抗污吸污型群落模式、卫生保健型群落模式等。
3.2.3 生产绿地群落构建模式
此群落构建模式可分为观光果园生态林模式及生态苗圃模式,即将观赏、生态、休闲观光、游憩、经济等相结合,因地制宜,使各效益达到最大化。可建立休闲观光、园艺参与、林果生产相结合的观光果园生态林模式。在苗圃地规划上,应打破苗圃常规的行列式和规则式种植的传统模式,按照苗木的生态学习性,依照自然生境中植物群落模式,阳性、耐荫、地被植物合理搭配,形成具有复合结构的多层次多功能高效的植物群落体系。
参考文献:
[1] K.A.沃科特,J.C.戈尔登,J.P.瓦尔格,等.生态系统-平衡与管理的科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1-79.
[2] 马多,和太平,陈碧珍等.城市森林树种规划评价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12:53-86.
[3] 韩轶.城市森林建设理论及城市森林综合评价的研究—以包头市为例[D].北京林业大学.2004.
关键词: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树种;绿化模式
【分类号】:S732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各大城市森林建设方兴未艾,各地在建设城市森林更注重遵循生态功能优先,体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追求环境自然协调,注重生物多样性;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因地制宜,注重地方植被和人文特色等原则[1]。对城市森林的构建框架研究可在用地获取方式、空间布局、营造工程、树种选择、绿化模式、群落配置模式等方面出发。在空间布局上,城市森林生态圈一般采用跳跃式布局模式、放射式布局模式、圈层式布局模式、依地形地貌,人文景观等灵活布局模式、综合式布局模式等。在树种选择上,多以乡土树种为主,但应因地而异。本文在构建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中除了对树种选择上做针对性的研究之外,更加注重用绿化模式、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的研究。
1. 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树种选择
根据南方主要城市高速公路沿线地貌特征及城市现阶段一般林业生产经营水平和技术经济条件,客观地确定林地生产力高低及评价立地质量,并选择适生的选择造林绿化树种,对于树种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1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辅相成,但主次有别。
1.2 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紧慢有致。
1.3 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各有侧重。
1.4 所选树与城市文化特色氛围相符合,体现人文色彩落叶树与常绿树、针叶树与阔叶树相结合。
2. 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绿化模式
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范围内主要为低丘地貌,少数林地为平台地貌,土壤主要山第四纪红土、紫色岩、砂页岩发育而成的赤红壤或冲积土,土壤深厚、粘性较重,呈微酸性,土壤肥力高,水热条件良好,生产力高。适生的绿化造林树种较多,适宜营造马尾松、火力楠、台湾相思、黑木相思、尾叶按、黄槐、羊蹄甲、南洋楹、秋枫、山杜英、乌柏、鹅掌揪、紫树、复羽叶架树、大花紫薇、降香黄檀、蛆木、金丝李、格木、灰木莲、尾叶按、米老排、木棉、龙眼、荔枝、芒果、阳桃、中国无忧花、凤凰木、小叶榕、萍婆、仪花、糖胶树、粉单竹、勒竹、吊丝竹、落羽杉等。
2.1 在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绿化树种选择上可参考马多等[2]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中表现适应南方气候的优良的规划树种20种及适应一般的规划树种22种选择大部分使用,而适应较差的只筛选少数几种珍贵树种和具有个体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
2.2 在绿化模式构建上,并结合生态圈空间布局的特征及立地条件,原有植被类型等进行有针对性、有代表性的绿化模式设计和确定构建内容。
2.3 基于经评价模型优化后构建的绿化模式,在营林技术上,可利用不同的绿化模式对公路用地外侧两旁第一面坡可视范围内的宜林地、低产疏残林地、低效灌木林地等进行人工造林绿化、补植改造及管护;对公路外侧较远处进行保留与管护;通过植苗方式营造公路沿线两侧不间断的连续行道树绿化带等。以期实现生态圈建设总体目标要求,达到四季有景、车移景异、生态效益凸显的绿化效果。
3. 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植物群落配置的构建
3.1 配置原则
3.1.1 整体优先、遵循自然原则
南方城市森林植物的群落配置应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特色,城市性质定位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应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及物种多样性,把握好其与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的关系,并注重其整体优先性,使城市建设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充分结合自然植被类型、城市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进行植物群落构建。
3.1.2 生态优先,兼顾景观原则
在树种选择、绿化模式配置上必须最大限度的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尽量选用有特色的乡上树种,创造出稳定地植物群落。并充分应用生态位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更快更大的发挥生态效益。在科学合理配置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森林美学原理,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空间结构变化及季相结构丰富等,达到兼顾景观效益目的。
3.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从自然环境出发,按照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在充分了解各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等特性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科学搭配,使各物种达到和谐共存,群落结构可以稳定发展,达到调节环境与城市环境关系,在城市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3.2 配置方法
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林地类型主要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宜林荒山荒地,其中有林地山松林、速生按林、混交林、经济果木林、竹林、其他用材林构成。依据上述的树种选择及绿化模式筛选结果、遵循群落配置原则,结合生态圈具体林地类型特征,对于生态圈群落结构配置模式构建可从以下几种模式考虑:
3.2.1 观赏型群落配置模式
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观赏型群落强调景观整体的观赏性,不考虑人的游憩行为。评价指标以景观效益评价为主,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评价为辅,此模式强调风景个体要素的形态、色彩、线形优美、质地细腻光滑与外围观赏角度的合理安排。群落模式:一般以整齐修剪,视野开阔的草坪,绚丽的色块、花带,精致造型的植物,个体优美的孤赏树,精心搭配的中心小型乔灌地被或灌木地被为观赏群落,应考虑视觉上的需要,创造豁然开朗的空间,植物配置应简洁明快,形成松散型的乔灌草复层结构[3]。
3.2.2 生态型群落配置模式
南方城市森林生态圈生态型群落配置强调释氧固氮、降温增湿、减噪、滞尘、抗污吸污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构建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根据树种功能及配置模式的不同具体又可分为:防风型群落模式、减噪型群落模式、滞尘型群落模式、抗污吸污型群落模式、卫生保健型群落模式等。
3.2.3 生产绿地群落构建模式
此群落构建模式可分为观光果园生态林模式及生态苗圃模式,即将观赏、生态、休闲观光、游憩、经济等相结合,因地制宜,使各效益达到最大化。可建立休闲观光、园艺参与、林果生产相结合的观光果园生态林模式。在苗圃地规划上,应打破苗圃常规的行列式和规则式种植的传统模式,按照苗木的生态学习性,依照自然生境中植物群落模式,阳性、耐荫、地被植物合理搭配,形成具有复合结构的多层次多功能高效的植物群落体系。
参考文献:
[1] K.A.沃科特,J.C.戈尔登,J.P.瓦尔格,等.生态系统-平衡与管理的科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1-79.
[2] 马多,和太平,陈碧珍等.城市森林树种规划评价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12:53-86.
[3] 韩轶.城市森林建设理论及城市森林综合评价的研究—以包头市为例[D].北京林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