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杨北执是在高一。
“嘿,你叫啥名呢?”
“在下杨北执,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在下李征祥。”
“仁兄都喜欢吃什么呢?”
“海参、鲍鱼那些我真瞧不上。”
“那你觉得还有什么更好吃的?”
“我老妈做的饭菜。”
除了自大,他还有一项特殊技能——能吃,而且不是一般的能吃。他家在县城,和他混熟以后免不了去蹭饭。
高二放暑假去杨北执家吃饭,提前和他打了招呼:“多弄几个菜,我一般不吃辣的。”第二天去吃饭时,才发现他家人很客气,桌面上是一桌子的菜。我指着这些菜说:“真巧,都是我的菜。”
那天晚上我在他家留宿,躺在床上听他给我普及他妈妈做过的最好吃的糖醋鱼以及川菜的正确打开方式,于是我们的革命友谊又进了一步。第二天要走的时候,我说叔叔阿姨你们家做的饭菜真好吃。阿姨笑着说那以后记得常来,小执还可以跟着享福呢。我听完后觉得很不是滋味,想起了昨天他和我讲的她妈妈会做的各种五花八门的菜,忽然鼻子一酸。
一年后我不再满足于农家口味,便拉着他一起去吃自助。这在当时的我们看来绝对是很高大上的,他看着五花八门的菜吓得说不出话来。他胃口真不是一般的大,吃完荤的还来素的,最后再猛灌几大口饮料。我觉得要是所有的食客都这么能吃,估计没谁敢开自助餐厅了。我们一边吃着烤肉,一边聊着世界排名前五十的名校。
“美国什么学校最牛?”
“应该是麻省理工吧。”
“你确定不是哈佛?”
“你,你确定要去考它?”
他执着名校,虽然成绩可能只够个大专。
他英语很好,但他数学水平和英语是呈极值负相关。上课不是很认真,偶尔会拿着杂志在物理课上翻。略喜欢文学,有点向文艺青年靠近的倾向。那段时间他的空间签名改成了:我曾经苍老,如今风华正茂。下课的时候他永远都是那一句:你知不知道……每次搞得让人误以为他发现新大陆了。然后我会安静地告诉他刚才那段文字是在哪本杂志第几页看到的。
他不仅喜欢谈名校,而且还有逛名校的习惯。
高二时我们约好一起去武大看樱花。
地铁上我们看到几个来自非洲的留学生,我们用寒碜的英语问:“Where are you from?”杨北执也有一搭没一搭和人家炫英语。终于他们忍无可忍放大招开始说中文了:“你们外语好差。”北执当然不能忍了,开口就是一句:“你们外语也很差。”然后这一节地铁的人听到就开始哄笑。杨北执满脸通红小声问:“难道我说错了吗?”我不知道该向他解释笑场这种东西,于是耸耸肩,“刚才有个字你读错了。”
我们都不熟悉路,地铁坐错几次。当我们看到孙中山题写的“国立武汉大学”几个大字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我们又在校园兜兜转转半个钟头,路过樱花城堡,路过一排排明亮的树,等真正看到樱花时已经是九点多了。记得那天晚上看花的人很多,游客四处拍照留念。
我见状说:“虽然你颜值给地球人拉低了平均分,但是地球人今天不计前嫌给你来两张吧。”他兴奋得不得了:“好啊,待会把我照好看点。”说完他便在樱花树下整理发型,搔首弄姿。“咔嚓”一下,镜头里他露出几颗洁白的牙齿,笑得很好看,灿若烟火。
不幸的是,最后我们在偌大的校园里走散了,我一个人在校园里呆了一晚,第二天很不愉快地回了学校。为此,我们还进行了一场长长的冷战。
高三分班后,我们连冷战的机会都没有了。
那时候压力很大,记得每次随着考试分数的忽高忽低,我的心情也忽冷忽热。
那时我们看见了也打招呼,只是习惯性抛个深邃难以名状的眼神过去。那时候“你懂的”这个词开始大火,总是哈哈大笑来一句:“你懂的。”现在想起总会鼻子一酸,两个傻小子到底是懂得什么呢,一定是懂得彼此的无奈和悲伤吧。
高三下学期,我们开始明亮起来。
学校难得放假的时候,我们会一起去爬凤池山。用他的话说那就是全宇宙“最low”的山,因为据说他爬过全宇宙最高的山。我们站在最low的山上,看着这些老得不成样子的树,发出嘻嘻的笑声。我们又爬到一棵名叫桥钱杉的树上,看着这些蜿蜒盘旋不成样子的路,莫名感慨。
有时候,我们会约好固定的时间,他下晚自习在教室门口等我。我们从中间的综合楼走到对面的小学部,然后走下楼梯,穿过栽有香樟树的小道,我们小声说着话沿着跑道一圈一圈地小跑。
那段时间,他屁事超多,每天有干不完的事。下晚自习永远都要去门卫室打电话,收信件,拿包裹。一路上我们疲于奔命狂奔,最后还是免不了罚站的下场。
我们在操场上站着,像是赌气似的谁也不肯先开口说话,就傻愣地望着天空。待到老师全部走光了,整个操场只剩下我们两个人时,我们才小声聊了起来。那一瞬总有一种感触,天地那么大,我们小小的,就算银河都熄灭了,天地间还有一个人可以陪你一起悲伤、一起疯狂。
高考考完数学的时候,我就知道考砸了,他的情况也不妙。我们聊到了复读。我记得那天晚上我悄悄对了数学答案,然后就告诉他:“我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不去复读,因为我知道复读也不会有结果。”他听完一愣:“这人生啊,它的戏剧性就那百分之一。”
高考结果不出所料,我们都一败涂地。
后来,他选择去上海读一所很普通的大学,我则踏上复读之路。或许,自此以后,我们都将踏上截然不同的人生。
六月的风有些沉闷,我们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离开之前他来看望我,那时候已经是七月了,我已經在补课了。
下了晚自习,我们一起在外面吹风,七月的风是充满诗意的,滚烫中带着一种饱满踏实,可是我们已经无暇顾及。我们每人拿着一块冰西瓜大口大口地咬,沿着滨河大道去政府广场散步,玩累了我们就安静地在草坪上坐着,什么也不想。
四野寂静,萤虫起伏,我们想到一生。
突然杨北执说:“李征祥,我好羡慕你。不管怎么样,你都还有一次机会。”我一时悲伤得说不出话来,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最起码你是确定的,只要努力就可以到你想要去的地方;可我呢,不知道拿一年的光阴去赌会换来什么样的结局。”
天空开始沉默了,鸟鸣开始嘈杂起来,曾经两个无所不能的“大神”终于被岁月打败了。
那一年我微信朋友圈都屏蔽了他的消息,也对他设置了屏蔽。这样彼此依然可以是一年前那两个无忧无虑的少年,他不用为生活忙得焦头烂额,我不用为了分数疲于奔命。
有一天,无意中听到一首歌《年少有你》。当听到那句“是否你也会偶尔想起我,还是你在过着与我无关的生活”时,瞬间潸然泪下。
元旦的时候他突然打了个电话过来,开口第一句就是“你微信朋友圈屏蔽我是什么意思,你了无音讯玩失踪是不是?但是我想告诉你,其实我屏蔽你的时候比你早……”
我和他大概就是这样的,不用每天都惦记着,却又时时都惦记着。不用每天打电话见面,可是一旦聊起来就好像是昨天才拥抱再见。
高考之前,我收到他寄给我的一张明信片:愿有人陪你一起悲伤,愿有人陪你一起疯狂,愿所有的人儿不再是杯酒过往。
我忽然感觉有一股热浪快要从眼眶砸下来了……
编辑/李鹏修
“嘿,你叫啥名呢?”
“在下杨北执,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在下李征祥。”
“仁兄都喜欢吃什么呢?”
“海参、鲍鱼那些我真瞧不上。”
“那你觉得还有什么更好吃的?”
“我老妈做的饭菜。”
除了自大,他还有一项特殊技能——能吃,而且不是一般的能吃。他家在县城,和他混熟以后免不了去蹭饭。
高二放暑假去杨北执家吃饭,提前和他打了招呼:“多弄几个菜,我一般不吃辣的。”第二天去吃饭时,才发现他家人很客气,桌面上是一桌子的菜。我指着这些菜说:“真巧,都是我的菜。”
那天晚上我在他家留宿,躺在床上听他给我普及他妈妈做过的最好吃的糖醋鱼以及川菜的正确打开方式,于是我们的革命友谊又进了一步。第二天要走的时候,我说叔叔阿姨你们家做的饭菜真好吃。阿姨笑着说那以后记得常来,小执还可以跟着享福呢。我听完后觉得很不是滋味,想起了昨天他和我讲的她妈妈会做的各种五花八门的菜,忽然鼻子一酸。
一年后我不再满足于农家口味,便拉着他一起去吃自助。这在当时的我们看来绝对是很高大上的,他看着五花八门的菜吓得说不出话来。他胃口真不是一般的大,吃完荤的还来素的,最后再猛灌几大口饮料。我觉得要是所有的食客都这么能吃,估计没谁敢开自助餐厅了。我们一边吃着烤肉,一边聊着世界排名前五十的名校。
“美国什么学校最牛?”
“应该是麻省理工吧。”
“你确定不是哈佛?”
“你,你确定要去考它?”
他执着名校,虽然成绩可能只够个大专。
他英语很好,但他数学水平和英语是呈极值负相关。上课不是很认真,偶尔会拿着杂志在物理课上翻。略喜欢文学,有点向文艺青年靠近的倾向。那段时间他的空间签名改成了:我曾经苍老,如今风华正茂。下课的时候他永远都是那一句:你知不知道……每次搞得让人误以为他发现新大陆了。然后我会安静地告诉他刚才那段文字是在哪本杂志第几页看到的。
他不仅喜欢谈名校,而且还有逛名校的习惯。
高二时我们约好一起去武大看樱花。
地铁上我们看到几个来自非洲的留学生,我们用寒碜的英语问:“Where are you from?”杨北执也有一搭没一搭和人家炫英语。终于他们忍无可忍放大招开始说中文了:“你们外语好差。”北执当然不能忍了,开口就是一句:“你们外语也很差。”然后这一节地铁的人听到就开始哄笑。杨北执满脸通红小声问:“难道我说错了吗?”我不知道该向他解释笑场这种东西,于是耸耸肩,“刚才有个字你读错了。”
我们都不熟悉路,地铁坐错几次。当我们看到孙中山题写的“国立武汉大学”几个大字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我们又在校园兜兜转转半个钟头,路过樱花城堡,路过一排排明亮的树,等真正看到樱花时已经是九点多了。记得那天晚上看花的人很多,游客四处拍照留念。
我见状说:“虽然你颜值给地球人拉低了平均分,但是地球人今天不计前嫌给你来两张吧。”他兴奋得不得了:“好啊,待会把我照好看点。”说完他便在樱花树下整理发型,搔首弄姿。“咔嚓”一下,镜头里他露出几颗洁白的牙齿,笑得很好看,灿若烟火。
不幸的是,最后我们在偌大的校园里走散了,我一个人在校园里呆了一晚,第二天很不愉快地回了学校。为此,我们还进行了一场长长的冷战。
高三分班后,我们连冷战的机会都没有了。
那时候压力很大,记得每次随着考试分数的忽高忽低,我的心情也忽冷忽热。
那时我们看见了也打招呼,只是习惯性抛个深邃难以名状的眼神过去。那时候“你懂的”这个词开始大火,总是哈哈大笑来一句:“你懂的。”现在想起总会鼻子一酸,两个傻小子到底是懂得什么呢,一定是懂得彼此的无奈和悲伤吧。
高三下学期,我们开始明亮起来。
学校难得放假的时候,我们会一起去爬凤池山。用他的话说那就是全宇宙“最low”的山,因为据说他爬过全宇宙最高的山。我们站在最low的山上,看着这些老得不成样子的树,发出嘻嘻的笑声。我们又爬到一棵名叫桥钱杉的树上,看着这些蜿蜒盘旋不成样子的路,莫名感慨。
有时候,我们会约好固定的时间,他下晚自习在教室门口等我。我们从中间的综合楼走到对面的小学部,然后走下楼梯,穿过栽有香樟树的小道,我们小声说着话沿着跑道一圈一圈地小跑。
那段时间,他屁事超多,每天有干不完的事。下晚自习永远都要去门卫室打电话,收信件,拿包裹。一路上我们疲于奔命狂奔,最后还是免不了罚站的下场。
我们在操场上站着,像是赌气似的谁也不肯先开口说话,就傻愣地望着天空。待到老师全部走光了,整个操场只剩下我们两个人时,我们才小声聊了起来。那一瞬总有一种感触,天地那么大,我们小小的,就算银河都熄灭了,天地间还有一个人可以陪你一起悲伤、一起疯狂。
高考考完数学的时候,我就知道考砸了,他的情况也不妙。我们聊到了复读。我记得那天晚上我悄悄对了数学答案,然后就告诉他:“我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不去复读,因为我知道复读也不会有结果。”他听完一愣:“这人生啊,它的戏剧性就那百分之一。”
高考结果不出所料,我们都一败涂地。
后来,他选择去上海读一所很普通的大学,我则踏上复读之路。或许,自此以后,我们都将踏上截然不同的人生。
六月的风有些沉闷,我们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离开之前他来看望我,那时候已经是七月了,我已經在补课了。
下了晚自习,我们一起在外面吹风,七月的风是充满诗意的,滚烫中带着一种饱满踏实,可是我们已经无暇顾及。我们每人拿着一块冰西瓜大口大口地咬,沿着滨河大道去政府广场散步,玩累了我们就安静地在草坪上坐着,什么也不想。
四野寂静,萤虫起伏,我们想到一生。
突然杨北执说:“李征祥,我好羡慕你。不管怎么样,你都还有一次机会。”我一时悲伤得说不出话来,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最起码你是确定的,只要努力就可以到你想要去的地方;可我呢,不知道拿一年的光阴去赌会换来什么样的结局。”
天空开始沉默了,鸟鸣开始嘈杂起来,曾经两个无所不能的“大神”终于被岁月打败了。
那一年我微信朋友圈都屏蔽了他的消息,也对他设置了屏蔽。这样彼此依然可以是一年前那两个无忧无虑的少年,他不用为生活忙得焦头烂额,我不用为了分数疲于奔命。
有一天,无意中听到一首歌《年少有你》。当听到那句“是否你也会偶尔想起我,还是你在过着与我无关的生活”时,瞬间潸然泪下。
元旦的时候他突然打了个电话过来,开口第一句就是“你微信朋友圈屏蔽我是什么意思,你了无音讯玩失踪是不是?但是我想告诉你,其实我屏蔽你的时候比你早……”
我和他大概就是这样的,不用每天都惦记着,却又时时都惦记着。不用每天打电话见面,可是一旦聊起来就好像是昨天才拥抱再见。
高考之前,我收到他寄给我的一张明信片:愿有人陪你一起悲伤,愿有人陪你一起疯狂,愿所有的人儿不再是杯酒过往。
我忽然感觉有一股热浪快要从眼眶砸下来了……
编辑/李鹏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