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牦牛BRDC细菌病原核酸检测与分析

来源 :西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ini7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掌握西藏那曲地区牦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5 种细菌病原的感染情况,对 2018 年—2019 年采集的572份牦牛鼻拭子运用 qPCR技术检测牛支原体(Mb)、多杀性巴氏杆菌(Pm)、溶血曼氏杆菌(Mh)、睡眠嗜组织菌(Hs)、化脓隐秘杆菌(Tp)5 种病原.结果显示,Mb、Pm、Mh、Hs 和 Tp 检出率分别为 18.18%(104/572)、11.89%(68/572)、6.99%(40/572)、7.17%(41/572)和 5.77%(33/572).2019 年 6 月 Mb、Pm和Tp样品阳性率显著高于 2018年 11 月样品;不同性别中 5 种病原阳性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段中 Mh组间阳性率差异显著;不同饲养模式下 Mb、Pm、Mh和Tp组间阳性率差异显著.混合感染可以存在这 5 种病原之间,二重感染阳性率较高的为牛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 4.55%(26/572),三重感染阳性率较高的为牛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曼氏杆菌 1.57%(9/572),四重感染最高的为牛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曼氏杆菌/睡眠嗜组织菌0.52%(3/572),且存在同时在一例样品中检出 5 种病原.结果表明,西藏那曲地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细菌病原牛支原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占优,且存在两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
其他文献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共新修水平梯田3.50万hm2,修筑和改造生产道路508.05 km.项目区每年可增产粮食6 749.56万kg,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1474.252万元,人均增收593元.
蒲县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新修水平梯田可有效保持水土,促进农业发展.本文以山西蒲县薛关镇项目区为例,分析了蒲县水土流失的现状,研究了水土保持的治理措施并浅析了工程建成后产生的效益.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地下水监测现状及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提出了未来山西省地下水现代化体系建设分阶段目标及建设内容.目的是提升地下水监测能力,为水利强监管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为增加前进水库有效库容,需在现状塘坝库容基础上清淤.本文论述了水库清淤的必要性,并就清淤方案及清淤工艺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意在为其他类似清淤工程的组织实施及水库运行综合效益的发挥提供可借鉴的参考实例.
输变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损毁原地形地貌,扰动地表植被、土壤,造成水土流失.以山西晋城泽州杏树110 kV输变电工程为例,针对输变电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综合布设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以期为相关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
工程质量管理是水利工程监督管理的核心部分,而如何评价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是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监管效率的重要方面.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角度,建立了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及指标体系,以识别出重点监管项目和部位,提升水利工程监管效率.设计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监督管理延迟时间更短,能够解决传统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延迟时间长的问题.
对河津市新时代“强监管”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的内容、监督检查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明确了监督检查过程中提出的水土保持问题的处理方式及解决对策,对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意义.
研究建立了微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饲料中Li(锂)、Be(铍)、Ti(钛)、V(钒)、Cr(铬)、Co(钴)、Ni(镍)、Ga(镓)、As(砷)、Se(硒)、Rb(铷)、Sr(锶)、Mo(钼)、Ag(银)、Cd(镉)、Sb(锑)、Cs(铯)、Ba(钡)、Tl(铊)、Pb(铅)、Bi(铋)21种元素含量.在微波消解和ICP-MS的最优工作条件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显示,21种元素的检出限为0.0004 g~0.0252 mg/kg;定量限为0.0013~0.0839 mg/kg
为最大限度的利用水资源,使其效率最优化,以塔西河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为例,根据灌区水资源分配特性,在梳理灌区水资源系统中存在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基础上,综合考虑灌区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户之间用水权益,确定了灌区水资源配置优化方案.
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矿山大规模的开采,以及开采产生的大量废弃物使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对矿区及周边的生态安全构成威胁,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已成为矿区环境治理和发展绿色矿山不可或缺的一项任务.通过对矿山废弃地的环境特点和生态恢复与重建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指出加强对土壤基质改良和先锋植物种类选择的研究是今后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工作重点,同时开展土壤-植被系统长期的定位监测研究,探寻土壤与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与作用机制,为矿山废弃地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