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园林设计入手,逐步了解了园林设计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园林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urban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getting to know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Keywords: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是地球表面物质和能量高度集中和快速运转的地域,是人口、产业最密集的场所, 是以人为主体的环境系统。按上述定义,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称城市生态。特定城市区域中, 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以及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称城市生态环境。所以城市生态环境也是空间实体。城市中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 又称生命维持系统) 和社会经济因素( 又称人类活动系统)。所以城市生态环境由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沟通自然、社会、经济的各种人工设施和上层建筑( 合称人工生态环境)组成。这些组成成分, 通过生命代谢作用、投入产出链、生产消费链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而发生相互作用,互相制约, 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称城市生态系统。它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的网络结构,所以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环境系统(Miller,1979), 或称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可见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系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侧重网络结构关系和调控机理;城市生态环境研究侧重环境特征、要素结构功能的变化, 以及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效应。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条件,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高一级的综合。人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建造者, 人也是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一员。人的生命活动是环境中能流、物流的一部分,参与城市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人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主宰者, 支配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对城市生态环境起调节控制的作用。但人不能超越一定时期中城市生态环境的容量而无节制地发展, 否则将受到环境的报复。人还是城市生態环境中生物系统的主体,是城市物质能量的主要消费者, 同时又是生产者, 参与生产经营,创造物质财富, 参与物质财富的分配、交换与消费。人一方面进行物质的再生产; 另一方面也进行自身的再生产,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1、城市生态环境具有整体性。城市生态环境由自然、经济、社会三个部分交织而成。组成城市生态环境的各要素、各部分相互联系,互相制约, 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平衡推动系统的发展,以达到新的平衡。
2、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其物质能量的恒定需要与系统以外的环境进行广泛的交换。原材料、燃料要输入,产品、废物要输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既取决于环境因素的容量,也取决于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水平。
3、城市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负荷能力。城市生态环境的负荷能力是有限的,超负荷则生态平衡被破坏, 说明城市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平衡的不稳定性以及在一定限度内的可以自我调节的功能。城市生态环境在长期演变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自我调节系统,可在一定限度内维持本身的相对稳定。城市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人工调节功能, 对来自外界的冲击能够通过人工调节进行补偿和缓冲, 从而维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 但这取决于人工调节的合理和适时。环境容量愈大,调节能力愈强,环境系统愈稳定。
二、城市园林设计及其原则
城市园林的设计就是要以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 运用植被、工程、艺术等技术方法, 使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形成人与自然地和谐的城市园林环境, 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生态系统功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构建人、社会与自然完整和谐的系统。生态设计并通过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空间场所的多样性达到城市环境的生态稳定性,景观优美性和生活舒适性。
城市园林设计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宏观与微观统一
要科学的规划,把项目规划放到整个城市规划或区域规划中,关注构景各要素与园林整体之间的协调统一;园林绿地与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之间的协调统一;园林建筑与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 整体布局要主次分明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
2、 天人合一
在规划设计园林绿地景观时,要始终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界的植物 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 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社会学美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进行城市景观生态建设 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城市园林的设计和规划之中建设的目的也由生存的层次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发展,甚至是对美和情的追求方面迈进 追求一种优雅放松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景观风貌符合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3、 因地制宜
特色是园林绿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 居民生活习惯和对户外活动的要求不同做出不同设计由于北方四季分明,冬春风沙大,因此绿化首先从防护功能出发,充分考虑冬季防风,降低风速,防尘的效应;夏季应考虑通风,遮荫降温的作用,应以乔 灌草为基本形式,并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楼间绿地应有足够的遮荫乔木。
三、园林设计对城市生态乎衡中的影响
建立良性的园林生态系统,主要是以绿色植物为主体,建造具有适应城市环境,具有净化能力的城市森林、风景区、工业区、居民区的绿化系统,作为治理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生物圈中园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地位和功能,树木和绿地复盖区以及城市里的公园,城市周围的森林,是调节城市气候防止大气污染的最好因素。园林植物的功能是:
1、调温调湿作用 城市里的热污染,这种人工热源作用可以通过园林树木的蒸腾作用来调节,蒸腾消耗热量,降低温度,增加空气湿度,据实地监测数据,绿化区比无绿化区最高降温3.5℃,湿度最大值出现在上午8时,绿化区比无绿化区增加3 %,日平均最大增温为13 %,可见园林植物对调温调湿功能明显。
2、吸收有毒气体 城市园林的气体交换能吸收一定量的污染物质,降低其浓度,对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氢氟酸、氯气等以及金属尘粉有吸收、阻挡、过滤的作顺,试验证明绿化街道上树下距地面1.5米高处空气含尘粉量与同一街道未绿化地降低56.7%。此外,空气中含有浮游微尘物,有杆菌、丝状菌、球菌、芽茵等病菌,严重威协人体健康,而许多园林植物能分泌“植物杀茵素”有杀菌能力,如1公顷柳杉每年可吸收720公斤二氧化硫,能吸收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化氢等有害气体。
3、减尘带尘作用 工业城市大量金属瓢尘排入大气中,对人体健康威胁很大,如种植草坪覆盖地面,既美化环境又能减少灰尘污染,如种茂密的野牛草,其叶面积为其占地面积的19倍,草坪根部与地而牢固结合,有效防止起尘和降尘的二次污染,园林植物的茎、叶具有绒毛起滞尘作用。
4、 园林树木对风的影响。城市热岛强度增大,热空气上升,此区域称为低压区。城市内的绿化覆盖率可降低城市风速,较郊区低13%-30%。城市园林绿化可产生有效抑制风沙的作用。据北京林业大学研究,北京解放初期绿地很少,春季风沙严重,每月有8-16次之多,解放后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北京市绿地面积迅速扩大,60 年代时的北京春季风沙大幅度减少,平均每月不足3次,可见城市园林绿化可起良好的生态作用,产生“绿化效应” ,可抵消或减弱“城市岛热”和“城市沙漠”的现象。此外,城市园林绿化还有降低噪音,涵养水源,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等功能,因此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城市园林应以绿化为基础,大力植树种草,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唐婉屏. 简论城市园林生态系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88, 19(4): 46-49.
吴 军, 李鹏波, 臧真荣, 贺燕. 城市园林的生态设计. 山东林业科技, 2006,3: 96-97.
周毅. 城市生态环境简论. 吉首大学学报[J], 2003, 24: 95—99.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园林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urban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getting to know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Keywords: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是地球表面物质和能量高度集中和快速运转的地域,是人口、产业最密集的场所, 是以人为主体的环境系统。按上述定义,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称城市生态。特定城市区域中, 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以及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称城市生态环境。所以城市生态环境也是空间实体。城市中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 又称生命维持系统) 和社会经济因素( 又称人类活动系统)。所以城市生态环境由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沟通自然、社会、经济的各种人工设施和上层建筑( 合称人工生态环境)组成。这些组成成分, 通过生命代谢作用、投入产出链、生产消费链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而发生相互作用,互相制约, 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称城市生态系统。它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的网络结构,所以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环境系统(Miller,1979), 或称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可见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系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侧重网络结构关系和调控机理;城市生态环境研究侧重环境特征、要素结构功能的变化, 以及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效应。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条件,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高一级的综合。人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建造者, 人也是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一员。人的生命活动是环境中能流、物流的一部分,参与城市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人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主宰者, 支配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对城市生态环境起调节控制的作用。但人不能超越一定时期中城市生态环境的容量而无节制地发展, 否则将受到环境的报复。人还是城市生態环境中生物系统的主体,是城市物质能量的主要消费者, 同时又是生产者, 参与生产经营,创造物质财富, 参与物质财富的分配、交换与消费。人一方面进行物质的再生产; 另一方面也进行自身的再生产,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1、城市生态环境具有整体性。城市生态环境由自然、经济、社会三个部分交织而成。组成城市生态环境的各要素、各部分相互联系,互相制约, 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平衡推动系统的发展,以达到新的平衡。
2、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其物质能量的恒定需要与系统以外的环境进行广泛的交换。原材料、燃料要输入,产品、废物要输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既取决于环境因素的容量,也取决于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水平。
3、城市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负荷能力。城市生态环境的负荷能力是有限的,超负荷则生态平衡被破坏, 说明城市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平衡的不稳定性以及在一定限度内的可以自我调节的功能。城市生态环境在长期演变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自我调节系统,可在一定限度内维持本身的相对稳定。城市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人工调节功能, 对来自外界的冲击能够通过人工调节进行补偿和缓冲, 从而维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 但这取决于人工调节的合理和适时。环境容量愈大,调节能力愈强,环境系统愈稳定。
二、城市园林设计及其原则
城市园林的设计就是要以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 运用植被、工程、艺术等技术方法, 使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形成人与自然地和谐的城市园林环境, 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生态系统功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构建人、社会与自然完整和谐的系统。生态设计并通过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空间场所的多样性达到城市环境的生态稳定性,景观优美性和生活舒适性。
城市园林设计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宏观与微观统一
要科学的规划,把项目规划放到整个城市规划或区域规划中,关注构景各要素与园林整体之间的协调统一;园林绿地与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之间的协调统一;园林建筑与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 整体布局要主次分明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
2、 天人合一
在规划设计园林绿地景观时,要始终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界的植物 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 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社会学美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进行城市景观生态建设 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城市园林的设计和规划之中建设的目的也由生存的层次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发展,甚至是对美和情的追求方面迈进 追求一种优雅放松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景观风貌符合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3、 因地制宜
特色是园林绿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 居民生活习惯和对户外活动的要求不同做出不同设计由于北方四季分明,冬春风沙大,因此绿化首先从防护功能出发,充分考虑冬季防风,降低风速,防尘的效应;夏季应考虑通风,遮荫降温的作用,应以乔 灌草为基本形式,并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楼间绿地应有足够的遮荫乔木。
三、园林设计对城市生态乎衡中的影响
建立良性的园林生态系统,主要是以绿色植物为主体,建造具有适应城市环境,具有净化能力的城市森林、风景区、工业区、居民区的绿化系统,作为治理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生物圈中园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地位和功能,树木和绿地复盖区以及城市里的公园,城市周围的森林,是调节城市气候防止大气污染的最好因素。园林植物的功能是:
1、调温调湿作用 城市里的热污染,这种人工热源作用可以通过园林树木的蒸腾作用来调节,蒸腾消耗热量,降低温度,增加空气湿度,据实地监测数据,绿化区比无绿化区最高降温3.5℃,湿度最大值出现在上午8时,绿化区比无绿化区增加3 %,日平均最大增温为13 %,可见园林植物对调温调湿功能明显。
2、吸收有毒气体 城市园林的气体交换能吸收一定量的污染物质,降低其浓度,对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氢氟酸、氯气等以及金属尘粉有吸收、阻挡、过滤的作顺,试验证明绿化街道上树下距地面1.5米高处空气含尘粉量与同一街道未绿化地降低56.7%。此外,空气中含有浮游微尘物,有杆菌、丝状菌、球菌、芽茵等病菌,严重威协人体健康,而许多园林植物能分泌“植物杀茵素”有杀菌能力,如1公顷柳杉每年可吸收720公斤二氧化硫,能吸收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化氢等有害气体。
3、减尘带尘作用 工业城市大量金属瓢尘排入大气中,对人体健康威胁很大,如种植草坪覆盖地面,既美化环境又能减少灰尘污染,如种茂密的野牛草,其叶面积为其占地面积的19倍,草坪根部与地而牢固结合,有效防止起尘和降尘的二次污染,园林植物的茎、叶具有绒毛起滞尘作用。
4、 园林树木对风的影响。城市热岛强度增大,热空气上升,此区域称为低压区。城市内的绿化覆盖率可降低城市风速,较郊区低13%-30%。城市园林绿化可产生有效抑制风沙的作用。据北京林业大学研究,北京解放初期绿地很少,春季风沙严重,每月有8-16次之多,解放后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北京市绿地面积迅速扩大,60 年代时的北京春季风沙大幅度减少,平均每月不足3次,可见城市园林绿化可起良好的生态作用,产生“绿化效应” ,可抵消或减弱“城市岛热”和“城市沙漠”的现象。此外,城市园林绿化还有降低噪音,涵养水源,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等功能,因此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城市园林应以绿化为基础,大力植树种草,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唐婉屏. 简论城市园林生态系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88, 19(4): 46-49.
吴 军, 李鹏波, 臧真荣, 贺燕. 城市园林的生态设计. 山东林业科技, 2006,3: 96-97.
周毅. 城市生态环境简论. 吉首大学学报[J], 2003, 24: 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