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时事评论引入高中写作的点滴思考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时”的概念
  时事评论,就是针对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或者市民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现象,理性地发表个人看法,褒贬赞否,针砭时弊。由于时评具有新鲜性、真实性、针对性、思辨性等特点,能够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能够缓解写作“无源之水,无病呻吟”的选材问题,因此把时评引入学生作文,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当下的高中生都是“00后”,兴趣广泛、思维活跃、独立个性等特点,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我们还可以把“时评”的概念适当扩大:学生近期关注的书目、电影、微博、电视节目等文化资源,包括学生在校园内外发生的鲜活事件,都能作为时评的素材。
  二、“评”的导向
  对于同一事件,因各人的生平经历、价值观念、思考角度的差异甚至悬殊,人们发表的评论很可能不尽相同,甚至会争鸣不休。然而勒庞在名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写道:“群体中的个人犹如沙漠中的一粒沙子,可以被风吹到任何方向。”群体的言行容易盲从、冲动,这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是存在人们脑海中的潜意识。正因为“集体无意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才意义重大,这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核心素养拥有心智的自主性,这包含了一种对生活的主动且反思的取向。”生活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理性思辨又能褪去生活的浮华,去伪存真。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独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多元观察,理解社会的包容性。
  在新课标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一个单独的学习任务群,目标是“发展学生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维水平”。时评使用的思维方法就是概念、判断、推理,出色的时评能够深刻洞悉问题的实质,严谨客观地条分缕析。时评,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关注事件、收集信息、思考评论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科学探究、注重实证的精神。
  近几年全国卷多次把时事新闻作为高考作文题,可见趋向。如:父亲在高速公路上打电话屡劝不改,小陈无奈之下举报父亲;在12个“中国关键词”中选择2-3个发表个人看法(“一带一路”“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抑或是关于学习成绩的黑色幽默,请考生们针对漫画畅所欲言。可见,时评与写作的关系越发密切,促使教师们要开展时评教学的研究。
  三、“教”的思考
  受到当下快节奏生活与碎片化阅读的负面影响,学生的观察和思维处于浮躁表面的状态,其写作表达往往浅尝辄止或以偏概全。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高中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用于时评练习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如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课堂本身出发,为时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以理服人,挖掘辩证的深度
  我们提倡理性思辨,能够洞见利弊、论证有力的言说就是好的范本,如苏教版必修三选文《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宦者令缪贤推荐门客蔺相如出使强秦,牵出一段隐秘的往事。换个视角可以作为一道时评题:“缪贤获罪,窃计欲亡走燕,乃因燕王尝私握其手曰:‘愿结友。’”如果你是缪贤的门客,你持什么态度?
  在学生思考发言后,教师要带着学生一起梳理蔺相如的逻辑:首先表明态度“止”,态度坚决;随后由果溯因,追问“何以知燕王”;追击洞悉实质,乃国之强、人之幸;大胆预测结果,“其势必不敢留君”;最后合理建议,“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推理水到渠成,令人心悦诚服。
  2.以情动人,注入人性的温度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包括时评,是不可能打动人、说服人的。其实,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李密的《陈情表》就是一个情理相融的范式。明写感恩朝廷礼待、忠臣报国之理,实写“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之情,其拳拳之心、两难之苦,触人心扉、催人泪下,加之“圣朝以孝治天下”之理,情理兼备,无懈可击。
  联系到近期学生时评的话题,又有哪个不需要情感的体验,哪个不是对人性的考量?如:成都大学生举报食堂阿姨违规一事、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国游客在瑞典酒店被驱逐一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心比心,站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以一颗同理心,打动众人心底的那一片温柔。
  3.厚积薄发,静待花开的日子
  利用起课前5分钟的时间做时评演讲,苟日新、日日新,便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鲜活素材,并开拓自身的阅历和眼光。话题可以学生自选,也可以教师精选,提供一周时间给学生查阅资料、撰写文稿或PPT展示,还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提升思维的品质。教师也要适时地推荐一些好的时评文章,包括学生习作和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网》《南方周末》《新闻纵横》等)。
  在自媒体时代,一个似乎更提倡个人自由的時代里,人云亦云的声音太多了,还何存思维的空间,更何谈思维的品质?教师须为学生努力创设这样一个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地表达对这片土地的忧与爱。如此,个人不但能获得技艺的提升,更能获得健康的成长和正直的人格!
  [作者通联:江苏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聋生到普高阶段,其知识储备日渐丰富,综合能力已经有很大提高,具备开展经典阅读的基础。此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其发展阈限。同时,还能在过程中发现特长生,引导其向文学、国学研究方向发展,拓展聋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而从长远来看,聋生对国学经典作品的阅读能够帮助聋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地融入社会。  那么,在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出自《荀子·劝学》,《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材对“”是这样注释的:“通‘煣’,使弯曲。”笔者以为这样的注释不够确切。《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对“”有这样的注释:“通‘煣’。使木弯曲。《荀子·劝学》:‘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使物弯曲变形。”而对“煣”是这样注解的:“以火烤木使之弯曲。《汉书·食货志上》‘斫木为耜,煣木为耒’。”可见《古代汉语
作家毕飞宇曾说过:“如果你要想一个东西有意思,只需久久地凝视着它。”曹文轩也曾有言:“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近日,捧读广受好评的散文写手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被文中阿勒泰戈壁草原上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深深打动,更感叹作者李娟对人、事、物,对生活、对心灵的深情凝视。  一、凝视中显画面  李娟写文章,就像作画,用词特别而形象,颇具白描特色。“大雪铺满河面,鸦群迎面飞过。牛群列
一、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聚焦教学目标  2017年1月16日教育部修订版新课标出炉,2003年版的“三维目标”凝练成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单元成了“学习任务群”,同时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如何落实修订版新课标?我认为我们首要的是围绕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此路径可以表述为:课程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任务)——单元或课时目标(任务)。  2017版新课标在“课程结构”第2条中明确指出:“从祖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是学生阅读的指导者,不能直接以教师的解读凌驾于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实践之上,干涉学生的阅读体验。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唱“独角戏”,辛辛苦苦一节课下来,学生到底收获了多少呢?答案不言而喻。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中课文教学的有效性呢?在
2014语文高考新课标卷Ⅰ选入著名左翼作家叶紫的《古渡头》作为小说阅读的考查材料,其中有一道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原题是:  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命题专家给的答案是:  1.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2.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3.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这答案当然不错,但只提供了分析人物形象的一种思路。其实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也说过:“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居于一篇文章之首,是文章传递重要信息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精心地为自己的作文拟写一个令人耳目一新、富有创意、具有美感、精练简洁、寓意深刻、与文章内容珠联璧合、与话题或材料的内涵丝丝入扣的好题,定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神清气爽,激发阅卷兴趣,阅卷老师对考生的文学素养必然有个初步的肯
江苏高考自主命题走过了十四个年头,这十四年的作文命题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2005):话题作文:第二阶段(2006-2012):“材料 命题”作文篇三阶段(2013-2017)新材料作文。纵观这十四年的作文命题的形式,我们发现其具有话题聚焦、自然引路和辩证拓展的三个特点。  一、话题聚焦,把控立意范围  江苏卷作文命题形式虽然经历了三个阶段,但一直保留着特有的命题风格——聚焦话题。即便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版)的出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这一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因此新课标也被称“核心素养版”。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一提法实际上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语
“复盘式评课”是江苏师范大学魏本亚教授提出的一种评课方法,就是以“复盘”的方式,回顾、认定教学事实,追溯、反思教学理念,以期获得教学启发。在复盘过程中,评课者和授课者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学习效果等多个维度进行回顾、思考、研讨,从而理清备课与教学的路径,找准教学的支点与规律,提升评课者与授课者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能力。  复盘式评课的步骤是课堂回归——审视对照——剖析研讨。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