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不都成了兴趣浓厚的观众了吗?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尝试着几种方法。
一、在讲读课文前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
与节目预告一样,先把文章的魅力、事情的高潮、某个突出的片断或与文章有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前,笔者讲了一个故事:“在联合国的历史上曾经记载着一件事。联合国国旗一向不受任何影响朝升夕降,但是有一次,一个国家的总理去世了,联合国秘书长却破例宣布降半旗,已示哀悼。就在其他国家为此举不解时,秘书长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们见过一位拥有几亿人口的大国的总理,自己却没有一个孩子;见过一个国土辽阔的大国的总理,在银行里却没有一分存款吗?联合国秘书长说的这位总理,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的总理——周恩来。”这样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激起学生对总理的深深的敬佩之情,并产生急切想知下文的愿望。
二、在讲读课文中采用故作悬念的方法
1.巧破迷宫
按文章的逻辑顺序,故设疑难,不直接把事情的经过、结果,以及问题答案告诉学生,而让他们在迷宫中不断启发自己的思维,最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迷宫。例如在讲解《蛇与庄稼》一文时,笔者设疑:“蛇是一种动物,庄稼是植物,前者靠食物生存,后者靠养料生存,这两者是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展开对课文意旨的思考。
2.打破常规
故意违背常理,在“逆反”情境下带学生品味课文。如教授《太阳》这篇课文,笔者设疑:如果后羿把最后一个太阳也射下来,那么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以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3.故错迷惑
这种错并非真错,而是在特定的场合下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如《只有一个地球》的导入:“我把人类的好朋友地球带来了,(指着被污染的地球)大家都发现今天地球不高兴了,是的,他病了。大家想不想为他治病啊?”“带到教室”、“治病”这一连串“错”言“误”语不仅给人以新鲜感,而且生动形象地强调地球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同样需要关心和保护,突出了环保理念。
三、在讲读课文结束时采用余味无穷的方法
课文学完,除文中情节令人回味之外,若设下悬念犹如钟声不绝于耳。不绝于脑的思考会给课文以生命的延续,也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思维。例如《狼和小羊》的课文没有写小羊最后的命运,但是教师可以问学生:“小羊最后有没有被狼吃掉?”答案肯定因人而异。却有效地进一步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时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作者单位:417100湖南省涟源市第三小学)
一、在讲读课文前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
与节目预告一样,先把文章的魅力、事情的高潮、某个突出的片断或与文章有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前,笔者讲了一个故事:“在联合国的历史上曾经记载着一件事。联合国国旗一向不受任何影响朝升夕降,但是有一次,一个国家的总理去世了,联合国秘书长却破例宣布降半旗,已示哀悼。就在其他国家为此举不解时,秘书长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们见过一位拥有几亿人口的大国的总理,自己却没有一个孩子;见过一个国土辽阔的大国的总理,在银行里却没有一分存款吗?联合国秘书长说的这位总理,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的总理——周恩来。”这样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激起学生对总理的深深的敬佩之情,并产生急切想知下文的愿望。
二、在讲读课文中采用故作悬念的方法
1.巧破迷宫
按文章的逻辑顺序,故设疑难,不直接把事情的经过、结果,以及问题答案告诉学生,而让他们在迷宫中不断启发自己的思维,最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迷宫。例如在讲解《蛇与庄稼》一文时,笔者设疑:“蛇是一种动物,庄稼是植物,前者靠食物生存,后者靠养料生存,这两者是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展开对课文意旨的思考。
2.打破常规
故意违背常理,在“逆反”情境下带学生品味课文。如教授《太阳》这篇课文,笔者设疑:如果后羿把最后一个太阳也射下来,那么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以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3.故错迷惑
这种错并非真错,而是在特定的场合下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如《只有一个地球》的导入:“我把人类的好朋友地球带来了,(指着被污染的地球)大家都发现今天地球不高兴了,是的,他病了。大家想不想为他治病啊?”“带到教室”、“治病”这一连串“错”言“误”语不仅给人以新鲜感,而且生动形象地强调地球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同样需要关心和保护,突出了环保理念。
三、在讲读课文结束时采用余味无穷的方法
课文学完,除文中情节令人回味之外,若设下悬念犹如钟声不绝于耳。不绝于脑的思考会给课文以生命的延续,也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思维。例如《狼和小羊》的课文没有写小羊最后的命运,但是教师可以问学生:“小羊最后有没有被狼吃掉?”答案肯定因人而异。却有效地进一步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时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作者单位:417100湖南省涟源市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