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师说》
2015年8月,我通过了南京市教师编制考试,成为了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学校给我们2015年入职的教师们建了一个独立的QQ群,群名称是:北小新教师(年轻小伙伴)。我们从此被贴上:年轻新教师的小标签。
为了我们年轻新教师的发展,学校建立了“师徒结对”制度,在“师徒结对”工作会议上,我遇到了我的第一个师傅:孙瑜老师。因为孙老师还兼任副校长,监管总务处,因此,把我安排在他旁边的办公室,让我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去咨询他。每星期我都会将备课教案提前给他过目,孙老师总是细心地将设计不合理的地方画出,并写上自己的看法,而且经常去看我的课堂教学,课后他还会结合自己的看课笔记同我交流。这样的指导方式确实很大程度调动了我的积极性。
北小的教研传统是每周学科组内进行一次备课研讨,通过组内不断的交流来完善课堂教学。作为新教师的我第一次参加组内备课研讨,内心充满着期待还带着小小的紧张,因为我的办公室在总务处旁边,和体育组的办公室相隔一栋教学楼,组内相互交流的机会就减少了很多。在第一次的备课研讨上,我正式认识了我的第二个师傅:朱成刚老师。朱老师是体育组的组长,同时也是我的老乡,让我瞬间觉得特别的亲切。就想当然地认为,他应该也是一个值得亲近的人。朱老师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对所有教学问题的回答都是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入职第一年,学校要求年轻新教师每人上一节校级公开课,我决定上一节我所擅长的项目——花样跳绳课之单人转身跳的内容,即在两人一绳的基础上,加入转身跳,需要两人在同一根跳绳里合作完成动作,属于合作性教学内容。任务通知下来,我便从课堂常规开始练起,绳操的教学,两人一绳基本动作的入门教学,到一次一次的备课,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完善。在正式开始公开课之前,体育组内会先进行看课再磨课的过程。在单人转身跳的课堂里,准备活动以音乐节奏的变化带动跑动节奏,之后绳操也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但在基本部分却遇到了大难题,学生对方向感的认知以及我对教材设定的难度太大,让课堂陷入了僵局之中,尽管我一直在强调重难点,但学生还是听不懂我在说什么,导致课堂完成率只有30%左右。试课结束的当天,体育组内针对我上的《花样跳绳课之单人转身跳》一课进行了组内研讨,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大致的阐述和反思之后,孙老师点评了我的课堂。他首先有针对性地说了我课堂中的亮点:1.以音乐来调控气氛;2.自编绳操;3.互补性的素质练习;4.合作性教学……之后开始总结我课堂中的缺点:1.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刻;2.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完善;3.对课堂调控能力不强;4.语言组织有待加强……我认真地听着、记着,并不断反思。
随后,朱老师也点评了我的课堂。点评一开始,朱老师先说了一句话:“张老师,我下面说的话可能有点重,你担待着点。”我笑着说:“没事。”“张老师,我看到现在,我不知道你这节课上的什么内容?准备活动,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你的针对性在哪?整个课堂全是音乐,教学围绕重难点,每一个教学动作都是为了解决重难点……”朱老师非常严肃的质问着我,突如其来的评课风格,打得我措手不及,已经感觉泪水开始在眼睛里打转,无法控制自己的大脑正确地去思考,脑子里重复的全是:“我有这么差吗?”是的,我有那么差!但事后冷静下来,我发现,一针见血的问题式评课直接指出了我的问题所在。事后也才知道,朱老师用这样评课方式就是故意让我产生抗拒心理,让我知耻而后勇,让我在短时间找准自己问题所在。
第一次评课后,根据孙老师所指出的方向和朱老师所指出的细节,我认真地总结了第一次试课所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完善。第二次试课,第二次评课,鼓励为主的孙老师和问题导向的朱老师,又给了许多中肯的建议,让我的思维不断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一次次磨課中,我突然间发现,朱老师在指出问题之后,会加一句“如果这个动作这样去教学,会不会更好呢?”这句话的背后才是精华所在。其实在第一次评课的时候,朱老师就这样说过,但当时的我因为抗拒心理一直在作祟,一直没有注意到。
最后的公开课上,学生的完成率达到了80%以上,学生在整节课上学到了技术动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花样跳绳中找到了乐趣。当然我也很快乐,因为在两位师傅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每一次的课堂或许已经解决了之前出现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新的问题,我庆幸我有两个师傅,以鼓励为主的孙老师,带我向着基本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进步和创新;问题导向的朱老师,让我明确清楚地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今后的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充满动力。2018,一起前行。
2015年8月,我通过了南京市教师编制考试,成为了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学校给我们2015年入职的教师们建了一个独立的QQ群,群名称是:北小新教师(年轻小伙伴)。我们从此被贴上:年轻新教师的小标签。
为了我们年轻新教师的发展,学校建立了“师徒结对”制度,在“师徒结对”工作会议上,我遇到了我的第一个师傅:孙瑜老师。因为孙老师还兼任副校长,监管总务处,因此,把我安排在他旁边的办公室,让我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去咨询他。每星期我都会将备课教案提前给他过目,孙老师总是细心地将设计不合理的地方画出,并写上自己的看法,而且经常去看我的课堂教学,课后他还会结合自己的看课笔记同我交流。这样的指导方式确实很大程度调动了我的积极性。
北小的教研传统是每周学科组内进行一次备课研讨,通过组内不断的交流来完善课堂教学。作为新教师的我第一次参加组内备课研讨,内心充满着期待还带着小小的紧张,因为我的办公室在总务处旁边,和体育组的办公室相隔一栋教学楼,组内相互交流的机会就减少了很多。在第一次的备课研讨上,我正式认识了我的第二个师傅:朱成刚老师。朱老师是体育组的组长,同时也是我的老乡,让我瞬间觉得特别的亲切。就想当然地认为,他应该也是一个值得亲近的人。朱老师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对所有教学问题的回答都是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入职第一年,学校要求年轻新教师每人上一节校级公开课,我决定上一节我所擅长的项目——花样跳绳课之单人转身跳的内容,即在两人一绳的基础上,加入转身跳,需要两人在同一根跳绳里合作完成动作,属于合作性教学内容。任务通知下来,我便从课堂常规开始练起,绳操的教学,两人一绳基本动作的入门教学,到一次一次的备课,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完善。在正式开始公开课之前,体育组内会先进行看课再磨课的过程。在单人转身跳的课堂里,准备活动以音乐节奏的变化带动跑动节奏,之后绳操也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但在基本部分却遇到了大难题,学生对方向感的认知以及我对教材设定的难度太大,让课堂陷入了僵局之中,尽管我一直在强调重难点,但学生还是听不懂我在说什么,导致课堂完成率只有30%左右。试课结束的当天,体育组内针对我上的《花样跳绳课之单人转身跳》一课进行了组内研讨,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大致的阐述和反思之后,孙老师点评了我的课堂。他首先有针对性地说了我课堂中的亮点:1.以音乐来调控气氛;2.自编绳操;3.互补性的素质练习;4.合作性教学……之后开始总结我课堂中的缺点:1.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刻;2.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完善;3.对课堂调控能力不强;4.语言组织有待加强……我认真地听着、记着,并不断反思。
随后,朱老师也点评了我的课堂。点评一开始,朱老师先说了一句话:“张老师,我下面说的话可能有点重,你担待着点。”我笑着说:“没事。”“张老师,我看到现在,我不知道你这节课上的什么内容?准备活动,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你的针对性在哪?整个课堂全是音乐,教学围绕重难点,每一个教学动作都是为了解决重难点……”朱老师非常严肃的质问着我,突如其来的评课风格,打得我措手不及,已经感觉泪水开始在眼睛里打转,无法控制自己的大脑正确地去思考,脑子里重复的全是:“我有这么差吗?”是的,我有那么差!但事后冷静下来,我发现,一针见血的问题式评课直接指出了我的问题所在。事后也才知道,朱老师用这样评课方式就是故意让我产生抗拒心理,让我知耻而后勇,让我在短时间找准自己问题所在。
第一次评课后,根据孙老师所指出的方向和朱老师所指出的细节,我认真地总结了第一次试课所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完善。第二次试课,第二次评课,鼓励为主的孙老师和问题导向的朱老师,又给了许多中肯的建议,让我的思维不断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一次次磨課中,我突然间发现,朱老师在指出问题之后,会加一句“如果这个动作这样去教学,会不会更好呢?”这句话的背后才是精华所在。其实在第一次评课的时候,朱老师就这样说过,但当时的我因为抗拒心理一直在作祟,一直没有注意到。
最后的公开课上,学生的完成率达到了80%以上,学生在整节课上学到了技术动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花样跳绳中找到了乐趣。当然我也很快乐,因为在两位师傅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每一次的课堂或许已经解决了之前出现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新的问题,我庆幸我有两个师傅,以鼓励为主的孙老师,带我向着基本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进步和创新;问题导向的朱老师,让我明确清楚地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今后的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充满动力。2018,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