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个师傅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9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师说》
  2015年8月,我通过了南京市教师编制考试,成为了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学校给我们2015年入职的教师们建了一个独立的QQ群,群名称是:北小新教师(年轻小伙伴)。我们从此被贴上:年轻新教师的小标签。
  为了我们年轻新教师的发展,学校建立了“师徒结对”制度,在“师徒结对”工作会议上,我遇到了我的第一个师傅:孙瑜老师。因为孙老师还兼任副校长,监管总务处,因此,把我安排在他旁边的办公室,让我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去咨询他。每星期我都会将备课教案提前给他过目,孙老师总是细心地将设计不合理的地方画出,并写上自己的看法,而且经常去看我的课堂教学,课后他还会结合自己的看课笔记同我交流。这样的指导方式确实很大程度调动了我的积极性。
  北小的教研传统是每周学科组内进行一次备课研讨,通过组内不断的交流来完善课堂教学。作为新教师的我第一次参加组内备课研讨,内心充满着期待还带着小小的紧张,因为我的办公室在总务处旁边,和体育组的办公室相隔一栋教学楼,组内相互交流的机会就减少了很多。在第一次的备课研讨上,我正式认识了我的第二个师傅:朱成刚老师。朱老师是体育组的组长,同时也是我的老乡,让我瞬间觉得特别的亲切。就想当然地认为,他应该也是一个值得亲近的人。朱老师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对所有教学问题的回答都是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入职第一年,学校要求年轻新教师每人上一节校级公开课,我决定上一节我所擅长的项目——花样跳绳课之单人转身跳的内容,即在两人一绳的基础上,加入转身跳,需要两人在同一根跳绳里合作完成动作,属于合作性教学内容。任务通知下来,我便从课堂常规开始练起,绳操的教学,两人一绳基本动作的入门教学,到一次一次的备课,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完善。在正式开始公开课之前,体育组内会先进行看课再磨课的过程。在单人转身跳的课堂里,准备活动以音乐节奏的变化带动跑动节奏,之后绳操也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但在基本部分却遇到了大难题,学生对方向感的认知以及我对教材设定的难度太大,让课堂陷入了僵局之中,尽管我一直在强调重难点,但学生还是听不懂我在说什么,导致课堂完成率只有30%左右。试课结束的当天,体育组内针对我上的《花样跳绳课之单人转身跳》一课进行了组内研讨,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大致的阐述和反思之后,孙老师点评了我的课堂。他首先有针对性地说了我课堂中的亮点:1.以音乐来调控气氛;2.自编绳操;3.互补性的素质练习;4.合作性教学……之后开始总结我课堂中的缺点:1.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刻;2.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完善;3.对课堂调控能力不强;4.语言组织有待加强……我认真地听着、记着,并不断反思。
  随后,朱老师也点评了我的课堂。点评一开始,朱老师先说了一句话:“张老师,我下面说的话可能有点重,你担待着点。”我笑着说:“没事。”“张老师,我看到现在,我不知道你这节课上的什么内容?准备活动,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你的针对性在哪?整个课堂全是音乐,教学围绕重难点,每一个教学动作都是为了解决重难点……”朱老师非常严肃的质问着我,突如其来的评课风格,打得我措手不及,已经感觉泪水开始在眼睛里打转,无法控制自己的大脑正确地去思考,脑子里重复的全是:“我有这么差吗?”是的,我有那么差!但事后冷静下来,我发现,一针见血的问题式评课直接指出了我的问题所在。事后也才知道,朱老师用这样评课方式就是故意让我产生抗拒心理,让我知耻而后勇,让我在短时间找准自己问题所在。
  第一次评课后,根据孙老师所指出的方向和朱老师所指出的细节,我认真地总结了第一次试课所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完善。第二次试课,第二次评课,鼓励为主的孙老师和问题导向的朱老师,又给了许多中肯的建议,让我的思维不断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一次次磨課中,我突然间发现,朱老师在指出问题之后,会加一句“如果这个动作这样去教学,会不会更好呢?”这句话的背后才是精华所在。其实在第一次评课的时候,朱老师就这样说过,但当时的我因为抗拒心理一直在作祟,一直没有注意到。
  最后的公开课上,学生的完成率达到了80%以上,学生在整节课上学到了技术动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花样跳绳中找到了乐趣。当然我也很快乐,因为在两位师傅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每一次的课堂或许已经解决了之前出现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新的问题,我庆幸我有两个师傅,以鼓励为主的孙老师,带我向着基本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进步和创新;问题导向的朱老师,让我明确清楚地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今后的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充满动力。2018,一起前行。
其他文献
一、“启航式”教研,促进职初教师专业发展  “启航式”教研寓意“起航”,旨在让刚踏入工作岗位5年以内的新教师通过这个教研活动能够开启教学的航程。整个教研活动主要以提升职初教师教学能力为主,教研内容主要包括:模拟上课、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技能技巧评比、队列队形等)、教学设计评比(田径、体操、球类等教材内容)等。“启航式”教研的目的是为职初教师搭设教育教学展示平台,促进职初教师不断思索、实践、反思、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信息港小学地处东海之滨,钱塘江畔,积蕴江南地利之通达,传承吴越文化之灵秀,与杭州主城区隔江相望,是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教育配套建设的第一所现代化公办小学。学校成立于2013年,2016年9月新校址投入使用,目前有一年级到六年级33个教学班、1300余名学生、90多名教师。  为了更好地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合理优化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策略,学校近年来积极创设一系列
横箱屈腿腾越是发展学生速度、力量、弹跳、柔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不可或缺的经典教学内容之一,但由于该教材技术难度大、场地器材要求较为复杂和具有一定危险性,以及女生四肢爆发力、肩带力量较弱,害怕受伤容易“望箱生畏”,而且学生对箱的持久恐惧,会引起内外抑制现象,激起失败的消极情绪蔓延,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导致该教材成为高中女生体操器械教学中较难的一个内容,许多体育教师会选择弃
一、案例背景  笔者在小学执教的3年当中,发现每个班几乎都有几个特殊的学生。有的是先天的身体残疾,有的是心理问题,而这就导致了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速度与结果。有一部分这类学生的家长或教师会无奈选择放弃学生,只盼着他们平安长大即可,至于培养他们能有所作为的想法则直接局限于脑海里,因此导致很多所谓的特殊学生失去了更好成长的机会,笔者称他们为“坠落人间的天使”。  二、案例描述  在本学期的第一节体育课上
“三人篮球”有3个特性:适应性强。规则简单,只需1块场地,1副篮球架,6名球员,马上就能吸引众多人的眼球,“三人篮球”比赛可涵盖1对1和2对2。娱乐性强。它起源于20世纪初的黑人嘻哈文化,音乐动感十足,大幅度的变向和晃动,超越想象力的进球,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向专业化发展。无数具有专业水平的队员引领“三人篮球”不断发展,已经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随着“三人篮球”比赛广泛地在中小学
在完成每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后,体育组按惯例对笔者学校的达标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与分析。分析报告显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良好,达标率达到94%。在所有测试项目中,原来最薄弱的是50m跑,经过一年的“主题式大课间”“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并加大体育课速度素质练习的比重等针对性措施的综合实施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坐位体前屈成绩却位居所有测试项目的倒数第一。显然,学生的柔韧素质锻炼需要强化。于是,学
我的孩子自五年级练习跳绳开始,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运动成绩都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因为跳绳不但提高了他的身体素质,也磨炼了他的意志,给他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动力。  虽然儿子早晚都要训练,但是他通过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每一个跳绳项目他都跳得不错。当跳绳队拿了全国性的荣誉后,他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报喜,我听了非常激动,也为他们感到骄傲。一天我接他放学时,看见他大汗淋漓,我的眼泪就在心里流,但是他却很认真地对我
一、案例背景  体育课堂是师生间、生生间不断交往与互动的场所,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情感不断碰撞的过程,因此课堂是处于一种流变生成的状态。教师预设得再完美,也难以预测到课堂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笔者执教的一节“投掷实心球”课中曾出现了一次“意外”,这个“意外”让笔者措手不及,但是临场调整却起到了“奇效”,一下让
一、深度学习是改变“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现象的有效途径  笔者经多年教学实践观察发现,小学阶段的體育教师,无论男女老少,均在体能、技能上比小学生有一定的优势,容易使学生产生崇敬乃至崇拜感,从而激发学习动力。而到了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体育教师的这种体能优势在快速发育的学生面前几乎已丧失殆尽,如果一味地靠教师的地位优势来命令和调动学生,而没有从智力和思维上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那么,学生不
立定跳远作为检验学生下肢爆发力的练习项目之一,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和中考体育测试的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对动作学习的泛化、分化、自动化过程,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从而形成肌肉记忆。笔者尝试在初中学段二年级的学生立定跳远学习中引入弹力带辅助练习,旨在发展学生的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在增强动作稳定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  一、跪姿摆臂  练习目的:提高学生的蹬摆能力,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