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疆场”一词,一般认为是由“疆埸”误写而来,因“场”的繁体“場”与“埸”形近易误。如《汉语词典》(原名《国语词典》)“疆場”条云:“犹彊埸,‘場’盖‘埸’之讹,每指战场言。”①徐传武《“疆埸”和“疆场”》谓:“指战场的‘疆埸’写成了‘疆场’”②。有人撰文从唐人诗文用韵角度论证了“场”和“埸”读音不同,认为“‘疆场’决非‘疆埸’之讹”,“‘疆场’一词出现后,‘疆埸’并非遭废弃,两词并行不悖,沿用不绝”③,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二者在古籍中并行不悖,除语音迥异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意义有别,语源亦不相涉。现分疏如下:
一、“疆埸”与“疆场”词义的演变
“埸(yì)”,不见于《说文》。《说文新附·土部》:“埸,疆也。从土,易声。”郑珍新附考:“《汉书·食货志》:‘瓜瓠果蓏,植于疆易。’张晏注:‘至此易主,故曰易。此古义也……’《易·大壮》:‘丧羊于易。’《释文》:‘易,陆作埸。’知汉、魏间俗加土旁。”则本作“易”,后作“埸”。《玉篇·土部》:“埸,畔也。”即田界、田畔之义,“疆埸”为同义连文,本义当为“田界”。如《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朱熹集传:“于畔上种瓜,以尽地利。”“疆埸”由“田界”义引申为“边界、边境”义,如《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疆埸”由“边界、边境”义又进一步引申为“疆土、领土”义(边境以内为领土),如《南史·章华传》:“今疆埸日蹙,隋军压境,陛下如不改弦易张,臣见麋鹿复游于姑苏矣。”或许是与自古以来边境多发生战争有关,“疆埸”一词又有了“战场”含义,如宋王安石《王凯赠节度使制》:“将帅之臣,出乘疆埸,而有执敌捍患之材;入总营屯,而有折冲销萌之用。则序功禄德,当以厚终。”
与“疆埸”一词有众多义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疆场”表义很单一,仅指“战场”义。如南朝陈叔宝《饮马长城窟行》:“何以酬君子,马革报疆场。”从目前所见文献材料看,“疆场”还没有表“田界、边境”等用法。
综上,“疆埸”与“疆场”词义发展线索为:
这里需指出的是,“疆场”一词出现后,“战场”义沿用至今,而“疆埸”的“战场”义项在后世发展中逐渐脱落。《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疆埸”条下:①田边;②边境。可见,在现代汉语中“疆埸”的“战场”义项已完全消失。
由上可知,“疆埸”与“疆场”实为两词,各有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二、表“战场”义之“疆埸”非“疆场”之来源
如上所述,“疆埸”亦有战场义,那会不会“指战场的‘疆埸’写成了‘疆场’”呢?《汉语大词典》收“疆埸”表战场义的较早用例为唐杜牧《为中书门下请追尊号表》:“今陛下用仁义为干戈,以恩信为疆埸,所求必至,有斗必先。”而 “疆场”一词在约早三百年的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中已出现:“疆场军寇,国之常耳,何为怨谤三宝,夜兴毒念乎?”④故“疆场”不可能从表战场的“疆埸”讹误而来,二者的“战场”义项只是各自词义发展中的一种偶合。
三、“疆”与“场”存在凝合成词且表“战场”义的可能
蒋绍愚先生认为:“总的看来,由词的引申、转化、音变而产生新词,在上古是一种非常能产的构词方式,但到中古以后,就逐渐让位给合成这种方式了。这也是汉语词汇系统在历史发展中的一大变化。”⑤所以我们也不能排除“疆”和“场”组合成词的可能。
“疆”,《说文》:“畺,界也。从畕、三,其界画也。疆,畺或从彊、土。”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甲文)从弓,从畕……此古者以弓纪步之证。……从畕象二畕相比,画界之谊已明,知畕与畺为一字矣。”则“疆”本义为田界,如《国语·周语上》:“恪恭于农,修其疆畔,日服其铺,不解于时。”又引申为“国界、边界”,如《礼记·曲礼下》:“大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有献。”孔颖达疏:“疆,界也。”
又“场”,《说文》:“祭神道也。”《孟子·滕文公上》:“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赵岐注:“场,孔子冢上祭祀坛场也。”是“场”本为古代祭祀用的平地,引申又指打庄稼晒粮食的平坦场地。《广韵·阳韵》:“场,治谷地也。”又泛指众人聚集进行某种活动的场所。如汉扬雄《剧秦美新》:“谣集乎文雅之囿,翱翔乎礼乐之场。”
“场”如与表“国界、边界”义的“疆”组合,使人联想到“战地、战场”也是很自然的(自古边界多战事)。因此,当“场”引申出“某种活动的场所”义时,就给与“疆”凝合表“战场”义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正如《辞源》“场”下第三义云:“校士之地曰文场,战争之地曰战场,演戏之地曰剧场:凡因事而聚多数者皆曰场。”
综上,“疆埸”和“疆场(場)”虽字形易讹,但读音各异,语源有别,义不相混,虽有交叉,但不足为讹误说的凭据。
注释
①《汉语词典》525页,商务印书馆,1937
②徐传武《“疆埸”和“疆场”》,《阅读与写作》1996年第7期
③黄建宁《说“疆场”》,《语言研究》2004年第1期
④王东《“疆场”首见问题讨论(一)》,《中国语文》2005年第4期
⑤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288页,商务印书
馆,2005
(通讯地址:071000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管理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一、“疆埸”与“疆场”词义的演变
“埸(yì)”,不见于《说文》。《说文新附·土部》:“埸,疆也。从土,易声。”郑珍新附考:“《汉书·食货志》:‘瓜瓠果蓏,植于疆易。’张晏注:‘至此易主,故曰易。此古义也……’《易·大壮》:‘丧羊于易。’《释文》:‘易,陆作埸。’知汉、魏间俗加土旁。”则本作“易”,后作“埸”。《玉篇·土部》:“埸,畔也。”即田界、田畔之义,“疆埸”为同义连文,本义当为“田界”。如《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朱熹集传:“于畔上种瓜,以尽地利。”“疆埸”由“田界”义引申为“边界、边境”义,如《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疆埸”由“边界、边境”义又进一步引申为“疆土、领土”义(边境以内为领土),如《南史·章华传》:“今疆埸日蹙,隋军压境,陛下如不改弦易张,臣见麋鹿复游于姑苏矣。”或许是与自古以来边境多发生战争有关,“疆埸”一词又有了“战场”含义,如宋王安石《王凯赠节度使制》:“将帅之臣,出乘疆埸,而有执敌捍患之材;入总营屯,而有折冲销萌之用。则序功禄德,当以厚终。”
与“疆埸”一词有众多义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疆场”表义很单一,仅指“战场”义。如南朝陈叔宝《饮马长城窟行》:“何以酬君子,马革报疆场。”从目前所见文献材料看,“疆场”还没有表“田界、边境”等用法。
综上,“疆埸”与“疆场”词义发展线索为:
这里需指出的是,“疆场”一词出现后,“战场”义沿用至今,而“疆埸”的“战场”义项在后世发展中逐渐脱落。《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疆埸”条下:①田边;②边境。可见,在现代汉语中“疆埸”的“战场”义项已完全消失。
由上可知,“疆埸”与“疆场”实为两词,各有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二、表“战场”义之“疆埸”非“疆场”之来源
如上所述,“疆埸”亦有战场义,那会不会“指战场的‘疆埸’写成了‘疆场’”呢?《汉语大词典》收“疆埸”表战场义的较早用例为唐杜牧《为中书门下请追尊号表》:“今陛下用仁义为干戈,以恩信为疆埸,所求必至,有斗必先。”而 “疆场”一词在约早三百年的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中已出现:“疆场军寇,国之常耳,何为怨谤三宝,夜兴毒念乎?”④故“疆场”不可能从表战场的“疆埸”讹误而来,二者的“战场”义项只是各自词义发展中的一种偶合。
三、“疆”与“场”存在凝合成词且表“战场”义的可能
蒋绍愚先生认为:“总的看来,由词的引申、转化、音变而产生新词,在上古是一种非常能产的构词方式,但到中古以后,就逐渐让位给合成这种方式了。这也是汉语词汇系统在历史发展中的一大变化。”⑤所以我们也不能排除“疆”和“场”组合成词的可能。
“疆”,《说文》:“畺,界也。从畕、三,其界画也。疆,畺或从彊、土。”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甲文)从弓,从畕……此古者以弓纪步之证。……从畕象二畕相比,画界之谊已明,知畕与畺为一字矣。”则“疆”本义为田界,如《国语·周语上》:“恪恭于农,修其疆畔,日服其铺,不解于时。”又引申为“国界、边界”,如《礼记·曲礼下》:“大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有献。”孔颖达疏:“疆,界也。”
又“场”,《说文》:“祭神道也。”《孟子·滕文公上》:“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赵岐注:“场,孔子冢上祭祀坛场也。”是“场”本为古代祭祀用的平地,引申又指打庄稼晒粮食的平坦场地。《广韵·阳韵》:“场,治谷地也。”又泛指众人聚集进行某种活动的场所。如汉扬雄《剧秦美新》:“谣集乎文雅之囿,翱翔乎礼乐之场。”
“场”如与表“国界、边界”义的“疆”组合,使人联想到“战地、战场”也是很自然的(自古边界多战事)。因此,当“场”引申出“某种活动的场所”义时,就给与“疆”凝合表“战场”义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正如《辞源》“场”下第三义云:“校士之地曰文场,战争之地曰战场,演戏之地曰剧场:凡因事而聚多数者皆曰场。”
综上,“疆埸”和“疆场(場)”虽字形易讹,但读音各异,语源有别,义不相混,虽有交叉,但不足为讹误说的凭据。
注释
①《汉语词典》525页,商务印书馆,1937
②徐传武《“疆埸”和“疆场”》,《阅读与写作》1996年第7期
③黄建宁《说“疆场”》,《语言研究》2004年第1期
④王东《“疆场”首见问题讨论(一)》,《中国语文》2005年第4期
⑤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288页,商务印书
馆,2005
(通讯地址:071000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管理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