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对幼儿成长、生活及发展的影响不可小觑。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幼儿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呢?在本文中,笔者分别从分享感受、感知情绪、宣泄情绪及处理矛盾等方面着手,让孩子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从而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幼儿情绪;分享;感知;宣泄;矛盾处理
情绪作为幼儿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唤醒幼儿强烈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某件事情,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反之,消极不快的情绪体验则会遏制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处于勉强被动的状态。
要做一名成功的幼儿教师,除了要有一颗关爱孩子的心,还需要一双洞察孩子心情的眼睛,能够用心去体会孩子的看法和感受。3~6岁幼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逐渐发展起来,其社会情感也发展迅速,但尚未完善,所以对情绪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不知道该怎样处理愤怒、悲哀、伤心、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只有帮助孩子正确处理这些负面情绪,我们才能打开孩子的心扉,在教育之路上架起爱和信任的桥梁。这样,有助于孩子成为更快乐的人,也让我们成为更优秀的幼儿教师。那么,如何正确有效地管理孩子的情绪呢?
一、从心理上接受孩子的情绪,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跟所有人一样,孩子的情绪都是有原因的。只是有些原因在成人看来,似乎就是小事一件,比如老师奖励的小粘贴不见了,新鞋被小朋友弄脏了等等。不要小看这些小事,教师应尝试转换到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体会。例如,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怎么了?不开心吗?能告诉我是为什么吗?”或者“你委屈的样子让我很心疼,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有时,我们对孩子情绪接受与否,在他们看来,已经上升到“是否在乎他们”的高度。比如,瑞瑞早晨一来就默默地走进图书区,抱着一本书盯着看,但心绪似乎已经飘到了其他地方,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开朗。我意识到他可能心情不太好,就主动问他:“瑞瑞,你怎么了,你看起来好像心情有点不美丽,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吗?”瑞瑞看到我恳切的眼神,略带哭腔地告诉了我事情的原委。原来,昨天他发现小狗把他的新毛衣弄脏了。他心情不好,找爸爸告了小狗一状,希望爸爸能替他讨回公道。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爸爸用一句“脏了可以再洗”就把他打发了,随后接着玩游戏。瑞瑞感觉爸爸不在乎他,也许以后再也不会爱他了,所以,他有些难过,也有些害怕。其实,在成人看来,爸爸对孩子的爱不言而喻,爸爸所说的“脏了可以再洗”也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对孩子而言,却似乎是一场磨难的来临。
所以,“肯定”和“接受”是处理幼儿情绪的第一步,不论多么不起眼的小事儿,我们都应该给予思考和理解。这不仅是尊重幼儿的体现,其意义也在于向幼儿表达:“我很关注你的情绪,也很在意你的感受,希望你能把自己不愉快的经历分享给我。”这是沟通的开始,也是教师情绪管理艺术的开始。
二、增强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
引导幼儿正确感知自己的情绪
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用文字和表情图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幼儿描述他们的感受。例如,航航的妈妈下午有事,要晚点来接他,航航的快乐心情瞬间进入“冷冻状态”。注意到他的情绪变化之后,我结合情境,向航航分别出示了担心和失望的表情图,并一一询问他的感受。原来,航航对妈妈言而无信的态度很失望,他认为妈妈既然说要早点来接他,就应该做到。我原本以为他害怕妈妈不来接他,现在明白了他的真正情绪,便对症下药,从“言而有信”和“宽容理解”两方面来进行说服教育,让他理解妈妈并重新开心起来。
还有一次,浩浩被冤枉弄丢了毛毛的水彩笔。我注意到了浩浩的不良情绪,便给他出示了愤怒和委屈的表情图,问道:“你被冤枉了,是感到愤怒,还是委屈?”原来,他刚开始的确很生气,很愤怒,后来就感觉自己很可怜,很委屈。根据浩浩的表述,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开导,最终,他的心情“雨过天晴”。
通过这一系列视听结合的方式,幼儿可以更清楚、深刻地明晰自己内心的感受。这可以说是幼儿情绪管理的重要一环,因为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有助于正确地感知情绪,进而提高处理情绪的能力。例如,当幼儿生气时,他的情绪可能会是失望、愤怒,抑或是伤心、委屈。准确描述出自己的情绪类型,既能够为教师的安慰工作提供“着手点”,又有利于幼儿本身的调节机制对自身情绪的监控和调节,从而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当然,对幼儿而言,正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是比较困难的,往往需要一些时间去思考、描述,所以,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幼儿的表达。
三、设定“规范圈”,引导幼儿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消极情绪可能让幼儿产生破坏性心理,如打人、摔东西、号啕大哭等等。有些情绪宣泄方式是合理的,可以保留并发扬;有的方式则不合理,需要教师和家长加以引导,为孩子的行为设立“规范圈”。规范圈以内的是可以被接受的情绪表达方式,比如:生气时,撕纸、跑步,或者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是在纸上狂画一通;委屈时,掉眼泪或者向亲近的人倾诉等等。这些情绪宣泄方式不会伤及任何人,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而规范圈以外的事情则是不合适的,不可以被接受和容忍,比如打人、骂人、乱摔东西等。
规范圈对幼儿的情绪宣泄方式可能会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对很多幼儿而言,单纯的说教似乎毫无意义,这就需要强化作用的辅助。当幼儿运用了正确的情绪宣泄方式时,教师应当予以表扬和奖励,强化幼儿的正确行为,而对其他幼儿而言,也能够起到良好的同伴榜样示范作用。如果幼儿的宣泄行为“越界”,教师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幼儿意识到规范圈的确有一定的效力,并非形同虚设。比如,小曼生气了,就到图书角找书看,还一个字一个字地指读,对她的行为,我给予表扬,作为“正面教材”,给孩子们上了情绪管理一课。再如,萱萱生气的时候,扔掉了自己的杯子,还撕坏了美工区的书,对于萱萱的行为,我取消了她的两颗“小粘贴”,并一再向孩子们表明事情的严重性。 总之,最重要的是让幼儿明白:无论你现在心情怎样,我都可以感受、包容,但如果在这种情绪之下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那么不管什么原因,都不可以被接受。另外,教师和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当遭遇消极情绪时,主动用积极的方式进行宣泄,以取得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四、找出消极情绪的根源,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并解决矛盾
情绪管理艺术坚持的原则是先处理情绪,后处理矛盾。教师通过对幼儿负面情绪进行肯定、倾听并对宣泄方式加以规范,帮助幼儿有效地进行情绪管理。
继情绪管理成功之后,孩子要做的就是学习处理矛盾,即导致负面情绪的事件,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方法是必修课。这就需要教师挖掘每一次情绪情感经历过程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以生活为课堂,引导幼儿正确处理产生情绪的矛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不如意的情况再次发生。
比如,雨墨和润润闹了矛盾,因为雨墨不小心把润润精心搭建的城堡推倒了,雨墨觉得自己并非故意,就随口说了声“对不起”。润润既心疼又气愤,雨墨则感觉既委屈又气愤,两人最终没能和解,吵了起来。对于这样的矛盾,教师首先应该帮助两人正确宣泄自己的情绪,然后引导两个孩子找出矛盾的根源。比如:引导润润大胆想象,尝试找出更牢固的搭建方法,在搭建完成后也要时刻注意,以防城堡坍塌;对于雨墨,首先要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消除其委屈情绪,其次要提醒他以后经过建构区时要“走心”,避免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幼儿不需要“置之不理、不予理睬”的“冷漠型教师”——只会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宣泄或冷静,也不喜欢“喋喋不休、滔滔不绝”的“说教型教师”——在孩子心情不佳时只会宣传自己的生活圣经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感受。在开启幼儿心灵之窗的教育之路上,我们要做“EQ型教师”,坚持“用心看心”的原则,设身处地想象孩子的处境,理解孩子的委屈、伤心和愤怒,感受孩子的开心、兴奋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幼儿情绪能力培养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美]亚拉伯罕·马斯洛著.动机与人格[M].许金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 幼儿情绪;分享;感知;宣泄;矛盾处理
情绪作为幼儿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唤醒幼儿强烈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某件事情,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反之,消极不快的情绪体验则会遏制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处于勉强被动的状态。
要做一名成功的幼儿教师,除了要有一颗关爱孩子的心,还需要一双洞察孩子心情的眼睛,能够用心去体会孩子的看法和感受。3~6岁幼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逐渐发展起来,其社会情感也发展迅速,但尚未完善,所以对情绪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不知道该怎样处理愤怒、悲哀、伤心、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只有帮助孩子正确处理这些负面情绪,我们才能打开孩子的心扉,在教育之路上架起爱和信任的桥梁。这样,有助于孩子成为更快乐的人,也让我们成为更优秀的幼儿教师。那么,如何正确有效地管理孩子的情绪呢?
一、从心理上接受孩子的情绪,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跟所有人一样,孩子的情绪都是有原因的。只是有些原因在成人看来,似乎就是小事一件,比如老师奖励的小粘贴不见了,新鞋被小朋友弄脏了等等。不要小看这些小事,教师应尝试转换到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体会。例如,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怎么了?不开心吗?能告诉我是为什么吗?”或者“你委屈的样子让我很心疼,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有时,我们对孩子情绪接受与否,在他们看来,已经上升到“是否在乎他们”的高度。比如,瑞瑞早晨一来就默默地走进图书区,抱着一本书盯着看,但心绪似乎已经飘到了其他地方,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开朗。我意识到他可能心情不太好,就主动问他:“瑞瑞,你怎么了,你看起来好像心情有点不美丽,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吗?”瑞瑞看到我恳切的眼神,略带哭腔地告诉了我事情的原委。原来,昨天他发现小狗把他的新毛衣弄脏了。他心情不好,找爸爸告了小狗一状,希望爸爸能替他讨回公道。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爸爸用一句“脏了可以再洗”就把他打发了,随后接着玩游戏。瑞瑞感觉爸爸不在乎他,也许以后再也不会爱他了,所以,他有些难过,也有些害怕。其实,在成人看来,爸爸对孩子的爱不言而喻,爸爸所说的“脏了可以再洗”也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对孩子而言,却似乎是一场磨难的来临。
所以,“肯定”和“接受”是处理幼儿情绪的第一步,不论多么不起眼的小事儿,我们都应该给予思考和理解。这不仅是尊重幼儿的体现,其意义也在于向幼儿表达:“我很关注你的情绪,也很在意你的感受,希望你能把自己不愉快的经历分享给我。”这是沟通的开始,也是教师情绪管理艺术的开始。
二、增强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
引导幼儿正确感知自己的情绪
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用文字和表情图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幼儿描述他们的感受。例如,航航的妈妈下午有事,要晚点来接他,航航的快乐心情瞬间进入“冷冻状态”。注意到他的情绪变化之后,我结合情境,向航航分别出示了担心和失望的表情图,并一一询问他的感受。原来,航航对妈妈言而无信的态度很失望,他认为妈妈既然说要早点来接他,就应该做到。我原本以为他害怕妈妈不来接他,现在明白了他的真正情绪,便对症下药,从“言而有信”和“宽容理解”两方面来进行说服教育,让他理解妈妈并重新开心起来。
还有一次,浩浩被冤枉弄丢了毛毛的水彩笔。我注意到了浩浩的不良情绪,便给他出示了愤怒和委屈的表情图,问道:“你被冤枉了,是感到愤怒,还是委屈?”原来,他刚开始的确很生气,很愤怒,后来就感觉自己很可怜,很委屈。根据浩浩的表述,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开导,最终,他的心情“雨过天晴”。
通过这一系列视听结合的方式,幼儿可以更清楚、深刻地明晰自己内心的感受。这可以说是幼儿情绪管理的重要一环,因为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有助于正确地感知情绪,进而提高处理情绪的能力。例如,当幼儿生气时,他的情绪可能会是失望、愤怒,抑或是伤心、委屈。准确描述出自己的情绪类型,既能够为教师的安慰工作提供“着手点”,又有利于幼儿本身的调节机制对自身情绪的监控和调节,从而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当然,对幼儿而言,正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是比较困难的,往往需要一些时间去思考、描述,所以,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幼儿的表达。
三、设定“规范圈”,引导幼儿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消极情绪可能让幼儿产生破坏性心理,如打人、摔东西、号啕大哭等等。有些情绪宣泄方式是合理的,可以保留并发扬;有的方式则不合理,需要教师和家长加以引导,为孩子的行为设立“规范圈”。规范圈以内的是可以被接受的情绪表达方式,比如:生气时,撕纸、跑步,或者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是在纸上狂画一通;委屈时,掉眼泪或者向亲近的人倾诉等等。这些情绪宣泄方式不会伤及任何人,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而规范圈以外的事情则是不合适的,不可以被接受和容忍,比如打人、骂人、乱摔东西等。
规范圈对幼儿的情绪宣泄方式可能会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对很多幼儿而言,单纯的说教似乎毫无意义,这就需要强化作用的辅助。当幼儿运用了正确的情绪宣泄方式时,教师应当予以表扬和奖励,强化幼儿的正确行为,而对其他幼儿而言,也能够起到良好的同伴榜样示范作用。如果幼儿的宣泄行为“越界”,教师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幼儿意识到规范圈的确有一定的效力,并非形同虚设。比如,小曼生气了,就到图书角找书看,还一个字一个字地指读,对她的行为,我给予表扬,作为“正面教材”,给孩子们上了情绪管理一课。再如,萱萱生气的时候,扔掉了自己的杯子,还撕坏了美工区的书,对于萱萱的行为,我取消了她的两颗“小粘贴”,并一再向孩子们表明事情的严重性。 总之,最重要的是让幼儿明白:无论你现在心情怎样,我都可以感受、包容,但如果在这种情绪之下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那么不管什么原因,都不可以被接受。另外,教师和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当遭遇消极情绪时,主动用积极的方式进行宣泄,以取得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四、找出消极情绪的根源,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并解决矛盾
情绪管理艺术坚持的原则是先处理情绪,后处理矛盾。教师通过对幼儿负面情绪进行肯定、倾听并对宣泄方式加以规范,帮助幼儿有效地进行情绪管理。
继情绪管理成功之后,孩子要做的就是学习处理矛盾,即导致负面情绪的事件,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方法是必修课。这就需要教师挖掘每一次情绪情感经历过程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以生活为课堂,引导幼儿正确处理产生情绪的矛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不如意的情况再次发生。
比如,雨墨和润润闹了矛盾,因为雨墨不小心把润润精心搭建的城堡推倒了,雨墨觉得自己并非故意,就随口说了声“对不起”。润润既心疼又气愤,雨墨则感觉既委屈又气愤,两人最终没能和解,吵了起来。对于这样的矛盾,教师首先应该帮助两人正确宣泄自己的情绪,然后引导两个孩子找出矛盾的根源。比如:引导润润大胆想象,尝试找出更牢固的搭建方法,在搭建完成后也要时刻注意,以防城堡坍塌;对于雨墨,首先要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消除其委屈情绪,其次要提醒他以后经过建构区时要“走心”,避免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幼儿不需要“置之不理、不予理睬”的“冷漠型教师”——只会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宣泄或冷静,也不喜欢“喋喋不休、滔滔不绝”的“说教型教师”——在孩子心情不佳时只会宣传自己的生活圣经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感受。在开启幼儿心灵之窗的教育之路上,我们要做“EQ型教师”,坚持“用心看心”的原则,设身处地想象孩子的处境,理解孩子的委屈、伤心和愤怒,感受孩子的开心、兴奋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幼儿情绪能力培养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美]亚拉伯罕·马斯洛著.动机与人格[M].许金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