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明:中医药与传统文化共生共长

来源 :四川省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fe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手记: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中心的李继明主任对于中医药和传统文化建树颇深,侃侃而谈,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如同他认为最高明的中医师应该“悟道”,他自己也颇有些仙风道骨。而谈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时候,他言语中则透露出几分担忧,诚然,现在并不是最好的时期。就像传统文化讲“出世”和“入世”,担负重任的李继明们也将在精英和大众的平衡间努力。
  宋代诗人陈亚曾经以中药名入诗:
  银花飞舞瑞雪丰,遥望凌霄天门冬。将军马前射白虎,国老牛旁咒青龙。红娘爱吃罗汉果,慈姑愿嫁密陀僧。千里茫茫山川断,何首乌变白头翁?
  全诗由金银花、瑞雪(天花粉之别称)、凌霄花、天门冬、罗汉果、何首乌、白头翁等18味中药名组成,中药的发展沉淀与汉字本身的玄妙互相渗透,融情入理,令人拍手称奇。
  在中医药悠久的发展历史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医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千丝万缕般互相交缠着,文化赋予了中医药秉性和高度,也推动着它的发展。
  宋代诗人陈亚曾经以中药名入诗:
  银花飞舞瑞雪丰,遥望凌霄天门冬。将军马前射白虎,国老牛旁咒青龙。红娘爱吃罗汉果,慈姑愿嫁密陀僧。千里茫茫山川断,何首乌变白头翁?
  全诗由金银花、瑞雪(天花粉之别称)、凌霄花、天门冬、罗汉果、何首乌、白头翁等18味中药名组成,中药的发展沉淀与汉字本身的玄妙互相渗透,融情入理,令人拍手称奇。
  在中医药悠久的发展历史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医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千丝万缕般互相交缠着,文化赋予了中医药秉性和高度,也推动着它的发展。
  中医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中医药与文化无法割裂开来,它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共生共长。
  “这种共生表现在对宇宙世界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上,”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中心的李继明教授讲述道:“中国传统文化用太极理气来讲述宇宙自然变生的根本,用阴阳五行来说明有形世界的变化,中医与之一脉相承。”
  它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人们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内部环境发生变化而无法适应外部环境,导致内外失衡,而思想、情趣、起居、行为等很多事情都在干预人体的内部环境。中医文化中提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应是“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传统文化还认为“天生一物,必有一物相克”,这就是中医用药的依据。
  这种共生还表现在文化传承发展的形式与路径上。其中,医学与哲学、文学的关系颇值得玩味。
  历史上的文化大家往往博采众长,横跨多个学术领域。宋代大文豪来自四川眉山的苏东坡就有着丰富的医学知识,著有《苏学士方》,还与《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的医学典籍合编为《苏沈良方》。“医文相通”的案例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上不胜枚举。
  因此,在中医药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李继明主任非常注重历史文献的阅读。“不要局限于中医学专业,各个领域的古籍都要有所涉及,中医的源头就是文化。通过广泛阅读,才能融会贯通,对中医的理解才会更深刻。”
  中国传统文化着重讲的是圣贤之学,何为“圣贤”?就是发现并掌握自然规律的人。中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医和西医并没有矛盾
  记者(以下简称记):一直有人对中医持怀疑态度,对此您怎么看?
  李继明(以下简称李):很多人认为中医不科学,这是用对“科学”的迷信来反对科学。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运用。其实古人对宇宙世界、自然规律有一整套很合理的看法。但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就不承认它了。
  现代科学也是有局限的。科技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确实能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但另一方面,医源性疾病越来越多,由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引起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例如影像诊断、抗生素滥用等。
  记:现在,中医和西医互相交流、借鉴是大的趋势。
  李:是的,因为中医和西医并没有矛盾,只是切入点有所不同。西医围绕“实证”,所见即所得;中医讲求“悟”,通过读书和临症两种方式来达到对人体、健康这些自然规律的掌握。
  当然由于文化土壤和理论体系的不同,二者具有不可通约性,但这并不妨碍它们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因为面对同一个目标需要有各种各样的途径。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某些病因明确的疾病有着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文化需要找到更好的传播方法
  记:如今国内以及四川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效果如何?
  李:中医药文化在国内的传播效果并不好。但从区域来说,四川比北方一些地区要好,川内的中医药市场、对中医的信任度以及中医药承担的医疗任务都比较可观。
  但是在传播的途径、力度、方式上都还不够,这造成了很多人对中医药的认识很模糊、很片面。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如今体系培养的很多中医,他们本身对中医药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掌握不够精准,或一味迎合病人,这些都导致了中医药的效果无法完全发挥出来。对于传播中医药文化,中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地方喜欢给病人用贵药、用猛药,再加上商业广告宣传的狂轰滥炸,这都对人们产生了误导。
  记:那么在传播中医药文化方面,文化中心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李:首先,通过讲座交流的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今年4月我们中心就和省科技馆合作举办了“天府科普大讲堂——中医文化引领健康之路”的讲座。但这种形式毕竟参加人数有限,影响不大。
  然后,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我们正在考虑创作中医药科普作品和让中医药文化走进社区。
  最后,与企业合作,创办文化公司,发展文化产业。文化公司一个重要业务就是校园文化和医院文化的打造建设。例如,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门诊大厅已打造出雕塑墙,展示中医药发展历程和文化故事。同时还正在修建一座中医药文化广场,建成之后会成为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平台。
  记:是的,如今很多中药企业也很注重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比如宛西制药的“仲景文化”,东阿阿胶的“阿胶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对它们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李:企业标榜的文化头衔只是形式,背后的实质性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也有做得比较好的。
  东阿阿胶专门建造了阿胶博物馆,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总投资4000余万元。就阿胶这一味中药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进行全方位地展示,阿胶观光旅游更取得了文化和经济上的双赢。
  记:中医药文化中心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承担着成都中药炮制技术和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等项目的研究。
  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研究代表了一种态度——对中医药保护传承和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医药是人类共有的文化瑰宝。
  因为中医药文化是一种很实用的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教授人们以正确观念认识健康、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合适的方法处理疾病。它包括了一整套身体、心灵、精神的观念,会让人十分受益。
其他文献
近来年,广安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川渝合作等重大机遇,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0年四川人口总量较1953年的4434.38万人增加3607.37万人,年平均增加63.29万人,年均增长1.13%;14岁以下少年儿童人口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分别达到16.97%和10.95%,全省
中国各民族的文学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得到长足发展,并取得了灿烂辉煌的成就。特别是汉文学,源远流长,硕果累累,成就卓著。
四川雄健实业:向大型集团公司迈进  四川雄健实业有限公司位于中江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1年8月,是一家以加工、销售面粉、挂面为主,集收购、加工、销售、运输农、畜产品和生化制品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注册资本10800万元,员工510余人,具有年加工小麦粉20万吨,生产面条3万吨的生产能力。  公司坚持“一业为主,多元发展”战略,走“产业化”和“品牌化”经营之路,奉行“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促发展”的经
四川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总量减排  面对全球极端气候频发,国际社会要求减少碳排放总量的呼声日益强烈,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环境压力和舆论压力不断增大。  在这一大背景下,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总量减排,并且有望提前三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碳减排指标。特别是2011年四川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下降了0.8%,预计2012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呈现快速低碳发展的良
目的 探讨护士执业能力的培训路径。方法 对护生、见习护士实施调栏实习计划、护理“三基”知识整合、强化训练和模拟考试三个阶段为期2年的规范化培训。结果 77人参加执业考
对302例婴幼儿采用腋静脉、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观察比较不同静脉留置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腋静脉穿刺留置时间长于头皮静脉和四肢浅静脉,不良反应也显著减少(P
“奋进四川”受关注  随着2012年末中共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未来一个时期四川发展作出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的重大决策以来,承载着全省九千万人民重托的“奋进四川”亦愈来愈受到省内外公众和媒体的瞩目。  笔者认为,因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而激发动力的“奋进四川”,之所以能够聚焦省内外公众和媒体的眼球,一个根本而重要的缘由,就是这个战略既与四川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紧紧相连,更
转换型癔症是新兵入伍后发病较高的疾病,做好健康教育是护理转换型癔症的关键。根据新兵远离家庭,对新环境的陌生、对新生活的不适应这一特点,从患者入院、住院、出院二方面进行
目的分析神经刺激仪在高龄髋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高龄髋部手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试验组利用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