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访/编辑会谈

来源 :家庭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s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埋首在电脑前和杂志、校样堆里,伴随着我们视力飞速降低的同时,我们的体重在欢快地增长。好想能偷个机会伸伸懒腰啊!这不,那天正忙得眼神游离时,编辑部迎来了一位特别的来访者——一位年过七旬的读者。老人家精神矍铄、身体康泰,他热血澎湃地点评我们的杂志、祝福我们的编辑,那种激情和活力简直让我们这些年轻后辈汗颜!不过,当读到他怀有满满爱意的点评文章时,我们焦灼的心竟然注入一股清凉的甘泉。其文如下:
  今年暑期,幸得朋友转赠2016年第3期《家庭百事通》,我连读多遍,爱不释手,随又求得其他几期杂志。翻阅之后,我有几点想法不吐不快:
  一是栏目设置合理。贵刊所开栏目、所编文章长短得体,可圈可点。许多佳作既有正能量,又富含哲理和可读性,且十分接地气。如第6期的《丈夫特别爱挑剔,我该怎么办?》,专家叶倾城的妙答很有说服力。二是高手作者多。文笔或轻巧犀利,或厚重朴实,既聚焦家庭百事,又体现时代特点,不仅是“女性居家枕边书”,还是“提高男性学问的枕边书”呢!三是文章标题夺人眼球,引人入胜。如第6期《“改日再约”,原来是职场试金石》《女性安全,那些“看世界”前的必修课》《假如命运不跟你讲理》,篇篇鲜明生动,很有生活感。四是文字硬伤极少,以我比较“苛刻”的目光阅读,整本杂志也很少有谬误之处。
  当然,杂志还有一点值得赞美的是,该刊锐意创新、质量上乘,价格却定得很低,着实方便读者,实乃可敬可赞!
  周石麟(南昌市十五中退休教师)
  信件中,周老师不乏溢美之词,但我们只看作这是一位普通读者对我们杂志和编辑最真诚的肯定。为了众多像这样看好我们、喜欢我们、期待我们的读者,我们会在未来的路上锐意进取,把最美好的作品呈现给读者。
  另外,广告插播,我们也特别欢迎读者“找茬”,你对我们中肯的批评和建议,是对我们的另一种肯定。我们主导,你们监督,这样才能办出理想的杂志。
  编辑会谈
  勤能补拙,是真的吗?
  亲爱的编辑,我是你们的老读者,也是投稿者之一。我上学时很喜欢写作文,只是从来未被老师点名参加作文比赛。如今虽然毕业多年,我依旧热爱读书,也常常练笔,写日记。可迄今为止,我向几家杂志投了几十篇稿子,都石沉大海。我知道我没有写作天赋,可都说“勤能补拙”,为什么我的勤奋却换不来一点点成功呢?我现在越来越不相信这句话了,你们觉得呢?
  天分决定了一个人是只会爬,还是能走能跑,甚至能飞。有些东西是勉强不来的,但是如果你不勤奋争取,你就永远不会成功。@青瓷
  你的信件让大家觉得有讨论的价值,能被刊登出来,本身就离不开你的“勤奋”。只是,勤奋要用对地方,要有的放矢。坚持下去,我相信你会成功!@木非木
  勤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决定你成功的主要条件。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竞争,超越自己就算成功,那么你只要勤奋就可以了。@祝海霞
  为什么要将“勤奋”和“天赋”分开来呢?勤奋本来就是一种天赋。“这个人很聪明,就是不用功”这句话害了多少人啊!@季越
  我相信“天道酬勤”,但是有些“拙”,只能自己“呵呵”了!@曹宇匆
其他文献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推荐什么大家都买走。”“买它买它就买它,热干面和小龙虾。”……截至5月12日,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主持人朱广权短短一个月时间在网上进行了三场直播卖货,累计创下上亿销售额,每次出场都承包微博热搜第一。在这之前,已经数不清朱广权上了多少次热搜了,凭借渊博的学识、押韵的段子、画风清奇的主持风格,朱广权成了网友口中的“万词王”“押韵怪”“央视第一带货主播”……他不断新增的标
晚睡姐姐:晚睡作家、情感分析师,著有《帮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上更好的自己》《你的爱怎么了》等  您好!我和男友两年前相亲认识,彼时我28岁,他29岁。我们一开始相处挺顺利,但是有个矛盾特别明显:我们两个人都生活在山西太原,但他坚决要回湖北老家发展。  他想回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在太原的工作单位虽然不错,但是发展前景不大,有些混日子;二是他想回老家照顾父母,虽然老家有两个姐姐在父母身边,但他觉
水火不容的母子  刚认识许桐的时候,他这样评价他的母亲:“我妈那人性格不行,她那张嘴……”接着便是一声叹息。我的恐惧感立即上升,想象着电视中那些“恶婆婆”的形象,不禁打了个寒噤。随着感情的稳定,我们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  与准婆婆第一次见面的那天,我从网上搜了婆媳过招攻略,上车之前仍有一种奔赴前线的悲壮感。然而,事情的结局是,从我与她对视的第一眼开始,她那爽朗的笑声就打消了我所有的顾虑和戒备。席间
“五一”假期前一天,我站在小学门口,抱着厚厚的被褥等儿子放学。一放学,一年级的儿子撒欢儿似的跑到我前头,照例把书包丢给我。我没有接住,书包顺势落在我的脚下。儿子看了一眼吐吐舌头,丝毫没有捡起来的意思。我心里涌起一股不快,大声说:“看不到妈妈手上拿着你的被子,哪有力气再帮你拿书包?捡起来自己背!”  儿子一双圆溜溜的眼睛打量着我和地上的书包不言语。我冷静了一下,有点后悔刚才生硬的语气。或许儿子已经习
大年三十,我和丈夫带着女儿球球去乡下公公婆婆家过年。婆婆知道我们这次要住得久一点,喜得合不拢嘴,紧着张罗做好吃的。公公则带着球球浇花逗猫狗。  没一会儿,球球满脸不开心地跑回来:“妈妈,爷爷喊我狗娃子。”丈夫拍了拍她的脑袋:“没事,爷爷跟你闹着玩呢。”球球噘着嘴含着泪,还没等我说话,公公就进来又把球球哄出去了。  我扯了下丈夫:“你跟爸说别给球球取绰号了,不单影响孩子情绪,还容易让孩子自卑。”丈夫
有人说:人生是一条需要一直走下去的路,朋友只是那路边的风景。在最后一寸光阴里回顾,或许一切都只是过客,但我们总希望与那交错而过的人有某种不可切断的联系,用以证明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自己并不孤单。我们试图珍惜每一个擦肩,却总是在叹息后渐行渐远。  你有多少已经不再联系的同学?你有多少忘记名字的朋友?偶有一天,你想起发黄的教室里,墙皮被同桌抠出无数凹凸,你却记不起他的脸。偶有一天,你想起在喧嚣的烧烤摊前,
策划缘起  2019年4月中旬,一名17岁男孩因未处理好同学关系遭到母亲斥责,争执之间从上海卢浦大桥跳桥身亡,一时引起舆论哗然。有些人指责孩子偏执、不懂事,更多的人感慨,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盲目地要求孩子独立,并实施所谓的“挫折教育”,却从未关心过他们的内心。再联想不久前,一名自称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人士在某论坛发帖炫耀:“我本科毕业五年,全年到手52萬元,什么水平?”很多人开始疑惑:家长对孩
新型冠状病毒出没后,我们接的警都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接警都是盗窃、诈骗、寻衅滋事之类的刑事案件或治安案件,現在全部是关于口罩的问题,再就是哪家争吵、打牌,千奇百怪的警,都跟新冠肺炎有关。  正月初一,有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从封闭的小区里面翻墙跑出来,街道办巡逻人员发现后将他拉住,一测体温发现他发热。他不回去,还打人。接到街道办的报警后,我们就去了。我们也不能辨别出他有没有感染病毒,他说体温高是因为自己
周末去临城看朋友,吃过午饭回来,乘了一辆出租车,我困得都睁不开眼了,一上车就想眯会儿。司机是位三十岁出头的小伙子,看我困,就说:“姐,聊聊天你就不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呢,跟我说说话呗。”我笑:“好吧,你说聊啥?”  小伙子是个“话痨”,和我一路从国外聊到国内,从物价聊到房价,又聊到婚姻,自然而然就聊到了他妻子。小伙子提到妻子时脸上全是幸福的笑容,夸他妻子温柔体贴、贤惠懂事,有理财眼光。我忍不住笑
1  我小时候有一个壮举,我妈很爱跟人讲起。当时我还在上小学,我妈因为浇田的事跟村里人吵了起来,她的嗓门一向很大,骂架也从不吃亏,但对方是个大男人,把她推了一个趔趄,看热闹的人哄笑了半天。  她吃了亏,回到家越想越气。那会儿,爸爸总在外地给人盖房子,家里只有我,她带着我就去了那男人的家里。那天,妈跟人吵的什么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她的头发被抓乱了,想跳起来挠那男人的脸。我个子小,转身在院子里拣起一个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