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汉语高考题型也在进一步的更新。以前,学生只要背熟,记牢书本知识可以拿高分。而今,高考题型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近年来书面表达中的写作题在高考题中所占的分值一直为30分,占总分的五分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汉语教学的重点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呢?在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要了解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词汇量有限,不知道怎样把心里的想法形成语段表达出来。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缺乏在实践中的熟练运用,在写作中,学生找不准中心,而且表达混乱,说不清一个问题。
2.老师提供范文,让学生背诵
学生看到写作题,知道应该写什么,但是却苦于组织不起来材料进行写作,就是因为他们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对学过的课文,段落没有积累,所以要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范文让学生背诵。范文可以从以前学过的课文以及课后阅读理解短文中选取。学生对这些篇章要大声朗读,熟练背诵,逐步积累,培养语感,从此巩固学习成果,培养汉语写的能力。当学生看到自己熟知的话题时,就能够把自己背过的篇章,记过的语句顺利地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有效地培养学生用汉语思维的能力和习惯
我们的学生在进行汉语写作时,都不同程度地借助于用母语来思维。学生用母语思维,用汉语表达,这种矛盾导致学生常常感到写作时间不够,也容易写出一些不符合汉语语法和表达习惯的语句。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适应汉语的思维方式,培养用汉语思维的习惯。这样做不但节约了学生的写作时间,而且也可以避免写出语法错误的句子。
4.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养成摘抄的好习惯
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着词汇量少,表达能力差的弱点,他们掌握的词语的表达方式不足以使他们自由地表达思想,所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有计划地提供阅读材料,并根据写作的目的和要求给予讲解和提示,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吸收语言信息、摘抄、熟记各种词语和惯用语,对于优秀的篇章,应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对于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也应该在阅读的同时把它们摘抄到笔记本上,为表达积累丰富的素材。
5.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和思考的能力
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我们周围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我们手中的笔就可以把我们的生活描绘出来,学生在写作时也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没东西可写。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能写的东西很多很多。另外,对观察到的东西还要注意分析、比较、判断,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6.培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的能力
高考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平时要加强学生的限时写作练习,有的学生,给他布置一篇写作作业,也许他通过长时间的构思,查阅部分资料,能够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但高考不可能有这么长时间供他思考、构思,也不可能查阅参考材料,所以我们在平时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限时完成一篇作文,这样经过反复多次训练,学生就有可能达到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的要求,这也对提高汉语高考成绩有很大的意义。以往,我们南疆片的学生在平时没有时间限定,给他充足时间的条件下,有部分学生能够按要求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但到了真正的考场,很多学生就做不到这一点,吃了很大的亏,写作上丢了很多分。为此,我们在日常教学,尤其在临近高考的辅导中要强化这种能力的培训,达到提高学生限时写作的能力。
总之,汉语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写作指导。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要进行长期的指导和训练,那种高考来临了才开始进行写作指导的做法,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收效甚微。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大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提倡写汉语日记、书信等,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多表扬,多鼓励。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研究写作训练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少数民族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1.要了解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词汇量有限,不知道怎样把心里的想法形成语段表达出来。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缺乏在实践中的熟练运用,在写作中,学生找不准中心,而且表达混乱,说不清一个问题。
2.老师提供范文,让学生背诵
学生看到写作题,知道应该写什么,但是却苦于组织不起来材料进行写作,就是因为他们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对学过的课文,段落没有积累,所以要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范文让学生背诵。范文可以从以前学过的课文以及课后阅读理解短文中选取。学生对这些篇章要大声朗读,熟练背诵,逐步积累,培养语感,从此巩固学习成果,培养汉语写的能力。当学生看到自己熟知的话题时,就能够把自己背过的篇章,记过的语句顺利地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有效地培养学生用汉语思维的能力和习惯
我们的学生在进行汉语写作时,都不同程度地借助于用母语来思维。学生用母语思维,用汉语表达,这种矛盾导致学生常常感到写作时间不够,也容易写出一些不符合汉语语法和表达习惯的语句。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适应汉语的思维方式,培养用汉语思维的习惯。这样做不但节约了学生的写作时间,而且也可以避免写出语法错误的句子。
4.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养成摘抄的好习惯
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着词汇量少,表达能力差的弱点,他们掌握的词语的表达方式不足以使他们自由地表达思想,所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有计划地提供阅读材料,并根据写作的目的和要求给予讲解和提示,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吸收语言信息、摘抄、熟记各种词语和惯用语,对于优秀的篇章,应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对于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也应该在阅读的同时把它们摘抄到笔记本上,为表达积累丰富的素材。
5.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和思考的能力
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我们周围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我们手中的笔就可以把我们的生活描绘出来,学生在写作时也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没东西可写。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能写的东西很多很多。另外,对观察到的东西还要注意分析、比较、判断,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6.培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的能力
高考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平时要加强学生的限时写作练习,有的学生,给他布置一篇写作作业,也许他通过长时间的构思,查阅部分资料,能够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但高考不可能有这么长时间供他思考、构思,也不可能查阅参考材料,所以我们在平时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限时完成一篇作文,这样经过反复多次训练,学生就有可能达到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的要求,这也对提高汉语高考成绩有很大的意义。以往,我们南疆片的学生在平时没有时间限定,给他充足时间的条件下,有部分学生能够按要求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但到了真正的考场,很多学生就做不到这一点,吃了很大的亏,写作上丢了很多分。为此,我们在日常教学,尤其在临近高考的辅导中要强化这种能力的培训,达到提高学生限时写作的能力。
总之,汉语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写作指导。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要进行长期的指导和训练,那种高考来临了才开始进行写作指导的做法,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收效甚微。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大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提倡写汉语日记、书信等,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多表扬,多鼓励。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研究写作训练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少数民族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