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国内正在流行一个据说是无差评的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一次在跟一个韩国朋友聊天时顺便提起这个节目,没想到朋友说,韩国也有名为《爸爸!我们去哪儿?》的节目,是2013年1月开播的。后来得知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购买了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版权和模式。不禁感叹,很多在韩国有的东西,中国很快也会有,但在中国有的东西,去韩国却未必能找到。比如去韩国寻找一台中国的电视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记者在韩国期间,去了一趟当地比较知名的家电及电子产品连锁卖场——Hi-Mart,在韩国第一大城市首尔 ,Hi-Mart的规模没有想象中的大,它只相当于中国中小型家电卖场的规模。在Hi-Mart逛了一圈,除了联想电脑,基本上没有看到中国品牌的产品,其电视区品牌则更集中,只销售三星和LG两个品牌。这与国内卖场琳琅满目的电视机品牌形成巨大的反差,对于这些现象,记者采访了NPD DisplaySearch中国区市场研究总监张兵、中怡康品牌中心总监左延鹊、韩国电视机卖场工作人员及部分韩国的消费者,以期进一步了解韩国与中国电视机市场的区别。
小市场走出的大品牌
据张兵介绍,韩国市场每年对电视机的需求大概在两百多万台,三星和LG两个品牌足以满足当地的需要,其它品牌即使愿意挤入韩国电视机市场,也不见得能被消费者接受。这一点,在记者采访韩国首尔的消费者金先生时得到证实,他表示,三星、LG的电视机质量和售后服务都能够满足韩国人的需求,并不是特别需要其它品牌的产品。
如果说三星和LG凭借质量和服务占领了韩国9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对于三星和LG共占据了世界大概44%的市场销量又该如何解释呢?为何他们能够从韩国这个小小的市场走出去,抢占了全球更大的市场份额?对此,左延鹊认为,这跟韩国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有关,他们很早就制定了企业走出去的计划,三星和LG也早早地在世界各地加大广告投入。张兵也认为,三星和LG的本土市场(home market)可以说不在韩国,而是在美国、欧洲,他们了解当地人的消费需求,熟悉那里的游戏规则。
韩国企业除了依靠自身多年的努力占据了国际市场的很大份额外,更是搭了“文化搭台、企业唱戏”的顺风车。左延鹊提到,受欢迎的韩国电视剧、来势汹汹的韩流不仅在文化上影响了其他国家的人,也加深了大家对韩国产品的印象。
大市场包容的众多品牌
与韩国电视机市场相比,国内电视机市场则热闹得多。据张兵介绍,中国市场的电视机有超过10000个型号,除了中国各大主流电视机品牌外,更是囊括了韩国三星、LG,日本夏普、索尼、松下等多个品牌。虽说中国品牌的电视机目前在国内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对国外产品的接受程度还是体现了国人包容的态度。
而左延鹊则认为,中国电视机品牌的多样性与中国消费者阶层的多样化有关,大家对产品有不同的需求,自然各家品牌也都有自己的市场,尤其是当电视机在中国刚刚兴起时,是外资品牌的产品在主导市场,消费者一直以来并不排斥国外的产品。当国内电视机在技术上成熟起来,在价格上又做出低姿态时,国内消费者也更愿意购买国产品牌。
然而国产品牌虽然占据了国内电视机市场的主流,尤其是巨头纷纷涌入互联网电视领域,但抢占来的市场份额却并未让国内电视机企业获得应有的利润。随着一波又一波价格战的开打,国内的彩电企业几乎是在“自毁长城”,最后,坚持走中高端路线的品牌中可能又少了中国品牌的身影。
卖得最好的并不是品质最好的
尽管三星和LG品牌在韩国市场上大行其道,但张兵却告诉记者,一般而言卖得最好的产品品质都不是最好的,品质最好的产品一般销量都并不大。同样,中国电视机市场也充分验证了这个道理:占据了中国大部分电视机市场份额的国产电视机品牌在质量和新技术方面并不具备很大的优势。
国内电视机市场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现象,即喜欢炒概念,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概念出来,老百姓往往也很容易被各种概念牵着鼻子走。比如,像4K电视、八核电视、双通道电视、云电视等各种概念此起彼伏,消费者在选购电视时也像半个专家一样比较来比较去。韩国卖场却不像中国这般热闹,市面上基本没有4K电视,销售人员在介绍智能电视时也只是演示功能,并不介绍一堆的概念。
与国内市场还有不同的是,韩国卖场会将电视的赫兹数值标在参考数值中,导购人员也会特别向消费者介绍赫兹数值对电视机的影响。而在国内,卖场一般不会特别标记赫兹数,导购人员也极少作这方面的介绍,消费者更想不起来询问。张兵说,看赫兹数值是多少,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赫兹数值决定运动画面的清晰度。虽说消费者不可能都做到真正的专业消费,但电视机企业其实需要对消费者作出正确的引导,那样,才会既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又符合消费者的最终需要。
如何将蛋糕做得更大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及多样的消费需求,使得国内电视机行业得以生存和发展,但是这一先天的优势也可能使得中国电视机企业不能下定决心去谋求更宽广的市场。张兵认为,中国的品牌到现在为止,仍聚焦在国内。中国电视机市场约占全球份额的20%,在中国本土,炒概念和搞价格战,使得中国电视机行业是在做低附加值的工作,可以说为了那20%的国内市场而放弃了80%的全球市场。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内非理性的竞争,没有办法去淘汰一批人,去培养另一批人,弱者没有退出机制,强者没有做强的机会,破坏了行业的正常规则,没有形成少数几家大品牌的良好的环境。这也需要制定规则的政府来严格执行规则,给企业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
既然在前期的发展中,中国电视机企业已经失去了在全球拓展的机遇,为何不在目前的发展中努力争取呢?在张兵看来,海尔和TCL都已尝试着走出去,这是个很好的方向,尽管短时间内很难见成效,但坚持定会有收获。左延鹊则认为,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给全世界留下了制造大国的印象,没有来得及向创造发明、高附加值的方向转移。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工业设计会以设计创新为代表,这种家电的衍生品会更有意义。做好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让人真正感觉到产品的附加值后才会开拓更宽广的途径,才能真正让我们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树立有个性化的,高端的品牌形象。
总之,想在韩国寻找一台中国品牌的电视机真的很难,想在世界其它很多的地方找到也很难,这背后的原因与企业发展策略密切相关,如何做大做强,值得国内每一个电视企业反思。
记者在韩国期间,去了一趟当地比较知名的家电及电子产品连锁卖场——Hi-Mart,在韩国第一大城市首尔 ,Hi-Mart的规模没有想象中的大,它只相当于中国中小型家电卖场的规模。在Hi-Mart逛了一圈,除了联想电脑,基本上没有看到中国品牌的产品,其电视区品牌则更集中,只销售三星和LG两个品牌。这与国内卖场琳琅满目的电视机品牌形成巨大的反差,对于这些现象,记者采访了NPD DisplaySearch中国区市场研究总监张兵、中怡康品牌中心总监左延鹊、韩国电视机卖场工作人员及部分韩国的消费者,以期进一步了解韩国与中国电视机市场的区别。
小市场走出的大品牌
据张兵介绍,韩国市场每年对电视机的需求大概在两百多万台,三星和LG两个品牌足以满足当地的需要,其它品牌即使愿意挤入韩国电视机市场,也不见得能被消费者接受。这一点,在记者采访韩国首尔的消费者金先生时得到证实,他表示,三星、LG的电视机质量和售后服务都能够满足韩国人的需求,并不是特别需要其它品牌的产品。
如果说三星和LG凭借质量和服务占领了韩国9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对于三星和LG共占据了世界大概44%的市场销量又该如何解释呢?为何他们能够从韩国这个小小的市场走出去,抢占了全球更大的市场份额?对此,左延鹊认为,这跟韩国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有关,他们很早就制定了企业走出去的计划,三星和LG也早早地在世界各地加大广告投入。张兵也认为,三星和LG的本土市场(home market)可以说不在韩国,而是在美国、欧洲,他们了解当地人的消费需求,熟悉那里的游戏规则。
韩国企业除了依靠自身多年的努力占据了国际市场的很大份额外,更是搭了“文化搭台、企业唱戏”的顺风车。左延鹊提到,受欢迎的韩国电视剧、来势汹汹的韩流不仅在文化上影响了其他国家的人,也加深了大家对韩国产品的印象。
大市场包容的众多品牌
与韩国电视机市场相比,国内电视机市场则热闹得多。据张兵介绍,中国市场的电视机有超过10000个型号,除了中国各大主流电视机品牌外,更是囊括了韩国三星、LG,日本夏普、索尼、松下等多个品牌。虽说中国品牌的电视机目前在国内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对国外产品的接受程度还是体现了国人包容的态度。
而左延鹊则认为,中国电视机品牌的多样性与中国消费者阶层的多样化有关,大家对产品有不同的需求,自然各家品牌也都有自己的市场,尤其是当电视机在中国刚刚兴起时,是外资品牌的产品在主导市场,消费者一直以来并不排斥国外的产品。当国内电视机在技术上成熟起来,在价格上又做出低姿态时,国内消费者也更愿意购买国产品牌。
然而国产品牌虽然占据了国内电视机市场的主流,尤其是巨头纷纷涌入互联网电视领域,但抢占来的市场份额却并未让国内电视机企业获得应有的利润。随着一波又一波价格战的开打,国内的彩电企业几乎是在“自毁长城”,最后,坚持走中高端路线的品牌中可能又少了中国品牌的身影。
卖得最好的并不是品质最好的
尽管三星和LG品牌在韩国市场上大行其道,但张兵却告诉记者,一般而言卖得最好的产品品质都不是最好的,品质最好的产品一般销量都并不大。同样,中国电视机市场也充分验证了这个道理:占据了中国大部分电视机市场份额的国产电视机品牌在质量和新技术方面并不具备很大的优势。
国内电视机市场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现象,即喜欢炒概念,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概念出来,老百姓往往也很容易被各种概念牵着鼻子走。比如,像4K电视、八核电视、双通道电视、云电视等各种概念此起彼伏,消费者在选购电视时也像半个专家一样比较来比较去。韩国卖场却不像中国这般热闹,市面上基本没有4K电视,销售人员在介绍智能电视时也只是演示功能,并不介绍一堆的概念。
与国内市场还有不同的是,韩国卖场会将电视的赫兹数值标在参考数值中,导购人员也会特别向消费者介绍赫兹数值对电视机的影响。而在国内,卖场一般不会特别标记赫兹数,导购人员也极少作这方面的介绍,消费者更想不起来询问。张兵说,看赫兹数值是多少,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赫兹数值决定运动画面的清晰度。虽说消费者不可能都做到真正的专业消费,但电视机企业其实需要对消费者作出正确的引导,那样,才会既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又符合消费者的最终需要。
如何将蛋糕做得更大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及多样的消费需求,使得国内电视机行业得以生存和发展,但是这一先天的优势也可能使得中国电视机企业不能下定决心去谋求更宽广的市场。张兵认为,中国的品牌到现在为止,仍聚焦在国内。中国电视机市场约占全球份额的20%,在中国本土,炒概念和搞价格战,使得中国电视机行业是在做低附加值的工作,可以说为了那20%的国内市场而放弃了80%的全球市场。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内非理性的竞争,没有办法去淘汰一批人,去培养另一批人,弱者没有退出机制,强者没有做强的机会,破坏了行业的正常规则,没有形成少数几家大品牌的良好的环境。这也需要制定规则的政府来严格执行规则,给企业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
既然在前期的发展中,中国电视机企业已经失去了在全球拓展的机遇,为何不在目前的发展中努力争取呢?在张兵看来,海尔和TCL都已尝试着走出去,这是个很好的方向,尽管短时间内很难见成效,但坚持定会有收获。左延鹊则认为,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给全世界留下了制造大国的印象,没有来得及向创造发明、高附加值的方向转移。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工业设计会以设计创新为代表,这种家电的衍生品会更有意义。做好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让人真正感觉到产品的附加值后才会开拓更宽广的途径,才能真正让我们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树立有个性化的,高端的品牌形象。
总之,想在韩国寻找一台中国品牌的电视机真的很难,想在世界其它很多的地方找到也很难,这背后的原因与企业发展策略密切相关,如何做大做强,值得国内每一个电视企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