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学的成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成效的关键。将ARCS动机模式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从注意力、切身性、自信心和满足感四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ARCS动机模式的完美结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持。
[关 键 词] ARCS动机模式;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152-02
一、ARCS动机模式
(一)ARCS动机模式简介
1983年,美国心理学教授J.M.Keller在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Motivational Design一文中综合动机研究的多种观点,提出影响动机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注意力(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感(satisfaction)[1],取这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便组合成为ARCS动机模式。
ARCS动机模式实际上是一个循环过程:首先,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使学生了解正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实际上与其自身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再次,提供条件使学生拥有可以做好这件事的自信心;最后,促使学生在自己努力达成学习目标后产生一种自豪感,如此才能长久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ARCS动机模式要素
1.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是激发动机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微格教学过程中应想方设法激起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时刻保持好奇心和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常常会被一些新奇的变化或未知的事物吸引,为了使学生获得并维持注意力,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讲课技巧,比如突然地安静下来或者提高音量,对知识点进行故事性的描述等,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向更深层次学习的动力。
2.切身性。切身性是指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有内在的相关性,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学习这些内容对我自身有什么价值”。切身性基本可以分为目的指向切身性和过程指向切身性。[2]前者指的是当下的学习内容可以对学生现在或者未来生活带来好处,有助于学生以后的生活实践;后者指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自信心。除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明白所学知识与自己本身发展所具有的相关性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相信他们有成功的可能性。不同的学生在面对相同的学习困难时会产生不同心态,有些学生可能会在困难面前退缩,觉得自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但有的学生却可以迎难而上,最终取得成功。
4.满足感。满足感是指学生的学习行为活动达到了他们预期的标准,从而内心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产生满足感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连续性。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从这些方面来帮助学生创造并维持动机,保证学生达成预期目标,使他们从学习中获得足够的满足感。
二、ARCS动机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策略
(一)注意力策略
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首要因素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ARCS动机模式的先决条件,只有成功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影响注意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1.唤起感知。唤起学生的感知也就是在教学正式开始前通过一些有新意的导入来成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幻灯片、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利用强有力的听觉冲击和视觉效果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微格教学设计为例,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国家文化风俗的图片形成对比,从而让学生感受各国文化的不同;《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中,可以播放一段关于针灸、戏剧、书法的纪录片,动态的画面更能吸引学生注意;或者播放中国风的歌曲,并结合图片展示歌词,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延续等。这些图片、音乐、视频等元素都可以给人以直观的刺激,足以能够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听讲。
2.引起探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唤起学生的感知是成功进行教学的第一步,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提问设疑,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所讲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提问,在上课之前使学生被教师的问题所吸引,激发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并随之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例如在学习《意识的作用》一框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导入:“大家都知道,我们日常见到的高楼大厦是一种物质形态,但这些高楼大厦的设计图却是人脑思维的产物,是一种意识现象。根据我们前面学习的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来看,那就应该先有高楼大厦,再有设计图,而现实却相反。这不就违背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理吗?我们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让我们一起从今天的新课中寻找答案吧。”如此一来,学生为了获得问题答案,便会跟随教师的启发一步步进行探究,带着问题不断探索。
3.注意变化。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要引起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要维持这种兴趣和好奇,使其贯穿于整个微格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师教学过程的推进,学生的兴趣会慢慢减退,学习注意力也会开始分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艺术、内容呈现等方面注意有所变化,运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感知刺激,使其维持注意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的不同变化有不同的表达风格,在讲解重难点时适当放慢语速,而在讲解一般知识点时可加快语速,随着教学过程的曲折跌宕变换情感态度和语音语调。
(二)切身性策略 當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之后,他们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这些内容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呢?”[3]这时候就涉及所学知识与学生的切身性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情境以及所用材料都要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关,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影响切身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1.目标导向。动机是由内在需要引起的,只有恰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才会让学生产生持久的动机。例如在《做理智的消费者》一框的微格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本框教学目标是知道理智消费的四条原则,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要求学生在讲解后能够明确地将消费原则表述出来,在内心形成一种理智消费的意识。教师目标的定位既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会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产生持久的动力。
2.动机匹配。当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学内容不相匹配时,学生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倾向等方面适时变换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尝试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将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例如在《传统文化面面观》一框的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白传统文化的四种表现形式,教师在全班分组设计“传统习俗游”“传统建筑游”“传统文艺游”“传统思想游”的旅游路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学活动与自身的相关性,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3.熟悉感。有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对自己已知、已有经验的事物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在微格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将新的、不熟悉的内容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货币的本质》一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品交换,教师可选取学生日常购买商品的情景,使用具体实例使学生把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利用已有的生活体验解决新知识中的困难,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新知识,学生也会感受到所学知识与自身的相关性,从而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
(三)自信心策略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在学习、竞赛、成就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因此,教师在关注学生注意力、切身性后还需要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影响自信心的因素有以下三个:
1.期待成功。学习者只有在内心充满对成功的期望,才会促使他们不断克服困难,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那么该如何激起学习者对成功的期望呢?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先告知学生学习要求以及评价标准,或者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小挑战,使学生在完成挑战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例如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一框的微格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的最后为学生留置拓展提升的小任务,由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习内容,结合自己家庭情况制定一份出游计划表。学生在学习相应知识的基础上自然是有信心完成任务,如此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期待成功的心理。
2.成功机会。教师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应采用因材施教的方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功标准,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设置一些环节用于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测试,将我国诗歌中的名句与其反映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配对,在这样一个小的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信心。
3.归因方式。不同的归因方式直接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正确看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归因,培养学生的归因倾向,让学生明白一切成功都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参与活动进行反馈,对学生的回答表现出肯定,让学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成功的,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这种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取得成功的自信心,最终会转化为学生不断前进的学习动力。
(四)满足感策略
ARCS动机模式的最后一个要素是满足感,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的努力成果与自己的期望值相一致时,学生才会产生持久性的学习动机。影响满足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
1.内部自我肯定。一个人内心的自我肯定会让自己在头脑中时刻用积极的语言暗示自己,充分相信自己有足够的潜能和力量,在这样一种自我肯定的过程中改变自己消极的处世态度和自我期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我肯定的意识,相信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使自己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形成对自我能力实现的满足感。
2.外部测评肯定。无论是在教师的整个讲授过程中,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都需要对学生做出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或表扬,或批评,使每位学生都觉得自己受到了关注,教师的关注及评价就是对学生最直接的外部测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或进行外在的实质奖励;对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教师更是要积极予以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J.M.Keller.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1987(10).
[2]郭德俊,汪玲,李玲.ARCS动机设计模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95-101.
[3]石義匀.ARCS动机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编辑 陈鲜艳
[关 键 词] ARCS动机模式;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152-02
一、ARCS动机模式
(一)ARCS动机模式简介
1983年,美国心理学教授J.M.Keller在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Motivational Design一文中综合动机研究的多种观点,提出影响动机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注意力(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感(satisfaction)[1],取这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便组合成为ARCS动机模式。
ARCS动机模式实际上是一个循环过程:首先,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使学生了解正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实际上与其自身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再次,提供条件使学生拥有可以做好这件事的自信心;最后,促使学生在自己努力达成学习目标后产生一种自豪感,如此才能长久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ARCS动机模式要素
1.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是激发动机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微格教学过程中应想方设法激起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时刻保持好奇心和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常常会被一些新奇的变化或未知的事物吸引,为了使学生获得并维持注意力,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讲课技巧,比如突然地安静下来或者提高音量,对知识点进行故事性的描述等,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向更深层次学习的动力。
2.切身性。切身性是指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有内在的相关性,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学习这些内容对我自身有什么价值”。切身性基本可以分为目的指向切身性和过程指向切身性。[2]前者指的是当下的学习内容可以对学生现在或者未来生活带来好处,有助于学生以后的生活实践;后者指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自信心。除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明白所学知识与自己本身发展所具有的相关性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相信他们有成功的可能性。不同的学生在面对相同的学习困难时会产生不同心态,有些学生可能会在困难面前退缩,觉得自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但有的学生却可以迎难而上,最终取得成功。
4.满足感。满足感是指学生的学习行为活动达到了他们预期的标准,从而内心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产生满足感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连续性。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从这些方面来帮助学生创造并维持动机,保证学生达成预期目标,使他们从学习中获得足够的满足感。
二、ARCS动机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策略
(一)注意力策略
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首要因素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ARCS动机模式的先决条件,只有成功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影响注意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1.唤起感知。唤起学生的感知也就是在教学正式开始前通过一些有新意的导入来成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幻灯片、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利用强有力的听觉冲击和视觉效果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微格教学设计为例,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国家文化风俗的图片形成对比,从而让学生感受各国文化的不同;《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中,可以播放一段关于针灸、戏剧、书法的纪录片,动态的画面更能吸引学生注意;或者播放中国风的歌曲,并结合图片展示歌词,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延续等。这些图片、音乐、视频等元素都可以给人以直观的刺激,足以能够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听讲。
2.引起探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唤起学生的感知是成功进行教学的第一步,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提问设疑,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所讲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提问,在上课之前使学生被教师的问题所吸引,激发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并随之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例如在学习《意识的作用》一框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导入:“大家都知道,我们日常见到的高楼大厦是一种物质形态,但这些高楼大厦的设计图却是人脑思维的产物,是一种意识现象。根据我们前面学习的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来看,那就应该先有高楼大厦,再有设计图,而现实却相反。这不就违背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理吗?我们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让我们一起从今天的新课中寻找答案吧。”如此一来,学生为了获得问题答案,便会跟随教师的启发一步步进行探究,带着问题不断探索。
3.注意变化。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要引起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要维持这种兴趣和好奇,使其贯穿于整个微格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师教学过程的推进,学生的兴趣会慢慢减退,学习注意力也会开始分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艺术、内容呈现等方面注意有所变化,运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感知刺激,使其维持注意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的不同变化有不同的表达风格,在讲解重难点时适当放慢语速,而在讲解一般知识点时可加快语速,随着教学过程的曲折跌宕变换情感态度和语音语调。
(二)切身性策略 當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之后,他们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这些内容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呢?”[3]这时候就涉及所学知识与学生的切身性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情境以及所用材料都要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关,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影响切身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1.目标导向。动机是由内在需要引起的,只有恰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才会让学生产生持久的动机。例如在《做理智的消费者》一框的微格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本框教学目标是知道理智消费的四条原则,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要求学生在讲解后能够明确地将消费原则表述出来,在内心形成一种理智消费的意识。教师目标的定位既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会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产生持久的动力。
2.动机匹配。当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学内容不相匹配时,学生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倾向等方面适时变换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尝试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将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例如在《传统文化面面观》一框的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白传统文化的四种表现形式,教师在全班分组设计“传统习俗游”“传统建筑游”“传统文艺游”“传统思想游”的旅游路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学活动与自身的相关性,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3.熟悉感。有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对自己已知、已有经验的事物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在微格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将新的、不熟悉的内容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货币的本质》一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品交换,教师可选取学生日常购买商品的情景,使用具体实例使学生把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利用已有的生活体验解决新知识中的困难,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新知识,学生也会感受到所学知识与自身的相关性,从而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
(三)自信心策略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在学习、竞赛、成就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因此,教师在关注学生注意力、切身性后还需要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影响自信心的因素有以下三个:
1.期待成功。学习者只有在内心充满对成功的期望,才会促使他们不断克服困难,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那么该如何激起学习者对成功的期望呢?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先告知学生学习要求以及评价标准,或者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小挑战,使学生在完成挑战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例如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一框的微格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的最后为学生留置拓展提升的小任务,由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习内容,结合自己家庭情况制定一份出游计划表。学生在学习相应知识的基础上自然是有信心完成任务,如此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期待成功的心理。
2.成功机会。教师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应采用因材施教的方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功标准,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设置一些环节用于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测试,将我国诗歌中的名句与其反映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配对,在这样一个小的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信心。
3.归因方式。不同的归因方式直接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正确看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归因,培养学生的归因倾向,让学生明白一切成功都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参与活动进行反馈,对学生的回答表现出肯定,让学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成功的,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这种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取得成功的自信心,最终会转化为学生不断前进的学习动力。
(四)满足感策略
ARCS动机模式的最后一个要素是满足感,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的努力成果与自己的期望值相一致时,学生才会产生持久性的学习动机。影响满足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
1.内部自我肯定。一个人内心的自我肯定会让自己在头脑中时刻用积极的语言暗示自己,充分相信自己有足够的潜能和力量,在这样一种自我肯定的过程中改变自己消极的处世态度和自我期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我肯定的意识,相信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使自己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形成对自我能力实现的满足感。
2.外部测评肯定。无论是在教师的整个讲授过程中,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都需要对学生做出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或表扬,或批评,使每位学生都觉得自己受到了关注,教师的关注及评价就是对学生最直接的外部测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或进行外在的实质奖励;对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教师更是要积极予以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J.M.Keller.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1987(10).
[2]郭德俊,汪玲,李玲.ARCS动机设计模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95-101.
[3]石義匀.ARCS动机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