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水的争夺——最后的胡杨林(一)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arp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有一片黄色的荒原——塔里木盆地。盆地内60%的土地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占据。这是地球上最荒凉的角落之一(图1)。
  
  


  (1)图组:(1-1)地图上的一片黄色
  


   (1-2)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
  
  塔克拉玛干沙漠又起风了。
  在沙漠里,减少消耗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视野中那棵胡杨树是沙蜥唯一可以躲避风暴的地方。
  胡杨孤独地在沙丘间守望,这是我们在这里能够见到的唯一的高大乔木。
  33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是中国最大的沙漠,自古以来,人们都说这个庞然大物进得去,出不来,是生命无法涉足的地方。沙漠中到底有多少秘密呢?
  专门研究沙漠的学者,曾经多次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在他们眼里,地球表面写着它的履历,那些蛛丝马迹会告诉我们鲜为人知的秘密。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有一座红色的山,名为玛扎塔格,玛扎塔格是维吾尔语,意为“坟墓山”。
  马扎塔格风化的岩层中,竟然夹杂着海滩生物的化石。但化石大多零散破碎,很难找到完整的个体。海洋生物的化石怎么会在沙漠中出现呢?地质工作者用碳14测定化石的年龄,证实这里曾是距今2800万年前地中海的海滩(图2)。
  
  


  (2)风化岩石中的海滩生物化石
  
  漫长的地质运动将沉睡的海底抬升成山脉,红色,证明从那时开始就经历过漫长的炎热,而破碎的贝壳则诉说着它们生命最后的时刻(图3):
  
  


  (3)昔日沉睡的海底如今成了山脉
  
  可能是因为海啸,海水震荡得激烈,海浪或者是很大的风浪把贝壳都袭碎了,再加上后面沉积物把它盖上再埋住。
  地质学家通过地层分析得出,在长达几亿年的时间里,塔里木盆地曾经6次遭遇海侵,玛扎塔格是最后一次海侵留下的痕迹。而海水退去时的惊涛骇浪也很可能带来过巨大的灾难。
  今天在玛扎塔格山下,沙漠占据了海的领地,胡杨站在山脚下,好像仍在倾听地中海的涛声。2800万年之后,眼前的世界已经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
  自从海水远离,这里就变成了地球上离海洋最远的地方,成为最名副其实的内陆。
  塔里木盆地被平均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的高山环抱,天山山脉、昆仑山脉足以把任何湿润的气息阻挡在盆地以外。不同类型的荒漠构成了塔里木盆地,使它成为一个令生命望而生畏的世界(图4):
  
  


  


  


  (4)图组:令生命畏惧的各种类型的沙漠(4-1)砾漠(4-2)泥漠(4-3)盐漠
  
  首先是缺水;第二,植被稀疏,这是从景观上来看;要是从土壤里面来看,就是它的有机质很缺乏,很贫乏。
  塔里木盆地年均降雨量40毫米左右,塔克拉玛干沙漠内部不到30毫米,年蒸发量却接近降雨量的100倍,空气极度干燥,因此,有人把这里称作“世界干极”。这也是地球上植被最稀少的地区,干旱是这里永恒的主题。
  但是,仍然有生命在这绝地中生活。
  雨对于沙漠中的生命来说,实在不值得期待。胡杨已经习惯,乌云和零星的雨滴之后,往往是一场风暴。
  在极度的干旱和昼夜温差的作用下,沙子的颗粒又细又小,它们无孔不入,会迅速占据脚下的土地。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但是它的流沙面积是世界最大,沙子的流动性也是最强的。一米高的沙丘,一年可以移动十几米的距离。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内部,每当风暴过后,沙漠的面貌就会改变。看起来像一座座倒塌的建筑的土台,让人怀疑这里曾是一座被沙漠掩埋的古城(图5)。
  
  


  (5)独特的荒漠地貌:雅丹
  
  但这确实不是古城。
  地理学家用雅丹称呼这种荒漠地区的独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崖的意思。这些雅丹是怎么形成的呢?
  透过沙丘的阻隔,可以分辨出一条大河残存的身躯。当年随着一次次洪水沉积下来厚厚的泥土,河水走后,风把它雕刻成今天的模样:它平展的顶部是原来的河底,而像陡崖一样的侧面,则是风的杰作。
  水和风反复在较量,洪水退去以后,就是风的世界,初起的沙丘,就像沙饼一样,我们称之为饼状沙丘。
  在漫长的风和水的争夺中,水终于节节败退。但是水带来的物质,却成了沙漠新的组成部分。
  从宏观的角度看,沙子基本上都是从昆仑山来的,河流把它带过来,之后变成风沙了。
  塔克拉玛干沙漠干热的风正在把曾经的河床雕蚀成雅丹地貌;再把雅丹变成流沙。曾经的河泥正在被粉碎成细尘,飘上天空,飞向远方。
  尽管研究人员在沙漠中找到了距今15万年的沙子,但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真正形成今天的面貌只有3000年的时间。
  如果说,胡杨的祖先曾经是海边的居民,那么,在沙漠形成之前,它已经在这里生活,而那时它应该是适应温暖湿润气候的物种。
  有研究者认为,《圣经》中悬挂竖琴的那棵树就是胡杨(图6)。
  
  


  1801年,一位植物学家在幼发拉底河岸边发现了一种树,树上长着杨树和柳树两种叶子,它被命名为幼发拉底杨。从这一天起,人类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它。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记载过这种树,说明幼发拉底杨曾经是一种很常见的树种
  地质学家根据发现的幼发拉底杨化石判断,它已有300万年~600万年的历史,是第三纪古地中海时期的孑遗树种。
  在幼发拉底杨身上,依然保留着地中海植物的遗传,在漫长的干旱过程中,在生和死的搏斗中,它渐渐发展出适应中亚内陆环境的特性。
  幼发拉底杨在地中海沿岸和中亚、西亚地区生长,在中国,它们被叫作胡杨。世界上超过60%的胡杨在中国的荒漠中生活,其中90%以上聚集在塔里木盆地。
  6月,盆地四周的高山冰消雪化,一年一度的洪水是高山馈赠给塔里木盆地的礼物,条条小河在沙漠中汇成塔里木河水系,那是沙漠唯一的生命之源。
  冰雪融水沿着河流涌向盆地内部,河水所到之处,养育出以胡杨林为主体的片片绿洲。绿洲就像一颗颗绿色的明珠,被河流串成项链,环绕在沙漠周围。几乎所有的生命都在这些绿岛上生存(图7)。
  
  


  (7)图组:(7-1)有水才有绿洲
  


  (7-2)有水才有生命
  
  在沙漠和绿洲交界的地带,水和风在争夺着领地。
  有水的地方,风就会暂时停息,沙漠也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然而水的边界就是绿洲的边界,是生命难以逾越的界限。一旦被河水遗弃,沙漠就会迅速扩张,至今,塔克拉玛干沙漠仍然在成长中。
  人们发现,胡杨在河流的两岸形成走廊形的天然林带。这一生活习性说明它和它的祖先一样,与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根据这一特点,人们把它定义成荒漠河岸树种。
  可是,在茫茫的沙漠深处,人们仍然能找到胡杨的踪迹。
  在沙漠中的洼地,人们也找到了水的踪迹。
  但是,胡杨和水并不在一起。
  专家推测,在更久远的时代,来自四周高山的水系应该大部分都能到达盆地中心,因此随着河流的足迹,古代人生活的绿洲也在今天的沙漠腹地。
  随着干旱的脚步,河流逐渐缩短,人类跟着河流退出沙漠,而废弃的河流,正在成为新的沙源地。
  两千年斗转星移,水边的绿洲早已消失了踪迹。奇怪的是,在没有丝毫水的痕迹的沙漠腹地,胡杨仍然活着。是什么原因让河流一去不返,河水又去了哪里呢?
  在某个年代,塔里木河的条条支流都涨满了水。水溢出河床,在低洼的地方形成一个小湖。小湖边,飞来的种子发了芽。
  后来,河水改道,再也没有回来,大片的树在干渴中死去。小湖的存水却足以支撑几棵小树长大,直到它们的根够到地下水。
  在这场风和水的争夺中,水永远离开了这里。沙漠迅速覆盖了一切,但这几棵胡杨还能够站在这里,讲述过去的故事。
  这是一条曾经的河道,胡杨站在河流两岸,河床却已经堆起了流沙。从塔里木河向南,研究人员找到了7条这样的古河道,几乎跨越了半个沙漠。河水早已远离,但是生命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在沙漠中生存(图8)。
  


  (8)曾经的河道
  
  在冰川时代,整个的塔克拉玛干地区是一个很大的淡水湖,湖里有芦苇、贝壳、鱼,还可以行船。随着中亚气候不断地变干,在过去的一、两万年中,这个大湖就逐渐干涸了。逐渐地河床垫高,沙粒聚集形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但是现在还有一些小的支流是大湖存在的一个痕迹。但这片区域在过去的200年、100年、甚至50年来戏剧性地转变了。
  德国格拉夫瓦尔德大学的祖科夫教授由于致力于研究中亚的环境,获得了选择性诺贝尔奖。对中国新疆地区淡水资源的迅速消失,他表示深深的担忧。
  在地图上,人们在吐鲁番还是能找到一个很大的湖,它的海拔高度在地平面下150米,在这个湖里还能找到一些剩下的船的残骸,这表明这里曾经是一个真正的、可以行船的湖。在这些芦苇荡中还有贝壳、鱼刺等等,在中国,这些湖都被废弃了,完全地毁坏了,没有工程师再能修复了。
  ?20世纪70年代,塔里木盆地众水汇集之地罗布泊干涸以后,塔里木河一节一节地缩短,曾经全长2400公里的总长度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一。在这场风和水的争夺中,人口的迅速增长和耕地面积的增加,使人类成了风的帮凶。
  塔里木河下游,曾经有着密如蛛网的河汊湖沼。而流域内湖泊和支流消失后,绿洲成为孤岛,沙漠加快了扩张的脚步。
  沙漠腹地基本上成为一个风的王国了。在1990年沿着克里雅河往下20公里,还发现克里雅河上游带来的玄武岩的砾石,但是河床的形态一点都看不到了。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变干,使盆地四周的高山雪线上升,冰川正在缩小。
  米兰,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角的一片古代绿洲。从汉朝到唐朝,它一直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要驿站。如今,这里是阿尔金山脚下一眼望不到边的砾漠。
  在废弃的米兰城中,仍然可以找到胡杨的残骸。地上残留的树皮告诉我们,巨大的胡杨曾经在这里撑起绿荫。
  专家认为,米兰并非被沙漠掩埋,而是由于河水改道之后,经过风蚀变成了今天的样子。绿洲早已不见踪影,风正在把城堡削平。在这片荒漠上,只要水离开,生命就会随之消失,风便立即占领了这一方土地。
  绿洲是脆弱的,当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那茂密的胡杨林,整齐的农田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正在消失的米兰古堡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今天的繁华。今天的我们,也许仍然和2000年前的古人一样,对自然向我们发出的信号无动于衷。
  天然绿洲的面积是缩小的趋势,人工绿洲面积是呈增加的趋势;沙漠是呈扩大的趋势,就是在绿洲跟沙漠之间原来都有一个荒漠植被带,现在沙漠也在往这个荒漠植被带侵入。
  塔里木盆地的胡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后的一片胡杨林(图9)。
  
  


  (9)最后的胡杨林
  
  曾经生活在丛林中的人们,如今,越来越多地暴露在风沙中。
  ?胡杨,见证了亿万年间的海陆变迁,又度过了冰川时代,如今,它正在面对新的灾难。缺水正在使大片的胡杨林走向衰败,它们的后代难以成长,而胡杨林的未来就是这片土地的未来。
其他文献
1986年春天,考古专家黄慰文专程前往广西百色市右江民族博物馆。  黄慰文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他在一本学术刊物上看到广西同行发表的报告,报告介绍1973年~1986年百色地区发现的3000多件打制石器。其中一件大型尖状石器引起了黄慰文的极大关注。  1847年,法国圣·阿舍利出土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石器,这件石器经过去薄、精修边缘等技术加工,刃沿规整,左右对称,被称作“阿舍利手斧
期刊
他是当今国内最负盛名的建筑与规划学家之一,  但他最为杰出的作品却是满园桃李。  这就是冯纪忠与众不同的——      建筑与规划学家,建筑教育家冯纪忠    20世纪30年代,孕育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以及施特劳斯父子等诸多音乐巨人的“音乐之都”维也纳,以音乐家命名的街道和剧院几乎遍及全城。歌德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维也纳众多风格各异的建筑,使得一位中国的年轻人发现了另一个维也纳:一个
期刊
三.鼎立九州    当几乎所有的文字经历了时光的冲刷,伴随竹木简牍消失无踪的时候,金文却清晰地涤荡出汉字神秘威严的线条。在它存在的千年岁月里,它被深深镌刻在那些雄伟浑厚的钟鼎彝器表面,存在于王室贵族的社会生活中,却勾勒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框架,演奏了一段王朝的盛世华章。    金文,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历经华夏文明中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因为与一种金属的结合,堪称世界文字发展史上的独一无
期刊
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带着奥运的光环,向世人展示了它的独一无二。它要坚实稳固地屹立在大地,搭建、焊接、合拢,是对筑巢人的挑战。一个建筑奇迹如何建造?它能否经受住大自然风雨、地震的考验?  工期步步紧逼,鸟巢1000多个钢构件像骨骼一样终于拼接到位,经过3次准确的天气预测,上百名工人同步焊接,合拢成功了。 对于拥有钢筋铁骨的鸟巢来说,如果合拢是一次期中考试的话,卸载就像是一次期末
期刊
2007年4月下旬,湖南省博物馆一年一度的文物仓库清理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这天,一位馆员正在核对尚未评级的文物及残片,一块锈迹斑斑的羊角状青铜残片刚刚被放下,又被重新拿了起来。出于一种职业的敏感,她觉得这块碎片似乎与某件重要文物有关,于是马上把残片送到了青铜器文物专家高至喜的办公室。  高至喜(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他们找出来给我看, 她说是不是四羊方尊上面的?我说是的,肯定是的。那个纹路,颜色,形
期刊
对于规模日益庞大臃肿的城市来说,便利发达的交通是不可缺的。公车、火车、港口、船只、飞机等交通工具构成了城市的四通八达的体系,就像城市的经络血脉,赋予一个城市活力和灵动。交通是城市的延伸,为城市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固定的建筑和城市增添丰厚的内容,由此也引发了无数精彩的故事。    交通常常成为电影的表现场所,因为它们是活动的,充满了变数,充满了不可预知的神秘。同时这些场所又是封闭的,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
期刊
1950年5月1日,北京中山公园正在举行一场仪式,欢迎来访的苏联青年代表团。  20岁的孟照瑞作为解放军画报社的摄影记者,参加了这次活动。正当孟照瑞聚精会神拍照时,猛然间一个年轻的翻译引起了他的注意。  孟照瑞(解放军画报社摄影记者):他穿的是风雨衣式的衣服,很明显不是我们国家的服装。  年轻的翻译能说一口地道的俄语,言谈举止流露出优雅气质,凭直觉,孟照瑞感到这个年轻人一定不普通。照集体相时,孟照
期刊
当人们以阿基米德、牛顿、开普勒的名字为科学定理命名时,体操界同样秉承了这一宝贵传统。于是我们对托马斯全旋、特卡切夫腾越、冢原空翻、李宁吊环、程菲跳同样耳熟能详。没有任何运动能列出这样一份长长的清单,最简单的跳马也有100多个注册在案的标准动作。把每个时代的开拓者连同他们的贡献载入史册,体操成长的脉络因此而格外分明,同时也昭示着一种价值观:弃旧图新、张扬个性是体操的灵魂。    体操在1896年首届
期刊
荷枪实弹的运动员,枪声四起的打靶场,每届奥运会几乎都把“射击”作为先声夺人的“开篇”和“头彩”,让首块金牌在喜庆的鸣枪中诞生。中国人不会忘记,是1984年洛杉矶的一声枪响,为我们送来了第一块奥运金牌(图1)。      (1) 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射击队由许海峰打破了零的纪录,获得了第一枚金牌    现代奥运会的缔造者顾拜旦曾经是枪法一流的射击运动员,1896年雅典第一届奥运会上,射击
期刊
主持人:今天,我们面前摆着一些奇怪的东西,可能有的朋友马上想到了这是一种矿物。没错,但它究竟属于哪种矿物呢?   侯克常(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矿产处处长):这是钨矿。钨矿分两种,一种是黑钨矿,一种是白钨矿。黑钨矿和白钨矿颜色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含氧度不一样(图1)。      (1)钨矿标本    主持人:是三氧化钨。  侯克常:对。有黄钨、蓝钨和紫钨,其中含氧量黄钨是3%,蓝钨是2.9%,紫钨是2.7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