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语文老师都应该尽量做到自己少讲而让学生多读,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还要他们懂得人生道理,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怀,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和个人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讨
朗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途径,是一种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手段。对于“阅读”,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它,一方面是“阅”,即广泛地阅览各种有关语文基础的丛书、工具书,甚至是有关写作方面的常识,或者是有关文学方面的常识,各种诗书典籍等。因为语文知识好比一幢美丽豪华的大厦,我们只有通过一“砖”一“瓦”才能将其堆砌而成,而这些“砖”、“瓦”就必须要我们在平日里搜寻、积累,而这种搜寻、积累的过程,就是一种阅览的过程。
另一方面,就是理解“读”。“读”是在广泛阅览的前提下提出来的,我们读书,不是走马观花,更不是随波逐流。我们要想从“阅”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就必须走好“读”这一过程,特别一些词句优美、意蕴深远的文章。因此我们必须把好“读”这一关。下面我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对朗读训练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想读、乐读,才会用心去读,才能读懂人文、人情。因而,教师可利用晨读课和一些课余时间,让学生欣赏优秀的朗读录音。还可以让学生在节假日回到家收看王刚的《夜幕下的哈尔滨》,赵忠祥的《动物世界》,夏青的《文学欣赏》等节目。通过欣赏或鉴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其次,教师可营造一种氛围,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创造出各种生动有趣的朗读情景。如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可先让学生默读,以熟悉课文,然后观看教师下载的视频材料,再让学生竞读,通过视频材料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感受,以竞赛的方式激起他们的朗读兴趣。
二、教师要正确对待朗读,做好朗读示范
我们要转变朗读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扫清老式的满堂灌的教法,充分认识朗读的效能,真正把朗读放到课堂教学重点的位置上来。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忙着板书或自己深思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教师要把朗读当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学生朗读时,教师应专心地听,朗读之后,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总结。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注意用示范朗读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标准和榜样,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老教师,要尽量避免直到杜绝用方言进行朗读。
三、朗读途径多样化
既然“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重视早读课的质量
早读课就是早上读书的课,当然应该“读”书。虽然早读时间不是很长,但“滴水能穿石”,而且“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果学生们能坚持每天早上花20分钟时间来读书,那么我绝对有理由相信那些优美的古诗文是难不倒他们的。
2.采取多种课堂朗读方式
课堂上,我们可以采取跟读、听读、老师示范读、个人朗读、同桌齐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集体读或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再让学生客观地点评,以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的水平。
3.开展丰富的课余读书活动
平日,我也有針对性地推荐一些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读完,再进行读书交流活动。例如在学完《观刈麦》这篇文章后,我要求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阅读《卖炭翁》,然后再开展“走近白居易”的交流会。这样一来,学生目标明确了,兴趣大大增加了,就会及时去读去了解白居易。通过自主阅读→同学交流→老师引导,大家对作品就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这样的读书活动不但能增长见识,提高自学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等。
4.充分利用教辅材料和网络资源
当然,对于我们的初中学生来说,更要进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训练。要把握好这三种文体的阅读教学,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好手上的教辅材料。
四、朗读时过程要合理、有层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一一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一一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一口齿清楚—一声音响亮—一停顿适当—一语气连贯—一语调自然;表情达意—一速度适中;完美和谐—一领会主旨。因为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其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等形式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按照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
领读: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阅读会遇到障碍,不得要领。教师通过领读让学生感知规律和技巧,从而让学生也去掉了阅读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个别朗读:学生的个别朗读,可以检测学生阅读情况,反馈一定的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对重要课文自己认真准备,阅读后制成磁带,交给老师评价指点,对读得特别好的,把磁带在课堂上放给全体同学听,对全班学生的阅读具有启发辅导作用。
齐读:篇幅短小的课文,气势较强的段落,句子让学生齐读,这样可以使学生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因而它既调节了课堂的气氛,又增强了后进生的阅读兴趣。
朗读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语文老师都应该尽量做到自己少讲而让学生多读,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还要他们懂得人生道理,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怀,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和个人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讨
朗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途径,是一种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手段。对于“阅读”,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它,一方面是“阅”,即广泛地阅览各种有关语文基础的丛书、工具书,甚至是有关写作方面的常识,或者是有关文学方面的常识,各种诗书典籍等。因为语文知识好比一幢美丽豪华的大厦,我们只有通过一“砖”一“瓦”才能将其堆砌而成,而这些“砖”、“瓦”就必须要我们在平日里搜寻、积累,而这种搜寻、积累的过程,就是一种阅览的过程。
另一方面,就是理解“读”。“读”是在广泛阅览的前提下提出来的,我们读书,不是走马观花,更不是随波逐流。我们要想从“阅”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就必须走好“读”这一过程,特别一些词句优美、意蕴深远的文章。因此我们必须把好“读”这一关。下面我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对朗读训练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想读、乐读,才会用心去读,才能读懂人文、人情。因而,教师可利用晨读课和一些课余时间,让学生欣赏优秀的朗读录音。还可以让学生在节假日回到家收看王刚的《夜幕下的哈尔滨》,赵忠祥的《动物世界》,夏青的《文学欣赏》等节目。通过欣赏或鉴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其次,教师可营造一种氛围,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创造出各种生动有趣的朗读情景。如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可先让学生默读,以熟悉课文,然后观看教师下载的视频材料,再让学生竞读,通过视频材料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感受,以竞赛的方式激起他们的朗读兴趣。
二、教师要正确对待朗读,做好朗读示范
我们要转变朗读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扫清老式的满堂灌的教法,充分认识朗读的效能,真正把朗读放到课堂教学重点的位置上来。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忙着板书或自己深思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教师要把朗读当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学生朗读时,教师应专心地听,朗读之后,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总结。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注意用示范朗读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标准和榜样,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老教师,要尽量避免直到杜绝用方言进行朗读。
三、朗读途径多样化
既然“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重视早读课的质量
早读课就是早上读书的课,当然应该“读”书。虽然早读时间不是很长,但“滴水能穿石”,而且“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果学生们能坚持每天早上花20分钟时间来读书,那么我绝对有理由相信那些优美的古诗文是难不倒他们的。
2.采取多种课堂朗读方式
课堂上,我们可以采取跟读、听读、老师示范读、个人朗读、同桌齐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集体读或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再让学生客观地点评,以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的水平。
3.开展丰富的课余读书活动
平日,我也有針对性地推荐一些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读完,再进行读书交流活动。例如在学完《观刈麦》这篇文章后,我要求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阅读《卖炭翁》,然后再开展“走近白居易”的交流会。这样一来,学生目标明确了,兴趣大大增加了,就会及时去读去了解白居易。通过自主阅读→同学交流→老师引导,大家对作品就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这样的读书活动不但能增长见识,提高自学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等。
4.充分利用教辅材料和网络资源
当然,对于我们的初中学生来说,更要进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训练。要把握好这三种文体的阅读教学,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好手上的教辅材料。
四、朗读时过程要合理、有层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一一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一一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一口齿清楚—一声音响亮—一停顿适当—一语气连贯—一语调自然;表情达意—一速度适中;完美和谐—一领会主旨。因为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其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等形式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按照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
领读: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阅读会遇到障碍,不得要领。教师通过领读让学生感知规律和技巧,从而让学生也去掉了阅读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个别朗读:学生的个别朗读,可以检测学生阅读情况,反馈一定的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对重要课文自己认真准备,阅读后制成磁带,交给老师评价指点,对读得特别好的,把磁带在课堂上放给全体同学听,对全班学生的阅读具有启发辅导作用。
齐读:篇幅短小的课文,气势较强的段落,句子让学生齐读,这样可以使学生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因而它既调节了课堂的气氛,又增强了后进生的阅读兴趣。
朗读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语文老师都应该尽量做到自己少讲而让学生多读,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还要他们懂得人生道理,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怀,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和个人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