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她还是一所普通小学的老师。这个最安逸的行当无疑是无数父母认为女生最适合从事的行业:寒暑假、责任轻、有保障。
2008年,经历了陆陆续续6年的备考和4年的本科学习后,29岁的她终于进入了艺术品公司,开始了作为设计师的生涯。
她,就是在杭州朴上寸村文化艺术公司开始自己寻梦生涯的赵潇洒,用坚持诠释了她的名字:这个世界上最潇洒的事情就是坚持梦想。
心里装着一匹野马,就自己寻找草原
1997年到2000年,像无数乖乖女一样,潇洒有一份在父母所在城市做小学老师的稳定工作。不一样的是,梦想的种子在她心里悄悄扎根。每天来回行走在家和学校的上班路上,潇洒心里总揣着一份惴惴,她心里很清楚,那是她无处安放的梦想。何况,还有小姊妹一直在召唤着她心里的小兔子:“我想考美院学陶瓷,我们一起吧。”
2000年下半年,潇洒终于下定决心准备艺考。由于此前全部的绘画经历就只有中考时的临阵磨枪,潇洒很清楚在艺考的道路上她比那些从小就接受良好美术教育的同学还差得很远,况且跟家里几番交涉未果后,潇洒只能白天工作,晚上去画室。虽然比画室里其他学生年长几岁,但她认为为了梦想,什么时候都不晚。
2001年,潇洒第一次参加艺术生美术类考试。对于这一次艺考,潇洒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我只是个兼职考生呀”,这么想完全是自我安慰。但往往无心插柳,那年潇洒就报考了一个在郑州有考点的湖北美院竟然过线了。专业课过线让她的信心更足了,但担心也就更大了。潇洒清楚知道这几个月早出晚归的成效并不大,疲惫侵蚀着她的意志力,也禁锢着她提升的空间。
“对,然后我就辞职了。”一句话轻描淡写地带过她的挣扎和她的努力。
2002年,潇洒第一次同时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考试,只可惜仅在家看书复习文化课是远远不够的。这一年,她和当年的一本线差了3分。
2003年,上帝终于向她伸出了橄榄枝。这一年,离她最初想要考美院的那一天已经过去了6年。
关于梦想的话题经常会上演一个老套故事,就像很多艺人接受访谈时告诉记者的:我一开始是陪朋友去的,谁料到后来竟然是我被录取了。没错,1997年鼓动潇洒一起考美院的小姊妹再也没有提过考美院的事情,而辗转多地,等待多年的潇洒终于盼来了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类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陶瓷这项事业就像老酒,愈久弥香
提起为什么选择陶瓷设计,潇洒说完全是机缘巧合地“闯入”了这个世界。2003年入学那会儿正逢中国美院培养计划改革,设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不分专业方向进入专业基础教学部集中学习,第二学年根据《中国美术学院本科分流方案》进入各相关院系(工作室)学习。最想报考的视觉传达平面设计方向一下满员,环艺和工业设计一下在当年成了热门,又考虑到服装设计后期请模特、买布料、出国镀金、赶场比赛等大笔的开销对家庭负担太大,陶瓷设计对潇洒只是个下下策。
从一开始想学视觉传达却误打误撞被分流进了陶瓷系,到毕业后收获平面设计师的offer却做了一年就辞职,这一切仿佛都命中注定:潇洒得要成为陶瓷设计师的。“越做陶艺越发现这是一项有内涵的事业,越做下去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
和景德镇陶瓷学院多数一毕业就成立个人工作室的人不同,在杭州读了4年本科的潇洒选择留在杭州先到公司发展看看。这个让她想爱却又爱不起来的城市在她看来,“机会肯定不如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但毕竟杭州有它自身沿袭千年的茶文化,在这儿做茶具倒也不失为一份美差。”
2008年,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几名年轻设计师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和现代时尚主张,结合了现代实用消费需求和品质生活理念,开始了“小美器具·大美生活”的开发之旅。现在公司的包装产品事业走上正轨,潇洒也成了陶瓷产品线的带头人。
捧起一抔土,潇洒就再也放不下了。眼瞅着当年同届3个专业班150来个学陶艺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地放下画笔,离开了那份曾经被自己笑作是“泥瓦匠”的工作,进入银行、政府,或者接手家里生意,潇洒为自己的坚持还颇有几分得意的,“毕竟路是自己选的嘛。”
去繁从简,用中国文化演绎现代品质生活
比起景德镇烧窑厂靠经验吃饭的老师傅,或者同是科班出身但守着景德镇得天独厚地理优势成立独立工作室的同辈,潇洒这类为公司打工的陶瓷设计师定位颇为尴尬,既不是艺术家,也不是机器人,只能“带着镣铐跳舞”。公司下达命题,客户下达要求,最后就只留他们在极小的发挥空间里极力创作,还必须创作出彩。
“既要市场,又要创意,我们只得在夹缝中生存,另辟蹊径。”用中国文化的精髓,去繁从简,演绎出现代品质生活的时尚就成为他们的上佳之选。和大型工业化公司量化生产日用瓷、洁具不同,潇洒设计的瓷器多做茶具、香器和包装器皿用,批量小,功夫精,“传统纹饰过于复杂,现代审美趋于简约,寻求两者结合就是我们工作的关键。”
在潇洒看来,传统青花瓷艺术与中国画的水墨异曲同工,最基本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使用单色进行描绘和表现。单色青花类似水墨画般的浓淡淋漓的笔触勾勒出精致细巧的线条图样,青花加彩纹饰则让作品拥有更强的表现力,比如她的作品“红荷双蜓”、“缠枝红蜓”中荷花与蜻蜓的红色釉彩与青花的蓝色相映成趣。
“别看一些韩国、日本电影里,男女主人公你侬我侬地拉胚就觉得陶瓷是个浪漫的行业,真做起来就会发现它很耗体力,揉泥、拉胚这些力气活我们就比男的差些,再加上做陶瓷不得不跑景德镇亲自烧窑、上釉,刚开始那几年还真是挺辛苦的。”
说起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大多数从事艺术行业的人一样,潇洒还是希望能有几件倾注了自己灵魂的瓷器,而那时带着个人梦想再跑多少趟景德镇都会变成一桩美事。
职业的跨度,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深远。一转身,向前一个大迈步,谁能说梦想的种子不会发芽?
2008年,经历了陆陆续续6年的备考和4年的本科学习后,29岁的她终于进入了艺术品公司,开始了作为设计师的生涯。
她,就是在杭州朴上寸村文化艺术公司开始自己寻梦生涯的赵潇洒,用坚持诠释了她的名字:这个世界上最潇洒的事情就是坚持梦想。
心里装着一匹野马,就自己寻找草原
1997年到2000年,像无数乖乖女一样,潇洒有一份在父母所在城市做小学老师的稳定工作。不一样的是,梦想的种子在她心里悄悄扎根。每天来回行走在家和学校的上班路上,潇洒心里总揣着一份惴惴,她心里很清楚,那是她无处安放的梦想。何况,还有小姊妹一直在召唤着她心里的小兔子:“我想考美院学陶瓷,我们一起吧。”
2000年下半年,潇洒终于下定决心准备艺考。由于此前全部的绘画经历就只有中考时的临阵磨枪,潇洒很清楚在艺考的道路上她比那些从小就接受良好美术教育的同学还差得很远,况且跟家里几番交涉未果后,潇洒只能白天工作,晚上去画室。虽然比画室里其他学生年长几岁,但她认为为了梦想,什么时候都不晚。
2001年,潇洒第一次参加艺术生美术类考试。对于这一次艺考,潇洒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我只是个兼职考生呀”,这么想完全是自我安慰。但往往无心插柳,那年潇洒就报考了一个在郑州有考点的湖北美院竟然过线了。专业课过线让她的信心更足了,但担心也就更大了。潇洒清楚知道这几个月早出晚归的成效并不大,疲惫侵蚀着她的意志力,也禁锢着她提升的空间。
“对,然后我就辞职了。”一句话轻描淡写地带过她的挣扎和她的努力。
2002年,潇洒第一次同时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考试,只可惜仅在家看书复习文化课是远远不够的。这一年,她和当年的一本线差了3分。
2003年,上帝终于向她伸出了橄榄枝。这一年,离她最初想要考美院的那一天已经过去了6年。
关于梦想的话题经常会上演一个老套故事,就像很多艺人接受访谈时告诉记者的:我一开始是陪朋友去的,谁料到后来竟然是我被录取了。没错,1997年鼓动潇洒一起考美院的小姊妹再也没有提过考美院的事情,而辗转多地,等待多年的潇洒终于盼来了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类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陶瓷这项事业就像老酒,愈久弥香
提起为什么选择陶瓷设计,潇洒说完全是机缘巧合地“闯入”了这个世界。2003年入学那会儿正逢中国美院培养计划改革,设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不分专业方向进入专业基础教学部集中学习,第二学年根据《中国美术学院本科分流方案》进入各相关院系(工作室)学习。最想报考的视觉传达平面设计方向一下满员,环艺和工业设计一下在当年成了热门,又考虑到服装设计后期请模特、买布料、出国镀金、赶场比赛等大笔的开销对家庭负担太大,陶瓷设计对潇洒只是个下下策。
从一开始想学视觉传达却误打误撞被分流进了陶瓷系,到毕业后收获平面设计师的offer却做了一年就辞职,这一切仿佛都命中注定:潇洒得要成为陶瓷设计师的。“越做陶艺越发现这是一项有内涵的事业,越做下去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
和景德镇陶瓷学院多数一毕业就成立个人工作室的人不同,在杭州读了4年本科的潇洒选择留在杭州先到公司发展看看。这个让她想爱却又爱不起来的城市在她看来,“机会肯定不如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但毕竟杭州有它自身沿袭千年的茶文化,在这儿做茶具倒也不失为一份美差。”
2008年,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几名年轻设计师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和现代时尚主张,结合了现代实用消费需求和品质生活理念,开始了“小美器具·大美生活”的开发之旅。现在公司的包装产品事业走上正轨,潇洒也成了陶瓷产品线的带头人。
捧起一抔土,潇洒就再也放不下了。眼瞅着当年同届3个专业班150来个学陶艺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地放下画笔,离开了那份曾经被自己笑作是“泥瓦匠”的工作,进入银行、政府,或者接手家里生意,潇洒为自己的坚持还颇有几分得意的,“毕竟路是自己选的嘛。”
去繁从简,用中国文化演绎现代品质生活
比起景德镇烧窑厂靠经验吃饭的老师傅,或者同是科班出身但守着景德镇得天独厚地理优势成立独立工作室的同辈,潇洒这类为公司打工的陶瓷设计师定位颇为尴尬,既不是艺术家,也不是机器人,只能“带着镣铐跳舞”。公司下达命题,客户下达要求,最后就只留他们在极小的发挥空间里极力创作,还必须创作出彩。
“既要市场,又要创意,我们只得在夹缝中生存,另辟蹊径。”用中国文化的精髓,去繁从简,演绎出现代品质生活的时尚就成为他们的上佳之选。和大型工业化公司量化生产日用瓷、洁具不同,潇洒设计的瓷器多做茶具、香器和包装器皿用,批量小,功夫精,“传统纹饰过于复杂,现代审美趋于简约,寻求两者结合就是我们工作的关键。”
在潇洒看来,传统青花瓷艺术与中国画的水墨异曲同工,最基本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使用单色进行描绘和表现。单色青花类似水墨画般的浓淡淋漓的笔触勾勒出精致细巧的线条图样,青花加彩纹饰则让作品拥有更强的表现力,比如她的作品“红荷双蜓”、“缠枝红蜓”中荷花与蜻蜓的红色釉彩与青花的蓝色相映成趣。
“别看一些韩国、日本电影里,男女主人公你侬我侬地拉胚就觉得陶瓷是个浪漫的行业,真做起来就会发现它很耗体力,揉泥、拉胚这些力气活我们就比男的差些,再加上做陶瓷不得不跑景德镇亲自烧窑、上釉,刚开始那几年还真是挺辛苦的。”
说起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大多数从事艺术行业的人一样,潇洒还是希望能有几件倾注了自己灵魂的瓷器,而那时带着个人梦想再跑多少趟景德镇都会变成一桩美事。
职业的跨度,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深远。一转身,向前一个大迈步,谁能说梦想的种子不会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