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李桓英:把最好的年纪奉献给了祖国

来源 :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j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8月17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迎来了100周岁生日。北京友谊医院举行了简朴的仪式,为老人庆贺生日。面对鲜花和蛋糕,老人默默许下心愿:“愿人类早日消灭麻风病,愿天下再无麻风病!”这位老人叫李桓英,2021年8月20日 ,李桓英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8月23日,全国妇联授予李桓英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这位伟大的女性用一生的实践告诉我们,人可以这样活着!
  李桓英是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她选用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并在全球推广,让数万名麻风病人重获新生。她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全球麻风病防治事业,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


本文主人公李桓英


李桓英在询问病人的病情

作为中国人,我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李桓英,1921年8月17日出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46年,前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微生物学系助理研究员。
  1950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李桓英因成绩优异,被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推荐担任世卫组织首批官员。任职7年间,她被派往亚洲、美洲等许多地区,为遏制传染病蔓延作出了艰苦努力,受到世卫组织的好评。
  1957年,在李桓英工作期满时,世卫组织主动提出与她续签合同。然而,李桓英亲眼看到不少国家由于贫穷而导致疾病流行,深感新中国更需要她。
  “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正是急缺人才之际。当我听到钱学森毅然回国的消息时,内心有了很大的触动。作为中国人,我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李桓英回忆说。
  当时,李桓英全家已移居美国,父母兄妹都希望她留在美国。但是,她婉言谢绝了世卫组织的邀请,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1958年回到了祖国。这一年,她37岁。
  从此,在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雨交加,她都无怨无悔;无数次的亲情召唤,都不能改变她报效祖国的决心……
  李桓英说:“很多人问过我,当初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因为我是中国人,我在北京出生,不能忘本。”
  1978年底,李桓英调入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时任所长钟惠澜院士让李桓英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由世卫组织资助出国考察,其中包括访问美国等6个国家的麻风病中心。
  1980年,李桓英来到美国,为父母扫墓,并与弟弟妹妹团聚。这一次,她又坚定地拒绝了亲人们的挽留。在详细考察了美国的医疗成果后,李桓英如约返回祖国。
  “只要是我认准的事,就决不回头,”李桓英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离开了祖国,我的人生还有什么价值?”
  李桓英认为,自己一生最正确的选择就是能够回到祖国、报效祖国。她说:“我跑了那么多国家,漂来漂去,就像浮萍似的,没有根。你要做事业,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这,就是她赤誠的爱国之心。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但上了战场照样会往前冲


  麻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20世纪初,全世界没有特效药,唯一的办法就是隔离病人。
  1980年,李桓英被派往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药物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试验数据。为此,李桓英从世卫组织申请到了免费药物和项目支持。
  在云贵川的项目试点村,为了增近与麻风病人的感情,李桓英从不穿戴任何防护服与麻风病人接触,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此后,李桓英每到一个村寨,都会受到村民的欢迎,“北京来的女医生,不怕麻风!”
  为了推广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她走家串户,不辞劳苦。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仰头就喝。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便拉着病人的手长时间不放。见到老病人,她总是亲切地拍拍肩膀,甚至还主动拥抱。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但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李桓英说。
  多少年来,李桓英一直奔波在贫困边远地区。云贵川3省7个地州59个县,每一个有麻风病人的地方都有她的足迹。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南醒村曾是一个“麻风寨”。1990年4月17日,南醒村“麻风寨”的帽子被彻底甩掉了。南醒村更名为曼喃醒,傣语意为“新生”。
  经过不懈努力,李桓英将麻风病人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使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且年复发率仅为0.03%,大大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
  1994年,李桓英选用的世卫组织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在全球推广。1996年,她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特别行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2016年,李桓英获得首届“中国麻风防治终身成就奖”。

治愈患者给医者带来的心灵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


  20世纪70年代,李桓英来到苏北农村,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当时的医务人员头戴防护巾,身穿隔离衣,手戴胶皮手套,场景令人恐惧……然而,看到病人被疾病折磨的样子,李桓英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麻风病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不能怕病人,而要爱病人。”在日常诊疗中,她总是用微笑告诉人们:麻风病人不可怕。每当遇到贫困家庭的患者,李桓英总是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捐钱捐物,从不吝惜。
  2007年3月,一名来自河南的麻风病患者前来就诊。经了解,这家人中竟有5名新发麻风病患者,平时以捡拾垃圾为生。李桓英看到患者的脚部感染,又着急又心疼。她当即拿出随身携带的1000元钱,给患者当作生活补助。
  2009年5月,一名年仅24岁的男性患者前来就诊,当时他手部已感染,发生了隐匿骨髓炎,需要手术。李桓英说:“患者这么年轻,一定要为他的将来着想。”随后,她联系了医院骨科主任会诊。由于患者有绿脓杆菌,李桓英又亲自帮忙联系,找到了能做手术的机构和医生。很快,患者接受了扩创及死骨摘除术,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1993年,云南省文山县的一名高三女学生,临近高考前被诊断为麻风病。此时,李桓英正好来到文山,立即仔细为她检查,并耐心地开导她说:“现在得了麻风病,就像得了一块皮肤癣,只要联合化疗一周,麻风病就失去传染性了,你可以边学习边治疗,最多两年就能治好!”后来,这名女学生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教师。
  李桓英说:“治愈患者给医者带来的心灵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能治好患者的病,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

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2016年12月27日,是李桓英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已经95岁高龄的李桓英特意围了一条大红色的羊绒围巾。她仔细捋顺两鬓的头发,庄严肃立。站在一群新党员中间,她举起右拳,苍老的声音饱含着真诚和笃定:“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终于梦想成真,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產党党员。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李桓英说:“入党和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李桓英在诊断麻风病人的患病情况

  几十年来,李桓英解决了许多麻风病防治领域的重大策略和关键技术问题,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她带领课题组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开展麻风病早期诊断、耐药基因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创造性突破。
  “麻风病的历史,在我们这一代该终结了!”如今,李桓英依然关注着全球麻风病防治进展。她说:“虽然中国已基本消灭了麻风病,但还没有彻底消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她殷殷嘱咐前来探望她的后辈:“科研工作者不能停下创新的脚步,这是党和人民的重托。”
  疾病无国界,大爱无疆界。为了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李桓英依然在奋力前行……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
其他文献
心理咨询中的自我暴露也可以运用在学生谈话中.以青春励志剧《云颠之上》中简兮自暴经历成功采访名模艾斯为例,提出教师与学生谈话时应遵循自我暴露事件的亲历性、自我暴露态度的真诚性、自我暴露语言的适切性、自我暴露动机的积极性等四个方面,如此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高峰教授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学术品质,主要表现为在高水平研究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层次坚守、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资本积累理论等.他所推进的资本积累理论研究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动态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构建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他所提倡和践行的马克思主义实证分析方法和所塑造的朴实无华学风,对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和学风建设有重要意义.
我国长期陷入“三农”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人地矛盾”,即农村户均土地经营规模过小,从而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并进而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农村户均土地达到规模经营水平.为此,要推进城乡土地产权同权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让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平等入市,让土地资源在城市内部和乡村内部、城市之间和乡村之间以及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人口与土地的空间配置.
2020年11月28日,“交叉学科背景下的科技伦理高端论坛”在上海大学召开。a来自理、工、医、文等不同学科的十几位学者就“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展开跨学科对话,达成富有启发性的学术共识。周丽昀:当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时代特征之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突破性发展态势,科技发展加速化、科技社会一体化、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增加以及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从对立走向融合等特征也不断涌现。与前三次科技革命改变的是人类使用的工具、能源以及人类与世界的连接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绿色治理越来越成为许多国家谋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切.围绕对“发展和生态”的同步遵循,中国可构建绿色经济转型、绿色制度创新、绿色金融支撑的绿色治理体系,其不仅在内部治理维度于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得到典型彰显,形成较成熟的国家治理路径,而且通过内部经验的外部联动,于全球治理维度落实系统探索.在此基础上,中国还需通过绿色选点、绿色合作、绿色宣传的有序推进,确保绿色“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一、引言rn“中国式现代化”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复兴,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换,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全方位转型的基本路径和典型模式,集中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历程.这一概念的内涵随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经验而不断扩充和发展.
期刊
2007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是典型的资本价值构成上升型衰退.资本价值构成的上升,可以完全抵消剩余价值率的上升,从而导致利润率下降.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的趋势性下降导致实际净利润停滞不前,从而减少了净投资并最终影响了就业.资本强度的演变和非生产性活动的后果仍然是讨论资本积累及其周期性中断的关键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系统总结了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各个历史时期和阶段所创造的伟大成就及其重大意义,科学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指明了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实现民族复兴新征程中的极端重要性,全面阐述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必须坚持的九个方面的重大原则,对全国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对全体中共党员发出了响亮号召.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不仅是实现
期刊
在人类的大多数高级文化形态中,有一种理智生活形式处于最高的位置.这种最高的理智生活形式致力于在想象力的辅助下,运用不同层次、不同来源、不同时代的抽象概念,寻求概念之间推理的、类比的或者相反却相成的稳定关系.它或者把概念及其形成的理论指向外物,扩展至广阔无垠、至大至微的宇宙,或者返回内心,探究灵魂内部的理性、激情和欲望,寻找生活的指南;或者致力于构想超出现实世界的超越者的种种理念,或者溯游于历史的长河,寻求价值的依归;或者怀疑人类陷入无尽欲求的孱弱的认识能力,追求不谴是非的心灵宁静,或者寄望于特定的规范秩序
期刊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表明,社会再生产顺利实现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离不开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动态匹配以及各要素和阶段的连续循环周转与世界市场.中国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质在于修复社会再生产的失衡,关键是要加快提高中高端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产品增速.当前,在具备优越经济条件的同时,依然在产业结构升级、要素流动、分配异质性、扩大消费等方面存在困境.只有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机遇,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