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个典型案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机理研究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na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把农民联合起来维护其利益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初衷,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推动,但这种推动力并不能引发农民参与的内在动力,农民有主观意愿参与到合作组织中来,才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够成长发展的真正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霍山县胡大桥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转型时期成功实现成长的典型分析,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参与的“动机”、“过程”进行探究,揭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责权利难以协调统一、制度约束等困境,从理论上探明其成长机理,以增进在转型时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的认识和现实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长机理;研究
  
   一、胡大桥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案例介绍
   (一)起步阶段──国际小母牛项目引导
   胡大桥村位于霍山县东北部,与六安市金安区接壤,面积14.1平方公里,全村有24个村民组,农户641户,总人口2358人,其中贫困户121户,贫困人口436人。2006年3月,经霍山县扶贫办牵头、霍山县但家庙镇党委政府推动,国际小母牛项目落户该村,为农民分散养殖在资金、技术方面提供了基础支持,满足了农民生产经营中的最原始需求。
   项目的实施方法:为强化项目管理,该村成立了胡大桥社区管委会,设立5个互助生产项目小组。采取“礼品传递”的扶贫方式,每年在社员间进行一次礼品(种畜)传递,形成自繁自养,自宰自售的经营模式。
   项目实施效果:该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投入项目发展资金18.17万元,全村24个村民组从项目前年出栏生猪不到200头的分散养殖,发展到每年出栏生猪7500头的规模养殖。同时,该村围绕小母牛项目产业链,积极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围绕生产发展举办养猪、卫生、防疫、沼气知识等举办科技培训50多次,参训人员4000余人次,并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参观交流学习;项目小组免费向农户提供消毒工具、药品、建圈补贴等。
   (二)发展阶段──扶贫互助协会
   国际小母牛扶贫项目实施为胡大桥村的规模养殖奠定了基础,但由此产生的资金需求问题成为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项目组管委于2009年组织成立了胡大桥扶贫互助协会,开展了资金互助的有益尝试。
   资金筹集模式:一是通过扶贫协会会员农户自筹的方式积累发展互助金1.58万元;二是通过加入霍山县互助资金协会的方式,以会员身份接受注资4万元;三是通过历年财政争取支持,积累发展资金29.5万元。至2010年末,胡大桥村扶贫互助协会共筹集互助资金32.3万元。
   资金运作模式:一是资金使用由理事会和监事会决策决定。理事会和监事会每周召开例会,每季度召开成员代表会议,研究讨论资金使用和协会发展等重大事项;二是成立33个互助联保小组,进行5~7户一联保,联保组成员借款按40%比例控制,并负连带责任,规定借款上限6000元;三是按季监测并通报资金使用和质量情况,对资金使用进行跟踪管理。
   互助资金协会的有效运转,使当地农民有了自己的“小银行”,为农户生产滚动发展提供了资金补充。到2010年末,胡大桥村扶贫互助协会累计发放互助资金101万元,回收率100%。
   (三)形成阶段──专业合作社
   国际小母牛项目奠定了胡大桥村种养业发展的基础,互助式资金扶持进一步巩固了农户联合经营的基础。围绕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终极目标,当地政府顺应农民需求,组织成立了霍山县胡大桥村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了由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分散经营模式向现代的农民合作经营模式的转变,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合作模式由此形成。这一模式尊重了农民意愿,通过大户牵头和能人带动,实现了集中管理和分散经营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农户经营效益的提高。
   1.成为全县经营规模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胡大桥村专业合作社会员涉及三个乡镇,截至2011年5月末,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317人,其中从事生猪养殖258户,从事大棚蔬菜生产27户,养鸡、养黄牛户和其他种植户32户。社员年出栏生猪8200头,蔬菜种植面积120亩,出售土鸡5万只、黄牛120头,产值1300万元,收益350 万元。
   2.资金保障程度不断提高。目前专业合作社通过外部资金支持,社员入股及自身滚动发展,积累生产经营性流动资金90万元,其中社员入股资金8.7万元,完成基础设施项目投入110万元。
   3.发展了多种产业。该村立足于当地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地摸索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即根据循环链经济特点,形成了猪——沼——菜——鱼的立体综合养殖循环经济模式,并建立饮料饲料加工厂尝试向加工业发展。合作社在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上实行统购统销,节约了综合成本,为社员农户解决了后顾之忧。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之困的理论分析
   (一)内生动力中的局限性、艰难性导致其成长发展后劲不足
   农民合作的必然性在于当前农业经营的内在缺陷。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农副产品的市场化改革导致的农民离散化程度日益加深,农民分散经营存在进入市场难和生产效率低,以及农民分散经营很难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的问题。通过农民之间的合作不仅可以形成一种抗衡力量,改变单个农户在市场谈判中的弱势地位;而且可以保持农民独立的经营者地位。此外,合作起来的农民能够通过组织与制度创新在分散的小农之间调节内部的资源分配,加强农户之间的分工与联合,获取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的内生源动力。但农民的这种意愿形成的合作关系中的局限性影响其进一步的成长。
   1.农民特殊的公正观念阻碍合作的深度发展。境况相似而又需要合作的农民存在合作的潜在需求,而合作的深度则是受合作成员之间的收益比较来确定的。农民往往不是根据自己实际能够得到的好处来计算得失,而是根据与周围人的收益比较来权衡自己的行动。这种心理构成了他们特殊的公正观念,虽不符合经济学的理性思维逻辑,但却是农民一种正常的理性反应。这种特殊的比较选择公正观会使合作缺乏选择性激励和有约束力的协议,造成合作难以持续和壮大。
   2.单纯由农民组织起来的专业合作社盈利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生产规模有限的个体农户组织起来,能改善个体农民在市场和自然风险面前的不利处境,但由于经营活动有限,收益往往不高,而合作成本却可能很高。具体地说,由于经营规模较小,农民联合起来通过的专业合作社大多是生产导向的,只能在高度竞争的市场末端争取到狭小的利润空间,因此收益不多;而同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农民的合作可能会因为农民事实上的利益短期化行为,而使合作成本很高。高合作成本和低合作收益,加上缺乏有效的约束力以及合作的意识,使得由单纯农民主导的内生性合作组织更加难以形成和持续运营。同时,由龙头企业等领头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农民的话语权和农产品的定价权等没有外部体制的保障,也影響农民内生动力的增强。
   (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外部助推力作用环境不成熟
   对于转型时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其制度安排和组织行为是否合适是发展的关键。实现合作的前提由内生动力决定,合作的目的之一是获得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公共秩序,要求农民必须放弃一部分个体理性,它不能完全建立在公平和自愿基础上,而需要有一定的“强制性”。外力作用下的强制性组织由于在形成和发展受到现存的制度框架、其他组织和社会环境等的制约,助推成长作用的发挥也面临困难,即转型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长受外部制度等环境约束。
   1.制度约束。治理结构与激励约束机制也制约着合作社成长的方向和速度。表现在:一是治理结构不规范。不少合作社没有按照自己的需求建章立规,参照国际合作社的原则和一些示范章程建立起来规章制度与自身发展不相适宜,理事会权力膨胀、社员大会弱化和监事会虚设,暴露出比较严重的委托代理、利益冲突、剥削以及机会主义行为等问题。二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无论农民自发组织,政府牵头组织形成,还是龙头企业或种养殖大户牵头组织形成的专业合作社,都避免不了内部各成员之间的权利分配和利益分配。而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合作社企业成员间所享受的利益和承担的风险责任不对等,短期内尽管可以接受,但从长期来看制约合作社的发展。
   2.政府因素。政府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推动器,它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来促进合作社的成长。但是目前政府与合作社的关系错位影响了合作社成长。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一开始就与各级行政组织产生了复杂甚至是依附性或从属性的合作关系,这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位不准、职能不明、体制不顺。
   3.社会环境不成熟。一是法律制度不完善。自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迅猛发展,但由于现行的合作社法覆盖范围过于狭窄,难以涵盖合作社的所有类型,而且在相关规定上还存在定性不明或难以操作等问题。同时,在合作社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工商、税务政策的不配套,导致对合作社经营范围把握不准以及税收政策的不统一。二是金融支持有限。资金严重不足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个体成员经济实力弱小,无力提供充足资金,而合作组织的弱势以及农村融资工具缺乏,也使得金融对其支持有限。三是传统文化限制。农村受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农村中家庭统治、小富即安、重义轻商的思想根深蒂固;农民的竞争观念、法制观念淡薄;村落的分散又使他们缺乏团体意识和合作观念。
   三、胡大桥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理性评价
   (一)从制度的变迁来看,胡大桥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长紧紧抓住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1.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进程。霍山县胡大桥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最终组建成功并发挥效益,按照客观规律,遵循的是循序渐进的发展进程,是根据农民在一定时期的需求确定合作的形式和深度,从而找准有效的载体。从最初基本生产资料的购买力需求,到信息技术的需求,再到扩大生产资金需求以及市场产、供、销渠等各方面信息需求,是农民生产经营不断发展壮大带来的需求,也是农民思想认识转变后形成的需求,这一农民内在需求的过程要求体制不断的转换和变革。
   2.把农民收益作为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和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方针,是专合组织的本质和核心。霍山县胡大桥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农民为主体,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坚持合作经济组织互助互利的本质特征,使全体成员共同受益;坚持社员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实行社员地位平等;同时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充分尊重农民的选择,鼓励农民大胆实践。国际小母牛项目实施后,全部24个村民组全部受益,人均收入次年净增加2000元;互助资金有效解决了资金问题,33个互助联保小组累计获得资金支持101万元;合作社的产业链经济,使当地农民获得很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从运行模式来看,坚持规范化标准化的运作模式是其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1.互助资金规范化运作。资金问题是合作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困境之一,如何把有限的少量的资金发挥到最大的效益,胡大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这一问题上把握的非常准确,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在计划、财务监督、支付申请、贷款提款申请、费用报账、资金发放本金和利息偿还方面有严格的程序,保证了信贷资金的安全。胡大桥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使用的做法:(1)成立联保小组,实行联保借款。全村成立了33个互助联保小组,进行5~7户一联保,联保小组为借款第一责任人,小组成员负联贷责任;(2)借款审批手续严格。理事会和监事会每星期召开例会,每季度召开社员代表会议,并研究讨论资金使用情况,按季度监测资金运行质量;(3)灵活的风险控制。借款期限上控制为6个月至1年,借款限额上限规定为6000元,借款范围为小组成员的40%以内。规范化的运作模式,确保了互助资金的良性循环,具有较强的持久滚动性。
   互助资金使用实例:胡大桥村老院组张宜寿一家,是小母牛项目首批受援户,当年获得项目支持资金3000元,之后又累計循环使用互助资金4次2万元,实现年出栏生猪100头,产值10万元,纯收入3万元。
   2.生产经营标准化要求。农业标准化,就是要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选原理,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加以实施应用,实现农业生产从农田环境、投入品、生产全过程控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提高农业产业的素质和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以发展特色高效优势农产品。随着现代农业建设,农业标准化的思想理念,被越来越多的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接受。霍山县胡大桥村生态养殖农民合作社就是抓住了这一新的理念,运用于生产经营中。具体做法:一是建设标准化农产品基地,走猪——沼——菜——鱼一体化发展之路,降低单一养殖的风险,综合利用各种新能源,发展综合立体养殖;二是积极推进农产品牌认证,2010年注册了“桥上青”牌商标并申报绿色农产品认证,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
   (三)外力适度牵引作用是其成长的助推器是关键
   外力牵引作用发挥是否适度,是能否起到助推作用的关键。因此外力作用要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原则,按照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的要求,从实际出发,通过积极引导和适当扶助,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1.政府在机制转换中的助推作用。胡大桥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国际小母牛项目发展而来,三次转变,在关键时期都离不开政府等相关部门牵引推动。从单一的小母牛扶贫项目引进,到互助资金社的产生,再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都是由当时政府牵头进行。
   2.政府在资金、技术等上提供了有力支撑。(1)资金支持。以当前农户收入水平,单一的以农民自筹资金的形式建立互助资金很难实现,政府的资金支持是互助资金的主要来源。近年来胡大桥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了国家、省、县财政扶持的专项资金累计约42万元。(2)技术支持。生产经营技术上利益于县农委和畜牧局等业务主管部门支持,定期为社员进行养殖、种植技术培训、疾病防控知识和市场销售知识培训等,定期免费送疫苗,制定生产计划,有效地消除了产业内在的风险。(3)政策扶持。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县委政府及涉农部门都出台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补贴和奖励政策。如农机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购买农机给予补贴,畜牧部门对养殖专业户给予补贴,农业、林业等部门也都有扶持资金。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可以得到金融支持、税收减免、用地优先等多项优惠。在各种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增加了农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四、结论
   (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应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其进行进一步改造,使农民社员真正成为合作社的重要出资者和实际决策者,使合作社真正成为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初衷是希望作为弱势群体的小农能形成自助组织,维护其自身利益,这种初衷仍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源动力。但实践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和发展又不得不依赖于相对强势地位的非小农群体以及政府的推动。(3)如何调动发挥好弱势群体的源动力促进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根本所在,外部推动作用如何发挥的适度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 考 文 献
  [1]郭红东,张若健.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J].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9)
  [2]陈向东.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8(5)
  [3]刘明祖,李春亭,安建,危朝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50问[J].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1)
其他文献
今年适逢“伶界大王”、谭派鼻祖美誉的谭鑫培诞辰170年,逝世100周年,据悉北京京剧院要举行活动,纪念这位卓越的老艺术家。因为谭老先生的孙子谭富英、曾孙元寿、玄孙孝增、来孙正岩,祖孙四代都任职于北京京剧院,同工文武老生,同是各个时期的主演。因此喜欢听谭派戏的观众,总要到北京京剧院来欣赏;还有一绝的,一百多年前,谭老先生以《定军山》做为谭派剧目的杀手锏,而他的后辈富英、元寿、孝增、正岩莫不以这出戏为
期刊
“主题研学”实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培育了社会责任感,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图书市场的读者群体日益分化、细化,形成了专业读者群体、传统读者群体和新兴读者群体的差别.“读者功能”从最初纯粹的
期刊
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以及信息网络化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发表,为新时期学校德育指明了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痛经症状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就诊的100例原发性痛经症状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分为50
【摘 要】2009年以来,世界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国际市场需求初现曙光。目前,中国外贸具有一定的保持平稳发展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但仍然面临的风险和发展不稳定因素。因此,理智客观地分析我国外贸发展的概况、面临的不利环境,提出有益的对策建议对我国外贸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对策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导致许
一、众说纷纭的咏春拳源流rn咏春拳是少林拳之南拳的一个分支,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其来源流传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rn第一种说法是始创于福建严咏春,咏春拳因此得名.严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国外先进农业科学方法的不断引进和应用,使我国近几年的农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
敬谦辞是庞大汉语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文化体系中的一块瑰宝.本文首先厘清了敬谦辞的概念、鉴定原则和分类理据,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民族文化对敬谦辞的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