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压砂地水土流失风险及防治对策

来源 :中国水土保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ang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自然禀赋差、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类型单一且水平较低的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压砂地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区域经济社会的正向作用较大,但在压砂地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因管理和操作不规范,也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危害和风险.在对宁夏压砂地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压砂地存在的水土流失危害和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压砂地水土流失防控对策,以期规范和指导宁夏压砂地持续稳定发展.
其他文献
毛竹含有丰富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生长速度快,是替代木屑栽培香菇很好的材料.采用竹屑替代50%木屑对香菇品种L808、浙香6号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竹屑培养料中菌丝生长速度比在木屑培养料中快;第一潮、第二潮竹屑栽培的香菇产量低于木屑栽培,第三潮、第四潮竹屑栽培的香菇产量高于木屑栽培,总产量竹屑栽培高于木屑栽培;香菇子实体粗脂肪、蛋白质含量竹屑栽培的比木屑栽培的高,粗纤维含量木屑栽培的比竹屑栽培的高;锌含量、麦角甾醇的含量竹屑栽培的比木屑栽培的高.
对紫陀螺菌的资源分布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走访调查、实地考察及定点测定的方法,确定紫陀螺菌子实体为单生或群生,多呈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西陵峡南岸、海拔为400 m~800 m的山脊及山腰中.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结合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对紫陀螺菌子实体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最终从紫陀螺菌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紫陀螺菌发酵液中得到1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波谱鉴定,这5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庚基)酯,邻苯二甲酸-二(2-
采用ITS鉴定法和形态学方法对野生美味扇菇1509菌株进行鉴定,优化其菌丝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菌株1509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无机盐为MgSO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野生菌株1509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果糖20.0 g·L-1、蛋白胨2.0 g·L-1、MgSO40.75 g·L-1、CaCl20.5 g·L-1、KH2PO41 g·L-1、VB110 mg·L-1、琼脂20 g·L-1.经人工驯化、栽培出菇获得美味扇菇子实体,测定子实体的粗多糖、粗蛋白质、钙、铁、VC、VE以及17种氨基酸
城市生态修复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指出了城市修复规划工作程序中的重点环节,强调重视生态评估结果、合理确定目标和统筹协调有序规划的重要性.针对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城市绿地、山体、水体及棕地的生态修复措施应加强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考量.强调了城市生态修复规划应以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恢复为目标,努力达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也指出城市生态修复规划的顺利实施应有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与规范提供保障.
随着饲料企业朝着专业化、集约化以及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人力资源已经逐渐成为了饲料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生产要素,意味着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机制已经成为了饲料企业新时代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其市场竞争实力的关键工作.在饲料企业创新其企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设计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并将其贯穿于饲料企业的整个管理工作之中,有助于保障了饲料企业员工的权益及企业管理绩效.随着贸易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逐渐深入,新时代我国饲料企业的地位逐渐凸显,促进了饲料企业管理工作在新时代的专业化、现代化发展,然而,在实
期刊
以研究收集的17株秀珍菇菌株为材料,通过平板拮抗试验及RAPD、ISSR、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17株供试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初步分析结果表明,P627菌株、野生对照菌株秀2与其余15株供试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差异较大,而其余15株供试菌株间亲缘关系均较近.在亲缘关系较近的供试菌株中,P605和P625,P916和P624、57-0、GD三代,可能分属同一菌株.
为促进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废料的资源利用,以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废料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有机肥为对照,采用直接还田施用的方法,研究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废料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鲜食糯玉米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工厂化废料含有的养分可以满足鲜食糯玉米生长过程中对肥料的需求,可以代替常规有机肥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工厂化金针菇频发的“水菇”现象已严重影响其品质,属于生理性病害.主要原因是培养料水分管理不当引发菌索缺氧,菌种选择不良和制冷系统配置不当,导致除湿效果较差.通过对“水菇”发生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性防治措施,以降低因“水菇”问题引起的金针菇品质下降.
云南是我国野生食用菌的主要分布省份和重点产区之一.“云菌”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通过分析“云菌”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发挥政策优势,加强规划设计、品种选育、提高加工附加值、完善品牌及市场体系,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对策,以期为推动“云菌”产业形态由乡村“小特产”升级为优势特色“大产业”提供参考.
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具有发达的生于地下的肉质、合轴型根状茎,或生于地面并有支持根支持的根状茎.从根状茎生出的根有时末端增粗成纺锤形的块根.地上部分具叶的茎由叶鞘互相包卷而成,是为假茎,这种假茎不分枝.姜科植物全球共有52属,其中我国有20属226种,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有12种,收入《中国药用植物志》的有95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