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声乐艺术特色助力民族文化“走出去”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乐艺术是一种以人声音调为表现手段,形成的音调与语言相结合的音樂形式。声乐艺术形态作为表现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有机体,在题材、体裁、行腔等方面表现出了瑰丽多姿的艺术内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者。由张帅所著的《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一书在梳理了中国民族音乐悠久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当今世界声乐艺术领域的地位和发展现状,揭示了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探讨了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策略及民族化发展路径,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以及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溯源中国声乐艺术。本书就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和近现代两方面进行了论述。作者以典型的作曲家、音乐家及其优秀作品为代表,主要介绍了古代声乐艺术中的戏曲、曲艺和民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状况。近代民歌、学堂乐歌和艺术歌曲中的时代特点和创作风格,展现了中国声乐艺术中显著的时代烙印和丰富的演唱类别。一是以中国声乐艺术走向世界为主题,对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繁荣现状、歌剧、音乐剧、流行音乐的创作特点以及国内外声乐艺术交流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说明了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融合了港台风、乡土风、摇滚风以及西洋声乐特点,提出在多元化创作背景下民族声乐艺术创作质量、创作概念问题以及缺乏创意问题。二是以声乐艺术与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民族声乐的视觉文化特点:融合性、导向性、消费性,说明民族声乐在艺术特征上植根于传统文化,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该书运用了丰富的举例对比论证法,凸显我国民族声乐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
  聚焦民族声乐艺术传播。本书以“传播需要媒介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为出发点,提出音乐本身就是传播媒介,是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和文化需求的统一。在民族声乐传播系统问题上,书中从传播学研究对象、传播三要素、传播定义三方面说明了民族声乐作为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合理性。本书将民族声乐的传播系统归纳为创作系统、欣赏系统、欣赏者的反馈系统三个子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封闭的环状结构。基于民族声乐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还特别强调了民族声乐的文化传播功能。一是民族声乐传播促进音乐社会功能全面实现;二是音乐正面导向和信息反馈使民族音乐独特风格得到群体认可;三是音乐传播反馈结果检验创作成果;四是民族声乐传播是保存传承音乐风格和作品的重要技术手段。本书对民族声乐中的民歌和民族声乐的美声、民族、原生态唱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随着电台、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和文化趋同背景下应当坚持流行音乐中的原创性、本土性这一主题,对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发展提供指导。
  重视声乐艺术的民族特色。该书从民族声乐的演唱和创作入手,进一步展现民族声乐艺术的多样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意义,进行了民族化发展路径的思考。一是基于当前民族声乐发展现状提出民族声乐在演唱上不能千人一声,在创作上要坚持与时俱进。主要强调了民族声乐发展要坚持民族唱法和西洋唱法的完美结合,彰显时代特征和民族声乐艺术多样化,以多元文化为根基将多种元素融为一体。二是立足我国独特传统文化、历史底蕴和基本国情,提出民族声乐艺术必须坚持技术、文化、风格三个方面的多元化发展。三是对当代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特点进行了归纳,即科学性、情感性、心理与生理协调性、语言与音乐结合性。书中强调民族声乐发展要坚持向自然回归和立本求异的宗旨。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本文系2018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天津音乐文化对地方民歌传承发展的影响”(项目编号:TJWT1860)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本刊讯 (记者 沈金萍)7月15日—16日,以“诚聚力量 信赢发展——共建网络诚信新时代”为主题的2021中国网络诚信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政府、社会组织、互联网企业、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等近500位嘉宾参会,共谋网络诚信之道。  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任鸿斌以及市场监管总局有关
期刊
摘要: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媒格局从昔日报纸、广播、电视“三分天下”,到今朝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社交媒体异军突起,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的垄断。推动媒体融合创新,既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技术变革,也是一道必须作答的时代命题。地处中原腹地的许昌报业传媒集团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强化顶层设计、推进流程再造,整合资源打造爆款、变革传统的采编机制、思维逻辑和报道方式,融出了党报强
期刊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反转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本文基于2020年反转舆情案例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复盘剖析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反转的深层原因和发生机制,特别对舆情发生、反转和澄清各阶段的特点进行研究,并由此提出“政府、平台、媒体以及网民多方参与、多元互动、协同治理”的网络舆情治理策略,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空间。  反转舆情的概念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反转舆情”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
期刊
摘要:融媒体时代的综艺节目舞台早已由传统电视荧幕拓展到“二次元”审美的网络平台。在基于4G技术的手机端短视频热潮之上,人们又将迎来5G技术助力下的中长视频风口。随着融媒体的转型与深化,综艺节目主持人借助技术的东风实现多平台、跨媒介的主持传播将是必然趋势。面对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和多元的媒介文化土壤,主持人需要在夯实主持核心技能“本身”之外,完善符合新媒体平台定位的“分身”。鉴于举办主持人大赛早已是各
期刊
2021年4月末到6月初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围绕电视剧发展,召开了两个重要会议,一个是4月27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新时代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之路”产业论坛,另一个是6月6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十七届上海电视节。论坛上,行业人士聚集一堂,碰撞交流思想智慧,共同探讨新时代精品电视剧创作之路;第二十七届上海电视节颁发了白玉兰奖获奖名单,《山海情》获得最佳中国电视剧大奖,《觉醒年代》夺得了最佳导演、最
期刊
摘要:全媒体时代,通过讲故事来阐述、宣讲理论,给人以启迪并使人产生共鸣,成为党课的创新传播形式。党课《从“心”出发》在故事内容、讲述者、讲述方式、传播平台等方面精心谋划,既讲“好故事”,又“讲好”故事,成功提升了党课的传播力和引导力,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党课。  关键词:党课 讲好故事 全媒体 理论宣讲  全媒体时代,在碎片化、及时性、微叙事的传播环境下,受众的心理需求产生了极大变化,通过讲故事来阐
期刊
摘要:浙江卫视为响应“创新中国”和“科技强国”战略而重磅打造的科技类综艺节目《智造将来》,以其匠心独运的“暖科技”定位理念、通俗易懂的科普讲解、兼顾实用与娱乐的创意表达以及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成功收获了社会各方的一致好评与高度赞赏。节目在创制模式与传播方式上体现出的求新求变,既适应了现如今受众对科技类综艺节目的品质要求,也为同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创制模式 《智造将来》 “
期刊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生态及舆论格局发生了改变,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工作者通过权威的声音来引导舆论、激励人心,并为新时代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如果其在角色道德层面存在缺失,不仅会影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前景,还会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公信力产生消极影响。由魏茹芳编著的《新闻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觉》一书,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研究本位,运用社会学、伦理学、传播学及新闻学等相关学
期刊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国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回顾和展望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不难预见,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电影产业已经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期。互联网技术不仅赋予了电影产业新的活力,也为相关行业市场情况调研和指导性政策制定提供了新工具,催生了“互联网”和中国电影产业融合之下新业态的形成。当前,互联网以连接的力量汇聚了活的数据,有利于打破电影产业发展的瓶颈,探索制定电影产业科学
期刊
文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优秀文学的继承与发展是永恒的时代话题。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技术与文学发展相融合,创新了文学创作与传播的方式,为文学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同时,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为传统文学带来了诸多挑战。正确把握新媒体环境下文学发展的现状,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交互性的优势,促进文学健康科学发展,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文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文化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由李灵灵编著的《新媒体与中国网络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