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每个人都是普通人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agai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佚名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无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他们的名字并未像他们的作品那样流传至今,抑或他们的名字与作品无法合一,总之,这是美术史的一大遗憾。
  面对这些佚名作品,很多人的选择是视而不见,尤其是一些在历来的评价中地位并不高的。而高居翰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视线往往“不走寻常路”。
  高居翰有极强的记忆力,很多认识他的人都说,他的大脑中就藏着一部浩瀚的中国美术史图录,甚至称其为“图像档案学家”。通过对图像本身的研究,经常能得出出人意表的结论。如高居翰曾在日本购得一幅山水画,题字和印章部分已残破难辨。但高居翰通过风格比较辨析后,认为这幅画出自明代画家谢时臣之手。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他还对很多博物馆的佚名藏品进行了这样的对比确认。
  他还曾仔细研究过两幅手卷,其一是一幅描绘黄河的手卷式舆图,另一幅则是描绘长江的全景绘画。他将这两幅作品置于晚明社会的大环境之下,通过这些常人看来的细枝末节探讨彼时真实的绘画环境与时代风尚。
  这,就是高居翰——不问出身、不看名头,看的惟有作品本身。
  作为一个研究者,他具备了超乎常人的客观,把每一个研究对象置于平等的地位之上。而更为难得的是,对于古代的画家和作品是这样,对于当代社会的普通人,他也秉持着一贯的客观,无论是资深学者,还是最最普通的、对中国美术史略感兴趣的人,他都乐于给予无私的帮助。
  在他的办公桌上,未曾发表的研究成果可以任人取走阅读;在他的个人网站上,所有的著作、论文都可以找到;他的授课目的,是希望可以把枯燥无味的议论变成对受众来说明白易懂的演讲;他的毕生理想,是建造一个覆盖全球收藏系统的中国古代绘画宏大图像库;他生前的最后阶段,还在录制中国美术和美术史的系列视频演讲……他不仅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研究者,更是宣传者和弘扬者。与他的研究成果相比,其治学的方向和为人的态度更值得后来者学习。
其他文献
近日为一家出版社编一本关于藏书淘书的书,这是我第一次干这种事,感觉挺有趣而且有意外收获。所谓意外收获,就是有位作者的稿子内容是去范用家整理范老捐赠给公家的图书和信札的详细经过。我见过范用的藏书和藏刊,珍贵得不得了。那些信札更是名家荟萃,有家出版社曾建议将这些书信影印出版,范用说他要亲自整理之后再出版,这体现了范用的仁厚之心,担心有什么疏忽对不起故人。我所说的抱憾,是指范用尚未来得及做完这件事就去世
期刊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这也是中国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30个项目。虽然目前的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使得算盘基本失去了其实用功能,但是在收藏领域,其巨大的收藏潜力却进一步显现出来。  算盘究竟诞生于何时以及何人之手,如今已不可考,惟一可以确定的是,算盘是在历史的进程中,由简而繁,逐渐演变而成的。算盘这一工具,最早出现在史籍中是
期刊
笔者每天都要在微博和微信上回答爱表人的各类问题,记得一位朋友已经想好买一款表,他到表店,店员非常热情地接待、介绍,并且反复强调此表可以保值。这位朋友心生疑惑,如果这东西果真那么保值,为何店员自己不买?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即名表到底保值吗?名表购藏能增值吗?  有些名表为何能保值  表这东西还是挺神奇的,它的寿命相比我们的其他生活用品真是长得惊人。笔者自己珍藏的两枚古董怀表中一枚有着160多年的
期刊
高居翰——作为一组特别策划的主题,让人望而生畏,因为他是一个多产而有相当深度的学者。然而,正所谓术业有专攻,美术史的通才亦有自己最喜爱与最擅长的,对于高居翰而言,其美术史研究的巅峰无疑是在17世纪的中国。  17世纪,正值明清政权更迭、而西方世界的影响日益加剧之时,那是一个热闹的时代,也是一个复杂的时代。相比较于同样热闹的14世纪左右的元代,似乎前者要来得更为复杂、更为猛烈。而高居翰所“发现”的1
期刊
5月24日至26日,备受关注的香港国际古玩展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此番主办方准备了丰盛的古玩“大餐”,一定会让你不虚此行。  自2009年起举办的国际古玩艺术博览会,于2012年易名为国际古玩展,并移师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国际古玩展由香港著名古董商翟健民先生创立的翟氏投资有限公司主办,汇聚了行内经营,并展出各式各样精挑细选的古玩艺术品,被业界公认为古玩艺术界的年度盛事。  本届古玩展进一步“
期刊
都是艺坛主将  事实上,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稍有了解的人,在看到这“亿元俱乐部”中的6人名单后都会有所感悟。齐白石(1863年至1957年)、张大千(1899年至1983年)、徐悲鸿(1895年至1953年)、傅抱石(1904年至1965年)、李可染(1907年至1989年)、黄胄(1925年至1997年),6人都是近现代中国书画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每一个人的艺术特点都非常明显,艺术成就相当巨大
期刊
明末时期的吴门画家张宏,生于1577年,约卒于1652年,师法沈周,用笔严谨细密,师法自然,笔墨酣畅,擅于在作品中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与叙事性的细节描绘,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普遍意义上抒发性灵、尚古写意的文人画审美趣味倾向,自成一派。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极具创新意识的出色画家,在中国画史中的地位却不高,在晚明大量有关绘画理论的史料中没有发现任何一篇来详尽记载这位画家的生平与作品,依稀有一些只言片语的记
期刊
到了晚明时期,代代相传的作画成规已经越来越失去活力,同时也成为画家沉重的包袱,正如高居翰所说,如何脱此困境成为了晚明画家们思考的基本问题。  较早期的画家为了摆脱画风的拘于一格,在画作中尝试形体较大、较厚重的造型,并赋以较简单的构图,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吴派绘画常有的琐碎感,然而却给人留下了强烈的矫饰主义倾向。  而这一点在时代稍晚的盛茂烨画作中已然不复存在。这个被高居翰称赞能够深刻运用自然主义手法的
期刊
阔别家乡多年的铜罍终于要回归了,与它的“另一半”完整合一,这对于向来崇尚美满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称赞的快事。也许,不能说话的器物无法向人们倾诉它的感受,但就在其受到瞩目的同时,有关海外文物回流的种种,却又一次成为舆论的热门话题。  两面之缘  “这次在纽约佳士得预展中再见皿天全方罍,真让我有种难以言喻的感慨。”这是原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流散文物处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
期刊
在近现代中国书画市场上,张大千和齐白石可算是在质和量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画家。两位大师虽然出身、性格、艺术特点各不相同,但两者均生命力强、创作年份长久。两位大师在世时,他们的作品就备受藏家追捧。他们的画作能广泛流传于如今的艺术市场上,大师本人和藏家都功不可没。  正因为此,香港佳士得2013年秋拍除了常规拍卖项目外,还特别推出了“奉文堂藏齐白石书画”展,展出了56件齐白石精品,并出版了一册近160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