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北派”艺术

来源 :南腔北调·河南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冀南大地,有一个闻名遐迩的豫剧团——东风剧团,从上世纪50年代末由郭沫若亲笔题名建团,60年代崭露头角,70年代方兴未艾,80年代扬名剧坛,它已在河北、河南及周边省区具有了较高声誉,著名表演艺术家胡小凤和牛淑贤更是家喻户晓,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随着舞台实践的积累和继承创新,她们在各类艺术大赛中屡屡获奖,先后夺得第七、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桂冠,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豫剧优秀表演艺术家,荣登全国豫剧十大名旦宝座.与此同时,胡小凤、牛淑贤等独具风采的艺术风格和东风剧团的实力,也引起了戏剧专家的普遍关注.他们认为,以胡小凤、牛淑贤为代表的邯郸豫剧标新立异,以独特的风姿立于中国剧坛,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豫剧艺术——豫剧“北派”艺术.
其他文献
剧团是靠丰富的剧目和广大的观众群而得以生存发展的.目前,我国许多剧院团,包括省市以上的重点院团,日常轮流上演的剧目却并不是很多.这不利于剧团更多地占领演出市场,满足观
豫剧和其他民族戏曲形式一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外国文化已经强势涌入,开始抢占本来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地盘.新艺术形式
我这里说的原创力是一种广义的原创能力,它不是说题材和剧目要完全原创才算有原创能力,移植和改编剧目要出精品,照样需要较高的原创能力.原创力是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设计
一、宋型文化与豫剧艺术的人文精神宋型文化是宋代产生于中原腹地的文化称谓,缘起于上古时期的河洛文化,发轫于北宋、成熟定型于宋末,是正统雅文化与世俗文化集合体,在中华文
豫剧在我国是一个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剧种,几百年都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因此人亡艺亡.直到后来才发展为套腔记谱.即使是这样,也只是解决了一个继承的问题,豫剧音乐的
目的 了解淄博地区淋球菌耐药性及parC基因变异情况,研究其与耐环丙沙星之间的关系。为探索建立快速、有效的淋球菌耐药菌株基因检测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集51例淄博地区淋病奈瑟菌感染病例标本,通过淋球菌培养、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淋病奈瑟菌最小抑菌浓度MICs,选取高水平耐环丙沙星淋病奈瑟菌菌株(MICs≥4.0μg/ml)30株,设计对应于淋球菌parC基因的PCR引物,通过PCR
几十年来,台湾豫剧团历经了“中州豫剧团”、“飞马豫剧队”、“国光剧团豫剧队”等不同时期,以亮丽的公演绩效与台湾本土习性日益结合.豫剧在台湾的发展,有着台湾代表戏曲歌
证明豫剧在这十年的崛起,至少有以下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剧目.除了在国家级平台上频频得奖,大面积得奖,河南省文化厅的领导甚至多了一层幸福烦恼,就是优秀剧目太多,以至于
中国戏曲是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的综合性艺术,包括戏曲文学剧本、舞台表演、戏曲音乐、舞台美术等诸多方面,只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系统地探索研究,才能对戏曲发展的历史和
目的:  探讨正常皮肤与瘢痕皮肤在组织结构学与细胞学中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发现瘢痕组织的分化状态可能是由于缺少正常基底膜所致。使用基底膜主要组成成分Ⅳ型胶原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