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悔

来源 :都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x2008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卫平先生一直从事剧本写作,他的新作《永不放弃》(《黄河》2020年第2期)应该称为剧本小说。同主流文学的小说不同,这样的小说读起来更为流畅,情节跌宕起伏,更有戏剧性,语言简洁明快,叙事节奏紧凑。主流文学的小說通常更崇尚烦琐的现实主义,无限度追求细节,好比拿着显微镜观察事物,涩滞难耐,阅读体验往往受到影响。个人认为,这样的剧本小说应该占一席之地,既可以丰富小说的类别,也可以矫正小说中过度的烦琐。
  这部小说,整体的格调是明快的。小说里没有一个十足的恶人和反派,涉及的人物都是正直、善良的,暗黑势力只是作为一个背景存在着。这同现实更为贴近,那种残酷斗争毕竟不是官场的常态。现实中的诸多变故,更多的是因为人们的一些私心和私利汇聚而成。就像小说最后发生的惊天爆炸案,是各种小矛盾累积而成。那五一家不幸成为旋涡的中心,承担起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不幸。虽有些令人不忍,但也是身处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常常要面对的艰辛。
  一
  《永不放弃》中所写的官场,从行政级别看应该属于县级市。这是当前整个体制的最基础一层,也是政策和现实对接碰撞的一层。所写的江州市在作者所在省份是典型代表,借助丰富的铁矿资源发展经济。这本是最容易滋生腐败之地,前几年本省也确实因为“塌方式腐败”声震四野。这给我们带来悬念,小说会走向哪里呢?
  开篇即是江州市主要领导的更迭。前任市委书记调离,接任者待定,秘书长去向悬置。果然,最有希望接任的市长踏上了“活动”之路。这时又牵带出上一级和上一代官员,他们掌握着体制中的话语权。市长确实有点官场关系,但不起决定作用,他的接任也就不是板上钉钉。市委秘书长被前任书记信任,有意推他为副市长人选,任命未定。前任的信任是否成为后任的障碍,前任的承诺后任是否承认,成了悬念。前任书记调离,开发矿业发展经济的执政理念,能否被后任继续执行,也成了未知数。这几个县处级干部的官场心理写得精准到位,显示出作者很熟悉这个层面的社会生活。这些悬念可以写成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但作者并没有按这个惯性写下去,而用几个反转为我们揭开了官场的常情。
  市长如愿接任;秘书长依原计划走马上任;调离的前任市委书记担心的政策延续性没有成为问题,只是原先先开发后规范,先上车后买票的问题,现在需要后任治理整顿,规范开发。这些官员虽然也在意自己的升迁,但还是做事重于做官,有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理想,各谋其职,各自完成自身使命。我想这样的官员应该是体制中的主流,否则我们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从何谈起?这也是这部小说同其他官场小说的不同之处。
  官场这样的男性主导的权力领域,女性一般只能是辅助和点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女官员、官员的贤内助,也少不了红颜知己。这些本身是可以大做文章的题材,但作者并没有滑向电视剧中常见的套路。这些周旋在权力世界的女性并没有被妖魔化,都是健康的、正派的。女文化局长并没有依靠性别为自己谋发展,婚姻的不幸是她上进的动力,但她没有走上借权势冲破牢笼的老路,最后也没有利用关系为自己丈夫开脱罪责。官员的夫人们都能够无条件地支持丈夫,只要丈夫能够尽到“齐家”的责任。美容店老板本身就是被定义成可疑角色的,小说中也是以情妇身份出现的,但最终并没有利用怀孕讹诈乡长,而是选择了悄然离开,挽回了女性的尊严。而长期被丈夫冷落的乡长夫人,选择的也是无条件支持丈夫,拿出钱来为丈夫填补亏空。这些女性是善良隐忍的,体现着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
  二
  写县级市必然会向下延伸写到中国的乡村,因为它们直辖乡镇。小说中写了乡干部和村干部这一级,这些像毛细血管一样的基层干部,牟取私利之辈有之,但更多的还是关心百姓疾苦的。村干部没有借助村中大姓的势力,成为一方村霸,也会维护小姓村民的利益。在村民那五工伤致残后出面同铁矿的资本方争取赔偿,为了翻建村小学往死里喝酒,这是现实中能出现的场景。小说中唯一的不够正派的官员是乡长,但他也有自己的苦衷。被父母安排好的人生是难以负起自身责任的,他纵容了自己的任性,最终落得被免职也是必然的。
  小说中的悲剧人物是村民那五一家。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邓友梅写过一篇小说《那五》,是写一个满族旗人。不知此“那五”是否受彼“那五”启发?总之在这部小说中这个人物有点符号化、典型化和戏剧化倾向。那五一家成了小说中的悲剧焦点。农村重男轻女观念普遍,那五家生了四个姑娘后才有了儿子根带,生活有了兴头和盼头。那五在铁矿打工,因工致残,儿子根带在小学校舍坍塌中殒命,女儿在矿上帮厨被欺凌后自杀……所有这些不幸堆积在那五头上,让他最终在山头点燃了山火,酿成了惊天的铁矿爆炸案。这个爆炸案直接震动了市委领导班子。书记没有推卸责任,向组织主动提出辞职,组织的调查还在进行中,他的命运仍然悬置着,但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如有岁月可回首,他们应该无怨无悔。
  三
  这部小说初稿写于2016年。2017年,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展示了近几年现实中反腐行动的成就,可谓惊心动魄。记得当时卫平专门看了在期刊上发表的周梅森的小说原著,大赞小说写得好。作为经验丰富的编剧,他应该能分辨出小说和剧本的细微差别。《永不放弃》让人想到《人民的名义》,不同的是这部小说中写的是官场常情,远没有《人民的名义》那样斗争激烈。
  整部小说确实有很多影视剧本的痕迹,比如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什么人说什么样的话,满耳响彻的是各种乡音。这一点作者把握得很到位,得益于作者多年的剧本创作经验。在主流小说中,引号有消失的迹象,作家多用叙述性语言代替对话,失去了很多现场感,使现在的小说很不“在场”。这样的剧本小说正好弥补这一空缺。在行文方面,也有剧本的痕迹,常见一句话就是一个段落。这是当今网络文章的写作要领,增加阅读的流畅感和快节奏。但作者常间杂有长段叙述,增加了作品的厚度。这种轻重薄厚衔接过渡得自然有序,驾轻就熟。还有就是主线人物并不突出,可以说很多人物是并列出现的,也给人以舞台剧的感觉。
  剧本是突出戏剧性的,小说则是日常性的。剧本小说如何结合这两点值得探索。小说的戏剧性太强并不一定是好小说,但若日常性太重又不能构成情节的推动力。在《永不放弃》中,在可以大写戏剧性的官场这一侧,作者反而突出了它的常情,没有过多渲染戏剧性的一面。在乡村这个更为日常的场景中,则增加了戏剧性的密度。作者在做有意的反转,其中作者的底层意识在起着作用,也是作者在有意增强作品的小说特质。
  也曾听有的作家说过,写多了电视剧本后再也回不去小说了。也许是在作家的观念中,剧本和小说需要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手法,不同的思维。但现实是跨界写作剧本和小说的作家大有人在,比如作家李修文在写作多年的剧本后,就写出了《山河袈裟》这样的散文文本,对散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多见的剧本小说,是在影视作品流行后根据剧情转化的小说,重心还是在剧本而非小说,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剧本小说。小说家也应该从戏剧中汲取营养,丰富扩充小说的元素。借鉴剧本丰富小说的表现手法,改良小说中的戏剧性因素,这样的剧本小说是有自身的生长点和可能性的。张卫平的《永不放弃》做了有益的尝试,我们期待他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深更远。
其他文献
首先,这里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中年,并非是“四十不坏,女子不爱”的在职男子,也并非是“女子四十豆腐渣”的在职女子,而是指本文所评中篇小说《归去来兮》中所描叙的那些退休离岗的过了五十、六十不到的男男女女。在今天这个“减去十岁”的时代,你如果将他们称之为老年人,那肯定是不合适的,但他们与那些在岗的传统观念中的四十岁的中年男女,却又有着本质性的区别。这区别就在于,在岗者,正是其生命的社会价值得以最佳实
期刊
一天,我和妈妈说:“我想当巨人!”妈妈吃惊地问:“想当巨人?”  我振振有词地说:“巨人个子高,巨人有力量,巨人谁都不怕。”  “哈哈!我期待着这一天呢!”妈妈笑了。  早上7点,耳边响起了美妙的乐曲,该起床了。  “躺在被窝里真舒服呀!”我小声地嘀咕。  “起床了,宝贝!美好的一天又开始啦!”妈妈叫我起床了。  “我不想起床,我还想睡觉。”我伸了一个懒腰。  “我不想起床,我好瞌睡呀!”我打了一
期刊
地里的庄稼收回了粮仓,烟锅老人坐在院子里,“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细长细长的烟杆伸得很远,夜色下,烟锅里的烟火明明灭灭,像宝石悬在半空中闪闪烁烁。不一会儿工夫,一袋烟就吸完了。老人的目光盯在不远处一堆胡萝卜上,这堆胡萝卜足有几百根,皮上还带着新鲜的泥土。因为粮仓里已经塞得满满的,所以暂时把它们堆放在院子里。  “明天,去集市上买只兔子吧。”老人自言自语地说。  第二天,老人起了个早,信步走出院子,走
期刊
一直觉得,民族文化的长河中,多的是有关各种各样的斗争的精神资源,缺少的是关于爱的精神哺育,即使在今天中国的社会转型期,虽然我们曾经伤痕累累至今未愈,虽然商业利刃又把我们划得鲜血淋淋,而爱应该成为时代主要的精神资源,但在这方面,似乎依旧缺乏民族整体性的觉醒,你就看看还有那么多的电视观众,还在沉迷于帝王戏、宫廷戏里男男女女的争斗之中,沉迷于谍战剧精彩的智斗之中;你就看看现在社会上那旺盛的戾气,一言不合
期刊
主持人语———  哲夫几十年跋涉江河湖海,步履坚定从未停歇。  评家常说,纪实文学是用腿写出来的,前几期谈论这一点不多,是为不足。  哲夫笔下产生环境觉悟,从青少年始,又在万里行走中不断成熟,持之以恒,终成当代中国环境文学大家。他的成就再次证明,智者行走不止,才是纪实写作的基础力量。不仅写环保如此,写其他作品也一样,走了太行不妨走走庐山,走了黄河不妨走走长江,在行走中突破保守趋向开放。多年来,山西
期刊
“听口音你是月球人?”  听到背后传来的这句问候,我的半边脸开始融化。好像奶油雪糕被晒化那样,我的半边脸开始融化,一部分流到我的衣襟上。不过我很快发现,这问候并不是针对我的。于是,我迅速恢复了原状。  几乎每天我都会这样流淌下去,害羞时,生气时,紧张时,以及某种不由自主的情绪来临的时候。但我必须极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一种地球人的形象。这并不容易。“亚3333”(这是她的名字)说,控制情绪,是作
期刊
阳光强烈,你身后的影子  却很寒冷  你的坟冢上,芦花如雪  满山的松柏唱着悲歌  你扬起头,凝望着  晋国的土地  多么广袤的土地啊!  为何容不下一个臣子想做庶民的  愿望,为何没有你的栖身之所  十九年颠沛流离  晋国的复国大业是否还有你疼痛的记忆  两千年后  被那場火烧焦的大山依然苍翠  而你却一直困在火里  至今仍未走出  火一直在烧
期刊
我五岁前很少能见到爸爸,因为爸爸在遥远的地方当兵,据妈妈说,爸爸一年才回来一次,一次只能住短短的几天。爸爸在我脑海中是模糊的,甚至我都不能完全记清他的长相。  一天下午,我蹲在院子里玩捏泥人,突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我抬起头看见一个男人手里提着个手提包正快步朝我走来,满脸堆笑,嘴巴咧得好像快与耳朵连住了,在眉毛上扬无限贴近发际线时,额头上留下了几道褶子,他问我:萍儿,看看我是谁?我搜肠刮肚寻找答案
期刊
骆启明心里想,也许你从一开始就错了,可你已经花了一生的时间。他想起了母亲,这是他一生最幸运的事。“明儿,妈只是希望你好,你从小就是个有想法的孩子。”妈去世前跟他说,“反正我知道你会做下去,我只能听你的。”他把他那部写作了五十多年的大部头作品,打印成文字稿,到邮局用一个大信封装好,再加外包装。填上地址、出版社名称、邮编、收件人和寄件人,付了邮资寄走,就准备回家里等了。他不知怎么觉得此生有点对不起朱明
期刊
夏日的夜晚在青蛙的欢歌声中终于降临了。时远时近的阵阵蛙鸣笼罩着这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  有一所小房子缩在离河塘不远处,屋里的灯没亮,黑夜里显不出它的存在。在敞开在天底下的那扇小窗前,尔里正趴着发呆,他朝天上望呀望,不一会儿,满天的星星就像田野里高高低低欢舞的萤火虫,组成了一条活泼涌动的河流,搅得人眼皮直打架。  “咕咚咕咚……”尔里摸索着抄起旁边的一碗凉开水利利索索地送下了肚,抹了一把嘴,就倒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