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作为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资源,让语文课堂丰厚起来。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秉着“立足促进学生发展”的大语文观,立足课本,跳出课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课外资源
一直以来,语文教师都把教材当作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唯一来源,可尽管钻研了教材、吃透了教材、认认真真使用了教材,学生的语文素养却不见大的提升。殊不知,早在1995年,《小学语文教学法》就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唯一的凭借。语文教学只有采取全方位、立体式、广视角、开放型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随时随地、自觉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不断在学和用中提高语文能力。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节外生枝,延展课堂
语文课上,精心设计的环节、问题乃至过渡语常常得不到学生的肯定,反而是学生敏锐地捕捉到了课堂上一个个新的讯息,发生“思维转向”。
在上《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老师播放了一首如泣如诉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女大学生为了救一只丹顶鹤陷入沼泽地,献出年轻生命的故事,意在引导学生投入到“爱护野生动物”的思维中。可是,学生对老师提出的“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想法?”并不领情,睁着好奇的大眼睛争相举手,“那只丹顶鹤救活了吗?”“老师,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女大学生是怎么陷进沼泽地的?”……教育预设彻底砸了,扑面而来的是这些预想之外的问题,无奈的老师只得草草收场。
这个案例中,是老师的问题不明确?还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或根本是环节设计的不合适?另一案例或许能给我们答案。学习《蜗牛的奖杯》,别的孩子都对蜗牛因骄傲自满,最终永远只能背着重重的奖杯(壳)再也飞不起来感触颇深,唯独一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小男生站了起来:“为什么蜗牛背的奖杯不掉下来,最后还和它的身体粘在一起了呢?是不是它的身体上有一种黏液?”又是一个和语文课不相干的问题!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你提的问题很好,说明你读课文很仔细,也很爱动脑筋,真佩服你。”接着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于是老师说:“看来,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想想看,我们怎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呢?”这下热闹了,“可以到阅览室查资料。”“可以上网查一查。”“我有《十万个为什么》,上面可能有答案。”……课后,看着孩子们奔忙查找资料的身影,我们不禁会思考:学语文,还要怎样才算学呢?
跳出语文课本,把课堂学习延展到课外,走人真正的语文大世界,孩子们才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爱上语文。
二、生活实践,活化课堂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生活教育,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的世界。在作文教学时,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题材中选题,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在后来的习作中,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笔尖流淌出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生活的激情。
我校进行假日作业改革,我们精心设计的作业就深受学生欢迎。三年级学完《花瓣飘香》,就让学生回家做一件让妈妈开心的事,让他们学会感恩;四年级学完春联,就让学生模仿着创作一副春联,在创作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春联的特征;学了写景的古诗,尝试完成一幅“诗配画”,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从中学生明白了学习与生活是统一的整体,用一颗善于感受的心去努力的感受生活,正是语文学习的成功之处。
三、小组合作,优化课堂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莫高窟》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平台——多媒体网页;根据学生的差异、需求、能力提出了学习要求和任务:①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文段落;②寻找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进行交流;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④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学生都能积极自主地利用网页资源,对有关信息进行搜索、整理、重组、再加工,与他人合作直至完成知识系统的重新建构。合作学习关系的建立,为小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时空,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跳出教材的束缚,在自主、积极的互动学习中增长出新的智慧。
四、开发资源,丰厚课堂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仅靠一套语文教材是远远不能满足语文学习的需要的。陶行知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雾,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之宝库,都是活的书。”可见,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
教学《莫高窟》一课,我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网页提供的电子文本、音像资料等进行学习。有的听课文朗读,并跟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的打开超文本链接,图文结合,解决疑难问题;有的观察比较莫高窟的图文资料,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信息,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所不能达到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课外资源
一直以来,语文教师都把教材当作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唯一来源,可尽管钻研了教材、吃透了教材、认认真真使用了教材,学生的语文素养却不见大的提升。殊不知,早在1995年,《小学语文教学法》就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唯一的凭借。语文教学只有采取全方位、立体式、广视角、开放型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随时随地、自觉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不断在学和用中提高语文能力。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节外生枝,延展课堂
语文课上,精心设计的环节、问题乃至过渡语常常得不到学生的肯定,反而是学生敏锐地捕捉到了课堂上一个个新的讯息,发生“思维转向”。
在上《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老师播放了一首如泣如诉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女大学生为了救一只丹顶鹤陷入沼泽地,献出年轻生命的故事,意在引导学生投入到“爱护野生动物”的思维中。可是,学生对老师提出的“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想法?”并不领情,睁着好奇的大眼睛争相举手,“那只丹顶鹤救活了吗?”“老师,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女大学生是怎么陷进沼泽地的?”……教育预设彻底砸了,扑面而来的是这些预想之外的问题,无奈的老师只得草草收场。
这个案例中,是老师的问题不明确?还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或根本是环节设计的不合适?另一案例或许能给我们答案。学习《蜗牛的奖杯》,别的孩子都对蜗牛因骄傲自满,最终永远只能背着重重的奖杯(壳)再也飞不起来感触颇深,唯独一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小男生站了起来:“为什么蜗牛背的奖杯不掉下来,最后还和它的身体粘在一起了呢?是不是它的身体上有一种黏液?”又是一个和语文课不相干的问题!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你提的问题很好,说明你读课文很仔细,也很爱动脑筋,真佩服你。”接着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于是老师说:“看来,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想想看,我们怎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呢?”这下热闹了,“可以到阅览室查资料。”“可以上网查一查。”“我有《十万个为什么》,上面可能有答案。”……课后,看着孩子们奔忙查找资料的身影,我们不禁会思考:学语文,还要怎样才算学呢?
跳出语文课本,把课堂学习延展到课外,走人真正的语文大世界,孩子们才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爱上语文。
二、生活实践,活化课堂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生活教育,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的世界。在作文教学时,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题材中选题,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在后来的习作中,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笔尖流淌出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生活的激情。
我校进行假日作业改革,我们精心设计的作业就深受学生欢迎。三年级学完《花瓣飘香》,就让学生回家做一件让妈妈开心的事,让他们学会感恩;四年级学完春联,就让学生模仿着创作一副春联,在创作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春联的特征;学了写景的古诗,尝试完成一幅“诗配画”,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从中学生明白了学习与生活是统一的整体,用一颗善于感受的心去努力的感受生活,正是语文学习的成功之处。
三、小组合作,优化课堂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莫高窟》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平台——多媒体网页;根据学生的差异、需求、能力提出了学习要求和任务:①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文段落;②寻找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进行交流;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④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学生都能积极自主地利用网页资源,对有关信息进行搜索、整理、重组、再加工,与他人合作直至完成知识系统的重新建构。合作学习关系的建立,为小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时空,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跳出教材的束缚,在自主、积极的互动学习中增长出新的智慧。
四、开发资源,丰厚课堂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仅靠一套语文教材是远远不能满足语文学习的需要的。陶行知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雾,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之宝库,都是活的书。”可见,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
教学《莫高窟》一课,我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网页提供的电子文本、音像资料等进行学习。有的听课文朗读,并跟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的打开超文本链接,图文结合,解决疑难问题;有的观察比较莫高窟的图文资料,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信息,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所不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