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城区是2003年丽江撤地设市,区县分设后新成立的,位于滇西北,东与永胜县和宁蒗县隔江相望,西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相连,南与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接壤,区政府在丽江市政府所在,是丽江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面积1255.4平方公里,下设5乡4个办事处,35个村委会、18个居委会,全区人口1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万人,拥有耕地面积11.4万亩,农民人均拥耕地1.3亩。区位决定了农业和旅游业两大支柱产业,2009年农民人均经济收入达4410元。
一、古城区失地少地农民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城区周边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少地失业农民不断增多。2009年底古城区四个办事处失地少地农民就达2.1万人。一部分失地少地农民用政府的征地补偿费创立自己的非农产业。但有相当数量的失地农民因为文化素质较低(文盲半文盲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大部分,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只有30%左右)、缺乏职业技能、年龄偏大,再加上长期从事农业劳动,对于变换劳动方式心理也不适应,再就业意识差,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比较艰难,失去土地后,也就意味着失业,经济来源减少,加之旅游城市消费不断增加,造成他们生活困难。失地少地失业农民不断增多,将对古城区城乡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为切实关注“三农”问题和维护好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引导和教育失地少地农民转变观念,破除“等、靠、要”思想,提高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自觉性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化就业,对失地少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已成为古城区农民科技培训重中之重。
二、古城区失地少地农民科技培训的经验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古城区撤市建区融入城区步伐加快,失地少地农民随之增加。古城区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失地少地农民科技教育工作,始终把对失地少地农民科技教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以农广校为主体的培训机构已逐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对失地少地农民科技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失地少地农民素质还普遍偏低,因此针对古城区农民现状和当前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是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基础。
(一)失地少地农民科技培训经验及做法
1.短期培训和中长期培训相结合
建立了短期技能性培训、中长期系统性培训两个层次,农广校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培训。
在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根据农民就业意愿和市场需要,采取自办和联办的形式,面向失地少地农民免费开办了养殖、种植、蔬菜、花卉果树栽培、电工、拖拉机驾驶员、农机操作手、厨师、酒店服务、电脑操作、农业职业工人等多个专业方向的技能培训班,让他们尽快掌握一技之长。从而引导失地少地农民从“等就业”转向“争创业”。
在中长期培训方面,农广校创新工作方式,与丽江职业高中学校、古城区劳动就业局、丽江市委党校合作开展培训。 2009年农广校与古城区劳动局以及职业高中学校联合开办厨师专业技能培训,与西安办事处、大理州职业技术学校联合举办家庭水电工培训,与农环站联合举办了两期沼气池技术培训。
2.编写实用教材,开展多形式的培训
为扎实有效地搞好培训,巩固培训效果,农广校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了《丽江市古城区新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教材》。教材经济、实用,保证培训人员人手一套。同时,在培训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以实际操作提高学员动手技能,巩固理论知识。
3.缴纳保证金,确保组织纪律
加强对参训学员的管理,做到每个培训班有一名班长,参训学员交纳50元的组织纪律保证金,中途退学或者迟到早退缺席等违反培训班纪律的不再退还,使培训班组织纪律得到了有效保障。
4.不断充实师资队伍
为使失地少地农民科技培训质量上新台阶,农广校不仅从农牧系统选聘26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骨干作为农民科技培训的理论教员,还从丽江高山植物研究所、丽江市农科所、丽江市农资公司、古城区农资公司聘请专家,担任理论教员,做到每个培训班都有相关技术的系统培训,使每个参加培训的学员都能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学校将农牧系统全部技术人员指定为现场指导教员,做到每个培训班不仅有理论学习还有现场指导。这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失地少地农民科技培训存在的问题
1.农民自觉接受培训积极性不高
许多失地少地农民在得到大额补偿款之后,不愿再从事比较脏、累的工作,“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重新就业的意识参差不齐,大部分不愿意参加培训,不愿花时间精力接受新技术,即使参加培训也需要农技人员或村干部动员。
2.现有培训时间太短,不适合失地农民
对于文化水平有限的失地少地农民来说,现有的培训时间太短,课程主要以理论为主,与实践结合较少,农民不容易接受,很多农民虽然参加了培训,但不能坚持到底。
三、对搞好失地少地农民科技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的几点建议
(一)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
以需求定培训为原则,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引导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大力推行“订单培训、定向输出”模式,保证参训农民学会求职技巧,掌握一两门劳动技能,实现就业。要针对部分农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异地转移困难的实际,实行订单式就地培训转移模式,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让农民就近培训,就地就近就业。
(二)有效整合农民科技培训资源
目前承担农民科技培训的部门较多,本着节约开支的原则建议整合农业、劳动、科协、妇联等各部门人财物资源,在农广校的基础上成立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发挥整体综合优势,做好失地少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三)结合失地少地农民的意愿调整培训时间和内容
一是根据农民意愿不断调整培训时间,短期、中期、长期培训相结合。二是培训内容上,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各失地少地农民的实际需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以失地少地农民需求为重点,采用集中培训、实地指导、科技宣传、声像教学等方式开展培训,实行以能力为本的技能模块教学,突出实践操作培训。
(四)加大培训宣传的力度,让失地农民及时了解就业培训的组织和安排
(五)加大对失地少地农民科技培训经费投入
多渠道争取农民科技培训资金,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加大对失地少地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建议政府将这项工作列入工作规划中实施,每年财政预算一定数额的经费作为专项资金拨付到培训单位,同时制定严格的考核管理办法,确保培训工作能扎实有效开展。培训单位也要加大申请项目力度,争取项目资金,促进培训工作。
城市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失地少地农民进一步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数量增加,农业生产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必须掌握更多更深和更细的技术,才能适应农村生产及进城务工。要使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观念与时俱进,由传统生产技术向现代生产技术迈进,既会生产也会管理和经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加大对失地少地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培训内容要更加广泛,培训要更加系统化,培训时间要延长。培训要与现代化农业生产相结合,与二、三产业的发展相结合,短期、中期和长期相结合,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使培训更大程度地满足广大农民的学习要求,更大程度地促进生产,确保广大农民持续增收。
云南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古城区分校
杨开宏杨家宏任树琴李鹏贞
一、古城区失地少地农民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城区周边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少地失业农民不断增多。2009年底古城区四个办事处失地少地农民就达2.1万人。一部分失地少地农民用政府的征地补偿费创立自己的非农产业。但有相当数量的失地农民因为文化素质较低(文盲半文盲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大部分,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只有30%左右)、缺乏职业技能、年龄偏大,再加上长期从事农业劳动,对于变换劳动方式心理也不适应,再就业意识差,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比较艰难,失去土地后,也就意味着失业,经济来源减少,加之旅游城市消费不断增加,造成他们生活困难。失地少地失业农民不断增多,将对古城区城乡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为切实关注“三农”问题和维护好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引导和教育失地少地农民转变观念,破除“等、靠、要”思想,提高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自觉性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化就业,对失地少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已成为古城区农民科技培训重中之重。
二、古城区失地少地农民科技培训的经验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古城区撤市建区融入城区步伐加快,失地少地农民随之增加。古城区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失地少地农民科技教育工作,始终把对失地少地农民科技教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以农广校为主体的培训机构已逐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对失地少地农民科技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失地少地农民素质还普遍偏低,因此针对古城区农民现状和当前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是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基础。
(一)失地少地农民科技培训经验及做法
1.短期培训和中长期培训相结合
建立了短期技能性培训、中长期系统性培训两个层次,农广校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培训。
在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根据农民就业意愿和市场需要,采取自办和联办的形式,面向失地少地农民免费开办了养殖、种植、蔬菜、花卉果树栽培、电工、拖拉机驾驶员、农机操作手、厨师、酒店服务、电脑操作、农业职业工人等多个专业方向的技能培训班,让他们尽快掌握一技之长。从而引导失地少地农民从“等就业”转向“争创业”。
在中长期培训方面,农广校创新工作方式,与丽江职业高中学校、古城区劳动就业局、丽江市委党校合作开展培训。 2009年农广校与古城区劳动局以及职业高中学校联合开办厨师专业技能培训,与西安办事处、大理州职业技术学校联合举办家庭水电工培训,与农环站联合举办了两期沼气池技术培训。
2.编写实用教材,开展多形式的培训
为扎实有效地搞好培训,巩固培训效果,农广校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了《丽江市古城区新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教材》。教材经济、实用,保证培训人员人手一套。同时,在培训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以实际操作提高学员动手技能,巩固理论知识。
3.缴纳保证金,确保组织纪律
加强对参训学员的管理,做到每个培训班有一名班长,参训学员交纳50元的组织纪律保证金,中途退学或者迟到早退缺席等违反培训班纪律的不再退还,使培训班组织纪律得到了有效保障。
4.不断充实师资队伍
为使失地少地农民科技培训质量上新台阶,农广校不仅从农牧系统选聘26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骨干作为农民科技培训的理论教员,还从丽江高山植物研究所、丽江市农科所、丽江市农资公司、古城区农资公司聘请专家,担任理论教员,做到每个培训班都有相关技术的系统培训,使每个参加培训的学员都能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学校将农牧系统全部技术人员指定为现场指导教员,做到每个培训班不仅有理论学习还有现场指导。这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失地少地农民科技培训存在的问题
1.农民自觉接受培训积极性不高
许多失地少地农民在得到大额补偿款之后,不愿再从事比较脏、累的工作,“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重新就业的意识参差不齐,大部分不愿意参加培训,不愿花时间精力接受新技术,即使参加培训也需要农技人员或村干部动员。
2.现有培训时间太短,不适合失地农民
对于文化水平有限的失地少地农民来说,现有的培训时间太短,课程主要以理论为主,与实践结合较少,农民不容易接受,很多农民虽然参加了培训,但不能坚持到底。
三、对搞好失地少地农民科技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的几点建议
(一)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
以需求定培训为原则,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引导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大力推行“订单培训、定向输出”模式,保证参训农民学会求职技巧,掌握一两门劳动技能,实现就业。要针对部分农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异地转移困难的实际,实行订单式就地培训转移模式,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让农民就近培训,就地就近就业。
(二)有效整合农民科技培训资源
目前承担农民科技培训的部门较多,本着节约开支的原则建议整合农业、劳动、科协、妇联等各部门人财物资源,在农广校的基础上成立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发挥整体综合优势,做好失地少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三)结合失地少地农民的意愿调整培训时间和内容
一是根据农民意愿不断调整培训时间,短期、中期、长期培训相结合。二是培训内容上,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各失地少地农民的实际需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以失地少地农民需求为重点,采用集中培训、实地指导、科技宣传、声像教学等方式开展培训,实行以能力为本的技能模块教学,突出实践操作培训。
(四)加大培训宣传的力度,让失地农民及时了解就业培训的组织和安排
(五)加大对失地少地农民科技培训经费投入
多渠道争取农民科技培训资金,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加大对失地少地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建议政府将这项工作列入工作规划中实施,每年财政预算一定数额的经费作为专项资金拨付到培训单位,同时制定严格的考核管理办法,确保培训工作能扎实有效开展。培训单位也要加大申请项目力度,争取项目资金,促进培训工作。
城市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失地少地农民进一步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数量增加,农业生产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必须掌握更多更深和更细的技术,才能适应农村生产及进城务工。要使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观念与时俱进,由传统生产技术向现代生产技术迈进,既会生产也会管理和经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加大对失地少地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培训内容要更加广泛,培训要更加系统化,培训时间要延长。培训要与现代化农业生产相结合,与二、三产业的发展相结合,短期、中期和长期相结合,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使培训更大程度地满足广大农民的学习要求,更大程度地促进生产,确保广大农民持续增收。
云南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古城区分校
杨开宏杨家宏任树琴李鹏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