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阅读中的想象和联想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书本上所写的内容,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们和别的事物联系起来,人们把这种思维活动叫“联想”。联想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有时候是把书本上所写的事物和道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比如,我们读了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就会由野草的顽强的生命力联想到革命事物也是压迫不倒,摧折不了的。读了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就会联想到那些具有共产主义精神的人,进而也许还会联想到,自己也应该学习那种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有时,联想是把书本上写的道理和事物与其它书本相联系。比如,我们读了陆游的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也许会联想到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读了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也许就会联想到鲁迅的小说《孔乙己》等等。联想活动在读书过程中几乎是随时存在的。
  人们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书本上的描述,有时头脑里还自觉或不自觉地浮现出书本上所描述的情景,人们把这种思维活动叫想象。比如,我们读了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的头脑里就会浮现出一幅长江三峡的宏伟壮丽的图景,仿佛自己也置身于一叶小舟之中,听见了两岸猿猴的啼鸣,看见了两岸高耸的青山,箭一般地飞驶到了江陵。又比如,我们读了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在我们心目中就会出现一个叱咤风云、纵横驰骋的高大的农民英雄的形象。随着小说的情节展开,我们和他一起运筹帷幄,一起参加战斗,为他的胜利而高兴,为他的挫折而担忧。
  在读书过程中,联想和想象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广泛的联想引起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又引起新的联想。联想和想象在人们的读书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加深我们对读物思想内容的理解。我们知道,许多文学作品本身就充满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例如李白的诗,由明月联想到家乡(《静夜思》),把现实生活中的瀑布想象成银河从九天飞落(《望庐山瀑布》)。再如现代散文《白杨礼赞》由白杨树联想到北方抗日军民。《歌声》一文由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想象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夹道欢迎的热烈场面。这些作品不管是托物言志,还是借景抒情,都是以联想和想象为基础的。在读这些作品时,如果我们也能够按照作家的思路展开联想和想象,就能更好地领会这些作品所描绘的情景,深刻认识到作品的思想意义。比如,在阅读《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时,如果我们善于想象,那么就能在心目中建立起白杨树笔直、向上,傲然耸立的高大形象。善于联想,就能深刻地领会到白杨树所象征的中华民族那种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阅读这样的文章,如果不会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就不能真正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作”,任何作品都带有一定的针对性,都对现实生活有着这样那样的影响作用。我们阅读作品,也是希望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从而指导自己的生活。在读书过程中,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以把作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作品充分发挥它的影响,使人们从中获得更多的教益。在阅读活动中,如果没有联想和想象在内,诗歌就不可能发挥它的影响作用,我们也不可能从中获得这样巨大的鼓舞力量。
  读书活动中积极展开联想和想象还有助于把获得的知识通过比较和补充,融会贯通,促进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的产生。例如爱因斯坦,除了潜心阅读物理学著作之外,还广泛涉猎哲学方面的书籍。把这两门科学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因而促进了相对论的产生。在读书活动中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联想和想象呢?联想和想象是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想展开联想和想象,就要认真阅读和仔细品味文章的意思,一旦领悟,联想和想象就接踵而来。学习李白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如果我们知道这是一首描写秋浦冶炼工人劳动场面的诗,并弄懂了每一个句子的大意,又经过反复的吟咏,那么,我们就能想象得出诗歌所描绘的情景:通红的炉火照亮了天地,紫色的烟雾里飞舞着红色的火花,被炉火映红了面颊的工人们在月夜里一边劳动,一边唱歌,豪迈的歌声在寒冷的水面上震荡着传向远方。如果我们不理解诗的意思,读时又不认真体会,那么就很难想象出上面提到的生动的情景。宋代学者陆九渊提出:“读书切戒太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指的就是:要仔细地读,反复吟诵和体会,才能引起联想和想象,增加读书的兴味。联想和想象还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勤于联想的人甚至可以从最平常的阅读材料中获得珍贵的启发。鲁迅先生在《随便翻翻》一文中说:“譬如我们看一家的陈年账簿,每天写着‘豆腐三文、青菜十文、鱼五十文、酱油一文’,就知道先前这几个钱就可以买一天的小菜,吃够一家了。看一本旧历本,写着‘不宜出行、不宜沐浴、不宜上梁’,就知道先前有这么多禁忌。”如果我们懒得动脑筋,无论怎样也不会把陈年账簿和旧历本同经济学、社会学研究联系起来。
  读书中的联想和想象还应该有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我们所读书本本身的内容。联想和想象到的事物和道理应与书本上所写的事物和道理有本质上的联系。如,陆游的《示儿》诗与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有着爱国主义方面的共同本质。《范进中举》和《孔乙己》有批判科举制度的共同本质。因此能够互相联系。就是陈年账簿,虽然记录的只是一家的收支情况,但也还是属于经济范围里的事物,所以能够与当时整个社会经济状况联系起来。联想和想象如果脱离所读书本本身的内容,漫无边际的乱想,对于读书学习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广大教师只有用心设计,积极探索,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才能让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人在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就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小学英语 学习积极性 调动 策略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很多小学生认为英语学科是最为枯燥和乏味的学科,如果学生对英语知识没有任何兴趣,那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感觉非常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现状 要求 阅读 写作  当前,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总体上并不高,缺乏指导)策略,甚至完全没有得到教师的指导。教师要么只重视读,忽略了写;要么重视写,忽略了读;要么重视了读,忽略了阅读方法指导;要么重视写,但写的方法不当。如果你去听一堂小学语文课,听到的是学生单一的齐读,或是无章法的自由读,或是让个别学生站起来面无表情地读,总之,学生在
一、语文教学要突出个性培养的必要性  1、进行个性培养是教学活动的普遍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学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更要照顾个别差异,以发挥学生各自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即“全面发展、有特长,知能并举、有个性。”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突出个性培养。  2、突出个性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必须努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期刊
摘要:三年级是小学作文的启蒙阶段,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习作训练的基础。因此中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正确把握课标理念,对中年级学生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无从下笔,对习作毫无兴趣而言,进而产生了畏惧心理。如何让他们消除畏惧心理,以最快的速度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写好作文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最终形成自己较为理想的习作指导方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最大弊病就在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习惯于先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原文,再在“翻译”的基础上讲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种教学策略,费时久而收效微,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畏之如虎,唯恐避之不及。因此,如何改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成为当前语文教学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我根据近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探索,谨提出将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代化”的策略,以飨读者,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为了应对高考而急功近利,进行高消耗、低效益的简单重复式的教学。其实,语文教学中除了需要教师诗意语言的奔涌、真情
期刊
摘要:在目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要让学生能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意境和创作情怀有全面准确的认识。从目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来看,老师应把握以情动人、意象捕捉的教学方法,通过诗歌教学全面培养学生意象捕捉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诗歌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诗歌中获得充分的启发和教育,为日后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这种现实的需要,我们必须切实做好中学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交际活动的广泛、活跃、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求。“口语交际”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  新课标实行以来,新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设有口语交际这个环节。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改革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开发口语交际的训练途径,采取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善于倾听,乐于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
期刊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水平的高低、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质。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希望能给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注入新的理念,改变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差、效率低、学生丢分严重的困境。  【关键词】作文 写作素材 写作兴趣  一、作文的概述  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
诗歌是一种非功利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富于创造性的文学样式。它渗透了作者浓烈的情感,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悟性和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然而我们面临的现状是:一、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诗歌。不喜欢是因为读不懂,读不懂就体会不到诗意之美,甚至还会产生厌恶情绪。二、诗歌是历年来的必考题,考查内容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如何解决“不懂”和“必考”的矛盾,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喜欢到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