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教研员来校进行教学视导活动,我也跟着听了一节思品课。
我对这节思品课有两个印象:一是课堂结构完整,师生互动也积极。二是仅从文本知识的角度来说,这堂思品课是成功的,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内容上给我的感觉是在强调书本知识,抽象与概念化很浓。
在听这节课的过程中,我感觉到《思品》课堂不应当只是这样的,于是,我翻开《思品》教材,有了一个基本判断,无论是“享受学习”单元,还是下一个单元“认识你自己”,内容的重点都不是关于知识的,而是关于生活,关于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感悟和生命成长中的点滴体会,是关于生命的觉醒和成长的阵痛。由此得知:《思品》不是知识,而是关于生命和生活。至少说《思品》不是死的知识与教条,而是活生生的知识。
课后的評课环节,是在校长办公室进行的。我表达了我对《思品》课的基本认识:《思品》课的重点不是知识,而是引导同学们思考人和人的生活,是引导孩子们如何有道德地生存。
倘若我来上这一节课,我将如何行动呢?我们理解的课堂是一种帮学的状态,面对“帮学课堂”中的导学、研学、应用和反思四个基本教学环节,处理“享受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在“导学”环节我可能会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在整个自然界中,谁在学习呢?
接着,会进入到一个“研学”的环节。这会是一个人研学、小组研学和师生研学依次展开的环节。同学们首先可能会将自然界进行分类,比方说桌椅、石头为一类,因为它们没有生命,甚至会想到山川与河流、星星与月亮也属于此类。树木和小草是一类,因为它们虽然有生命但不会走路和说话。动物是一类,人是另一类。
倘若同学们在个人研学或小组研学中能够这样分类已经很了不起了,至于他们是否知道自然界科学的分类应当是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并不重要。倘若教师知道科学的分类,点明一下也是可以的,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于是,同学们可能会开始思考:桌椅与石头在学习吗,山川与河流、星星与月亮呢?小树在学习吗?倘若小树没有学习,为什么会长成大树的模样?这不是小树在模仿吗?
下一个教学环节,老师可能会抛出另一个问题:动物们为什么要学习?人类又为什么要学习呢?
又一个“研学”环节出现了,一定会有某位同学想到,倘若一只小鸟不学会飞翔,它便找不到更多的食物,甚至会成为别人的食物,野兔不学会奔跑,会成为鹰或狼的食物。哦,动物们学习是为了生存。
“学习是辛苦的”,这是书本上的结论。于是,我们通过讨论和思考,得到了与书本上一样的结论。“与书本上的结论一样”可能会让同学们很兴奋,感到有一种思考的快乐,于是,会发现“学习也会是一种快乐”,这又是与书本上一样的结论,于是,同学们可能会更兴奋。不知不觉间,大家完成了书本上了“学习是快乐的,也是辛苦的”这一个重要环节的内容。
课堂还在深入,老师说:倘若人和动物学习都是为了生存,那怎么能说人比动物高级呢?倘若同学们研学不出来,需要进入师生研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说: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存在,更是为了生活,为了更好地生活和有意义地生活,为了一种价值和尊严。学习也是一种责任,是对自己、对家人,对集体、甚至是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于是,不管学习是苦还是乐,生之为人,就得义无反顾、刻苦努力地学习。
兴趣会来自何处?孩子们可能会觉得,首先父母的爱和老师的爱会激发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也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同学关系、所有人的帮助和鼓励等等都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帮学课堂”中的“应用”和“反思”环节,更是要回到生活当中和成长的历程当中,回到同学和集体中来。同桌的学习成绩为什么比我优秀?相互之间分析分析,有好的学习方法和方式反思出来了就可相互应用。
所以,思品课讲的不是知识,而是生活。
我对这节思品课有两个印象:一是课堂结构完整,师生互动也积极。二是仅从文本知识的角度来说,这堂思品课是成功的,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内容上给我的感觉是在强调书本知识,抽象与概念化很浓。
在听这节课的过程中,我感觉到《思品》课堂不应当只是这样的,于是,我翻开《思品》教材,有了一个基本判断,无论是“享受学习”单元,还是下一个单元“认识你自己”,内容的重点都不是关于知识的,而是关于生活,关于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感悟和生命成长中的点滴体会,是关于生命的觉醒和成长的阵痛。由此得知:《思品》不是知识,而是关于生命和生活。至少说《思品》不是死的知识与教条,而是活生生的知识。
课后的評课环节,是在校长办公室进行的。我表达了我对《思品》课的基本认识:《思品》课的重点不是知识,而是引导同学们思考人和人的生活,是引导孩子们如何有道德地生存。
倘若我来上这一节课,我将如何行动呢?我们理解的课堂是一种帮学的状态,面对“帮学课堂”中的导学、研学、应用和反思四个基本教学环节,处理“享受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在“导学”环节我可能会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在整个自然界中,谁在学习呢?
接着,会进入到一个“研学”的环节。这会是一个人研学、小组研学和师生研学依次展开的环节。同学们首先可能会将自然界进行分类,比方说桌椅、石头为一类,因为它们没有生命,甚至会想到山川与河流、星星与月亮也属于此类。树木和小草是一类,因为它们虽然有生命但不会走路和说话。动物是一类,人是另一类。
倘若同学们在个人研学或小组研学中能够这样分类已经很了不起了,至于他们是否知道自然界科学的分类应当是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并不重要。倘若教师知道科学的分类,点明一下也是可以的,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于是,同学们可能会开始思考:桌椅与石头在学习吗,山川与河流、星星与月亮呢?小树在学习吗?倘若小树没有学习,为什么会长成大树的模样?这不是小树在模仿吗?
下一个教学环节,老师可能会抛出另一个问题:动物们为什么要学习?人类又为什么要学习呢?
又一个“研学”环节出现了,一定会有某位同学想到,倘若一只小鸟不学会飞翔,它便找不到更多的食物,甚至会成为别人的食物,野兔不学会奔跑,会成为鹰或狼的食物。哦,动物们学习是为了生存。
“学习是辛苦的”,这是书本上的结论。于是,我们通过讨论和思考,得到了与书本上一样的结论。“与书本上的结论一样”可能会让同学们很兴奋,感到有一种思考的快乐,于是,会发现“学习也会是一种快乐”,这又是与书本上一样的结论,于是,同学们可能会更兴奋。不知不觉间,大家完成了书本上了“学习是快乐的,也是辛苦的”这一个重要环节的内容。
课堂还在深入,老师说:倘若人和动物学习都是为了生存,那怎么能说人比动物高级呢?倘若同学们研学不出来,需要进入师生研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说: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存在,更是为了生活,为了更好地生活和有意义地生活,为了一种价值和尊严。学习也是一种责任,是对自己、对家人,对集体、甚至是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于是,不管学习是苦还是乐,生之为人,就得义无反顾、刻苦努力地学习。
兴趣会来自何处?孩子们可能会觉得,首先父母的爱和老师的爱会激发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也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同学关系、所有人的帮助和鼓励等等都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帮学课堂”中的“应用”和“反思”环节,更是要回到生活当中和成长的历程当中,回到同学和集体中来。同桌的学习成绩为什么比我优秀?相互之间分析分析,有好的学习方法和方式反思出来了就可相互应用。
所以,思品课讲的不是知识,而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