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正式提出“问题解决”概念,改变了之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低年级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与审题能力的不足,仍然存在相应问题,影响“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加强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为数学问题解决奠定能力基础。
【關键词】低年级 数学 解决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151-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化分为四个方面,其中“问题解决”是总目标之一。根据新课标规定的数学学习内容来看,小学低年级数学在每个领域都包括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内容。国际数学问题解决潮流传入我国之后,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开始积极倡导和探索,人们开始从知识量积累向能力培养方向转移,逐渐意识到学习能力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从问题解决策略入手,优化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分析
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将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归为四大总体目标之一,强调了它的重要性。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从中学会举一反三,养成反思习惯,不断提升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发展,重视问题解决过程。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不足的表现
(一)部分学生对数学问题情境理解存在困难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虽然能够对具体形象的情景形成初步认知,但是由于逻辑思维的匮乏,在数学问题情境理解上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无法将实际生活与数学问题情境有效链接,以至于在问题描述与求解过程中存在偏差,影响最终解题效果。
(二)部分学生对问题实质把握不够明确
小学生解决问题中第二阶段是“明确问题”,也就是把握问题的本质,确定解题方向。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时在解决问题上对问题本质把握不够明确,很容易只看到问题的字面意思,或者忽略关键字词,导致问题思考方向错误。
(三)部分学生解决问题时思路不够清晰
思路是问题解决的方向塔,能够快速理清问题中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任务。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分析能力还不够成熟,在解题过程中思路不够清晰,出现解题方法运用不合适、条件关系分析不到位等,影响最终正确率。
三、提升低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学会读题,提高文字理解能力
读题是所有问题解决的基础,在读题中提取关键词,把握问题本质,整合信息,理清解题思路。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读题的引导,借助对话或者图画,提取数学信息,提高文字理解能力。一般步骤为读题——说出其中的数学条件和数学问题——确定解决方法——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在读题过程中除了提取关键信息外,还要从数学条件中排除干扰信息,逐步形成好的读题习惯,提高低年级学生从数学问题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为了使读题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可以选择一些和数学知识有关的课外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理清解决思路
在小学一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理清思路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理清问题解决思路,教师可以加强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寻找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比如:一辆公交车上原来有30人,达到下一站后有6人下车,10人上车,此时公交车上有多少人?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问题本质“求解此时车上现有人数”,之后理清问题情境中事件发生的过程寻找解题步骤:先下车6人,此时公交车上还有多少人;再上车12人,此时车上的人数是问题求解的人数。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列出计算式,求得最终答案。此外,为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鼓励学生探究不同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强化问题思路梳理能力。
(三)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分析,提高自主解题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建议教师从生活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自主解题能力的提升。比如学习“克和千克”相关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区分“克”与“千克”的概念,然后给出具体要求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为老师和其他同学出题,最后交还题目、解决题目。由此一来,既加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其体会到了数学离不开生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贯穿数学学习始终,是提高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基础。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阻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白延秀,常学智.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几个策略[J].甘肃教育,2016(02):101.
【關键词】低年级 数学 解决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151-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化分为四个方面,其中“问题解决”是总目标之一。根据新课标规定的数学学习内容来看,小学低年级数学在每个领域都包括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内容。国际数学问题解决潮流传入我国之后,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开始积极倡导和探索,人们开始从知识量积累向能力培养方向转移,逐渐意识到学习能力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从问题解决策略入手,优化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分析
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将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归为四大总体目标之一,强调了它的重要性。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从中学会举一反三,养成反思习惯,不断提升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发展,重视问题解决过程。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不足的表现
(一)部分学生对数学问题情境理解存在困难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虽然能够对具体形象的情景形成初步认知,但是由于逻辑思维的匮乏,在数学问题情境理解上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无法将实际生活与数学问题情境有效链接,以至于在问题描述与求解过程中存在偏差,影响最终解题效果。
(二)部分学生对问题实质把握不够明确
小学生解决问题中第二阶段是“明确问题”,也就是把握问题的本质,确定解题方向。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时在解决问题上对问题本质把握不够明确,很容易只看到问题的字面意思,或者忽略关键字词,导致问题思考方向错误。
(三)部分学生解决问题时思路不够清晰
思路是问题解决的方向塔,能够快速理清问题中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任务。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分析能力还不够成熟,在解题过程中思路不够清晰,出现解题方法运用不合适、条件关系分析不到位等,影响最终正确率。
三、提升低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学会读题,提高文字理解能力
读题是所有问题解决的基础,在读题中提取关键词,把握问题本质,整合信息,理清解题思路。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读题的引导,借助对话或者图画,提取数学信息,提高文字理解能力。一般步骤为读题——说出其中的数学条件和数学问题——确定解决方法——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在读题过程中除了提取关键信息外,还要从数学条件中排除干扰信息,逐步形成好的读题习惯,提高低年级学生从数学问题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为了使读题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可以选择一些和数学知识有关的课外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理清解决思路
在小学一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理清思路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理清问题解决思路,教师可以加强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寻找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比如:一辆公交车上原来有30人,达到下一站后有6人下车,10人上车,此时公交车上有多少人?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问题本质“求解此时车上现有人数”,之后理清问题情境中事件发生的过程寻找解题步骤:先下车6人,此时公交车上还有多少人;再上车12人,此时车上的人数是问题求解的人数。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列出计算式,求得最终答案。此外,为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鼓励学生探究不同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强化问题思路梳理能力。
(三)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分析,提高自主解题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建议教师从生活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自主解题能力的提升。比如学习“克和千克”相关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区分“克”与“千克”的概念,然后给出具体要求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为老师和其他同学出题,最后交还题目、解决题目。由此一来,既加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其体会到了数学离不开生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贯穿数学学习始终,是提高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基础。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阻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白延秀,常学智.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几个策略[J].甘肃教育,2016(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