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Ig合成及对丝裂原反应的研究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告12例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慢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面标记、Ig合成及对丝裂原反应的研究结果。全部患者的慢淋细胞表达CD 5、CD26、CD19、CD20;但对CD10、Cμ、CD21及SmIg的表达有差异。对丝裂原PHA、PWM及SPA-COI刺激的反应性,在个例间有明显差异。3H-TdR掺入的指数PHA0.76~79,PWM0.37~24,SPA-COI0.5~65。大部分患者的B慢淋细胞合成Ig的水平比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减低。提示可能与该类细胞分化程度低及有内在缺陷有关。

其他文献
初步研究了人胚脾(16~40周)自然杀伤(NK)细胞的功能发育,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α(IFN-α)的调控作用,以及NK细胞维持抗瘤活性与细胞增殖的关系。51Cr释放法测定结果显示,人胚脾细胞NK功能发生于胚胎20~24周,24周龄脾NK活性为6.3%±2.6%(E∶T = 50∶1),且随胎龄的增长而增强,出生前胚脾NK活性远低于成人水平(P<0.001);IL-2和IFN-α均能
应用一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荧光法,对100例序贯而来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和毛细胞白血病(HCL)的细胞表面标记进行检测与分析,发现此组疾病有别于国外文献报告的一些免疫学分型特点:100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4.9∶1(国外则约2∶1),具B细胞标志的93例;其中PLL和HCL均为B细胞型,7例T细胞型者均为CLL,这是此组疾病的重要特点。具B细胞表型的患者98
采用血小板GPIIb/IIIa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磁体对中间转化型未成熟巨核细胞进行了体外分离研究,发现巨核细胞祖细胞(CFU-Meg)表面基本上无血小板GPIIb/IIIa表达,增殖分化后则有一定量的GPIIb/IIIa表达而进入早期中间转化型未成熟巨核细胞(ETI-Meg)阶段,ETI-Meg具有增殖和分化的能力。继续增殖分化后,其表面有了相当多的GPIIb/IIIa表达而进入晚期中间转化型未成熟
期刊
观察了124例次成人急性白血病在诱导化疗第1疗程间歇期末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减少指数(MBDIs),>61者缓解率达95.8%(68/71例),<60者缓解率仅11.3%(6/53例),表明此指数可敏感地预测该方案继续诱导化疗的疗效,并做了简要讨论。
应用Dexter长期培养体系结合短期培养,观察其对急性非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发现白血病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L)在本体系中迅速减少,于4~6周完全消失,而正常对照组的粒单核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可存活8周以上。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细胞培养中2~4周出现CFU-GM。加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CSF-1)后CFU-L的回收值较不加组低(P<0.01),消失时间也早。非
期刊
期刊
期刊
通过对10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检测,发现无论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还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其所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AL患者既有LDL代谢异常,又有HDL代谢改变。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对血浆Tch、LDL-C影响较大;外周血中未成熟的白细胞数对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