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足迹

来源 :创意设计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j8332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当代具象雕塑在国际艺术舞台上显得更加成熟,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当代具象雕塑创作在创新的同时应该把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的元素作为创作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其它表现形式上的创新,这就是中国雕塑语言表达的新内容。在形式上不限于东方或者西方、在创作手法上也不拘泥于材料的多样性,而是在不摒弃传统元素的同时进行创新。
  [关键词]当代雕塑;具象雕塑;艺术语言;人文
  [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 Chinese contemporary figurative sculpture is more mature in the international art scen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Chinese contemporary figurative sculpture creation should be the basis of creative elements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artistic language.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o t h e r f o r m s o f expression on the innovation, which is the Chinese sculpture language expression of new content. In the form of not limited to the East or the West, in the creative approach is not rigidly adhere to the diversity of materials, but do not abandon the traditional elements at the same time innovation.
  [Key words] Chinese contemporary sculpture;Figurative sculpture;Art language;Humanities
  一、當前社会的的文化发展背景对当代具象雕塑发展的影响
  当今中国的社会文化发展是具有多面性的,比如传统文化、经济文化、科技文化、时尚文化等等,这些元素组成了现代社会的一个大的文化背景,在这个背景环境当中,科技迅速发展促使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的增长给予了时尚文化发展空间,它们息息相关,每一种文化都要在现代社会中被重新定义,当代文化得以发展创新。在中国当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具象雕塑的发展受多方面影响,第一方面就是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这使具象雕塑在材料的选择运用上更加宽泛,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雕塑制作的效率;第二方面是时尚文化的发展,它直接影响到雕塑家的创作思维和变化,也是我国具象雕塑发展的有益营养,但是,雕塑艺术创作即要体现当代精神,还要继承传统文化理念才能真正体现我国当代具象雕塑的发展特色;第三方面是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间接地影响具象雕塑市场的发展速度,人们的审美意识在此过程中大步提高,人们在提高精神生活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对艺术品的认知,这直接影响到具象雕塑艺术品市场发展方向(图1、2、3)。


  二、中国当代具象雕塑要把握世界雕塑发展的脉搏
  中国当代具象雕塑的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当代雕塑在90年代后登上了"国际航班”,至此,中国雕塑家开始应邀参加国际性的雕塑大展。中国当代具象雕塑在原创性的实验意义上对国际艺术发展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它促进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沟通,经过几代中国雕塑家的不懈努力,当代具象雕塑正当繁荣时期,作为当代艺术青年应继续前辈的步伐,把握世界雕塑艺术发展的脉搏,为更好地发扬本民族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国内当代具象雕塑创作的文化转型
  雕塑始终没有与文化和中国人的生存经验挂钩,和他们的现实问题挂钩,正是在这个背景下,1992年左右,雕塑界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变,我们把它称之为文化转型,在满足温饱的情况下,他们开始寻求对精神上的满足,这间接促进了雕塑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而且在这个时期,具象雕塑依然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图4)。
  首先,由于解放初期的雕塑艺术在思想上缺乏与国际雕塑界的交流,使其始终处于法国和前苏联雕塑的传统模式中,造成了这一时期的中国雕塑发展极为平淡,直至60年代末期才稍有好转。在此期间仅有少量经典作品,如《大寨》、《收租院》等。






  其次,在中国的西方雕塑思想观念转化为具有中国传统思想内容并融合发展为当代文化理念。“一些雕塑家强调民族传统是基于探索第三条道路的考虑。他们的出发点并不是出于对西方文化的反抗,他们只是清醒地意识到一味跟着西方将永远没有自己的地位,而西方现代雕塑语言又无法回避,如果能在民族的雕塑语言和西方现代雕塑语言中进行嫁接,中西结合,则可开辟一条既是民族的又是西方现代的新途径。”这里提出的转化并不完全是其本意,也可以理解为融合,只是雕塑家们的思想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就像考虑任何问题一样,要从多角度去分析,外国人看待中国人的传统是从他们的角度去分析的,可以说有一种新鲜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看待产生在另一个环境中的事物和本身处于这个文化环境当中的人所体会的是有一定差距的,犹如古人云,“当局者迷,而局外者清”。 这里面还要提到《收租院》,在1972年展于欧洲卡赛尔广场,对于外国的艺术家们来说,这就代表着东方的前卫艺术, 这件作品创作于1965年文化大革命之前,好像这是一种时间上的“穿越”,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点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效果,传统就是与生俱来的,因为自己就生活于其中。这不是迷恋传统也不是摒弃传统,关键是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它,在这个基础上去体会当下生活的点滴, 运用自己的雕塑语言来表述对当代社会的人文关怀。 国内著名当代雕塑家隋建国说过这样的话:“今天看来任何雕塑都是一个具体的东西,一个现成品,一个物体而已,它不模仿任何东西,不存在抽象和具象,永远是具象的。”1997年隋建国创作了《中山装》(图6),后来又创作了《衣纹系列》(图7)。他在创作时并没有考虑太多,简单的思想、纯粹的观看、用心的创作。中山装作为一种传统符号,隋建国将其转化成创作形式以表达当代思想,正是传统与当代文化思想相结合的有力证据。   四、以人为本,体现当代具象雕塑存在意义
  要体现当代具象雕塑的意义就要实现当代艺术的价值观,为此,要用当代雕塑的语言来表达当代人的生存意识。就具象而言,其是视觉艺术中最有利的表达方式,当代具象雕塑艺术抛弃的是传统中的公式化、概念化的表达方式,而把对象回归到人及现实的生活中去。
  当代雕塑家承载着太多的使命与责任: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人们共同的审美心理结构;其次是社会环境所给予雕塑家的自然情感,把这些元素有力地结合起来运用到当代具象雕塑创作中去,让雕塑家的主观意识与客观的人文环境相融合。雕塑艺术表现的是人的意志,是环境接受了雕塑艺术的存在,也就是说雕塑存在于人类的生活环境空间之中,它可以充实人的眼球,给予人们精神文化上的满足,归根结底它是为人所服务的,因为雕塑艺术不是虚伪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真正的形和体,它在空间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因此当代具象雕塑艺术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


  五、在不摒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开放创新
  20世纪70年代,当代具象雕塑就步入了雏形阶段,“1979年以后,中国美术院校雕塑系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基础课教学的目的是‘为创造具有中国风格的现代雕塑打下思想和技术的基础’。”[1]这里面提到了具有中国风格,就是说在那个时期雕塑家就已经意识到了传统的重要性,然而在当下如何把传统和当前的艺术形式“和谐”地结合起来才是研究的重点。
  中国的当代具象雕塑的创作主线必然是从民族传统的角度出发,结合传统和地域给我们带来的文化特点,再把生活中所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元素组织起来,进行具有“当代”性的具象雕塑创作。提到传统就必须联系到中国古代的传统雕塑,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还有56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创作元素,民间艺术文化也是创作素材的富矿地。当代具象雕塑并不是单纯地以人物作为创作造型的基础,有些人把雕塑的具象固执地归为人物写实的基础之上,这样的思想是对雕塑艺术发展的束缚,在大力发扬民族传统的同时,应该努力地去发现传统文化的细节符号,把它作为现代具象雕塑的创作元素,比如传统的装饰符号、传统的物件,传统的人物服饰等等。


  在这方面,雕塑家何镇海做到了对传统物件及符号的完美应用,在作品《音乐之门——施光南造像》中,他运用中国传统的剪纸样式来表现人物形象。以平面的元素构造立体的雕塑,通过材料与传统色彩来烘托民族音乐家施光南的形象,极富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门闩系列》(图8)作品,在材料上利用传统的陶与传统的木进行结合,在这之前两种传统材料从来就没有真正共同运用过,就是因为这具有当代思想的大胆结合赋予了作品视觉与思想上的巨大冲击力。剪纸运用了传统具象符号,门闩运用了传统具象物件形象,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元素,这些元素是智慧的体现、是文化的象征。何镇海教授用细微的眼光抓住了这些快要被忘却了的民族传统元素,来进行他具有当代具象风格的雕塑创作,作品体现了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深切关怀。当代具象雕塑的发展主张开放意识和观念更新,中国雕塑家表现的心理状态普遍平和从容,也体现了对新生事物和不同的观念的接纳与包容。改革开放给予了当代雕塑家们开放的意识,由此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生事物。当然雕塑艺术也同与此,它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勇于创新(图9、10)。




  当代具象雕塑走入民众的生活之中,其就开始融合于公共环境里,在丰富社会文化和改善生存环境品质以及充实人们审美境界的同时,当代雕塑家对艺术来源本体的不断认知及深化促使了在具象雕塑创作思想上的创新。他们开始追溯当代具象雕塑的发展初始,不再遵循以往单一不变的创作模式,开始学习打破固守的思维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这种开放性的尝试积极推动了对雕塑本体的认识由封闭转向了开放。在近30年的创新过程中,随着当代具象雕塑家们不断对具象雕塑创作进行实验性的探索,当中的部分具有原创性的和在思想上对当代社会具有关注性的作品开始受到认同。而且在当代具象雕塑发展的过程中,雕塑家们逐步地发现传统元素的重要性,在关注当代社会文化的同时开始关注传統艺术的文脉。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当代具象雕塑在国际艺术舞台上显得更加成熟,在寻找全球化背景的语境下,中国当代具象雕塑创作在创新的同时应该把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的元素作为创作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其他表现形式上的创新,这就是中国雕塑语言表达的新内容。 在形式上不限于东方或者是西方、在创作手法上也不拘泥于材料的多样性,而是在不摒弃传统元素的同时进行创新。
  与此同时,当代具象雕塑的发展创新,离不开当代雕塑家在创作过程中的主观性思维表现,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缺少创作的实验性,与自身思维中的未知领域不断接触和对“未知领域”进行创作实践,而只有在多次实践之后才会得到新的创作成果。在当代实验性雕塑创作过程中,具象只是对物体本身形态的一种解释,不应被限制于照抄形体,而应该从空间上去对形态进行探索和挖掘。


  参考文献:
  [1]孙振华.雕塑空间[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黄远林,孙振华.美术观察[J].美术观察出版社,1997.
  [3]马辉,彭嵘.重塑辉煌——论传统雕塑的中国现代转型[J].雕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儿童的自然游戏群体正在逐渐消失,自然游戏空间正在减少,这不利于儿童的身心成长。本文从儿童自然游戏和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着手,尝试将二者结合,创立一个适合儿童游乐的乡村旅游项目,以达到让城市儿童回归自然,激发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目的。同时尝试从整体概念、外部环境、项目组成、设计原则四个方面,总结基于儿童游乐的乡村旅游项目的特点,并通过宝水村乡村乐园的设计案例进行论
期刊
[摘要]主题性站点是含有明确设计理念的地铁车站。通过对北京市部分地铁站点空间文化信息的调研分析,发现存在表现形式缺乏整体设计、内容多从环境文脉直接呈现、信息之间分化独立、传递方向单一等问题,主题性地铁站域空间的文化信息呈现应注重平衡性、整体性和艺术性,强化乘客对文化信息的感知体验。  [关键词]主题性站点;站域空间;文化信息;呈现方式  [Abstract]Thematic subway stat
期刊
[摘要] 湘西土家族特有的织锦西兰卡普织锦在旅游商品设计中的运用是对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为探索西兰卡普的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有机结合的可能性与创新性,文章在对西兰卡普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将西兰卡普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应用到旅游商品设计之中的构想与途径,以期对未来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兰卡普;艺术语言;旅游商品;创新设计  [Abstr
期刊
摘 要 高剑父强调:“无论学哪个时代的画,总要归纳到现代来;无论学哪一派,哪一个人的画,也要有自己的个性和面目。”杨之光作为师从岭南画派传人的画家之一,他不把自己归入特定派别的作风正是诠释岭南画派多元、包容、追求个性的精神,在后继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根据杨之光创作实践,从人物题材选择背景、表达方式、造型精神、主题情节、审美特征五个方面,简要探讨其绘画语言的继承与拓展。  关键词 岭南画派;杨
期刊
摘 要 审美人类学植根于人,体现了人类创造的物品之美。人对生命敬畏、热爱,因而要去表现它。传统纸笺将“生命”这一宏大的主题,通过精巧的加工工艺、做工精良的纸张和美轮美奂的手绘图案展现出来。以安徽掇英轩①纸笺个案为例,在审美人类学视域中,从“物”的维度分析“纸笺加工技艺”的生命意蕴和人文关怀思想;从“人”的维度分析新时期感悟传承生命之美的工匠精神;最后从“艺道”的维度提出安徽掇英轩对“纸笺加工技艺”
期刊
[摘要]文章以东阳木雕产业创新发展历程为案例,指出工艺美术行业的创新发展要紧扣时代命题、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尊重行业发展规律、融入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艺美术;东阳木雕;创新与发展  [Abstract]The article takes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course of Dongyang woodcarving industry as an exampl
期刊
[摘要]传统民俗节日的研究成果多以理论构建为主,忽视了微观层面及实证层面的研究。文章以赣南客家清明节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分析传统节日的价值变化及现实意义;发现传统节日民俗存在价值遭到质疑、神圣空间趋于瓦解、面向未来的特性缺失等问题;呼吁重塑传統节日的价值,包括维系族群运行、平衡与调节民众心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键词]清明节;赣南客家;民俗价值;传统节日  [Abstract]
期刊
[摘要]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中,“耕读传家”是小康农家追求的一种理想生活图景。文章以南京漆桥村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发掘当地极具特色的圩田农业景观和江南孔子后裔聚居地的人文特质,营造圩田湿地景观,在减灾保产、改善环境的同时形成有地域特色的农业景观;同时复建孔氏宗祠和小学,建构有儒学特色的乡村教育体系,建设知书达理、乐耕安居的现代历史文化名村。  [关键词]乡村规划;耕读传家;农业景观;漆桥村  [
期刊
[摘要]手工艺美术不仅具有物质性,也具有精神性,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才能达到创作者的目的。材料是手工艺美术创作的物质媒介和载体,不但承载着实现手工艺品的功能,还传达着人的情感。因此,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求材美、树工巧,并融入巧妙的构思。  [关键词]工艺美术;材质;工艺;构思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ity an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互联网 +”对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在技术与理念上的颠覆式影响,结合浙江理工大学数字媒体艺术新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特点,介绍了课题项目组的形式:形成跨年级老带新、从课外到课内团队模式;指导团队策划运营专业微信公众号;组织线上线下数字媒体设计和运营活动。该课程旨在突破原有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限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型数字媒介集合最鲜活有效的教学资源与信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索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