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的理论困境与文化适应性

来源 :青年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ridzmhuiyo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工业社会的后现代文明孕育了生态美学思想,并催生了中国学术界生态美学研究的热潮。但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程度导致了中国生态美学发展中面临的理论困境,集中表现为生态美学的合法性、中西方学者关注点的分化,其根源则是生态美学理论的文化适应性。 The postmodern civilization of western industrial society gave birth to ecological aesthetics and gave birth to the upsurge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However,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ead to the theoretical predica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in China. The focus is on the legitimacy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concern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s. The root cause is the cultural adaptability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
其他文献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南斯拉夫“实践派”主要代表之一马尔科维奇在对欧美意义理论的系统批判和吸纳中,从社会实践出发,建构了具有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特征的辩证意义理论,
第一幕:两个黄鹂鸣翠柳××湖畔,垂柳依依,温暖和煦的风儿拂着惬意的游人,送来了初春的清爽,撩起人们的无限游兴。“爸爸,我背诗给您听。”一个稚嫩的童声在耳边响起:“两个
新出版的这本书,原来要叫做《给青年的回信》。因为里面所收的50篇文章,几乎每篇都是针对一封封我所收到的信、我所听到的疑惑或批评意见而写。那是一个充满问题,而且积极追
夜,是需要去咀嚼的,不一定很苦涩,却一定很浓烈。   哭泣,不能解决什么。那咸咸的味道应留在心里,回味。寄托于夜的黑,不过是一种懦弱的逃避。   有人说,开心的时候,眼泪是甜的;而伤心的时候,眼泪是苦涩的。当然了,这是自欺欺人,眼泪原本就是咸的,不会因为心情的颜色而有所改变。   就像昼与夜,虽然是白与黑的界限,但只要心境是明亮的,就不会因为黑夜让自己变得黯淡。“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并不意
看动物世界,看惯了非州草原上陆地动物的厮杀,却不曾想,在海洋世界,鱼类的厮杀,一点也不比陆地上的动物逊色。   在南美洲海域,大约生活着100种锯齿鱼,其中有一种叫猛鲑的锯齿鱼最为凶猛。猛鲑身长大约50厘米,身上长满了锋利的锯齿。虽然它个子不大,但敢攻击比它体形大上百倍的鱼类。如果碰上鳄鱼,它们会蜂拥而上,只一眨眼工夫,鳄鱼便被猛鲑切割成无数小片,再过一会儿,那些小片就进了猛鲑的肚子。   据
法国学者罗兰·巴特在中晚年转向后结构主义后,曾对城市与建筑展开一系列论述。他的目光首先投向了埃菲尔铁塔。当世人都在质疑铁塔的意义时,他以细腻的文笔赞颂了铁塔以技术
微笑是温暖的阳光,可以融化别人心中的寒冰;微笑是和煦的春风,吹开别人的笑脸;微笑是及时的灭火器,熄灭别人心中的怒火。微笑是一种幸福。作家刘心武说过:“地球上 The smil
地与天   小时候,望着遥远的地平线,不由好奇地问:“爸,那里的地,怎么与天相连呢?”   “孩子,地一远,远到天边,就有了天空的高度。”父亲说。   原来,低矮的大地,是可以通过不断地向遠方延伸,延伸到遥远的地平线,去与天相连,与天等高。   那时,我一直神往,沿着大地,不断地向前、向前,行走至遥远的地平线,去与天相连,去拥有天空的高度。  柴与炭   曾在家乡见过用土法烧制木炭。把木
(一)  读兵书惧战,读医书惧病,读法书惧刑,读诗书战病刑不惧;  效孔子行仁,效孟子行义,效老子行道,效墨子仁义道皆行。   诸子百家,各有学问,关键在知行合一,要做到学以致用。  (二)  耳朵好使是为聪,然须以“反听”其意,则为哲人之思辨;  眼睛善察是为明,然须以“内观”其心,则为圣人之操守。   老子曰“反者道之动”,阳明子云“内观去其蔽”,皆至理名言。  (三)  山巍巍,仁者乐山
在《审美意识形态》一书中,伊格尔顿以现代美学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为视角,以意识形态方式的美学作为研究基础,试图揭示美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政治倾向,从而引导出对审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