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状和漩涡状痣样过度黑素沉着病一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634606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29岁.因全身皮肤色素沉着斑29年,于2008年3月来本院就诊.患者出生2周后,背部,四肢和面部出现褐色斑点,色斑发生前皮肤无红斑、水疱和瘙痒,色斑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多扩大,并排列成条纹状或漩涡状,无自觉症状.发育以及智力均正常,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父母健康,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其他文献
为促进中国皮肤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发展,滇虹薇诺娜研究院设立“2009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滇虹薇诺娜研究院皮肤病学研究基金”。
期刊
目的 探讨卡泊三醇对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酶学方法及NaOH法,观察卡泊三醇对黑素细胞增殖及色素合成的作用;RT-PCR和蛋白印迹分别检测卡泊三醇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10-9~10-5 mol/L浓度范围的卡泊三醇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同样浓度范围下,10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是近几年被广泛运用实时动态临测蛋白质时空动力学的一项新技术~([1]).目前国内应用FRET技术在蛋门酶活性检测方面取得较好进展.研究表明,藤黄酸(gambogic acid,GA)埘多种肿瘤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2-3])。
期刊
患者男,19岁,因左前臂水疱伴红肿4天,加重2天来本院就诊.患者于1周前在宰杀牛羊的草地上玩耍躺睡,2天后左上肢前臂处皮肤先后出现数个绿豆大小皮疹,微痒.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丘疹性荨麻疹,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1天后丘疹变为水疱,疱液淡黄色,中心部位疱疹破溃,形成黑痂皮,且出现左前臂肿胀,并发热,再次在当地另一家医院就诊,诊断同前,给予头孢哌酮钠2.0 g每日2次静脉滴注,口服西替利嗪片10 mg每日1
期刊
第17届国际人与动物真菌学大会(The 17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umanand Animal Mycology2009)于2009年5月24—29日在日本东京举行。尽管此次受到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但已有50余年历史,3年举办一次的ISHAM大会仍有来自世界53个国家的代表922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20个国家280位代表参
期刊
患者男,24岁.因周身皮肤持续性红斑月余,于2008年7月2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大约于1个月前发现右手掌小鱼际处出现两个黄豆大小的红色丘疹,因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
期刊
近年来发现止血环酸可以抑制黑素合成[1],临床上口服止血环酸治疗黄褐斑有效[2].本研究将止血环酸注射于黄褐斑动物模型皮损内,观察用药前后皮损内黑素细胞标记物HMB45(抗黑素瘤特异性抗体)的表达及黑素含量的变化,为临床外用治疗黄褐斑提供实验依据。
期刊
目的 探讨伴Kasabach-Merritt现象(KMP)的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KHE)和丛状血管瘤(TA)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7例伴KMP的KHE和TA病例进行临床及病理学分析.结果 诊断为KHE 5例,TA 2例,均伴有血小板降低.7例均在出生后1月内发病,病灶均位于躯干或四肢.2例快速增大,2例缓慢进展,3例稳定或逐渐消退.二者病灶外观多样,典型表现为暗红或紫红色肿块或斑片.组织学上,KH
国际皮肤生理研究高峰论坛和首届亚太表皮屏障功能研究学会联合会议于2010年9月17—19日在大连市举行,会议由大连市皮肤病医院主办。本次会议将邀请多位国际皮肤生理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包括Peter Elias、Mao-Qiang Man、Jargen Lademann、Theodora Mauro、Seung Hun Lee、Walter Holleran等十余位)作专题报告。
期刊
胶原作为一种结构蛋白,是皮肤的主要成分,富含胶原蛋白的组织很容易表现出一些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变化,因此胶原蛋白一直被当作探讨衰老机制的一个重要指标.了解年龄增长过程中皮肤胶原含量变化对认识皮肤老化过程显得尤为重要.现对女性老化过程中皮肤胶原变化进行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