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人力资源战略:一个分析框架

来源 :现代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u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区域人力资源战略在区域战略体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融合人力资源价值链、制度经济学“结构—行为—绩效”等基本理论,提出了区域人力资源战略的分析框架,并从四个方面对框架的进行深入讨论。
  关键词:区域人力资源战略;价值链;分析框架
  一、 前言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充分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优势,特别是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紧缺资源,在各种资源配置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人力资源甚至是我国经济转型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各地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需要对人力资源战略有深入全面的认识,才有利于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地。地方政府在制定区域人力资源战略时,需要充分考虑本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战略,以设计出能有效激励各种利益相关方的制度框架。因此,本文在讨论对区域人力资源战略的理论基础进行简要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人力资源价值链的分析框架,为各地制定区域人力资源战略是梳理各种复杂要素,提升区域人力战略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二、 区域人力资源战略的理论基础
  区域人力资源战略属于中观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主要研究特定空间区域内人力资源价值创造过程,也包括区域间人力资源的交流与合作等领域。区域人力资源战略承接国家宏观和组织微观两个层面的人力资源战略,同时也是区域战略的一部分。在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区域人力资源战略具有更加明显的战略意义,但我国相关理论准备却比较滞后。
  对区域人力资源战略的讨论,必须以人力资源对区域发展战略的贡献为起点。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早在1960年就曾指出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据美国经济学家测算,1900年~1957年,物质资本投资增加4.5倍,利润只增加3.55倍,人力资本投资增加3.5倍,利润却增加17.55倍,利润增加是前者的5倍。管理大师德鲁克也曾指出“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唯一取之不尽,并且不断增值的资源”,西方发达国家通常都在培育和引进人才上设置了很多优惠政策。随着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在稳步提升。西方一直对我国进行关键技术的封锁,但对人力资源流动却很难限制,这一点对我国各地走自主创新之路非常重要。
  另外,不少制度经济学家关注了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物质和人力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被认为只是增长的结果,而不是增长的内在源泉,更深层次的决定因素是一国的制度安排”。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使我们更加明确了管理在经济增长中的战略性地位,也对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制度经济学的发现说明脱离制度背景而单纯讨论人力资源战略本身已经不合时宜了,但是这也不能否认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和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的基础性地位。区域人力资源战略需要重点关注劳动在价值创造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荣誉教授谢勒(F. M. Scherer)认为,科学技术、劳动力、组织和法律框架等因素是“结构—行为—绩效”模型基础,而公共政策则对该“结构—行为—绩效”模型及其基础均有重要影响。区域战略通常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区域人力资源战略则应该为区域战略服务。国外学者对此则较多的研究,萨尔·霍夫曼的《劳动力市场经济学》、詹姆斯·威勒与彼得·穆勒的《空间经济分析》、涅克拉索夫的《区域经济学:理论、问题、方法》均对都对空间劳动力配置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国内学者则主要注重研究经济发展与产业整合,对人力资源的整合研究则比较薄弱。
  作为区域人力资源的主要规划者,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人力资源战略有重要影响。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很多学者将地方政府间关系比喻为“锦标赛模式”。奥斯特罗姆构建了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对公共参与者在做出公共选择决策时的影响变量进行了可视化描述。决策者在具体进行分析问题时,即可以从外生变量(自然世界属性、共同体属性和实际运行规则)入手进行决策,也可以从组织内在情况出发做出决策。各种参与者始终处于互动博弈之中,并且最终会产生最后结果,并且这些结果应该符合评估标准。该制度分析框架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了基本思路,这要求地方政府作为区域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决策者,需要充分考虑内生和外生两类要素,做出有利于本地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由于区域人力资源战略是需要充分用好计划和市场两个方面的力量,并且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因此,决策者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孤立地考虑本区域的人力资源战略是有局限性的,还必须考虑到不同区域之间人力资源政策的竞争与合作问题。
  三、 区域人力资源战略的基本框架
  区域人力资源战略制定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认为制定区域人力资源战略时,应该以产业分析法为基础,以人力资源价值创造为主线,从而通过区域人力资源战略来助推区域竞争优势形成;同时,还需要考虑区域之间相互博弈因素。为了提升决策的有效性,本文构建了一个区域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分析框架以更好地指导管理实践(见图1),对该分析框架的理解和应用通常需要重点关注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基于价值创造的区域人力资源战略总体分析。区域人力资源战略通过为区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推动价值创造系统的有效运行,来促进区域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发展战略主要是规模经济,这种发展模式主要关注人力资源的成本和规模。目前我国产业走转型升级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战略的转变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创新型和知识型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模式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
  区域产业结构对区域人力资源的需求、开发与管理有非常明显影响。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区域产业战略,区域战略实现的关键要素是产业竞争力的形成。在战略定位和战略规划实践中,坚持“多规合一”以形成相互协同的战略体系,有利于在产业全价值链中建立相对竞争优势,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区域人力资源战略应该有利于产业绩效目标的达成,并成为支撑区域战略的核心利器;人力資源在服务区域战略的过程中才能更有利于其价值的发挥,特别忌讳为人力资源战略而战略。比如,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是以制造业为核心来规划区域产业战略的,这通常要求该人力资源战略能有效支撑“设计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结算”等价值创造环节形成竞争优势;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内人力资源的存量以及核心人才的增量问题,否则很容易因人力资源不能有效供给而造成区域战略不能顺利落地。
其他文献
根据教育部门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已是世界最大。2018年全国有高等职业院校(专科) 1418所,在校生1133.7万余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教育人群,怎样提高及推进我国
依据文化人类学家霍尔对语境水平的高低界定,以中美广告实例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广告在高语境文化传播与低语境文化传播中对文化同一性的差异性体现.
数据治理(Data Governance)是国外首先提出的概念。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MA)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数据治理体系框架,在《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一书中给出数据治理的定义:数
<正> 法律手段是我国法制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现代管理工作法制化的一个根本标志,它的地位与作用是任何其他管理手段所代替不了的。我国正在进行的四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许多重要决策,就是运用法律手段理顺社会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的实际步骤。过去,由于左的错误的影响,很少有人提过法律手段,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才开始发现它的确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问题。在我国新时期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之后,管理经济、管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方式方法起了
文化比较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翻译技巧的产生都离不开对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比较。文章从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入手,通过丰富的实例证明了文化比
对高校经费利用进行绩效评估能有效提高高校财政拔款的利用程度,进而提升办学质量。而学生是高校经费的主要使用对象和利益获得者,从学生视角出发,对高校经费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
本文介绍了毛者几年来对电视接收技术的计算机检索系统软件的设计与研制情况, 系统的结构特点、设计思想、功能及应用方面的情况。
摘要:人才资源成为第一资源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日益成为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层次人才战略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谋划。在对高层人才战略内涵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并以山东省经济社会人才现状为基础,提出了山东省的高层次人才战略,即以科研导向型向产业导向型转变。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竞争力;山东省  从
摘要:文章应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企业群体内规模相当的企业之间在环境技术创新选择上的博弈模型,并分析讨论了五种不同的博弈状态,结果得出所有博弈方都采取“主动创新”策略不仅是上述博弈的一个稳定状态,而且是一个演化稳定策略,同时,文章也指出政府应该为这一稳定状态的实现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环境技术创新;演化博弈;制度保障  环境技术创新是指所有能够维持、改善生态环境或提高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