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密码”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wsx07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9月,我来到了高新一中初中校区,那年我26岁。我给自己立下誓言:我要好好当一回学生,重新学习,才能对得起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寒暑交替,十年如一日,初心不改,毫无倦意!在这片教育乐土上,我开始了我的职业学习生涯,这个过程既痛苦又令人兴奋。
  在学习中前进
  1.听课是教师成长的捷径
  在我刚入校时,学校的“青蓝工程”让我有了教学生涯中第一位师傅——刘英老师。我几乎是天天去听师傅的课,听课记录本上写得满满当当,觉得节节课都堪称经典。有那么一节课我想我这辈子都超越不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第1课时,我上初中时的数学老师是这么讲的:给一个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列表、描点、连线,得出结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个双曲线,我当了老师也这么讲。可刘老师不这么讲,她提前一天给学生一个反比例函数,要求学生自己摸索着画出它的图象,第二天上课先利用5分钟展示“经典图例”,在学生的嬉笑声和质疑声中,呈现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本质——平滑曲线,与坐标轴永无交点,成对出现,故称双曲线。这节课对我的启发太大了,颠覆了我对函数图象教学的固定模式,我还尝试在二次函数图象教学中应用此法,屡试不爽。
  我还有一位师傅——赵彤彤老师,她是我的班主任师傅。赵老师睿智、豁达、直爽,在班主任工作中雷厉风行又不乏亲和力,学生既怕她又爱她,我羡慕的不得了。班会课全校都是同步的,不常去听赵老师的班会课却常听她提到班会课。有一周的班会主题是“感恩父母”,她跟我说,她没做PPT,没有用视频,而是读了一封写给自己父母的信,并号召学生回到家做一件表达孝心的事,当晚许多家长发来信息,表示感谢。这节班会课是成功的,赵老师用的是以情动情,我深受启发。时时处处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脑袋里的陈旧思想,让我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除了听两位师傅的课,我还扩大听课范围,跨学科听课,事实证明,广泛而细致地听课能帮助一位教师快速成长。
  2.教研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我校现行的教研模式是两周一次的大教研组会和每周一次的备课组会。学期内两周一次的大教研组会是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的会议,校领导和级部领导会随时抽检参与,教研组长会提前精心组织安排。拿我们数学教研组为例,教研组长会提前一周安排好教研组活动内容,留充足的时间让老师们准备。活动内容的形式多样,在阶段教学结束时会对重点课例进行反思,在要开启新的一个重点章节时会挑选经典课例让老师们分享教学设计,在中考重要考点讲解中穿插专题的研究分享,在大型考试结束后会及时进行质量分析等等,总之在每个关键的节点都会有相应的内容与之匹配。
  在一次教研组会上,大家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展开了讨论,北师大教材中是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有老师提出质疑:“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多少?”此问题若直接问学生会导致跳过难点,达不到最好的突破效果,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先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尝试说定义,学生自然会在“未知数的次数是1”还是“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两个选项上产生冲突,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样突破难点是不是更好呢?老师们拍手叫好!这也为大家再次提出“唯知识但不唯课本”的更高要求。
  如果说大教研组会是两周一次的盛宴,那么每周一次的备课组会就是老师们的饭后小甜点。备课组会由备课组长组织,统一课程进度,交流教学心得,进行专题研究,反馈作业问题等等,40分钟的备课组会经常开成80分钟。在教研中老师们总是在思考:我的教学是否有效?谁的教学更有效?怎样的教学才最有效?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备课组会上广泛又充分的交流,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教研能力。
  在思考中提升
  1.学而思则明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积极而又广泛的学习,手头、脑子里一定会堆砌大量的信息,如果不经过有效的整理,这些信息只是存放在那里,则毫无价值。
  听课是教师成长最快的方式之一,但一定不能照搬,盲目的效仿让我跌过大跟头。在教学上,刘英老师是我的女神,可是我和她完全不是一个性格,刘老师沉稳、冷静、细致,举重若轻,有四两拨千斤的能力,而我上课讲到自己挥汗如雨、激昂陈词,和学生一起狂欢。我曾经一度效仿刘老师的语气、言辞、幽默,试图让自己变成女神的复制品,后来我发现,一模一样的教案,上出来的效果却完全不是女神的模样,也更加不像自己,我在教学中上演了一出活脱脱的东施效颦。痛定思痛,开始思考我的教学个性和特色究竟在哪里?我的优势和专长究竟在哪里?我有对教育教学的满腔热忱,有充沛的精力去吃透教材,有和学生天然的亲近感,在课堂上就用真实的自己与学生相處,情到深入自然浓,满含着对数学的热爱和学生一同畅游其中。经历了这样一次挫折,我明白教学根本不仅仅是知识点加例题,讲台上一亮相,一举手一投足,老师的气质、谈吐、阅历都会暴露无遗,这小小的三尺讲台就是人生的大舞台啊!
  2.思而学则获
  思而不学则殆,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若有了思考后再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不但能够检验思考后所得结论的真伪,还能够带人进入到深层的思考当中,这样势必会提升自身的能力。在慢慢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中,我开始走上了认识自己的道路,我越来越清晰地明白教学中的有些做法不适合我,有些做法是我无法做到的,而高效课堂则是我一直在追求但需要我继续探索的。
  在提炼中突破
  在充分学习和思考后,适时对所学所思进行提炼,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就是我对课堂教学提炼后的感悟:
  1.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
  理科中的定理和概念教学特别要关注其生成过程,立足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区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讲授新知。例如勾股定理,这个定理拥有300多种证法,是数学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本定理的讲解应当遵循建模——猜想——证明三个环节,猜想环节中度量和计算是学生探索新事物时最基本的做法,一定要鼓励学生亲自操作,从众多的数据规律中提出猜想,然后再上升为一般性证明,这里的证法多用到数形结合思想,通过构造正方形面积或割补面积来解决问题。一个定理的讲解能够教会学生探究新事物的方法,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更能够给学生埋下勇于探索的火种,对于这样有价值的课例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钻研,对于提升学生思维意义重大。   2.注重学生参与的程度
  一节课是不是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参与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数据。学生参与课堂的广泛程度和深度是我平日教学特别关注的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取得益于我提前的设计。学生上课需要有深入的思考,但非常必要的表达不可或缺,于是我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不同的学习阶段制订不同的点名规则,确保每周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最少两次,这种做法我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效果不错,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避免了总是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的局面,这种方式大大增强了老师与学生的联系,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打好了底色。
  3.充分利用课堂新的生成
  每一节课堂都是一场现场直播,剧本虽已在老师心中,而实际情形却也不完全在掌控之中。刚当老师时,害怕学生上课提问题,担心自己被“挂”在讲台上,现在则喜欢学生上课提问题。记得在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学生先是利用网格中的线段进行自主度量研究比例关系,然后我改变了网格中平行线的间距,问学生刚得出的猜想是否依然成立,学生研究后说依然成立,因教材中并没有给出此定理的证明过程,我就想忽略此环节直接得出定理内容。这时一个学生举手了,说他能证明这个定理,我把他请上来,他非常娴熟做出了四条辅助线,最终成功使用同底等高模型证明了该定理,我和同学们都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一个成功的课堂生成,当然还有失败的,当学生提出错误的观点后,留足时间给同学们思考、讨论、推翻、提出正确的观点,我当堂既赞赏提出问题学生的勇气,又赞扬同学们的善于思考,每一个课堂的新状况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教育教学契机,当然也非常考验教师的应变能力和知识储备。
  4.用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会给学生自信,会让所有的学生都洋溢着青春活力,会让学生有强烈的归属感。这种氛围的营造靠的是老师平日里与学生的相处,慢慢经营而得。把学生做为平等的人来尊重,听他们的心声,聊他们的故事,不轻易向家长告状,不布置过量的作业。在布置作业环节,我一定会提前把作业亲自做一遍,以便把握时间,决定布置的量,网上一段文字为我们敲响警钟:某班家长群里一家长在晚11:40留言:“老师,您睡了吗?”老师回复:“睡了,有什么事吗?”一时间遭到了群里家长们的“围攻”:“我的孩子还没有睡,你怎么就睡了?”原来是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过量的作业,孩子无法完成,遭到了家长的集体抱怨。过量的作业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科任老师,我们陪伴学生的时间只有三年,我们一定要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5.坚持自我反思和课程重构
  在反思中进步,在提炼中突破,这是我在教学中深有感觸的一点,它要求我把平日里对教学的思考变成一种自发、自觉行为,多角度、多方面看待一节课,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对于本层次班级是否适用,知识的生成是否水到渠成,例题的选取是否很好突破了重难点,本节课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等,我会在反思中及时记录下课堂新生成的内容,记录下有悖于自己设计初衷的内容,也会记录下让自己特别满意的环节。这有助于我更好了解学情。有时候一节课觉得实在差强人意,我会进行课堂重构,按照新的想法重新备一节教案,只是教学中的遗憾无法弥补,重构的内容作为一份资料被保存下来,及时与同事分享也罢,等下一届重讲一次也罢,我想这样的做法都是有意义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教师专业化成长公式:成功=经验+反思,可见教师不是一个单靠教学年限积累经验就能高枕无忧的职业,不断地反思会促进优秀经验的积累,唯有此才能给我们带来职业上更大的成功和幸福感。
  作者单位: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
其他文献
本刊讯 宝鸡市陈仓区通过“三到位一满意”圆满完成2019年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工作。截至目前,陈仓区大学生办理贷款合同资金750.1万元,使968名大学生能够顺利进入高校就读。  提早谋划,安排部署到位。2019年,该区先后出台下发了《宝鸡市陈仓区关于开展2019年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预申请工作的通知》《宝鸡市陈仓区关于做好2019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通知》《宝鸡市陈仓区生源地信用助
期刊
本刊讯(盛荣康 罗润) 近年来,韩城市教育局大力推进全市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  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按照区域发展规划,根据群众对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以实现镇办、人口密集中心村庄至少一所公办园,新建居住区最少一所普惠性幼儿园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城市新建居住区、新建开发区幼儿园建设。近三年累计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3所,增加学位3196个。  加
期刊
本刊讯 2019年,铜川市印台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量,不断丰富未成年人德育活动内容形式,切实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揮环境育人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墙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加大宣传力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实现全区各校全覆盖,在显著位置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守则和教师职业规范。 
期刊
本刊讯 靖边县教育局紧盯“三点”,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控辍保学,取得较好效果。  紧盯重点,扶贫结对,保障贫困学生入学。靖边县着力推行“三个精准”。一是精准建设,在海则畔移民二区集中安置点内新建了七幼、十四小;在阳光家园、枣刺梁移民社區附近新建了三幼二园区、十五小;在进城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河东新建了十二小、金华路小学。同时,推进了梁镇中学、东坑小学等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二是精准资助,“一生一档、档随人走
期刊
家校合作要有边界,这个边界一定要清晰,边界不清,职责就不明,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如某小学下发通知,要求家长每天上午8点前在校门口轮流站岗值勤,引起了家长的不满。许多家长认为,学校的要求是“越界”,超出了正常的家校合作的范围。不少网友也表示,学校此举是将学校的职责转嫁给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志愿活动,本意是让家长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促进家校合作,但把握不好就会给家长造成负担。  其实,要求家长在
期刊
电致孔经皮给药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经皮给药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但研究的模型药物多为单一药物分子,对中药复杂成分的电致孔经皮给药进行的研究较少。本实验以苦参水溶性部位为模型药物,全面考察了电致孔条件下苦参的经皮给药规律;研究了药剂学方法与物理方法联用对模型药物渗透的促进作用,考察了促渗剂与电致孔技术联合应用对模型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作用,并考察了电致孔条件下模型药物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以及电致孔对皮肤的影响
有些家长,特别是乡村学校的家长普遍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后,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但实际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作为孩子教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家校合作是实现高质量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纽带。  然而,目前在乡村学校开展家校合作存在较多困难与问题,主要有三大难题。第一是家长合作意识薄弱。乡村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由爷爷奶
期刊
党建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创新思维和组织保证  创新校园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先进的文化育人环境,从而决定着必须在创新活动中坚持党的领导。  1.党的思想建设领导校园文化建设中师生观念与思维创新  党支部在思想理论上的不断提高是促进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障,学校党建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工作。在思想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利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和学生,使校园文
期刊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或力量的和谐发展。”因此,为了给学生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必须抓好校长、教师、家长这三大砝码,进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校长:树立一个理念,强化两种意识
期刊
班上有个孩子叫小哲,我叫他认真完成作业,他偏要把字写得很难看;我让他整理自己的书包,他却将书桌搞得乱七八糟。我苦口婆心地劝他,他不但对我的说教爱理不理,口里还总是嘀咕: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想尽了办法,可就是说服不了他。今天,他又是唯一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你看,谁像你一样?太不像话了!”我开始批评小哲。  同学们的目光齐唰唰地投向小哲。“嗯,是有些不像话。”小哲看了同学们一眼,冲我微微一笑。这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