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兴趣的培养能彻底扭转学生的被动局面,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它使学生学会学习并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并借兴趣培养与学习这一载体,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培养;方式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孩子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兴奋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又能集中注意力,抑制疲劳感,还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孩子以高涨的热情,在学习中获得新的知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走进数学课堂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究:
一、融洽师生关系,产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心中留下古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老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往往班里会有一些后进生,对待他们的态度很重要,老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较多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老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通过教学知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知识用在日常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于什么问题等。)使所学的知识密切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已有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这样既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用途,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的,离开数学将寸步难行。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创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产生冲突。老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
四、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潜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
五、用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因此,老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快,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成功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失败。对于未获成功者,老师绝不能简单的给予批评责备。学生的错误中往往有正确的成分,老师应该尽量发现其中的正确成分并给予肯定,启发学生发现、纠正错误。
例如,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有这样的题目:“某型号洗衣机,高95厘米,底面长54厘米,宽50厘米,要给洗衣机做一个布罩,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布?”有位同学这样列式:54×50×2=5400(平方厘米)54×95×2=10260(平方厘米)50×95×2=9500(平方厘米)5400+10260+9500=25160(平方厘米)同学们“轰”地笑了出来。还有个同学大声地说:“洗衣机罩要是有六个面,你怎么套在洗衣机上呢?”这时,我问:“这道题彻底做错了吗?找一找哪几步是正确的?”同学们纷纷举手:54×95×2=10260(平方厘米)和50×95×2=9500(平方厘米)这两步是正确的。这样既教育了其他同学,又找出了错误之处,還给了这位同学自信,让他体验到只有继续努力才能成功。所以,老师要对水平参差不齐的每一位学生都要给予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励所有同学像刘翔等奥运健儿那样勇于拼搏,能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跑出惊人的速度,可喜的成绩,让他们体验不断进步的快乐,让喜欢数学的同学多起来,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起来。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这是我们所期待的,也是我们所追求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培养;方式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孩子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兴奋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又能集中注意力,抑制疲劳感,还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孩子以高涨的热情,在学习中获得新的知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走进数学课堂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究:
一、融洽师生关系,产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心中留下古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老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往往班里会有一些后进生,对待他们的态度很重要,老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较多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老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通过教学知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知识用在日常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于什么问题等。)使所学的知识密切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已有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这样既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用途,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的,离开数学将寸步难行。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创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产生冲突。老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
四、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潜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
五、用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因此,老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快,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成功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失败。对于未获成功者,老师绝不能简单的给予批评责备。学生的错误中往往有正确的成分,老师应该尽量发现其中的正确成分并给予肯定,启发学生发现、纠正错误。
例如,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有这样的题目:“某型号洗衣机,高95厘米,底面长54厘米,宽50厘米,要给洗衣机做一个布罩,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布?”有位同学这样列式:54×50×2=5400(平方厘米)54×95×2=10260(平方厘米)50×95×2=9500(平方厘米)5400+10260+9500=25160(平方厘米)同学们“轰”地笑了出来。还有个同学大声地说:“洗衣机罩要是有六个面,你怎么套在洗衣机上呢?”这时,我问:“这道题彻底做错了吗?找一找哪几步是正确的?”同学们纷纷举手:54×95×2=10260(平方厘米)和50×95×2=9500(平方厘米)这两步是正确的。这样既教育了其他同学,又找出了错误之处,還给了这位同学自信,让他体验到只有继续努力才能成功。所以,老师要对水平参差不齐的每一位学生都要给予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励所有同学像刘翔等奥运健儿那样勇于拼搏,能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跑出惊人的速度,可喜的成绩,让他们体验不断进步的快乐,让喜欢数学的同学多起来,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起来。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这是我们所期待的,也是我们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