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写作情感的培养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hyhv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凡是出色的文学作品必须是作者情意的最贴切的符号。”由此可知,写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作情感投入的多少。然而今天中学生作文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情感投入的实在太少了。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会长,语文教学专家朱绍禹先生在《中学语文教育概说》中指出:“不诚实的作文,几乎到处可见……有的学生提起笔来就想编造,写假话成了习惯,连写《我的母亲》这样的文章,也要编造一点什么夹到里面。”写作的悲哀莫大于此。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情感在作文中的作用
  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这一点教师自身要对写作情感有充分深刻的认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多重视写作技巧的培养,包括开头结尾法、选材谋篇技巧、写作手法运用等等。如“凤头、猪肚、豹尾”,“章回体”,“题记法”等等,这些对学生进入写作状态,快速完成作文大有裨益。但这些都与一篇好作文相去甚远,写作情感的恰当宣泄是好作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这一点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由此可知,文章是心灵的产物,是作者思想、情感、道德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人对外事外物的主观反映。正确深刻的认识,生动形象的表达,必须有真情实感贯穿其中。教师在写作课中要求学生带着情感去认识事物,使被认识的客观事物带有主观感情的色彩。只有这样才能变平面事物为立体事物,无情变含情,呆板变生动,无生命的变得有生命。“一切景语皆情语”,世间万物皆有性情。
  二、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途径
  (一)语文教师在平时课文讲解中应多启诱学生的写作情感。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一句话表达了阅读和作文的关系。名篇经典的正确思想认识,和作者丰富情感的共鸣,这些对学生在写作时正确的情感宣泄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如果只限于学习艺术技巧,字词句段识记,道德思想的认识这几方面,那就有些偏颇了,对作者情感心理的契合也是品阅优秀文学作品很重要的一方面。孙绍振在《论作家的心理素质》中写道:“要有意识地使自己原始的、粗糙的、愚昧的、麻木的感情进入一种艺术的、净化的、发达的、灵敏的个性化境界。要养成情感的自我检验习惯,要使自己的感情净化、丰富,充满自我再生机能,就不但要善于研究文学名著的社会内容,而且要从中研究大作家感情世界的丰富色彩。”
  (二)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写作情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1】写作课时,面对生硬的作文题,学生的写作情感亦犹如一潭死水,教师应创设一定的场景,让学生情感闸门开放。教育家赞科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太发达,很多时候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形象的情境介入不够,学生的抽象情感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出来。为此,在写作课中我尝试用以下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第一,语言场景的激发。如进行语言描绘,开展辩论会等。语言是学生写作内容的初始化,更是写作情感的寄托体,学生绘声绘色的描述,激烈的辩论能很快地让学生由境入情。第二,事实场景的展示。方法有“实物演示”、“声像演示”、“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如表演《背影》简短的父子对话,体会父子情感来写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等。第三,精典范文或教师“下水文”的激发。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有人说激情是艺术家头上的光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称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水’。难道激情只是和文学家艺术有缘?不,我不这样认为,激情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2】由此可知,好的范文对学生情感的启迪意义重大,而教师下水文的情感投入更具感染号召力。第四,在课文讲解中布置作文,激发情感。在一些精典范文讲解中,学生和老师很容易和作者的情感共鸣。这时学生的情感膨胀,教师要多在此时加以引导,趁势布置作文题目,往往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作文情感忌假大空,应真小细。
  吕叔湘老先生在读作文教学问题时说过:“学生作文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毛病内容空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读写‘题中应有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让学生们大家读读。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己搜集材料。”教育家刘建祥也说过:“学生作文最寶贵的是言为心声,坦诚以待。可有的学生在作文时把作文仅仅看成是在‘做’文,习惯用公式化的语言去粉饰和图解生活,满纸都是假话、谎话、客话和套话。”【3】两位教育家都谈到了写作时学生易犯假大空的毛病。
  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应强调指出假大空是写作大忌,真小细是写作真谛。作文并非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应多“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如《背影》、《我的老师》、《挖荠菜》等精典名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调动情感,从身边选材,从小事入手,细心品味其深远意义。
  三、用激情驾驭写作
  初中是情绪化很外见的阶段,当然也是很容易失去控制的阶段,写作也是这样。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4】教师在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调动起写作情感后,对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语言也应进行适宜引导,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对一些优美的词语、片段进行长时间的积累。只有这样,情感才有好的土壤扎根。
  对于学生刚开始只是情感渲泄的作文,教师不要一概否定,要循循善诱。在肯定学生激情的同时,再要求学生做到情感的渲泄要有理有据、细腻丰富。如在对孙天帅坚决不下跪韩国老板而被开除解雇一事写文章时,教师可以把直接宣泄文和有理有据文以及旁敲侧击文放在一起比较赏析。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情感和情感的丰富多样化。
  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现实情感的积累是学生写作情感的唯一源泉,教师只是把渠修好而已。
  【1】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
  【2】于漪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3】刘建祥 郑建伟 《全程写作训练论》《写作》2002年10月
  【4】赞可夫编杜殿坤等译,《教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可以用背景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从“诗眼”入手鉴赏,把握诗歌情感;可以朗读促理解,读中领略诗境;也可以多首诗对比赏析,拓展联想空间。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诗歌本身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之精品,还因为诗歌对学生有陶冶情操、培养语感等重要作用,更是因为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期刊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
期刊
高中政治复习一般分为基础知识复习和综合训练应用两个方面。那么,如何上好高中政治复习课呢?  一、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  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是目标明确的复习课,讲练做到有的放矢。  1.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第一阶段的复习不能是简单知识的重复,既要有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重点。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例如:对培养“四
期刊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就是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學效果,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这里本人来粗浅地谈几点看法。  一、联系生活情景,引入新知教学  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
期刊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原有的教学模式与现今时代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在语文提倡性学习。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突出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语文学习上采用研究性学习,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也对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让研究性
期刊
在“减负”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深入,不少学校能自己制作课件,设计程序,在课堂上运用,令人耳目一新,达到较好的效果。然而,如果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思想,仍扮演课堂的统治者,学生被动接受来自教师、教材、多媒体各方面的灌输,成了一个知识容器。那么,计算机就不能发挥其优势。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如何体现这一点,下面以《学写人物的对话》为例,谈谈自
期刊
近两年来,我们学校积极借鉴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创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结合课改的实施,笔者谈一谈自己对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认识。  用以尝试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就是上课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然后,学生完成检测练习,或者口头回答问题。所谓“后教”,就是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或疑难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完善,教育教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已经不仅仅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他们加强品德教育,是提升我国未来竞争力,提高社会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是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以往的小学《品德与社会
期刊
薄改项目的落实,学校“班班通”的安装,一直觉得枯燥乏味的思品教师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笔者在教學中利用“班班通”教学,深感其乐无穷。  1.利用“班班通”丰富了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兴趣  农村学生大多感觉思品学科难理解,老师感觉到枯燥。“班班通”的资源,将抽象的文字叙述和逼真的情景相结合,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从而准确地理解所学知识,学生的兴趣也十分浓厚。在讲到第三单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