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凡是出色的文学作品必须是作者情意的最贴切的符号。”由此可知,写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作情感投入的多少。然而今天中学生作文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情感投入的实在太少了。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会长,语文教学专家朱绍禹先生在《中学语文教育概说》中指出:“不诚实的作文,几乎到处可见……有的学生提起笔来就想编造,写假话成了习惯,连写《我的母亲》这样的文章,也要编造一点什么夹到里面。”写作的悲哀莫大于此。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情感在作文中的作用
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这一点教师自身要对写作情感有充分深刻的认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多重视写作技巧的培养,包括开头结尾法、选材谋篇技巧、写作手法运用等等。如“凤头、猪肚、豹尾”,“章回体”,“题记法”等等,这些对学生进入写作状态,快速完成作文大有裨益。但这些都与一篇好作文相去甚远,写作情感的恰当宣泄是好作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这一点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由此可知,文章是心灵的产物,是作者思想、情感、道德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人对外事外物的主观反映。正确深刻的认识,生动形象的表达,必须有真情实感贯穿其中。教师在写作课中要求学生带着情感去认识事物,使被认识的客观事物带有主观感情的色彩。只有这样才能变平面事物为立体事物,无情变含情,呆板变生动,无生命的变得有生命。“一切景语皆情语”,世间万物皆有性情。
二、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途径
(一)语文教师在平时课文讲解中应多启诱学生的写作情感。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一句话表达了阅读和作文的关系。名篇经典的正确思想认识,和作者丰富情感的共鸣,这些对学生在写作时正确的情感宣泄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如果只限于学习艺术技巧,字词句段识记,道德思想的认识这几方面,那就有些偏颇了,对作者情感心理的契合也是品阅优秀文学作品很重要的一方面。孙绍振在《论作家的心理素质》中写道:“要有意识地使自己原始的、粗糙的、愚昧的、麻木的感情进入一种艺术的、净化的、发达的、灵敏的个性化境界。要养成情感的自我检验习惯,要使自己的感情净化、丰富,充满自我再生机能,就不但要善于研究文学名著的社会内容,而且要从中研究大作家感情世界的丰富色彩。”
(二)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写作情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1】写作课时,面对生硬的作文题,学生的写作情感亦犹如一潭死水,教师应创设一定的场景,让学生情感闸门开放。教育家赞科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太发达,很多时候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形象的情境介入不够,学生的抽象情感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出来。为此,在写作课中我尝试用以下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第一,语言场景的激发。如进行语言描绘,开展辩论会等。语言是学生写作内容的初始化,更是写作情感的寄托体,学生绘声绘色的描述,激烈的辩论能很快地让学生由境入情。第二,事实场景的展示。方法有“实物演示”、“声像演示”、“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如表演《背影》简短的父子对话,体会父子情感来写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等。第三,精典范文或教师“下水文”的激发。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有人说激情是艺术家头上的光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称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水’。难道激情只是和文学家艺术有缘?不,我不这样认为,激情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2】由此可知,好的范文对学生情感的启迪意义重大,而教师下水文的情感投入更具感染号召力。第四,在课文讲解中布置作文,激发情感。在一些精典范文讲解中,学生和老师很容易和作者的情感共鸣。这时学生的情感膨胀,教师要多在此时加以引导,趁势布置作文题目,往往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作文情感忌假大空,应真小细。
吕叔湘老先生在读作文教学问题时说过:“学生作文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毛病内容空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读写‘题中应有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让学生们大家读读。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己搜集材料。”教育家刘建祥也说过:“学生作文最寶贵的是言为心声,坦诚以待。可有的学生在作文时把作文仅仅看成是在‘做’文,习惯用公式化的语言去粉饰和图解生活,满纸都是假话、谎话、客话和套话。”【3】两位教育家都谈到了写作时学生易犯假大空的毛病。
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应强调指出假大空是写作大忌,真小细是写作真谛。作文并非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应多“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如《背影》、《我的老师》、《挖荠菜》等精典名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调动情感,从身边选材,从小事入手,细心品味其深远意义。
三、用激情驾驭写作
初中是情绪化很外见的阶段,当然也是很容易失去控制的阶段,写作也是这样。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4】教师在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调动起写作情感后,对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语言也应进行适宜引导,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对一些优美的词语、片段进行长时间的积累。只有这样,情感才有好的土壤扎根。
对于学生刚开始只是情感渲泄的作文,教师不要一概否定,要循循善诱。在肯定学生激情的同时,再要求学生做到情感的渲泄要有理有据、细腻丰富。如在对孙天帅坚决不下跪韩国老板而被开除解雇一事写文章时,教师可以把直接宣泄文和有理有据文以及旁敲侧击文放在一起比较赏析。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情感和情感的丰富多样化。
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现实情感的积累是学生写作情感的唯一源泉,教师只是把渠修好而已。
【1】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
【2】于漪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3】刘建祥 郑建伟 《全程写作训练论》《写作》2002年10月
【4】赞可夫编杜殿坤等译,《教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情感在作文中的作用
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这一点教师自身要对写作情感有充分深刻的认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多重视写作技巧的培养,包括开头结尾法、选材谋篇技巧、写作手法运用等等。如“凤头、猪肚、豹尾”,“章回体”,“题记法”等等,这些对学生进入写作状态,快速完成作文大有裨益。但这些都与一篇好作文相去甚远,写作情感的恰当宣泄是好作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这一点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由此可知,文章是心灵的产物,是作者思想、情感、道德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人对外事外物的主观反映。正确深刻的认识,生动形象的表达,必须有真情实感贯穿其中。教师在写作课中要求学生带着情感去认识事物,使被认识的客观事物带有主观感情的色彩。只有这样才能变平面事物为立体事物,无情变含情,呆板变生动,无生命的变得有生命。“一切景语皆情语”,世间万物皆有性情。
二、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途径
(一)语文教师在平时课文讲解中应多启诱学生的写作情感。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一句话表达了阅读和作文的关系。名篇经典的正确思想认识,和作者丰富情感的共鸣,这些对学生在写作时正确的情感宣泄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如果只限于学习艺术技巧,字词句段识记,道德思想的认识这几方面,那就有些偏颇了,对作者情感心理的契合也是品阅优秀文学作品很重要的一方面。孙绍振在《论作家的心理素质》中写道:“要有意识地使自己原始的、粗糙的、愚昧的、麻木的感情进入一种艺术的、净化的、发达的、灵敏的个性化境界。要养成情感的自我检验习惯,要使自己的感情净化、丰富,充满自我再生机能,就不但要善于研究文学名著的社会内容,而且要从中研究大作家感情世界的丰富色彩。”
(二)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写作情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1】写作课时,面对生硬的作文题,学生的写作情感亦犹如一潭死水,教师应创设一定的场景,让学生情感闸门开放。教育家赞科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太发达,很多时候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形象的情境介入不够,学生的抽象情感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出来。为此,在写作课中我尝试用以下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第一,语言场景的激发。如进行语言描绘,开展辩论会等。语言是学生写作内容的初始化,更是写作情感的寄托体,学生绘声绘色的描述,激烈的辩论能很快地让学生由境入情。第二,事实场景的展示。方法有“实物演示”、“声像演示”、“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如表演《背影》简短的父子对话,体会父子情感来写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等。第三,精典范文或教师“下水文”的激发。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有人说激情是艺术家头上的光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称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水’。难道激情只是和文学家艺术有缘?不,我不这样认为,激情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2】由此可知,好的范文对学生情感的启迪意义重大,而教师下水文的情感投入更具感染号召力。第四,在课文讲解中布置作文,激发情感。在一些精典范文讲解中,学生和老师很容易和作者的情感共鸣。这时学生的情感膨胀,教师要多在此时加以引导,趁势布置作文题目,往往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作文情感忌假大空,应真小细。
吕叔湘老先生在读作文教学问题时说过:“学生作文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毛病内容空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读写‘题中应有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让学生们大家读读。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己搜集材料。”教育家刘建祥也说过:“学生作文最寶贵的是言为心声,坦诚以待。可有的学生在作文时把作文仅仅看成是在‘做’文,习惯用公式化的语言去粉饰和图解生活,满纸都是假话、谎话、客话和套话。”【3】两位教育家都谈到了写作时学生易犯假大空的毛病。
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应强调指出假大空是写作大忌,真小细是写作真谛。作文并非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应多“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如《背影》、《我的老师》、《挖荠菜》等精典名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调动情感,从身边选材,从小事入手,细心品味其深远意义。
三、用激情驾驭写作
初中是情绪化很外见的阶段,当然也是很容易失去控制的阶段,写作也是这样。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4】教师在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调动起写作情感后,对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语言也应进行适宜引导,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对一些优美的词语、片段进行长时间的积累。只有这样,情感才有好的土壤扎根。
对于学生刚开始只是情感渲泄的作文,教师不要一概否定,要循循善诱。在肯定学生激情的同时,再要求学生做到情感的渲泄要有理有据、细腻丰富。如在对孙天帅坚决不下跪韩国老板而被开除解雇一事写文章时,教师可以把直接宣泄文和有理有据文以及旁敲侧击文放在一起比较赏析。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情感和情感的丰富多样化。
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现实情感的积累是学生写作情感的唯一源泉,教师只是把渠修好而已。
【1】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
【2】于漪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3】刘建祥 郑建伟 《全程写作训练论》《写作》2002年10月
【4】赞可夫编杜殿坤等译,《教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