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农业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计划》,贵池区近几年来制定了相应的行动方案,根据当地水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开展化肥使用量减量增效技术研究。在土壤碱解氮极高,速效钾、有机质高的灰泥田,从水稻产量、效益、肥料利用率等综合考量,以减钾15%,总减肥4%最佳,推荐氮、磷、钾施肥配方为210、60、90kg/hm2;控失肥减氮20%、减钾15%,总减肥16%、肥料全基施其次,推荐氮、磷、钾施肥配方为165、60、75kg/hm2。
关键词:水稻;施肥;减量增效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1-0038-02
利用贵池区单季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推荐的最佳施肥量,进行田间校正试验,为配方设计、施肥指导和建立并验证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安排在贵池区墩上街道墩上居委会,土壤为灰泥田,理化性状如下:有机质52.3g/kg、碱解氮326mg/kg、速效磷3.8mg/kg、速效钾156mg/kg,pH5.2。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表1),3次重复。根据上年贵池区“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推荐最佳施肥量,设计氮、磷、钾全量施肥量为210、60、105kg/hm2。其中氮肥处理5全量,处理1、4减施15%,处理2、3减施20%;磷肥处理3、4、5全量,处理1、2减施25%;钾肥处理1、2全量,处理3、4、5减施15%。处理3、4为控失肥、尿素,其他处理均用单质化肥。小区面积20m2,随机区组排列。移栽密度33cm×15.8cm,栽19.2万穴/hm2。试验田排灌通畅,田间有独立的进排水沟,周围无建筑物和高大树木,交通便捷。区组间小埂用农膜覆盖,农膜埋至犁底层。
1.2.3 试验概况 试验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徽两优898,4月10日播种,5月16日移栽,9月17日收获。7月10日用烯啶·吡蚜酮+阿维菌素防治稻飞虱、卷叶螟。8月24日用烯啶·吡蚜酮+阿维菌素+噻呋酰胺防治稻飞虱、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分蘖率与成穗率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的水稻分蘖率以处理5最高,其他处理从大到小依次为处理1、3、2、4;成穗率以处理4最高,其他处理从大到小依次为处理1、2、5、3。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对水稻株高、穗长、千粒重影响不大;总粒数以处理4最高,其他处理从大到小依次为处理2、3、5、1;结实率均在80%以上,以处理1最高,其他处理从大到小依次为处理2、5、3、4。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处理水稻产量以处理5最高,为9246.15kg/hm2,分别比处理2、4、1、3增947.25、624.30、564.30、481.80kg/hm2,增幅分别为11.8%、7.2%、6.5%、5.5个百分点。经方差分析,重复间无显著差异,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可进行多重比较(表5)。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处理5产量显著高于处理2,其他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表6)。
2.4 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表7可以看出,不同处理水稻纯收入以处理5最高,为23634.45元/hm2,分别比处理2、4、1、3增收2568.00、1959.00、1524.60、1319.70元/hm2,增幅分别为12.2、9.0、6.9、5.9个百分点。
2.5 不同处理的肥料对水稻产量贡献率的影响 通过肥料产量贡献率和肥料增产量的计算,说明不同处理的肥料效应。计算公式如下:
[肥料产量贡献率(%)=施肥区产量-空白區产量施肥区产量×100]
[肥料增产量(kg/kg)=施肥区产量-空白区产量施肥总量]
从表8可以看出,不同处理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以处理5最高为30.04%,分别比处理2、4、1、3高8.26、5.06、4.54、3.84个百分点。不同处理施用1kg肥料增产稻谷以处理5最高为11.74kg,分别比处理2、4、1、3高2、1.48、1.3、0.43kg。
2.6 不同处理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用下列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作物吸氮(磷、钾)总量、肥料利用率:
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养分含量)/籽粒产量〕×100
作物吸氮(磷、钾)总量(kg/hm2)=产量×100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100
肥料利用率=(施肥区作物吸收氮磷钾总量-无肥区作物吸收氮磷钾总量)/肥料养分总量×100
从表9可以看出,肥料利用率以处理5最高为60.1%,比处理2、1、3、4分别高12.8、9.2、4.9、3.5个百分点。
3 结论
在土壤碱解氮极高,速效钾、有机质高的灰泥田,从水稻产量、效益、肥料利用率等综合考量,以减钾15%,总减肥4%为最佳,推荐氮、磷、钾施肥配方为210、60、90kg/hm2;以控失肥减氮20%、减钾15%,总减肥16%,肥料全基施为其次,推荐氮、磷、钾施肥配方为165、60、75kg/hm2。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水稻;施肥;减量增效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1-0038-02
利用贵池区单季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推荐的最佳施肥量,进行田间校正试验,为配方设计、施肥指导和建立并验证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安排在贵池区墩上街道墩上居委会,土壤为灰泥田,理化性状如下:有机质52.3g/kg、碱解氮326mg/kg、速效磷3.8mg/kg、速效钾156mg/kg,pH5.2。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表1),3次重复。根据上年贵池区“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推荐最佳施肥量,设计氮、磷、钾全量施肥量为210、60、105kg/hm2。其中氮肥处理5全量,处理1、4减施15%,处理2、3减施20%;磷肥处理3、4、5全量,处理1、2减施25%;钾肥处理1、2全量,处理3、4、5减施15%。处理3、4为控失肥、尿素,其他处理均用单质化肥。小区面积20m2,随机区组排列。移栽密度33cm×15.8cm,栽19.2万穴/hm2。试验田排灌通畅,田间有独立的进排水沟,周围无建筑物和高大树木,交通便捷。区组间小埂用农膜覆盖,农膜埋至犁底层。
1.2.3 试验概况 试验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徽两优898,4月10日播种,5月16日移栽,9月17日收获。7月10日用烯啶·吡蚜酮+阿维菌素防治稻飞虱、卷叶螟。8月24日用烯啶·吡蚜酮+阿维菌素+噻呋酰胺防治稻飞虱、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分蘖率与成穗率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的水稻分蘖率以处理5最高,其他处理从大到小依次为处理1、3、2、4;成穗率以处理4最高,其他处理从大到小依次为处理1、2、5、3。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对水稻株高、穗长、千粒重影响不大;总粒数以处理4最高,其他处理从大到小依次为处理2、3、5、1;结实率均在80%以上,以处理1最高,其他处理从大到小依次为处理2、5、3、4。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处理水稻产量以处理5最高,为9246.15kg/hm2,分别比处理2、4、1、3增947.25、624.30、564.30、481.80kg/hm2,增幅分别为11.8%、7.2%、6.5%、5.5个百分点。经方差分析,重复间无显著差异,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可进行多重比较(表5)。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处理5产量显著高于处理2,其他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表6)。
2.4 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表7可以看出,不同处理水稻纯收入以处理5最高,为23634.45元/hm2,分别比处理2、4、1、3增收2568.00、1959.00、1524.60、1319.70元/hm2,增幅分别为12.2、9.0、6.9、5.9个百分点。
2.5 不同处理的肥料对水稻产量贡献率的影响 通过肥料产量贡献率和肥料增产量的计算,说明不同处理的肥料效应。计算公式如下:
[肥料产量贡献率(%)=施肥区产量-空白區产量施肥区产量×100]
[肥料增产量(kg/kg)=施肥区产量-空白区产量施肥总量]
从表8可以看出,不同处理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以处理5最高为30.04%,分别比处理2、4、1、3高8.26、5.06、4.54、3.84个百分点。不同处理施用1kg肥料增产稻谷以处理5最高为11.74kg,分别比处理2、4、1、3高2、1.48、1.3、0.43kg。
2.6 不同处理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用下列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作物吸氮(磷、钾)总量、肥料利用率:
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养分含量)/籽粒产量〕×100
作物吸氮(磷、钾)总量(kg/hm2)=产量×100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100
肥料利用率=(施肥区作物吸收氮磷钾总量-无肥区作物吸收氮磷钾总量)/肥料养分总量×100
从表9可以看出,肥料利用率以处理5最高为60.1%,比处理2、1、3、4分别高12.8、9.2、4.9、3.5个百分点。
3 结论
在土壤碱解氮极高,速效钾、有机质高的灰泥田,从水稻产量、效益、肥料利用率等综合考量,以减钾15%,总减肥4%为最佳,推荐氮、磷、钾施肥配方为210、60、90kg/hm2;以控失肥减氮20%、减钾15%,总减肥16%,肥料全基施为其次,推荐氮、磷、钾施肥配方为165、60、75kg/hm2。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