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拜会活泰戈尔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你去和一个印度诗人谈谈如何?据说他在印度声誉极隆,被人奉为活着的泰戈尔!”看到头脑极端理性的友人比划出高山仰止的手势,我的脑海中顿时出现印度民众扑在地上争相亲吻诗人脚趾的景象。
  “唔,好吧……可是,我,我有个问题。”
  “你讲。”
  “我应该在什么时候吻他的脚?”
  “你这孩子,成天都想些什么!”友人将我一把塞进她先生的宝马车,从曼海姆到这位印度诗人居住的清静小镇希尔师博格不过一个小时多的车程。落照下的高速出奇的畅通,驾驶座上,友人的先生看上去心情愉快,车窗外飞掠过的是德国中部连绵不绝的青翠群山,不知为何,我却想起了杭州的梅家坞……哦,多么相似的景色啊!年年岁岁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伤脑筋啊,我又开始想念中国了。
  “那个……我们要去见的这个诗人叫什么名字来着?我又忘了。伊斯坦布尔?”
  “达斯库普塔。”友人的先生是个医生,问一百遍,回答也严谨端庄,不带任何火气。当然,我也的确快问了一百遍了,每次只记得是五个稀奇古怪的音节。这位达斯库普塔是他的病人,眼下在海德堡大学当教授,托他的福,还活着,所以是活泰戈尔。
  “可是,我该和他说些什么啊?!”既然我不是活普希金,心中难免有些紧张。
  “说英语。”医生习惯性地将下颚骨撑出,令侧面看去愈加冷酷。
  “……。”我忘记医生是神!我只能不停地在副驾驶座上扭来扭去,以此发泄内心的焦虑。
  “你是不是没系安全带?”
  “我系了!”
   车到活泰戈尔家的花园前停。我跟在医生后头,顺着小石子的花径走向白色的小栅栏门。团花似锦的花园,令我想起曾在德国中学课本里看到过“我家的花园到秋天如何如何”的例句,哎,亏得都是些德国孩子,习以为常,要是换了上海孩子,当只知有花盆,不知有花园。我寻思着国内大城市里生不如死的生活质量,倒是忘记了紧张,一头就撞进了活泰戈尔家中那昏暗温暖的客厅。传说中的达斯库普塔从落地窗前的大沙发上向我们迎来,看上去友好,热情,穿着一身晃晃荡荡的白色大通袍。活甘地!我没法不让自己胡思乱想。沙发上还坐着一个身材高高的年轻人,尖鼻子,蓝眼睛,腼腆地微笑着,是海德堡大学东南亚系的助理教授,也是达斯库普塔的学生。客厅里摆着些印度风格的毯子和画,更多的则是满坑满谷的纸张和书本,若谈南亚风味,和国内的咖喱店相比都略逊一筹。当然,人家是诗人,是学者,不是个开饭店的。正东张西望呢,笑容可掬的达斯库普塔不知从哪里端出一盘烘得金黄松脆的小点心来。
  “这是我刚烤的,尝尝看,我很喜欢这个味道。”活泰戈尔亲切极了。
   看到好吃的,我忘记了一切。点心里夹着神奇的馅,火候又是那么恰到好处,后来忍不住把医生的那份也吃了。抹抹嘴,谈谈天,我忽然惊觉,我们一直都没有谈到诗歌!拜访是如此轻松愉快,以至于让我产生了某种不祥的预感。我又开始胡思乱想——
   达斯库普塔把我绑在花园里的大松树上,像个典型的印度人一样笑眯眯:“你对当代印度诗歌有什么看法?”
   我惊恐地摇头……我,我对当代印度诗歌一无所知……
   达斯库普塔升起了火堆,围着我唱歌跳舞,最后将我火葬,骨灰撒进了美因河……
   哦,这太可怕了。我越想越紧张,对应起来难免有些前言不搭后语。活泰戈尔看上去倒是非常快活,听说自从他老伴去世之后,他就变得有点神经兮兮的,有人来就会人来疯……正走神呢,达斯库普塔站了起来:“让医生在这儿坐会儿。你跟我来,我给你看些东西。”
   完啦,一定是要和我谈诗歌了!我浑身发抖,求助地看了医生一眼,他正热心地回答着助理教授关于腰背痛的问题,丝毫没有注意到我灼热的目光。世界就是这样残酷。我耷拉着脑袋跟在达斯库普塔身后,走到通往地下室的阴暗的楼梯,唉,我本以为自己可以毙命于夕照下的花园,没想到阴暗的地下室才是我的葬身之所。
   地下室里简直就是纸张的海洋,诗人像摩西,领着我分开文学的海洋。
  “听说您是个诗人?”
  “天哪!您听谁说的?”
  “医生。”
   也许在医生看来,文人除了不是医生,可以是任何东西。我冒汗,“不不不,我不是个诗人,只是个——写小说的。”
  “啊,写小说的,那也很了不起!您认识北岛吗?”
  “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我非常喜欢他的诗!您知道他现在在哪儿吗?”
  “外国……呃……美国,美国吧。”
  “嗯,您瞧,我还把他的诗译成过德文呢。”活泰戈尔递给我一叠纸,我一翻,果然都是北岛的诗,虽然德文不好,因为耳熟能详,也能猜出个大概。
  “您真有心。”
  “我还为您印了几首我的诗。给。”
   我接过三张印刷上等的大纸,不顾一切地默诵起来。写得真好,更好的是,没有生词。
  “英文的?”
  “英文的,德文的都有。”
  “那您平时写诗用什么语言呢?”
  “印度语中的一种。%$#@(乱码)。”
  “天哪(那是什么?),翻译一定是个大问题。”
  “是啊,我到现在都不确定我的中译本有没有问题。如果可能,您愿意帮我看一下吗?”
  “非常乐意为您效劳。……顺便说一句,我很喜欢您的诗!”
   我们的交谈出乎意料的融洽。虽然我对印度诗歌一无所知,他却并没有用鞭子抽我或斥我为贱民。我们俩赤着脚跑到黄昏的花园之中,柔软而湿润的草地从脚心向我传达了微妙的喜悦。我向他请教了印度文化对待自然的看法,并和日本文化作了一些比较。
  “对,对,你真是一个非常敏锐的人。”诗人的兴致越发高涨。
   医生在屋内频频示意:该是回家吃饭的时候了。
  “教授,我该回去了。医生在等我。”
  “好的,好的。为了让您记住我,请收下这些吧。”诗人弯腰从花园里捡起三颗硕大的松塔。松塔嘛,在德国的树林里到处都是,但这三颗是特别的。如今,它们正躺在我书桌的一角,那样优美、亲切,仿佛是由“达斯库普塔”——这五个轻快动听的音节凝固而成。
其他文献
98年读的大学,转眼,毕业已经5年了,想起曾经同床(同一个上下铺)共枕(我们的被子枕头都是学校统一发的,故而常常在洗晒之后搞不清哪个是自己的枕头,读者请勿浮想联翩,与断背山毫无瓜葛)的姐姐们(我最小),借一句用滥了的俗话,心中无限感慨,万千滋味在心头。  姐姐A,来自云南昆明,布依族,娇小聪慧,喜食辣。来上海后,常为上海菜太甜而痛苦不堪。一日,见食堂有辣椒肉片出售,狂喜,买了一份,回宿舍,只吃了一
期刊
日本和韩国,同是东方民族,又同样受中国儒学的影响至深,在礼仪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我在日本和韩国都居住多年,发现他们又有着许多的不同,对比起来很有趣。不过,我的活动范围多是在围棋界,看到的也许不够全面。  先说相同的。  和人第一次见面时,说的话,两个民族都是一样的:“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双方行鞠躬礼,动作也一样。  面对长辈、上司、老师,说话要用敬语,这个,两边也是相同的。  不过,细
期刊
采访/Sammi秋离Hamy  “套词儿”——在新新人类的辞典里,“腐败”又称做FB,所指无非是伙同朋友肆无忌惮地大吃大喝或者通宵达旦地歌舞玩乐,我们在腐败里暂时忽略自己一直紧绷的界线,享受那一点点犯错的小快感。“心灵腐败”更是在放松与放纵之间玩一种踩过界的游戏,且对何时收手心知肚明。    心灵也需要腐败?    心灵腐败是某种程度上的心灵休憩,但在程度上有区别,如果打着“腐败”的旗号我们是不是
期刊
老子跟我们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活在世上,知道别人了解自己,这叫明智。我们都知道人心险恶;进人社会后怎样学会如何“识人”呢?  《论语》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这是孔子人生哲学很重要的学说。识人须从三个方面下手:第一,看他为什么要如此做;第二,看他怎么样做,用的什么方法;第三,看这种行为,在做的人身心上发生何种习惯,何种品行。  第一,视其所以。这是看一个人的行为
期刊
香港的“战地玫瑰” 闾丘露薇说:“我一直抱着踏实的心态去做这份工作,完全没有优越感,我从来不在乎比别人付出更多的精力。”  这种心态,自然而然令我们想到了职场上那样一群人,他们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和好奇,他们不会无缘无故迟到和早退,他们顺从地接受属于或不属于他们分内的工作,他们拿最少的工资,却要付出最大的努力;当然,他们也很容易消极和逃避,他们往往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中矛盾犹豫,他们勉强着随遇而安却无
期刊
从性格上看,《西厢记》三人,张生、莺莺、红娘,一个酸,一个甜,一个辣,这里讲辣妹红娘。  辣妹红娘,伶牙俐齿、大胆泼辣,够辣的,但,她又不随便放辣、到处放辣、一味放辣,她的辣放得有理有利有节,她什么时候放什么样的辣、放多少,辣的程度种类,都拿捏得非常到位。  在张生面前,一般来说,张生一酸,红娘就放辣:以辣治酸。张生初见红娘,说了一段傻话:“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
期刊
前段时间,我乘火车前往深圳参加一家杂志社的笔会。我在卧铺的底铺,刚上车我和对铺的乘客谁也没有主动和对方打招呼,只是彼此对视微笑了一下。安顿好行李后他打开笔记本电脑工作。大概一两个小时后,他主动和我打招呼。我和他随便聊了自己的工作和业余爱好,聊着聊着相谈甚欢。他给我讲了自己的人生故事!  大学刚毕业,我找工作四处碰壁,我只有大专学历,且不善于和人沟通交流,许多用人单位不是嫌我学历,就是嫌我表达能力差
期刊
“你以为我穷,不漂亮,就没有感情吗?如果上帝赐给我美貌和财富,我也会让你难于离开我的!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都将有一天经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一样!”这是《简爱》中的一段经典对话,或许,正是因为受了几百年前的夏洛蒂·勃朗特的启发,才有了1991年的这部《新桥恋人》。  《新桥恋人》据说是法国电影史上投资最高的一部爱情文艺片,它讲述了一个很“琼瑶”的浪漫故事:患
期刊
三十分钟前,我都还在怀疑我的决定。来参加前男友的婚礼,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尤其是经过这几年胖了超过十五公斤的我。  不过,在仔细思考过我当初与他的交往情形(没见过他爸妈,没认识几个他的朋友)后,我还是愿意假装大方地将自己打扮得美美地走进这个会场。  约十年前刚出社会时和他交往了一年,其实没什么争吵,除了他最后不清不楚的分手原因之外,他实在算是个很棒的男朋友。婚礼本身没什么特别,按照最近几年台湾的
期刊
“猜猜怎么回事,King?”一进办公室,隔壁的苏珊娜端着咖啡杯冲我大惊小怪地囔囔。  “马克回来找你了?”我开玩笑说。  “不,你知道吗,卡拉昨天晚上生了个男孩,有9磅重。”苏珊娜的情绪很高。  马克是苏珊娜两个月前的男朋友,卡拉是她一个课题组的组员,两人关系不错,经常一起吃饭逛街。  苏珊娜突然压低声音靠近我:“King,你知道吗,卡拉今天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哭了。”  “哦,那是怎么啦?”我有点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