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个必然”当代困境的解读

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重大挫折,对“两个必然”的论断形成巨
  大挑战。本文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未改变,两种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之争成为“两个必然”
  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两个必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困境
  [中图分类号]D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470(2010)03-0083-06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
  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中国人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把它简称为“两个必
  然”。“两个必然”的表述可以有多个角度,既可以从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角度,也可以从社会制度和社会
  形态的角度。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必然”即“资本
  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就是从社会制度
  和社会形态的角度表述的。“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
  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总结
  论,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追求的总目标,也是中国共
  产党最高和最低纲领的总依据”。战后,基于第三
  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自身的调整,当代资本主义获
  得较大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同时,东欧剧
  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论断的
  正确性遭到一些人的质疑。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质
  疑进行分析,以澄清人们的困惑。
  
  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相互学
  习中出现了某些共同特征,这是否意味
  着两种社会制度的“趋同”
  
  战后,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国家政策的主流,国家对经济
  生活采取了全面的干预和调节。这主要包括:在充
  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的基础上,
  利用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的总供给和总
  需求;实行一定的经济发展计划,直接投资某些产
  业特别是某些公共产品,推行国有化,以提高国民
  经济的整体效益;实施一定的税收和社会再分配政
  策,限制过高的收入和过度的垄断,建立社会福利
  和保障制度。20世纪7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经济
  陷入“滞涨”,暴露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理论与政策
  的严重弊病。为了对付“滞涨”,美英等西方国家抛
  弃了凯恩斯主义,转而实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
  策,但是,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已经成为其经济
  调节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在干预的程度上
  有所区别而已。社会主义国家,以中国为例,在改革
  开放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
  产力的方法”,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
  来,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
  的快速发展。在经济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
  社会化生产,都需要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
  进行管理;两者都是商品经济,都需要遵循商品经
  济的一般规律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
  在现象层面,我们仿佛看不到两种社会制度的区
  别,甚至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
  度各以自己的理由与优势并存于一个世界的现
  
  实”,两者“互相借鉴、互相吸收”,“将来很可能在世
  界范围内无声地扩大为兼容并包各种制度长处的
  大混合经济”。
  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趋同”的论调我们应
  该如何看待呢?
  首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制度在经
  济方面要区分两种不同层次的问题:经济运行机制
  问题和基本制度问题。在经济运行机制层面,两者
  有相同的一面,不仅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而且对于
  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来
  言,这种学习显得尤为必要。列宁曾提出:“社会主
  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
  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
  坏。”邓小平提出的对外开放政策,其中一个重要
  内容就是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他认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
  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
  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
  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的经营方
  式和管理方法。”引另一方面,在基本制度层面,资本
  主义和社会主义有着原则的区别,不存在互相学习,
  更不会趋同。邓小平多次强调,在改革开放中,“一
  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
  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他紧紧围绕“什么是社
  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进行理论
  探索,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其次,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方面占优势的
  前提下,所谓的趋同很可能是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
  义的复辟。苏联解体和随后的资本主义复辟就是一
  个典型的例子。戈尔巴乔夫在《未来世界与社会主
  义》一文中写道:“资本主义现在远不是从前的资本
  主义了。”“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过程,它不限于社
  会主义国家范围。我们从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看出了它的许多表现。社会主义的这样一些特点,
  诸如公有制、计划性、社会保障,在某种程度和范围
  内,成了先进的西方社会生活司空见惯的组成部分。
  当代的民主和法制设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社会主
  义思想和行为的产物。”他认为资本主义国家里社
  会主义的因素越来越多,而社会主义国家里资本主
  义的因素也越来越多。现在,不仅应该“排除两大社
  会体系的对抗”,而且应该“肯定地说,世界已开始迈
  向大合作”。就这样,在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作
  用下,苏共抛弃了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的认
  识和坚持,最终尝到国家解体、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
  苦果。
  
  二、当代资本主义科学技术与经济
  发展水平的较大幅度提高.是否是对
  “两个必然”的否定
  
  战后以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标志
  的新科技革命,推动核能、半导体、航空航天等行业
  的诞生和发展,促使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
  重大变化:第一产业即农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大
  大下降,已不到3%;第二产业即制造业所占比重有
  升有降,大多保持在30%-40%之间;第三产业即
  服务业的比重则迅速提高到60%,美国更是高达
  72%。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技革命掀起新的高
  潮,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飞速发
  展,有人甚至把信息产业界定为“第四产业”。科技
  革命促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更加现代
  化和高级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大大促
  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全世
  界国民生产总值达30万亿美元,其中西方发达国
  家所占比例高达75%,而美国更是突出,独占
  26.6%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万美元还多。《参
  考消息》2004年7月13日报道,据世界银行公布,
  2003年全球GNP36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占10.9万
  亿,独占30.28%;包括美、日、德、法、意与加拿大的
  七国集团,总人口占世界11%,但GNP却占世界
  65%。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
  主义的最高阶段,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
  主义。资本主义缘何垂而不死,腐而不朽,反而在科
  学技术和经济方面获得较大发展呢?战后资本主义
  获得的巨大发展是否意味着资本主义将永世长存
  呢?苏联解体后,“历史终结论”的叫嚣更是盛行一
  时。这种形势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某种
  
  消极与负面的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也面临严峻的挑
  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所谓的经济
  上的繁荣呢?
  首先,“两个必然”实现的条件尚不具备。马克
  思不仅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得出“两
  个必然”的结论,而且在随后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中对其实现的条件作了经典的表述:“无论哪
  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
  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讲的是资本主义灭
  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而“两个决不会”
  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这个条件就
  是资本主义社会发挥完其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就是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完全成熟起来。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具有自我扬弃的特点,尚具有在自身范围内进行
  调整的余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
  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生产的不断
  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
  动,这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
  方。”资本主义在自身范围内不断进行调整,从自
  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从私人垄断资本
  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再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每一次调整都客观上适应了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既然当代资本主义尚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还有一定的活力,那么它在短时间内就不可能灭
  亡,这并不是对“两个必然”的否定,只是条件还不具
  备而已。
  其次,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使得资本主
  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远未成熟。社会主义要
  取代资本主义必须通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
  途径来实现。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
  的就业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劳动
  者在三大产业的结构来看,农业劳动人数锐减,工
  业劳动人数增长缓慢,从事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人
  超过了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工人;从脑力劳动和体
  力劳动者的分布来看,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工人增
  加,传统的蓝领工人减少了。新科技革命、经济结
  构、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力水平与生产社会化
  程度的提高,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
  与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自由资本主
  义时期的工人阶级同质化消失了”。“以科研人员、
  教师、医生、社会福利人员、文艺工作者为代表的新
  中间阶层崛起,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阶级对
  立简单化已成为过去。”“同质化”被破坏,工人阶级
  内部团结的经济基础被侵蚀而动摇,“两个必然”实
  现的阶级依托被弱化了。“在这种普遍的繁荣的
  情况下,即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整个资
  产阶级关系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
  候,也就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只有在现代生产
  力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这两个要素互相矛盾的时
  候,这种革命才有可能。”由于阶级结构和阶级关
  系的变化,短期内出现无产阶级革命的高潮几乎不
  可能,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还要在不断积蓄力量中等
  待新的发展契机。
  其三,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呈现出其局限性。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再
  次印证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暴露出
  资本主义自身的局限性。美国《纽约时报》2009年
  12月28日登载了保罗·克鲁格曼的题为“大零蛋”
  的文章。文章认为,从经济观点出发,建议将过去的
  十年称为“大零蛋”(the big zero)。在这十年中就业
  岗位零增长,普通家庭经济收入增长为零,对房主
  而言是零收益的十年,对股市而言,这十年即便不
  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收益也为零。《日本经济新闻》
  2009年12月30日报道,21世纪的头10年是日本
  经济“萎缩的10年”。据经济学家预测,2009年日
  本的名义GDP约为473万亿日元,比1999年减
  少了5%。10年间,日本GDP年均减少0.5%。除
  去物价因素的影响,10年间日本实际GDP年均增
  长率也仅为0.7%。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头10
  年被称为“失去的20年”,今后10年能否走出通
  货紧缩,已成为关注焦点。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人
  们对资本主义的信心也在下降。2009年11月9
  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公布的对27个国家2.9
  万民众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1%的人认为资本
  主义在正常运行,而有23%(这一数字在法国为
  43%)的受访者认为资本主义存在致命弱点,世界
  需要新的经济制度。
  
  三、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是否意味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克服
  和改变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
  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战后,由于科
  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积累了
  巨额的财富,也由于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
  斗争的作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对生产关系进行了
  调整,主要包括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实行普及化、全
  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等,以缓和阶级矛盾,保持社会
  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在职工持股计划方面,战后西方国家大力发展
  股份制,让职工和机构投资者(日本称法人投资者)
  持有股票,使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的实现形式发生
  了变化。战前的日本,以家族为核心的六大财阀控
  制着一些大公司的绝大多数股票,但现在法人持股
  率已达到80%以上。美国的股权分散程度更高,大
  约有4700万人直接持有股票。美国经济学家凯尔
  索和阿德勒认为,工人持股就是资本家了。由于持
  股的工人越来越多,现在的资本主义同马克思恩格
  斯所描绘的19世纪的资本主义有了很大的区别。
  有人认为,这种“人民资本主义”终究会发展为一个
  “全民资本家的无阶级社会”。
  在社会福利制度方面,战后,多数西方国家推行
  了覆盖面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被称为从摇篮到坟
  墓的保障制度。其中,瑞典的社会福利制度被奉为典
  范,又称为保障社会主义。我国国内的“保障社会主
  义”认为“社会主义并不需要消灭私有制”,只需要把
  大部分剩余价值分配给社会,然后向全体居民提供
  社会保障,就实现了社会主义。当然,瑞典实行的并
  不是社会主义,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实行的是资本
  主义制度。但是这在社会主义国家目前社会保障水
  平还较低的情况下,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一个极
  大的挑战。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系列
  调整,这些调整是否已经克服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这些调整,客观上确
  实起到缓和阶级矛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作
  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
  的黄金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实际收入也获得
  了增长。
  其次,股份制和职工持股计划并没有改变资本
  主义私有制的实质。股份制只是资本组织形式的变
  化,没有使资本所有权发生实质性的转移,股份公司
  仍然牢牢地控制在少数大资本家或垄断财团的手
  里。20世纪初,垄断资本家需要占有40%以上的股
  票才能控股,而现在只需占有3%-5%的股份就可
  以有效地控股。股票的发行和占有越分散,中小股
  东越多,大股东借以控制一个股份公司所必需的股
  份就越少,从而对垄断资产阶级就越有利。法国学
  者苏珊娜和沙奈认为,美国的金融资产很庞大。但金
  融资产的分布很不平衡,10%的富有者占有90%的
  金融资产,普通工人至多占有10%的金融资产。美
  国工人虽然持有股票,但大多数债台高筑,长期不能
  偿还住房债务。在法国,有稳定职业的工人的红利
  收入一般是2000-3000法郎,一般不超过5000法
  郎。因此,职工持股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只有意识形
  态的意义,是所谓“人民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的主
  要措施之一。
  其三,社会福利制度,并没有减轻对工人阶级的
  剥削和控制。正如马克思所说:“吃穿好一些,待遇
  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只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
  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
  松一点”。“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
  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
  的剥削”。西方右翼政党掌权以后,工人的实际收
  入和社会福利被大幅度削减,退休金、养老金和失业
  救济以及贫困救助的条件更加苛刻了。事实证明,
  当今“福利国家”从来没有实现过“充分就业”和“收
  入均等化”,更没有彻底消除贫困。2008年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人均
  GDP分别为46859美元、44660美元和38559美元。
  美国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是饥饿和
  贫困却从来不曾离开,在发生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
  背景下更是如此。据路透社华盛顿2009年11月16
  日电:美国政府发布报告说,1/7的美国人难以吃饱
  饭,超过1/3的人有时会挨饿。这是1995年美国实
  行“食品保障”报告制度以来的最高比例。
  
  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和价值观念是否优于社会主义政治制
  度和价值观念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极力宣扬其价值体系及政治
  经济制度的普世性和优越性,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
  “西化”、“分化”战略,试图挤压社会主义的生存空
  间。这股自由主义的思潮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就不
  断掀起波澜。在自由主义的影响下,一些人开始困
  惑,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不是走错了,是不是应该
  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人认为只有“三权分立”才是真
  正的“民主”形式,才能保证政治体制的良性运转,主
  张中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也搞“三权分立”:有
  人认为,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多个政党轮流执政有利
  于民主,能更好的反映民意,更有利于防止腐败;有
  人认为,“实行民主,就要采用一人一票的竞选,否则
  就不是民主国家”等等。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对外交往中加强价值观渗透。
  频频打出民主、自由、人权、公平、正义等价值观的大
  旗,对其他国家进行干涉和评判,并声称这些价值观
  具有“普世性”,是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价值。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
  价值观念呢?
  首先,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中有
  值得借鉴的地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建
  设有几百年的历史,其中不乏我们借鉴的地方。
  “源于西方”的很多价值观念比如说民主、自由、公平
  等都已经成为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部分。源于西方
  并不等于从属于西方,这些价值观念中确实有普遍
  适用的地方。我们不能因为是西方国家提出就对其
  退避三舍,这不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价值观念
  的建设。我们应该吸取人类一切对我们有价值的东
  西来发展自己。
  其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其局限性。西方国
  家的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经济状况的反映,本质上
  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其政治制度和政
  治体制并不像其宣扬的那样优越,而是具有很大的
  局限性。西方一直宣扬“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优
  越性,宣称其如何通过权利制衡的方法防止出现少
  数人的独裁和专政。不少人潜意识地认为西方国家
  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似乎不搞“三权分立”就理
  不直气不壮。真实情况是,只有美国(总统制)实行
  “三权分立”而其他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实行议会制,
  立法权和行政权并没有分立,实质是两权分立。而
  据法国《世界报》2009年12月31日文章称,美国的
  政治体制也“开始失灵”。政治家提出这样问题:权
  利制衡的政治体制使参议员有权过分阻挠政府;互
  联网和有线电视使各类极端分子可以制造与其真实
  地位无关的影响力;永远存在的竞选问题又让人没
  有多少时间去治理国家。
  其三,“普世价值”之争实质是政治话语权之
  争。西方价值观是否具有“普世性”,如果纯粹从学
  术的角度来分析不难得出结论。但是中国改革开放
  深入发展的特殊时代背景决定了“普世价值”问题
  “不是一个纯学术问题,而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
  问题。”这场争论双方观点交锋集中在政治话语
  层面,是话语权之争。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密切相
  关,政治话语离开学术话语的支撑就会丧失说服力。
  所以,我们既要从政治上揭露“普世价值”论的实质
  与危害,又要有针对性地从学理上加强论证。
  
  结语
  
  “两个必然”在当代由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国
  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重大挫折而遭遇诸多挑战。
  我们在细数这些挑战的原委之时,形成了一些基本
  的认识。首先,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个漫长
  而曲折的过程。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
  言》中说:“历史是认真的,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
  形态的送进坟墓。”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形态从
  产生到衰亡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革
  命本身将是一个长期和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
  的巩固和发展并充分显示出优越性也将是一个长期
  的过程。“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并不是指日可待的现实前景。”牡会形态及其交替
  是对历史进程的宏观把握,是大尺度观察的结果。
  我们应该用历史本身的尺度,而不应用个人人生的
  尺度去认识和把握。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社
  会形态的更替。其次,“两个必然”在当代集中表现
  为两种社会制度优越性之争。资本主义的诸多变化
  
  展示了它不同于以往的变化.诸如剥削方式的隐蔽
  化,股权的分散化,经济调控方式的计划化,社会保
  障制度的完善化等。社会主义只有充分展示其有别
  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得以巩固、
  发展,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最后,社会主义中
  国已经初步展现了优越性,“两个必然”的科学性正
  在得到论证。任何制度的建设乃至成熟都需要一定
  的时间,其优越性的体现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社会主
  义也不例外。随着中国各项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
  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
  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信心会更为强烈,社会主义制
  度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增强。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水业的定义和我国城市水务市场的现状,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常用的水务项目投融资模式,包括股权融资模式、企业债券模式和BOT模式等。最后,对未来可能的投融
由北京化工大学申请的专利(专利号CN1900149,公开日期2007-01-24)“有机改性的粘土与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的有机改性粘土/SBR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先将有机
本文介绍了条烟装箱工艺中缺条检测的可实施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检测原理和优缺点,提出了较佳的检测方案。
宁政办发[2019]5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京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围绕飞机装配型架制造安装FixCAPP系统的研制,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及统一的系统内部数据管理模式。应用这一数据管理模式,组织、建立和实现了飞机装配型架制造安装工艺的数字化
2010年4月8~10日,朗盛公司携其优质创新产品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橡胶及轮胎工业(青岛)展览会。朗盛工业橡胶制品业务部展示了面向橡胶加工业的特殊弹性体解决方案。
对充国产环保油SBR的基本性能及其在胎面胶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考察国产环保油替代高芳烃油(DAE)和国外处理芳烃油(TDAE)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充国产环保油的SBR胶料具有较好的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模式发生的重大的改革,这就影响了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方式的改变,并且给事业单位管理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缺乏经济管理的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予护肝、降酶和对症治疗等,在此基础上采用日本产全自动多功能人工肝治疗仪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
对于那些使用极小拖链系统的用户来说,选择高质量的电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自动电车门为例,由于只有很小的安装空间和极小的半径,如果门上的一个芯线在几千次的工作循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