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中职物理基础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加强基础教学、改变实验教学、培养学习习惯、渗透德育教育以及扩展STS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职;物理基础理论;物理教学
中职生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学习能力不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对抽象物理概念、复杂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比较薄弱,并且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信心。面对这一现状,如何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中职物理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加强基础教学,夯实物理基础
1. 物理概念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既是物理课的教学基础,又是教学重点,中职物理教师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1)概念的引入、形成和定义。教师可通过具体、生动和有效的实例、现象及实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顺利引入概念定义,尤其是较抽象的概念,如加速度、磁场、磁感线、场强和磁感强度等。
(2)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概念的定义都有一定的表达形式,文字表达的概念要让学生理解关键的字句和概念的内涵;公式表达的概念要让学生理解它的实质、意义和条件。
(3)概念之间的比较教学。相似概念用类比方法教学,如电势能与重力势能、电势与高度、电势差(电压)与高度差;相关的概念让学生清楚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速度与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大小与速度变化的快慢;易混的相近概念要让学生弄清他们之间的异同,如电场与磁场教学中的“左手定则与右手定则”。
2. 难点内容的教学。
在物理基础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解决教学难点,通过攻克难点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发现难点。教师应熟悉教材,知道课堂教学的难点;通过作业、练习和测试等信息反馈,清楚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难点;教师应善于分析学生,了解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
(2)解决难点。教师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解决难点。如,新课前复习好相关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分解难点;充分准备物理实例和实验化解抽象概念教学的难点;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降低学习难度;对于因学生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等原因造成的难点,应从课外练习、测试和辅导等方面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3)减少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减少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学习难度。比如,我校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电学内容为主,“力、光、热和原子物理”只讲解一些简单、基础和重点的内容,删减枯燥难学和不实用的部分,既让学生系统了解物理知识,又能学到实用的知识。
3. 重视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为了体现教学减负,目前中职学校物理教材中的练习题大量减少,而且中职生由于没有高考的应试目标,不会主动做大量的练习,导致中职生的作业练习量太少,但是要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巩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进行习题训练是必不可少。
一是抓典型题解。学生面对物理题,总是束手无策,主要原因是没有学会如何解题。通过典型题目可培养学生“审题、找条件、分析、推理和理清解题思路”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作业题,既能巩固知识,又能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精选一些与教材同步、难度适中、拓展知识的物理题,建立习题库,扩大学生的练习量和训练面。三是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教师对不同班级、不同专业和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和难点问题的辅导,尤其加强个别学生基础知识的辅导。
二、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提高专业技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1. 提高常规教学中演示实验的质量。
好的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所推导出来的结论,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为做好演示实验,教师课前要准备充分,明确演示目的,备好实验器材,设计好时间和步骤,并预先操作几次;演示前先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内容与目的、实验的原理与步骤、要观察的现象与要记录的数据、学生要注意的安全问题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演示过程清晰、现象明显准确、操作规范熟练,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和配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启发学生提问,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和总结。
2. 适当改变演示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演示方式:现象不明显或是仪器太小的演示实验,由台上转移到台下,在学生中间进行演示或教师走动巡回演示,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学生参与演示,将教师单独操作改为师生合作,或教师指导,学生做演示;教师演示的同时,学生叙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概括由现象推导出的结论;有些演示实验还可以采用“先讲出结论,再进行实验演示”的方法,等等。在教学手段上,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弥补由于实验安全问题、实验器材等方面的不足造成的缺憾。
3. 扩展学生实验,激发探究兴趣。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物理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后,可以适当改变实验方式,并补充一些课外实验,以增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实验方法、器材和步骤等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分析论证和概括结论等由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最后汇成实验报告。其次,适当地开放实验室,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让部分学生继续完成因时间不够或器材缺陷而没有完成的课堂实验。第三,扩展课外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兴趣自行设计一些实验,如制作小型的电动机、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等。
三、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物理知识浩如烟海,课本内容只是沧海一粟。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1. 加强阅读。
阅读性教学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如“牛顿第一定律、安全用电、激光的特性与应用”等,采取学生阅读、思考,教师指导、概括和总结来完成;“自感和互感”的教学采取学生阅读课本,解答“简述荧光灯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等问题的形式来完成。此外,介绍一些好的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 合理启发。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练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改变以往“有问必答”或“一问就答”的代替式做法,采取“点拨启发式”教学法,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改变考试方式。
对于高年级的中职生,可进行开放式考试,以“问题论述、问题探究、问题讨论、解释现象、设计实验和整理章节的知识结构”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课本、网络查阅资料,提高学习能力,真正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四、渗透德育教育,树立学习信心
目前,大部分中职生缺少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教师往往忙于知识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情感、德育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中,把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等思想内涵渗透到教学中,能激励学生学习,增强学习信心。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演绎科学家的生动故事,能熏陶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欧姆十多年坚持不懈,经历了无数次实验的失败才总结出欧姆定律;奥斯特做了60多个实验才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焦耳30多年时间、400多次实验才证明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坚持10年之久的实验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发明了第一台电动机和发电机,等等。为科学探索和物理研究付出毕生心血的物理学家不胜枚举,他们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和态度值得中职生学习,比如牛顿研究物理如痴如醉的执着精神;伽利略挑战传统权威的创新精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居里夫妇研究放射性物质孜孜不倦、不怕艰辛的科学精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耳濡目染,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心态,增强学习的信心。
五、扩展STS教育,增强学习趣味
STS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简称,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
渗透STS内容,可以扩展中职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体会物理学的趣味,减少物理的枯燥感。比如,关注物理的新科技、新成果和新动向,如纳米技术、超导、激光、信息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IC卡式电能表和动锂电池等;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应用,如安全用电知识、电磁感应与电磁炉、电磁波与微波炉、能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与低碳生活;关注一些跟物理知识相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水质污染、噪声污染等。这样,物理课就能不拘泥于教材,超越课堂的空间,学生可通过互联网或课外读物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了解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和前沿科技,扩展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惠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关键词:中职;物理基础理论;物理教学
中职生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学习能力不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对抽象物理概念、复杂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比较薄弱,并且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信心。面对这一现状,如何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中职物理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加强基础教学,夯实物理基础
1. 物理概念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既是物理课的教学基础,又是教学重点,中职物理教师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1)概念的引入、形成和定义。教师可通过具体、生动和有效的实例、现象及实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顺利引入概念定义,尤其是较抽象的概念,如加速度、磁场、磁感线、场强和磁感强度等。
(2)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概念的定义都有一定的表达形式,文字表达的概念要让学生理解关键的字句和概念的内涵;公式表达的概念要让学生理解它的实质、意义和条件。
(3)概念之间的比较教学。相似概念用类比方法教学,如电势能与重力势能、电势与高度、电势差(电压)与高度差;相关的概念让学生清楚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速度与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大小与速度变化的快慢;易混的相近概念要让学生弄清他们之间的异同,如电场与磁场教学中的“左手定则与右手定则”。
2. 难点内容的教学。
在物理基础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解决教学难点,通过攻克难点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发现难点。教师应熟悉教材,知道课堂教学的难点;通过作业、练习和测试等信息反馈,清楚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难点;教师应善于分析学生,了解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
(2)解决难点。教师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解决难点。如,新课前复习好相关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分解难点;充分准备物理实例和实验化解抽象概念教学的难点;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降低学习难度;对于因学生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等原因造成的难点,应从课外练习、测试和辅导等方面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3)减少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减少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学习难度。比如,我校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电学内容为主,“力、光、热和原子物理”只讲解一些简单、基础和重点的内容,删减枯燥难学和不实用的部分,既让学生系统了解物理知识,又能学到实用的知识。
3. 重视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为了体现教学减负,目前中职学校物理教材中的练习题大量减少,而且中职生由于没有高考的应试目标,不会主动做大量的练习,导致中职生的作业练习量太少,但是要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巩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进行习题训练是必不可少。
一是抓典型题解。学生面对物理题,总是束手无策,主要原因是没有学会如何解题。通过典型题目可培养学生“审题、找条件、分析、推理和理清解题思路”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作业题,既能巩固知识,又能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精选一些与教材同步、难度适中、拓展知识的物理题,建立习题库,扩大学生的练习量和训练面。三是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教师对不同班级、不同专业和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和难点问题的辅导,尤其加强个别学生基础知识的辅导。
二、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提高专业技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1. 提高常规教学中演示实验的质量。
好的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所推导出来的结论,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为做好演示实验,教师课前要准备充分,明确演示目的,备好实验器材,设计好时间和步骤,并预先操作几次;演示前先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内容与目的、实验的原理与步骤、要观察的现象与要记录的数据、学生要注意的安全问题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演示过程清晰、现象明显准确、操作规范熟练,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和配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启发学生提问,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和总结。
2. 适当改变演示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演示方式:现象不明显或是仪器太小的演示实验,由台上转移到台下,在学生中间进行演示或教师走动巡回演示,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学生参与演示,将教师单独操作改为师生合作,或教师指导,学生做演示;教师演示的同时,学生叙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概括由现象推导出的结论;有些演示实验还可以采用“先讲出结论,再进行实验演示”的方法,等等。在教学手段上,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弥补由于实验安全问题、实验器材等方面的不足造成的缺憾。
3. 扩展学生实验,激发探究兴趣。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物理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后,可以适当改变实验方式,并补充一些课外实验,以增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实验方法、器材和步骤等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分析论证和概括结论等由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最后汇成实验报告。其次,适当地开放实验室,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让部分学生继续完成因时间不够或器材缺陷而没有完成的课堂实验。第三,扩展课外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兴趣自行设计一些实验,如制作小型的电动机、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等。
三、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物理知识浩如烟海,课本内容只是沧海一粟。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1. 加强阅读。
阅读性教学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如“牛顿第一定律、安全用电、激光的特性与应用”等,采取学生阅读、思考,教师指导、概括和总结来完成;“自感和互感”的教学采取学生阅读课本,解答“简述荧光灯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等问题的形式来完成。此外,介绍一些好的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 合理启发。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练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改变以往“有问必答”或“一问就答”的代替式做法,采取“点拨启发式”教学法,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改变考试方式。
对于高年级的中职生,可进行开放式考试,以“问题论述、问题探究、问题讨论、解释现象、设计实验和整理章节的知识结构”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课本、网络查阅资料,提高学习能力,真正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四、渗透德育教育,树立学习信心
目前,大部分中职生缺少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教师往往忙于知识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情感、德育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中,把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等思想内涵渗透到教学中,能激励学生学习,增强学习信心。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演绎科学家的生动故事,能熏陶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欧姆十多年坚持不懈,经历了无数次实验的失败才总结出欧姆定律;奥斯特做了60多个实验才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焦耳30多年时间、400多次实验才证明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坚持10年之久的实验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发明了第一台电动机和发电机,等等。为科学探索和物理研究付出毕生心血的物理学家不胜枚举,他们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和态度值得中职生学习,比如牛顿研究物理如痴如醉的执着精神;伽利略挑战传统权威的创新精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居里夫妇研究放射性物质孜孜不倦、不怕艰辛的科学精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耳濡目染,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心态,增强学习的信心。
五、扩展STS教育,增强学习趣味
STS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简称,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
渗透STS内容,可以扩展中职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体会物理学的趣味,减少物理的枯燥感。比如,关注物理的新科技、新成果和新动向,如纳米技术、超导、激光、信息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IC卡式电能表和动锂电池等;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应用,如安全用电知识、电磁感应与电磁炉、电磁波与微波炉、能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与低碳生活;关注一些跟物理知识相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水质污染、噪声污染等。这样,物理课就能不拘泥于教材,超越课堂的空间,学生可通过互联网或课外读物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了解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和前沿科技,扩展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惠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