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干旱地区主要是指土壤干旱,并且风多、少雨,所以造林技术关键在于加强土壤的保水措施,防止苗木地上部分蒸发失水,造成幼树抽干。现介绍几个针对干旱地区的情况而采取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干旱地区;造林成活;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S7282文献标识码:A
首先介绍一下干旱地区造林的常规方法,(1)适地适树:樟子松、油松、杨树、柳树、白榆、刺槐、沙棘、柽柳等;(2)选用壮苗:根系发达,粗壮的苗木,即所说的“矮胖子,大胡子(须根多)”的苗木;(3)提前整地:一般提前一个季度,整地不但能改善土壤结构,还能积蓄水分,特别在干旱地区,会使土壤含水量成倍增加;(4)保护苗根:要使苗根始终保持湿润。(5)适当深栽:一般二年生苗埋到根痕上方3~5cm,大苗尤需深栽;(6)疏剪侧枝:为防止蒸腾和风摇树冠而使根部透风,杨柳大苗一般从上部留5~7个侧枝;(7)随起随栽:起、运、栽各个环节衔接好;(8)保水栽植:采用立壁式栽埴法或窄缝栽植法;(9)顶浆造林:只要化冻层够深,立即抢墒造林;(10)灌水踩实:坐水栽或栽后灌透水,每刮一次风要踩实一次。
以上常规方法在干旱地区造林固然非常重要,但为确保干旱地区造林的成活率,现介绍几个针对干旱地区的情况,而采取的几个其它有效方法。
1穴下栽植
采用穴下栽植方法,为幼苗创造一个荫蔽的阴坡环境,削弱风对幼苗蒸腾速率的影响,避开直射光对幼苗的辐射,穴内空气湿度大,降雨降雪再分配的多,从而保证幼苗在春季的水分平衡。由于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造林保存率,因此降低了造林成本。是一种很好的造林技术。
此法尤其对樟子松等常绿树种适用,能够防止生理干旱,保护幼苗越冬春,在非干旱地区的干旱立地对落叶松造林亦获得较好效果。
技术要点是:挖穴深45cm,然后再将表土填回。填后保持穴深15cm,余土留在穴的南侧,保证余土顶面至穴底30cm。或直接保持穴深20cm,余土不必堆余南侧,穴口南北长40厘米,宽30cm。要求造林前一年整地,翌春栽植,将树苗栽在穴内,靠近南侧,距南壁5cm,采用立壁式栽植方法,在穴内挖坑,南边挖成直壁,北边土壤挖出坑外,然后将苗木紧贴南壁放入坑内,从北面推土填实,并将3/4~2/3的针叶埋入土中。
2埋土越冬
此法适用于风大沙多特别干旱的地区,要求当年整地,秋季造林,植苗后随即压倒埋土,覆土厚度一般20cm左右,翌年春对埋土越冬的幼树不清土,任其风吹和苗木本身生长破土而出。据对白榆和刺槐的造林试验,白榆幼树埋土越冬后,当年抽新梢比常规造林长一倍,刺槐长二倍,成活率90%以上,而常规造林经冬春后幼树地上部抽干死亡,当年还要在地下萌生新枝,并且成活率不到70%。而埋土越冬翌年自然出土成活率高,但若用人工扒土成活率会降低到60%。
采用幼树埋土越冬的方法等于给幼树覆盖了保护层,既可以避免冬春季低温和蒸发失水抽干幼树,还能够防止老鼠及牲畜直接啃食幼树。而且方法简便易行,可以在干旱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在旱情较重的年头试验应用。
3穴面覆膜
此方法的目的在于加强土壤的保水措施。方法是按40×40cm左右规格整地。造林时每个植穴浇15公斤水。植苗后,剪取与植穴规格相同大小的塑料薄膜,在中间剪7~10cm长的缝隙(或在一边剪成半开口),使苗木通过缝隙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植穴表面,然后在地膜上再覆一层土,厚约2cm,以避免地膜被风吹坏,刮走。
覆盖地膜后尽管阻隔了部分降水向植穴内下渗,但在干旱地区从4~8月的5个月内,能始终保持土壤具有较高的含水率,尤以土层上部更突出。覆地膜还能增高地温,4~5月份,覆膜与不覆膜地温相差无几,只有略高趋势。6~8月份,覆地膜的植穴显著高于不覆膜的植穴。因此覆地膜能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据辽宁某地对油松的造林试验,覆地膜成活率接近60%,而不覆地膜,幼苗在6月末到8月末会相继死去一部分,成活率不到40%。
从经济效益上进行分析,购买薄膜所需要费用及造林多出的用工量,可以用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部分抵偿一些造林用工损失或补植费,而且覆地膜可以消灭杂草,又大大减少了幼林抚育费用,因此覆地膜在经济上是合算的,在干旱少雨的地方有其应用价值。
4母根培土
此方法专指杨树母根(苗茬高10~15cm)秋季造林而言。一般穴径30~40cm,栽植前在流水或清水中浸苗根6~12小时,不宜过短或过长,随时检查,防止脱皮,忌用臭水浸根,栽植时让茬口和地表相平,然后再将茬口用暄土培上(即全埋),翌春发芽前即4月中旬前后将培土撤去。采用母根浸水埋茬越冬的方法,造林成活率极大提高。
以上造林方法可供干旱地区,根据造林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参考。
参考文献
[1]温宇光.营林实用技术新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欣(1974-),女,双辽市林业局,林业工程师,现从事林业生产工作。
关键词:干旱地区;造林成活;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S7282文献标识码:A
首先介绍一下干旱地区造林的常规方法,(1)适地适树:樟子松、油松、杨树、柳树、白榆、刺槐、沙棘、柽柳等;(2)选用壮苗:根系发达,粗壮的苗木,即所说的“矮胖子,大胡子(须根多)”的苗木;(3)提前整地:一般提前一个季度,整地不但能改善土壤结构,还能积蓄水分,特别在干旱地区,会使土壤含水量成倍增加;(4)保护苗根:要使苗根始终保持湿润。(5)适当深栽:一般二年生苗埋到根痕上方3~5cm,大苗尤需深栽;(6)疏剪侧枝:为防止蒸腾和风摇树冠而使根部透风,杨柳大苗一般从上部留5~7个侧枝;(7)随起随栽:起、运、栽各个环节衔接好;(8)保水栽植:采用立壁式栽埴法或窄缝栽植法;(9)顶浆造林:只要化冻层够深,立即抢墒造林;(10)灌水踩实:坐水栽或栽后灌透水,每刮一次风要踩实一次。
以上常规方法在干旱地区造林固然非常重要,但为确保干旱地区造林的成活率,现介绍几个针对干旱地区的情况,而采取的几个其它有效方法。
1穴下栽植
采用穴下栽植方法,为幼苗创造一个荫蔽的阴坡环境,削弱风对幼苗蒸腾速率的影响,避开直射光对幼苗的辐射,穴内空气湿度大,降雨降雪再分配的多,从而保证幼苗在春季的水分平衡。由于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造林保存率,因此降低了造林成本。是一种很好的造林技术。
此法尤其对樟子松等常绿树种适用,能够防止生理干旱,保护幼苗越冬春,在非干旱地区的干旱立地对落叶松造林亦获得较好效果。
技术要点是:挖穴深45cm,然后再将表土填回。填后保持穴深15cm,余土留在穴的南侧,保证余土顶面至穴底30cm。或直接保持穴深20cm,余土不必堆余南侧,穴口南北长40厘米,宽30cm。要求造林前一年整地,翌春栽植,将树苗栽在穴内,靠近南侧,距南壁5cm,采用立壁式栽植方法,在穴内挖坑,南边挖成直壁,北边土壤挖出坑外,然后将苗木紧贴南壁放入坑内,从北面推土填实,并将3/4~2/3的针叶埋入土中。
2埋土越冬
此法适用于风大沙多特别干旱的地区,要求当年整地,秋季造林,植苗后随即压倒埋土,覆土厚度一般20cm左右,翌年春对埋土越冬的幼树不清土,任其风吹和苗木本身生长破土而出。据对白榆和刺槐的造林试验,白榆幼树埋土越冬后,当年抽新梢比常规造林长一倍,刺槐长二倍,成活率90%以上,而常规造林经冬春后幼树地上部抽干死亡,当年还要在地下萌生新枝,并且成活率不到70%。而埋土越冬翌年自然出土成活率高,但若用人工扒土成活率会降低到60%。
采用幼树埋土越冬的方法等于给幼树覆盖了保护层,既可以避免冬春季低温和蒸发失水抽干幼树,还能够防止老鼠及牲畜直接啃食幼树。而且方法简便易行,可以在干旱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在旱情较重的年头试验应用。
3穴面覆膜
此方法的目的在于加强土壤的保水措施。方法是按40×40cm左右规格整地。造林时每个植穴浇15公斤水。植苗后,剪取与植穴规格相同大小的塑料薄膜,在中间剪7~10cm长的缝隙(或在一边剪成半开口),使苗木通过缝隙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植穴表面,然后在地膜上再覆一层土,厚约2cm,以避免地膜被风吹坏,刮走。
覆盖地膜后尽管阻隔了部分降水向植穴内下渗,但在干旱地区从4~8月的5个月内,能始终保持土壤具有较高的含水率,尤以土层上部更突出。覆地膜还能增高地温,4~5月份,覆膜与不覆膜地温相差无几,只有略高趋势。6~8月份,覆地膜的植穴显著高于不覆膜的植穴。因此覆地膜能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据辽宁某地对油松的造林试验,覆地膜成活率接近60%,而不覆地膜,幼苗在6月末到8月末会相继死去一部分,成活率不到40%。
从经济效益上进行分析,购买薄膜所需要费用及造林多出的用工量,可以用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部分抵偿一些造林用工损失或补植费,而且覆地膜可以消灭杂草,又大大减少了幼林抚育费用,因此覆地膜在经济上是合算的,在干旱少雨的地方有其应用价值。
4母根培土
此方法专指杨树母根(苗茬高10~15cm)秋季造林而言。一般穴径30~40cm,栽植前在流水或清水中浸苗根6~12小时,不宜过短或过长,随时检查,防止脱皮,忌用臭水浸根,栽植时让茬口和地表相平,然后再将茬口用暄土培上(即全埋),翌春发芽前即4月中旬前后将培土撤去。采用母根浸水埋茬越冬的方法,造林成活率极大提高。
以上造林方法可供干旱地区,根据造林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参考。
参考文献
[1]温宇光.营林实用技术新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欣(1974-),女,双辽市林业局,林业工程师,现从事林业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