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天香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ta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经长期的社会变动和民族融合后,唐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繁荣的帝国,鼎盛时的势力范围东北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北至蒙古,南达印度。京城长安成为当时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当时与唐朝有过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一度达到300多个,正如诗人王维在《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所描绘的“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每年有大批留学生、外交使节、客商、僧人和艺术家前来长安。他们身着形式各异的异域服装,给唐代女子服饰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其呈现多姿多彩的新局面。


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形象

  粉胸半掩疑晴雪
  直缘多艺用心劳,心路玲珑格调高。舞袖低徊真蛱蝶,朱唇深浅假樱桃。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
  酒蕴天然自性灵,人间有艺总关情。剥葱十指转筹疾,舞柳细腰随拍轻。常恐胸前春雪释,惟愁座上庆云生。若教梅尉无仙骨,争得仙娥驻玉京。
  诗中“粉胸半掩疑晴雪”、“常恐胸前春雪释”都是在描写唐代盛行的袒领露胸的时装风尚。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中仕女所穿裙子“高腰掩乳”的形象

  中国传统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要求严格,不仅约束其举止、桎梏其思想,还要求妇女将身体紧紧包裹起来,不允许有丝毫裸露。但唐代国风开放,女子的社会地位和活动空间获得极大的提高和扩展,甚至在服装上出现了“袒胸装”—将胸部和颈部曲线裸露在外的着装时尚。
  袒胸装的流行与当时女性以身材丰腴健硕为佳,以皮肤白晳粉嫩、晶莹剔透为美的社会审美风气是分不开的。唐代描写袒胸装的诗词很多,如 “漆点双眸鬓绕蝉,长留白雪占胸前”、“两脸酒醺红杏妒,半胸酥嫩白云饶”、“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等,均是对这种风尚的描写。最初,袒胸装多在歌伎舞女中流行,后来宫中佳丽和社会上层妇女也引以为尚,纷纷效仿。《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个个体态丰盈,半胸酥白,极具富贵之态。此外,在唐代敦煌壁画、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戴羃女骑俑和唐懿德太子墓石椁浅雕中也都有袒胸装的形象。这种流行于宫中的时尚,后来也流传到了民间,唐代周濆《逢邻女》诗云:“日高邻女笑相逢,慢束罗裙半露胸。莫向秋池照绿水,参差羞杀白芙蓉。”诗中正是对邻家女子身着袒胸装的美丽倩影进行了描绘。


唐代张萱《捣练图》中女性身披帔帛的形象


唐代张萱《捣练图》中女性身披帔帛的形象

  除了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的审美习惯,唐代女性袒胸装的形成也与此时女裙“高腰掩乳”的穿着习惯有关,如《步辇图》中的侍女。“高腰掩乳”直接导致唐代长裙的流行,证以“青楼(黛眉)小(少)妇砑裙长”、“长裙锦带还留客”。更有甚者,裙摆拖地尺余,如“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衣裙之长可以用裙摆拖扫散落在地面的梅花,奢华且富有意境。中唐晚期此风尤盛,其形象如《挥扇仕女图》中的女性束腰长裙。唐文宗时,曾下令禁止。然而据《新唐书·车服志》记载:“诏下,人多怨者。京兆尹杜悰条易行者为宽限,而事遂不行。”可见,裙长的禁令无法真正实施。
  


  在唐代,与女裙搭配的上衣一般是短襦或大袖衫。此时的短襦,除交襟右衽之外,更多地采用对襟的形式,衣襟敞开,不用纽扣,下束于裙内。袖子以窄袖为主,袖长通常至腕,有的甚至长过手腕,穿时双手藏于袖内。唐代《捣练图》《挥扇仕女图》和《内人双陆图》中均绘有着窄袖短襦的妇女形象。大袖衫,流行用纱罗等轻薄材料制成,衣长至胯以下。在唐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女衫轻薄的优美诗句,如“鸳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唐代女子穿着大袖衫时,衣摆多披垂于裙身之外。透过薄纱,胸前风景自然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更为奢侈者,还会在薄纱上加饰金银彩绣,如“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实物如西安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红罗地蹙金绣随捧真身菩萨佛衣模型。其中的对襟衣用绢做里,用绛色罗做面,其上均匀分布蹙金绣折枝花卉纹样。花朵外面衬花叶,每朵花都留出一颗花心。


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形象   

  桃花马上石榴裙
  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唐代女裙颜色绚丽,尤以红裙为尚。唐诗中对此述及较多,如“窣破罗裙红似火”、“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都是描写唐代女性流行的红裙现象。


宫乐图   唐  佚名

  此时,红裙又有“石榴裙”之称。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一带,于公元前2世纪传入我国。在中国古代,植物颜色是服饰染色的主要来源。古人染红裙一般是用石榴花。石榴裙颜色鲜艳,甚至与石榴花的红色堪有一比,所谓“红裙妒杀石榴花”、“裙妒石榴花”。在关于唐代石榴裙的传说中,还有一个典故。据传天宝年间,文官众臣因唐明皇之令,凡见到杨贵妃须行跪拜礼,而杨贵妃平日又喜欢穿着石榴裙,于是“跪拜在石榴裙下”成了崇拜敬慕女性的俗语。
  除了石榴裙外,由于红裙可用茜草浸染,故也称“茜裙”。此外,绿色之裙也深受妇女的青睐,时有“碧纱裙”、“翠裙”或“翡翠裙”之称,实物如阿斯塔那墓出土唐代宝相花印花绢褶裙。此外,西安王家坟出土唐三彩女乐俑,上身穿半露胸式窄袖小衫和半臂,下身穿高腰十字瑞花条纹绿色锦裙。


唐三彩女俑

  除了单色长裙,唐代还流行以两种以上颜色的布帛间隔相拼的多褶长裙,时称“间裙”或“间色裙”。《旧唐书·高宗本纪》载:“其异色绫锦,并花间裙衣等,靡费既广,俱害女工。天后,我之匹敌,常着七破间裙……”所谓“七破”,即指裙上被剖成七道,以间他色,拼缝而成。除了“七破”,奢侈者可达“十二破”之多。可以理解为,整条裙子破数愈多,相间的布条就愈窄,反之则阔,其形象如西安昭陵唐墓壁画中身穿间色裙的唐代女性形象。


弈棋仕女图   唐  佚名

  在唐代女裙中,最为奢华的当属百鸟裙。它是采集百鸟的羽毛,由宫中尚衣局组织工匠精制而成。据记载,安乐公主生活奢靡,衣饰花样百出。唐中宗派军队到岭南捕鸟,收集百鸟的羽毛织造了两件裙子。裙子从正面、侧面、亮处、暗处观看,颜色都不一样,为织造百鸟裙,许多鸟因此灭绝,竟然引发了一场生态灾难。


唐三彩女俑

  迎风帔子郁金香
  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栊。宝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
  帔,从巾,皮声。古代女性披在肩背上的服饰。帔,也称帔子。唐代张 《游仙窟》诗云:“迎风帔子郁金香,照日裙裾石榴色。”帔一般用纱、罗等轻薄织物做成,“罗帔掩丹虹”就是指用罗做成的帔。


唐三彩女俑

  通过分析图像资料可知,帔帛最初并不长,到了唐代才开始变得越来越长,最终成为一条飘带,加之材料轻薄,便形成了造型婉转流畅、富于韵律动感的形态,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精髓。一般而言,帔的颜色多为红色,故古人也称帔为“红帔”。
  据记载,帔始自秦代,秦始皇曾令宫女们披浅黄银泥飞云帔。在魏晋时期,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为外来佛教的传播提供了空间。佛禅关注的是心性精神的境界升华,因而形成了一种高度夸张、理想化的审美情趣,这促成了披帔的流行。披帔的人物形象在敦煌壁画中已有大量反映。壁画中的帔帛与服饰相互映衬,动静相宜,虚实结合,给观者以如仙似幻的视觉效果。这与简文帝等人所作诗文的描绘基本一致。
  入隋以后,帔子的使用日益广泛,陕西省西安市出土隋彩绘女俑,左边女俑梳单刀翻髻,右边女俑梳双刀半翻髻,身穿小袖衫、高腰裙,肩披帔子。至唐代,帔子盛行于后宫,并以绘绣花卉纹样区分等级。据《中华古今注》记载,玄宗开元年间,诏令后宫二十七世妇和宝林、御女、良人等,在参加后廷宴会时,披有图案的帔帛。《三才图会》也记载:“披帛始于秦,帔始于晋也。唐令三妃以下通服之。士庶女子在室搭帔帛。”
  


  从形象资料看,帔帛的结构形制大约有两种:“一种横幅较宽,但长度较短,使用时披于肩上,形成不同的造型。另一种帔帛横幅较窄,但长度却达两米以上,妇女平时用时,多将其缠绕于双臂,走起路来,酷似两条飘带。”其穿戴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披在肩臂的带状帔帛,使用时缠于手臂,走起路来,随风飘荡,如《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捣练图》和《宫乐图》中的人物;第二种,布幅较宽,中部披在肩头,两端垂于胸前,如永泰公主墓壁画、山西太原金胜村墓壁画、《步辇图》中的侍女就是将帔帛围搭于肩上,垂吊于肘内侧;第三种,到了晚唐五代,流行将帔帛和大袖衣搭配,中间在身前,两端在身后或手臂外侧绕搭的形式。
  (摘自《粉黛罗绮:中国古代女子服饰时尚》,陈芳等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其他文献
村里要修一条马路,家里的老房子在规划之列,母亲要我帮着腾空房子。其实家中都是一些不值钱的家什。有母亲五十年前的嫁妆桃木柜,有跟随父亲多年的柚木箱,还有一些零零碎碎,母亲一件也舍不得扔。我知道,这不仅因为母亲过日子精细,更多的是日久生情,里面包含着她对往事的回忆呢。  我随手翻检着一堆旧物,一个灰色塑料皮本引起我的注意。打开一看,纸页已经发黄,字迹倒还清楚,上边密密麻麻地罗列着一些数字。原来是父亲记
期刊
春,本义是“草木逐日生长”。春天是万物初生的季节。虽然对自然界来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只是不同的状态,没有好坏之分,但作为最活跃的生命体,人类天然喜欢获得、抗拒失去。草木破土而出就和婴儿呱呱坠地一样,往往能激发我们心底的愉悦情绪,然后将这种情绪理直气壮地赋予视野所及的一切。所谓“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正是如此。    每当“江汉春风起”,不只“池塘生春草”,还有“啼莺舞燕”,“
期刊
柿子红了  母亲执意在院里栽一株柿子树。  柿树苗是从集市上购回的,拇指般粗细。母亲挖坑、施肥、浇水、培土,独自做完了全部工序。  是在我们上班上学之后。虽然我们嫌柿树煞了风景,但也无济于事。  柿树立于花圃之中,枝干光秃秃的,修长且柔弱。  “靠它吃柿子,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我们都这么认为。 母亲却自信地说:“柿树挂果,只需三年。” 我们并不理会,自顾欣赏花草的艳丽。各色花卉,五彩缤纷。
期刊
如果你想在法国印象派的绘画中找到一种甜美的画风,想在画中找到漂亮的儿童、花朵以及洋溢着欢乐与青春活力的可爱的女人,那么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绘画则可以让你从中找到这一切。雷诺阿的作品充满了这种夺目的光彩。提着水罐的小女孩 布面油画 100×73cm 1876年  雷诺阿一生所画,都是美丽的景色、花朵、孩子、以及可爱的女人。他说:“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世上丑恶的事已经够多了。”雷诺阿的好
期刊
大明隆庆元年(1567年)是一个明朝人记忆中境况极度残酷的年头。这年的困难程度,据这时的五品学士,几年后的铁腕强人张居正晚年回忆讲:“曾有异于汉唐末世乎?”  从辽东到甘肃,鞑靼土蛮骑兵动辄十几万人,组团打砸抢烧,从江西到广东,不是民乱就是海匪。还有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组团闹,中央的钱粮储备,最窘时只够用3个月。里里外外,山穷水尽。  这类事情,每一件单拿出来,都可以和60年后的明朝崇祯末世比惨。但
期刊
威尼斯—一座建立在水上的城市,她沉浸在大海明亮的色彩里,因此,威尼斯画派有一种引人入胜的色调。正是这一特点,使其在世界各国博物馆里备受青睐,即使是普通观众也能够以自己的“第六感”辨别出那种独有的精神气质。  由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威尼斯总督宫、威尼斯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六家博物馆提供的72件“威尼斯与威尼斯画派”展览于2016年3月25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这是我国第一次较大规模展示从15世纪到18
期刊
现代女性,不论你在单位是什么职别,结了婚就会得到升迁——做丈夫的领导。它的卓越成效是产生了许许多多像我这样妻管严的男人。 新婚初期,两人一个集体,妻子做领导,我也理所当然的成了她的干部。因事务不多,在妻子英明的领导下和我的忠于职守,家庭生活还算和平团结。婚后不久,我们辛勤劳动而来的爱情结晶面世了,顿时举家欢腾。可是喜得贵子的红晕还没消退,我惊觉,家里又多了一个发号施令的人物,儿子成了我们的工作核
期刊
作为一个文化符号,陶渊明以及他的诗文、事迹代表着清高、自然、萧散、隐逸、脱俗,最符合士大夫的生活习气。历代文人、画家不断地描绘他、歌咏他。古代绘画中的陶渊明更是士大夫们的精神家园,是他们借以表示其理想人格的一种象征。陶渊明诗意图册之一 纸本设色 清 石涛 27×21.3cm 故宫博物院藏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节选自陶渊明《饮酒·其十三》)陶渊明像 纸本设色 明 陈洪
期刊
儿子在城里读到初二的时候,突然厌学了,说啥也不肯再到学校读书,问他有什么打算,他居然振振有词的说要去做生意,因为他相信自己做生意能够挣大钱,读书对他来说却是件难以摆脱的苦差事,而他的学习成绩更是令我感到难堪,全班40多名学生,他最好也在30名开外。妻子一听儿子不肯读书了,急得她又是骂又是打的,可是效果不明显,长年累月养尊处优的儿子固执己见,压根就不把妈妈的话放在眼里,事实证明我们十几年来对儿子的教
期刊
电视剧《女医·明妃传》热播,中国古代的女医生也大受关注。由于中医行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传男不传女,所以中国古代很少有女子行医的,以至于人们一提到“古代名医”,想到的都是男性。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很多受人爱戴的悬壶济世女名医。  西汉义妁  义妁,汉武帝时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西汉时,我国在医事制度上已专门设有“女医”,称为“视产乳之疾者”。义妁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女医生。据《史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