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教小学语文时,要让教学课堂充满艺术效果,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参与到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使语文的教学内容变得富有趣味性,其次,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190-02
阅读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阅读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语文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阅读课的教学是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的主体,上好阅读课,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期望的。笔者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谈谈以下几点。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的意义
《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能力尤其是阅读创造力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所以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步重视起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培养,但是其发展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
接下来,笔者将进一步分析阅读创造力的意义以及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存在的发展现状,以期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加强对其阅读创造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阅读能力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占有很大的比例中,这主要是因为阅读能力是学生识字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的重要基础。只有学生的阅读能力过关之后,其识字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才有可能获得一定的发展。
而阅读能力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阅读创造力,其不仅仅对于学生识字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的发展有益,更重要的是其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对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阅读兴趣有待进一步提高。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将教学目标与重点集中在学生成绩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概括段落大意、文章中心思想、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虽然能够从短期内获取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从长久上来看,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影响语文学科的整体水平。
2.缺乏高质量的课外阅读书籍。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只凭借课本知识已经达不到学生的学习要求了,如果要保证阅读活动的顺利完成,就需要为其提供足够丰富的阅读资源,通过对的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进行分析,很多小学生除了上课的书本以外,很少再去进行课外阅读,由于年龄与知识水平的限制,能够使用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有限,缺乏选择性。另外,一些家长在购买课外读物的时候缺乏指导性,很多家长凭借自身了解为孩子购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故事内容丰富的书籍,但是一些低年级学生很难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含义,增加了课外阅读的难度。
3.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缺失。
新课标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仍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老师和学生之间很少交流,老师不能有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只对学生讲解重要知识,就让学生自己学习,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如果缺少老师的监督,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相关内容的阅读任务,教师应该以教材阅读为主,根据其中的重点、难点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增强学生的文字功底,还要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各方面的基础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年龄需求,以培养阅读兴趣为主;而对于高年级来讲,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这个时候教师要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自我探究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阅读教学目的设定不仅要与教材相对应,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加强课堂阅读指导。
老师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着眼全局,筛选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难点教师要设置好坡度,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要鲜明新颖,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学会什么,他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教师在课堂上起指导和点拨作用,讲授的东西少了,学生占有的时间就更多了,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組织学生语言文字练习,在练习中要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过程。阅读课文前,教师根据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等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后掩卷沉思,复述课文,既达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掌握课文要旨的目的。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形声的摹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阅读后对重点片段进行必要的模仿训练,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3.加强阅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单纯地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的作用,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阅读训练,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而想要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加强课内阅读,而且还要融入一些课外阅读。就课内阅读而言,教师可以将一些课本中所有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增强其对于课本阅读类文本的认识,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并进一步理解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者是主旨等。
就课外阅读而言,主要是为了给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在培养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其眼界,以此来作为培养和发展起阅读创造力的一个平台。
4.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
学生的知识储备对阅读的质量有重大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关心学生认知结构方面的发展。皮亚杰的“同化——顺应”机制理论认为,当文本内容与读者的原有知识结构基本相一致时,文本提供的知识信息便可以“同化”为读者的知识;而当文本内容与读者的原有知识结构不一致时,读者便会通过“顺应”增加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提高学生的认知结构必须以扩大阅读量为前提,大量的阅读将会不断丰富和加深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能从容面对不断涌来的新文本。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阅读文学经典,杂志、报刊等也应当有所涉猎。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学生、教师一次次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不仅是解读文本,而且要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
四、总结
随着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白纯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定音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
[2]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
[3]王爱霞.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0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190-02
阅读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阅读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语文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阅读课的教学是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的主体,上好阅读课,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期望的。笔者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谈谈以下几点。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的意义
《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能力尤其是阅读创造力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所以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步重视起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培养,但是其发展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
接下来,笔者将进一步分析阅读创造力的意义以及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存在的发展现状,以期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加强对其阅读创造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阅读能力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占有很大的比例中,这主要是因为阅读能力是学生识字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的重要基础。只有学生的阅读能力过关之后,其识字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才有可能获得一定的发展。
而阅读能力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阅读创造力,其不仅仅对于学生识字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的发展有益,更重要的是其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对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阅读兴趣有待进一步提高。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将教学目标与重点集中在学生成绩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概括段落大意、文章中心思想、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虽然能够从短期内获取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从长久上来看,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影响语文学科的整体水平。
2.缺乏高质量的课外阅读书籍。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只凭借课本知识已经达不到学生的学习要求了,如果要保证阅读活动的顺利完成,就需要为其提供足够丰富的阅读资源,通过对的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进行分析,很多小学生除了上课的书本以外,很少再去进行课外阅读,由于年龄与知识水平的限制,能够使用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有限,缺乏选择性。另外,一些家长在购买课外读物的时候缺乏指导性,很多家长凭借自身了解为孩子购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故事内容丰富的书籍,但是一些低年级学生很难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含义,增加了课外阅读的难度。
3.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缺失。
新课标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仍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老师和学生之间很少交流,老师不能有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只对学生讲解重要知识,就让学生自己学习,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如果缺少老师的监督,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相关内容的阅读任务,教师应该以教材阅读为主,根据其中的重点、难点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增强学生的文字功底,还要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各方面的基础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年龄需求,以培养阅读兴趣为主;而对于高年级来讲,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这个时候教师要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自我探究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阅读教学目的设定不仅要与教材相对应,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加强课堂阅读指导。
老师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着眼全局,筛选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难点教师要设置好坡度,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要鲜明新颖,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学会什么,他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教师在课堂上起指导和点拨作用,讲授的东西少了,学生占有的时间就更多了,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組织学生语言文字练习,在练习中要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过程。阅读课文前,教师根据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等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后掩卷沉思,复述课文,既达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掌握课文要旨的目的。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形声的摹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阅读后对重点片段进行必要的模仿训练,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3.加强阅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单纯地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的作用,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阅读训练,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而想要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加强课内阅读,而且还要融入一些课外阅读。就课内阅读而言,教师可以将一些课本中所有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增强其对于课本阅读类文本的认识,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并进一步理解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者是主旨等。
就课外阅读而言,主要是为了给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在培养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其眼界,以此来作为培养和发展起阅读创造力的一个平台。
4.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
学生的知识储备对阅读的质量有重大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关心学生认知结构方面的发展。皮亚杰的“同化——顺应”机制理论认为,当文本内容与读者的原有知识结构基本相一致时,文本提供的知识信息便可以“同化”为读者的知识;而当文本内容与读者的原有知识结构不一致时,读者便会通过“顺应”增加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提高学生的认知结构必须以扩大阅读量为前提,大量的阅读将会不断丰富和加深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能从容面对不断涌来的新文本。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阅读文学经典,杂志、报刊等也应当有所涉猎。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学生、教师一次次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不仅是解读文本,而且要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
四、总结
随着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白纯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定音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
[2]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
[3]王爱霞.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06).